08.02 沒錢消費了,如何是好?

沒錢消費了,如何是好?

01

不知大家有沒有感受到,現在多數人的消費方式已經由“消費升級”轉變成了“消費降級”。

消費升級在前幾年可還是個熱詞,那時候到處在鼓吹吃好喝好玩好。

可是時過境遷,到了2018年,“消費降級”一詞開始頻頻出現。

有人說,近期電商平臺拼多多的赴美上市,更是消費降級的代表。

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統計,拼多多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五線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她們屬於價格敏感型客戶。

人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真的是“降級”了。

比如一向以高收入用戶為主的知乎最近的一個熱門話題是:2018 年有哪些消費降級的選擇?

有錢人也在考慮怎麼省錢了,看來消費降級的潮流已經開始出現,並且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消費降級也體現在了資本市場上:

賣二鍋頭的順鑫農業和賣榨菜的涪陵榨菜成了今年的大牛股,漲幅遠遠超過消費升級的代表,貴州茅臺和五糧液。

兩者今年以來的平均漲幅翻倍,順鑫農業今年2月最低點以來股價飆升了200%。

涪陵榨菜股價兩年暴漲236%,更是打敗了整個A股市場99%的上市公司。

行文至此,唏噓不已,領悟了一些投資精髓,在此先保密,明白人自然也會有所啟發。

再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個數據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況,反映社會商品購買力的實現程度,以及零售市場的規模狀況。

今年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8.5%,遠遠低於預期,創下2003年非典以來的15年的最低。

這些數據意味著社會的消費能力正在萎靡,消費降級確實不假。

02

有人認為消費降級是一種理性的迴歸,因為以前人們為了追求生活的質量而過度的追求名牌,追求面子,為商品支付了高的溢價。

現在他們理性了,成熟了,不想為商品多出來的溢價支付額外的“智商稅“,因而買東西的時候更加考慮商品的性價比。

這是一個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不是理性的迴歸。

手頭不寬裕,才是消費降級的最主要原因,消費降級其實是無奈之舉。

現在生活成本日益高昂,特別是不斷上漲的房價,極大的透支了人們的消費力。

在房價的漲幅面前,工資等收入增長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即使你在一線城市裡面,有一套房子,坐擁千萬身家,其實你也是身處“有資產但不寬裕”的尷尬境地,房貸車貸等壓力讓你過的一點也不輕鬆。

三四五線城市收入本來就不高,房價遠超工資,消費降級那也是情理當中的事情:

出門公交 + 共享單車,再也不任性打車了;

不買新衣服,畢竟上班有工作服;

晚飯吃意麵?別了,還是重慶小面吧;

人均花費 50 元以上的聚會,除非必要堅決不去;

少出去浪,多在家宅,週末外賣當糧食。

窮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

03

怎麼辦?給大家支幾招:

1、先儲蓄,再支出

儲蓄=收入—支出,這個公式很常見,比如每個月的工資到手買買買之後才會把餘下的錢存下,當作儲蓄。

很多時候心裡想這個月要存多少多少錢,在月初就定好了小目標,並且信心滿滿。

可是到了月底,又成了一個月光族了。

如果我們能夠將上面的那個公式簡單的變形為:支出=收入—儲蓄。

等把每個月存錢的目標實現了之後,再去做支出計劃。

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改變,實際上是思維方式的巨大進步,不信可以親自試驗一下,絕對有效果。

2、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是在節源方面改善自身的財務狀況。

雖然不及開源,增加收入那樣有效,但也不可小視。

如果有亂花錢的習慣,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開支。

比如每隔一段時間整理一下自己的物品,你會發現真正必要的東西其實不多。

當然是要在滿足自身、家庭的基本開支的前提下的節源,減少的是不必要的開支。

不必要的開支是慾望的物化,儘量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的消費慾望,減少不必要的生活支出,儘可能多的儲蓄。

要知道在複利的巨大效應下,工作前幾年的收入,可以決定你一生財富的高度。

3、不斷學習

在沒有實現財富自由之前,我們都或多或少的會有財富的焦慮,這種焦慮通常會伴隨人一生中的大部分光陰。

而且現在我們身在一個變動的大時代,人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各種變革。

唯有學習才能夠讓我們應付種種極端的不確定性,才能打贏財富的保護戰,實現物質和精神財富的雙豐收。

這裡的學習不僅包括學習各種理財知識,也包括投資自己,不斷學習去提高能力,收入就會跟著上去。

特別是年輕人,不妨多花時間去學習,提升自己,對職業生涯非常重要,很有幫助。

學習投資,儘早的投資能夠讓你少走彎路,讓自己有更好的賺錢能力。

04

最後,想問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消費降級的感覺?

如果你的生活正在消費降級,請不要悲觀,要學會理財升級、自身升級。

儲蓄加投資,是保持優越生活品質,減少不必要焦慮,避免消費降級,實現財富階層跨越的不二法則。

總之大家一定要學會駕馭金錢,比如去積極的買入資產,隨著年齡的增長,投資的收入越來越高,對工作的依賴度可以逐漸降低,生活的品質也會得到改善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