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怎麼做到的?“山竹”過境6萬棵樹木倒伏,為“天鴿”時期1

去年的“天鴿”颱風給珠海園林綠化帶來巨大損失,全市城區樹木倒伏折斷超過60萬棵,殘枝、歪冠的更是不計其數。此次“山竹”肆虐過境,樹木受損情況究竟如何?南方+記者今早從珠海市市政和林業局綠化科瞭解到,受“山竹”影響,全市公共綠化折斷倒伏樹木約6萬棵,僅為“天鴿”時期受災數量的十分之一。

怎么做到的?“山竹”过境6万棵树木倒伏,为“天鸽”时期1/10

颱風過後1小時,市政和林業局就已統計摸清全市園林綠化受災基本情況。整體來看,此次綠化受損以折枝為主,其次倒伏,最後是斷幹。為何同樣是強颱風,“山竹”與“天鴿”給珠海園林綠化造成的破壞程度截然不同?綠化科負責人為記者揭開了謎底。

“客觀來說,去年的‘天鴿’是以14級的強度正面登陸,‘山竹’則是以12級風圈影響珠海。”該負責人坦言兩次受風情況有差異。但時隔一年,在“山竹”到來之際,相關部門做好預案、應對得當,也在主觀上將綠化損失降到最低。

措施一:修剪加固樹木30萬棵

吸取“天鴿”的教訓,去年10月起,市林業部門就開始組織對全市樹木進行修剪。在今年臺風季到來前,已累計完成防風修剪加固樹木超30萬棵。“山竹”到來前,更是緊急補充修剪樹木10066棵,補充加固樹木7942棵。“山竹”登陸前12小時,該局派出人員對各主幹道路園林綠化修剪情況進行巡查,確保措施到位。

措施二:綠化養護重質,經費標準翻倍

去年“天鴿”後,市林業部門就開始編制《珠海市綠地養護質量及技術標準》,今年7月已出臺實施,什麼樣的植物該如何養護,有了科學的參照標準。為了規範園林工人們的修剪工作,還出臺了《道路綠化修剪指引》,並於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進行了兩次現場培訓。

此外,綠化養護的經費保障方面有了顯著提升。此前,珠海已經沿用多年舊標準,對特級綠地(如海濱公園)養護標準僅為8元/平方米,一級綠地(如全市大部分綠地)則為7元/平方米。今年新標準出臺後,將最高等級綠地的養護標準提升至17.58元/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措施三:優化樹種選擇,換上抗風性強的樹

不少細心的市民注意到,情侶路旁種的樹變了。綠化科負責人解釋,去年在臺風中受損嚴重的樹種(如垂葉榕)已經被移除替換,今年已不在新建公園和道路綠化帶種植,沿海區域統一換上了抗風性強的棕櫚科樹木。根據不同樹種的屬性,市林業部門還編制了《防災樹種選擇指引》,應用到各區的新建、重建綠化工程中,確保“合適的樹種在合適的位置”。

措施四:制定園林專項應急預案,積極應對

據瞭解,市政和林業局於今年6月牽頭制定了一份園林綠化行業應對突發事件的專項應急預案。有了預案,防風、救災人員與設備力量都提前準備充足,颱風後能第一時間掌握情況並積極應對。

昨晚8點半起,園林928名一線搶險人員連夜清障搶險,投入的搶險救援設備包括高空車20臺,吊車45臺,鉤機34臺,剷車17臺,裝載機8臺,壓縮車6臺,叉車13臺,運輸車58臺,自卸車67臺,粉碎機10臺,發電機19臺,油鋸350臺,橡皮艇10艘,大量手鋸、鐵鏟、鋤頭等工具。目前市區大部分路段已通暢,受損樹木得到有效處理。

【採寫】劉豔婷

【作者】 劉豔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