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中美利差快速縮小,對人民幣意味著什麼?

中美利差快速縮小,對人民幣意味著什麼?

4月底至今,美元指數低位反彈,7月份漲至95.65,人民幣則應聲大跌,4月底以來跌幅超6000點,8月3日就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逼近6.9關口之際,央行突然宣佈將遠期外匯風險準備金從0上調至20%,人民幣匯率瞬間暴漲超500點。

然而就在央行出手穩匯率的當下,匯率市場又傳來大消息,根據“中金固收”一篇《冰與火之歌》的報告:目前短端利率下行速度之快,使得中美利差在短端已經基本接近0的狀態。比如美國的3個月國債收益率已經上升到2%的水平,而中國3個月國債收益率目前只有2.1%,兩者只有不到10bp的利差,1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2.43%,與中國同期期限國債的利差也只有不到30bp。7月底以來,我國1年期IRS與美國1年期IRS首次發生倒掛。

利差一直被視為影響匯率的極其重要因素,而一國的國債收益率則是衡量該國利率水平的最重要參考指標,比如A國的國債收益率是3%,B國的國債收益率是5%,那麼資本出於逐利的目的肯定會流向收益率更高的B國,結果就是A國的貨幣貶值,B國的貨幣升值。

但是現實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一直以來中國的國債收益率往往比美債收益率要高一些,比如2016年初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是2.46%,中國的是2.9%,按照這樣的利差水平,美國的資本應該是不斷流向中國才對,但是為何2016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不是一路走高呢?

根本原因就是有資本管制,雖然中國國內利率水平要高一些,但在資本管制的情況下,資本流動性要差很多,即2.46%=2.9%-資本管制,大體能夠保持中美間的匯率平穩。

也就是說,觀察中美間利率對匯率的影響,看的主要不是兩國的利率大小,主要是他們之間的利差是增大還是縮小。中美利差快速下降,甚至短端已經基本接近0狀態的,那麼這樣的新聞肯定會受關注。

中美利差快速縮小的根本原因是兩國的貨幣政策背道而馳,美國自2015年底開始進入加息週期,現在還在密集加息的軌道上運行,然而中國自2018年開始已經不陪美國玩了。中國國內的利率水平自2016年底以來先是上升後來是下跌。所以兩國利率一升一降之間出現的結果就是中美利差縮小。

中美利差快速缩小,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老實說,現在中美利差的不斷走低,對人民幣匯率確實是一大利空,但是並不見得就是致命的影響。如下圖,利差與人民幣匯率間的走勢多數情況下是截然相關的:利差擴大,人民幣貶值;利差縮小,人民幣升值。

中美利差快速缩小,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有意思的事?

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利率並沒有完全市場化,國內的錢是印多了還是印少了沒有完全反映在利率上,比如2010年中國國內廣義貨幣M2增速是19.70%,但當時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也僅有2%,基本上是歷史最低水平。未來人民幣匯率更多地取決於美元指數以及中國央行對人民幣的態度。

近期我們看到了,央行宣佈將遠期外匯風險準備金從0上調至20%,這是對抗人民幣貶值的一個重要手段,雖然不意味著人民幣馬上止跌,但至少我們看到了貨幣當局的態度。

對股市來說,匯率對它的影響肯定會有一些,但近期的股市大跌人民幣貶值肯定不是主因,我曾經在3月27日《人民幣大漲近900點,股市呢?》一文分析過(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多數情況下,短週期(3個月內)人民幣和上證指數呈現同步的關係。長週期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 第一階段(人民幣貶值,股市下漲,反之則上漲):人民幣貶值的初期,大量的熱錢流出,股市、樓市等資產導致價格大跌。

2、 第二階段(人民幣貶值,股市上漲或走平):隨著人民幣的下跌,以人民幣標價的資產(股市、樓市)越來越便宜,資金出於逐利需要,開始湧向股市。

對於國內的A股,我一直堅持這樣一個觀點,從歷史經驗上看,股市急速大跌後基本不可能出現反轉,更大的可能是繼續下跌尋找底部,或者在區間內橫盤,夯實底部基礎,現在看來,第二種情況更大些。

對於人民幣匯率,我一直認為,適當的貶值並不是件壞事(當然,前提是不出現資本外流),中國目前廣義貨幣是177萬億,幾乎是GDP的兩倍,市場上的錢過多沒有相應的GDP作為支撐結果就是需要更多的貨幣政策工具維持高估的人民幣匯率,一次性貶值最好,如果其他國家不反對的話。

解讀財經熱點、傳遞理財知識

歡迎關注花捲財團的兄弟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veekn365)。歡迎關注學習!這裡有最接地氣的財經文章和最有用的理財知識。

花捲財團往期熱點文章

理財規劃

後臺回覆“入坑”加入理財群(長期有效)

後臺回覆“合作或轉載”查看《合作/轉載須知》

中美利差快速缩小,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中美利差快速缩小,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花捲財團|理財即生活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