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時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為何不怕當炮灰送死?

菰單莪的亼


在古代,只要是戰爭,必然是要死人的,而且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限,可能在戰場上一些輕微的傷,最終也會導致死亡。比如三國時期的曹魏名將張郃,他的死因就是被蜀漢的弓箭射中了膝蓋,其實膝蓋中箭並不致命,致命的是感染。

所以,古人為了逃避兵役,也是想出了很多辦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自殘,比如隋朝百姓為了不上戰場,就故意自殘手腳,名曰“福手福足”。之所以說這個,意在說明,古代凡是上了戰場的士兵,其實已經是經過第一輪淘汰了,也就是說站在戰場上的士兵,已經做好了受傷或戰死的準備,當然,這種準備也許是被迫的,比如怕家人受牽連等等。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古代打仗的時候,為什麼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怕送死。

原因一:被逼的。

古代打仗講究陣法,而平常練兵也練的是士兵的服從性,畢竟普通士兵只有跟著號令前進後退,才能不輕易被對方或者被己方的督戰隊殺死。當年孫武在用宮女和妃子給吳王演練軍陣時,斬殺了吳王的兩個寵妃,目的就是讓士兵絕對服從。

所以,那些被選中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也是服從命令的結果。如果怕死不服從軍令,絕對會被斬首,倒不如在戰場上拼一下,或許還存活。古代有連坐之法,如果因為不服從軍令被處死,家人也會遭受連坐之刑,所以,士兵即便是為了家人考慮,也得咬牙執行軍令。

原因二:站第一排有好處

除了嚴苛的軍令外,站在第一排當然也得有點好處才行,否則士兵哪有動力衝鋒。我們來看一段關於秦軍的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商鞅變法以後,秦國以軍功賜爵,就算時奴隸出身,也能通過立軍功改變命運。所以,秦人聞戰則喜,作戰時,爭先恐後,爭搶敵軍人頭。這個時候衝在前面的秦軍士兵自然能搶先殺敵,慢半拍的人,就只能看著別人“吃雞”了。

此外,在作戰過程中,第一排的士兵往往能夠搶先獲得戰利品,比如袁紹和曹操交戰時,曹操就命令軍隊故意丟棄馬匹和財物,吸引跑在前面的袁軍士兵去撿拾戰利品,然後再殺回馬槍。《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在漢中大戰時,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也用了類似的計策。

這也從側面說明,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不僅能“吃到雞”,還能經常撿到最好的戰利品。

原因三:第一排傷亡率不一定比後面的人高

通常我們會認為,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傷亡率肯定是最高的,其實不一定。因為古代打仗時,往往是遠射和近戰相結合。在兩軍接近前,往往要利用遠射武器先給敵人一定的殺傷。而古代的遠射武器,主要就是弓箭,但是弓箭的殺傷率靠的是覆蓋面,也就是當大量敵人進入射程後,再進行密集放箭,這樣才能造成最大的殺傷。

弓箭手為了讓箭鏃射的更遠,更有威脅,不會採取平射的方式,而是向上傾斜一定角度,以拋物線的方式放箭,這就會讓衝在第一排的士兵有一定概率成為弓箭射擊的盲區,從而躲過遠射武器的殺傷。

此外,古代凡是稍有實力的正規軍,都會給衝在前排的士兵配備重甲和盾牌,以掩護他們衝鋒陷陣,這不僅給了第一排士兵一定的防護,也給了他們很大的心理安慰。所以,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一定就是炮灰,很多時候反而能獲得不少戰功和獎賞。


秦皇漢武


很巧,我昨天晚上就做了個,夢見我被抓去當壯丁,然後被趕去攻城,剛好是站在前排,嚇得我趕緊擠到後排去,但硬是擠不過去,盾牌連成的牆一點縫隙沒有,壓根過不去,正當我被嚇得腿發抖時,驚醒了……

迴歸正題,當炮灰自然誰都不願意的,誰都是怕死的,即使是沙場拼命的士兵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他們是不可能願意在第一排的。


一、前排士兵都有很大的盾牌,用來構築掩體,如果是箭雨射過來,其實第一排是最好躲避的,箭壓根射不到自己,反而是越後的越容易被飛過來的箭所射傷。

二、前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先鋒部隊,他們戰鬥力都是比較強悍的,因為打仗有時候就是一波,前面打出氣勢來了,後面的軍隊也有勁了,反之如果前排不穩,後面也跟著嚇破膽了。

所以前排必須是精銳,他們對自己的戰鬥力也是很自信的,也不相信自己會成為所謂的炮灰。站在第一排也是榮譽的象徵,證明自己是軍中的精銳。

三、有這麼一句話“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居然被選為了第一排,就沒得法子了。怕也沒用,如果跑的話,就得被後面的自家兄弟砍死,死在自己人手裡,還不如拼死多殺敵。

四、富貴險中求。古代很多時候都是斬首計功授爵,你越在前排,可能殺敵就越多,撈的好東西就越多,立的功勞越大。雖然風險係數很高,但只要活著回來,你就翻身。

不過前排肉搏時確實是炮灰,前排有時也會拿囚徒、死士樣的亡命之徒來站,許諾下他們免死,還給功勞,他們也會以死效力的。


夏目歷史君


很多人對這個問題都有疑惑,古代部隊衝鋒陷陣,第一排的士兵肯定是最容易死的,因為前排兵的目標最明顯,因此這一類兵也被成為“炮灰”。但明知道衝在最前面最容易死,為何還有人原因當前排兵“送人頭”呢?

這裡先講講,哪些人願意充當前排兵。

部隊打戰時,上面都會跟部隊交代戰爭的目的,如果是在抗戰時期,戰士們肩負國家安危,就算讓他們充當前排兵,也會義無反顧的上。因為在抗戰時期,戰士們沒有自己生死考慮,唯一考慮的如何多殺鬼子,所以他們毫不在乎自己的生命。

而古代的士兵,更多想的是如何獲得軍功,出人頭地、封妻廕子,這種打戰的制度更像是朝廷發工資來找人打戰。作為底層百姓,想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就是多斬殺敵人,作為前排兵的在部隊裡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他們是第一批衝向敵人的,所以比後面的士兵更容易獲得軍功。

作為排頭兵都是一批訓練有素之人,將領帶兵打戰更喜歡把自己的親兵放在前面充當前排兵,原因有兩點:

  1. 將領親兵都是武藝高強、訓練有素之人,這些人的戰鬥力強悍,勇猛無畏,所以在作戰時可以帶動後面士兵的士氣。

  2. 前排兵在戰場是作為肉盾的存在,他們的裝備要比後面士兵的裝備更好,這樣才能抵擋住對面士兵的衝鋒。頭盔、護甲、盾牌等全副武裝起來,相對比後面裝備薄弱的士兵,他們可以硬抗幾次傷害。

因此,有了這些肉盾的保護,後面的士兵才會有時間、有空間輸出,這就跟我們玩遊戲一樣,肉盾的存在就是為了製造射手的輸出環境。

優厚的條件和待遇

古代士兵打戰是論功行賞的,戰爭的一套流程無非是斬敵、登城、殺將、奪旗等,特別是奪旗是關乎到敵我兩方士氣的重要因素。想要登城、斬將、奪旗,只有衝在最前面才有機會,有時候在主將默認的情況下,戰士們還會燒殺搶掠百姓,口袋裡藏點東西,而作為後排兵,等他們進城時,東西都被前排的兵搶的差不多了,所以說想要出人頭地,就得有腦袋別在褲腰上的準備。

在古代有一種叫世襲制,朝廷為了讓士兵們打戰時更加賣命,頒佈條例:如果士兵在戰場上不幸犧牲,那麼國家除了補償你以外,還會對你的家人撫卹,這樣就讓士兵後顧無憂。畢竟打戰拿錢、出人頭地、封妻廕子,還不都是為了家人,因此這樣的政策出來,士兵作戰更勇猛,比如當時的魏武卒,就是世襲制,其戰鬥力堪比洪水猛獸。

除了優厚待遇、出人頭地等因素外,如果士兵還是怕死,那麼軍隊還有一種辦法。

這個辦法也是比較無奈的辦法了,那就是一堆士兵聽天由命,由將領點兵,點到誰去誰就得去,如果不去就是違反軍隊條令,這是要被殺頭的。

與其在自家陣營被窩囊的殺頭,還不如去拼一拼,或許還有機會斬帥奪旗,再不濟去搶點富豪鄉紳的錢財,也不枉自己當了一回九死一生的前排兵。

現在再說說,古代戰爭時前排兵的死亡率真的高嗎?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總會看到對面部隊的遠程打擊,比如箭雨齊射,或登城時被石頭、金汁燙的哀嚎苦叫。古代戰爭雖然有這樣的場面,但事實上並非真的這麼誇張,電視劇是為了誇大戰爭場景,帶給觀眾視覺上的震撼。

事實上,就像剛才上面講的,前排兵的裝備時全副武裝的,當地方箭雨齊射時,前面的士兵會緊緊貼在一起,然後用盾牌抵擋飛來的弓箭。等到遠程消耗差不多了,雙方進入白刃戰時,後排的弓箭兵也不會射箭,怕誤傷友軍。

而登城時被澆金汁的確實有,但古人也是人,都不是傻子。對方如果澆金汁,前排兵還是用盾牌擋住,並且身上還會裹著厚厚一層衣物,而自家的弓箭兵也在隨時往對面城樓射火箭、投石車投石等。

還有一點就是,前排兵不是機器,部隊作戰講究配合,一旦排頭兵戰到力竭時,後方的隊友會立刻上前頂替,再有另外的隊友護送離開。如果真的一場戰下來不替換的話,就算“六神裝”的典韋也受不了。

綜上所述,古代戰爭的前排兵死亡率其實並不高,相反的他們還更容易獲得軍功,因為只有精英部隊才會能作為前排兵衝鋒陷陣。前排兵的裝備、素養、戰鬥力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勢,只要將領不是傻子,都不會把烏合之眾作為前排兵,影響戰局。

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把囚犯、百姓等放在前頭衝鋒陷陣,這樣的戰術是極為無恥的,而當時“鬼子”就經常這樣做。


大國布衣




這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到底是讓誰先死的問題。

總有人要在第一排,總有人會死在戰場。但,第一排的士兵死的概率會高於後面幾排。

那麼,明明知道第一排死的概率更高,為什麼還有人前赴後繼往前站,難道不怕死嗎?

1、不是不怕,怕了也沒用,往前可能會生,後退一定會死



對於死,誰不怕?畢竟,生命只有一次。

但是,軍人的天職是什麼?是服從。

有些時候,軍人是沒有權利選擇活著還是死去的,命令一下,哪怕前面是地雷陣,也得用自己的肉身往前衝去。如果膽敢私自後退,後面督戰人員就要殺人了,哪怕殺的是自己人。

這種軍隊文化和制度,導致第一排的士兵必須往上衝。

2、軍隊大多會塑造“奮勇爭先”的氛圍



人活著在世間,有時候需要他人的認可和尊重,軍隊裡最值得稱道和尊重的是什麼人?戰鬥英雄。

一個戰鬥英雄會激勵無數人奮勇向前,以其為榜樣。諾諾弱弱的人,在軍隊裡不會有好前程。

於是,軍隊裡的男子常常充滿血性,悍不畏死。

在軍隊各種文化和氛圍塑造下,敢死隊,衝鋒隊,人人搶著進,只是為了獲得那種認可和尊重。

話說過來,既然生死不有自己掌控,那還不如勇敢一點,瀟灑一點,沒死就成為了英雄,死了成為了英勇烈士。

3、對第一排人員的獎賞要更好



無須質疑,各個軍隊對第一排士兵提供的防護要更強,對第一排士兵的獎賞要更多。這讓那些要當炮灰的士兵,心理上多少是個安慰。

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每個基層隊伍的負責人都會搶任務,都想當排頭兵,一旦成功,這些負責人軍功就上升了,職位也可能上升了。

一個優秀的軍官,會激起士兵的士氣,讓他們生死置之度外,讓他們勇敢作戰。當然,最後獲益最多的就是那些軍官,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另外,第一排人往前衝過去,表現優異時,會建立軍功,會被封官加爵,會獲得金銀鈔票的賞賜。表現不佳,一不小心掛了時,也是個值得敬重的英雄,其家人會被地方尊重、認可和照顧。

基於各種認可和獎賞的機制,第一排士兵們也就拼了,要麼給自己拼一個未來,要麼給家人拼來一些福利和照顧。



回過頭來再說,戰爭時第一排的士兵,不是不怕死,而是有這麼三個原因:一是不衝就會死,二是軍隊文化和氛圍讓士兵悍不畏死,三是有獎賞機制。


藍風破曉


用李雲龍的一句粗話來說:衝鋒號一響,刺刀見紅,誰敢後退,老子突突了你們這幫兔崽子。


老李的話雖然粗,但是卻形象的呈現出了戰場中的紀律性,在古代也一樣,古代打仗是有督戰部隊在後方的,而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打仗,貌似都是大規模的軍團作戰,或者說是長時間的攻城,其實這其中有著很多的誤區。


首先,古代作戰的節奏往往都是查看地形---駐紮部隊---偵查敵情---小規模作戰---大決戰(大軍團對剛),這才是一場戰爭的合理規模。他們不可能每場戰役都是大規模的軍團作戰,往往都是類似於先鋒部隊進行小規模的作戰,到了真正兵戎相見的時候,才會發動大規模作戰,也就是最後的大決戰。


而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會挑選驍勇的兵士,不是身體倍兒棒的士兵都沒有機會在第一排,在古代那個靠軍功上升的時代,這個機會可以說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而那些為將者也往往是第一排的先鋒部隊中成長以來的。


而第一排的先鋒部隊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他們的單兵配置是所有部隊中最好的,這不僅僅是單純的為了保護這些第一排的先鋒部隊,更為重要的是先鋒部隊的第一排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存在,他們的存在往往左右這整個戰局的勝負。


而在衝鋒部隊之後,是有著督戰部隊的(可能每個朝代的叫法不一樣,但是他們所起到的作用卻是一樣的,為了統一,後面統一叫做督戰部隊),這些督戰部隊就是專門在後方看著先鋒部隊的,“敢違抗軍令,擅自撤退者,立戰”,所以戰爭一旦打響,那些處於戰陣最前方的士兵們是必要要衝上去的。


不過,既然是戰爭不可能沒有不怕死的,可以第一排往往都會安排長時間打仗的老將,新兵蛋子幾乎沒有可能把你放在第一排的,更何況衝在第一排一旦撤退,往往整個作戰隊形都會被徹底打亂,而猛衝過來的敵人照樣也會將你砍死。


這種“前有狼,後有虎”的對陣,你不想往上衝都很難,再者說了打仗當逃兵在古代是要牽連家屬的和你的上級長官的,可是如果你真的不幸陣亡了,你的家屬會獲取一批豐厚的陣亡家屬撫卹金的。


歷史總探長


我相信涉及到身家性命的事情,沒有人會不害怕,那麼古代打仗明知第一排最危險,難道真的有人甘願首當其衝嗎?今天咱們就對此問題進行討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要說為了榮譽,為了信仰那肯定都是極少數人,大多數人應該是不情願的情況下為了活命才頂到最前面。軍中視逃兵為死罪,兩軍交戰前排退者後排斬之,後排退者,將斬之,將退者,君斬之。所以頂在前排的不能退,退就是死罪,放在面前的就兩個選擇,要麼死,要麼建功立業榮華富貴。戰亂年代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沒有人在乎你的死活,所以除了為了自己活命,也為了家中妻兒老小,自己別無選擇。

不過話雖如此,前排兵看似最為危險,但是陣亡率其實並不是最高的,因為一寸長一寸強。兩軍衝鋒的時候,都會先用弓箭削弱對面的有生力量,而中後排兵是挨箭挨的最多的部位。而且前排兵一般配備的裝備是全軍最好的,韌性十足的盔甲,加上厚重的盾牌。短柄交接的時候,前排兵只要不倒,保護好要害,只管埋頭往前頂就行了。攻擊任務由後排的槍兵或者劍兵負責,通過前排縫隙把武器戳向敵軍的身體。

在戰爭中,一旦前排盾兵倒下了,這就離兵敗不遠了,相反如果前排兵屹立不倒勢如破竹,那麼全軍的氣勢就提上來了,越戰越勇。交戰雙方一旦其中一方陣型被撕毀了,基本上宣告著兵敗,前排被衝散了,死傷越多,士兵逃跑的人數就越多,前面逃後面就跟著逃。這也是為什麼重騎兵對於步兵陣型有著毀滅性的打擊,沒有拒馬,讓步兵硬吃騎兵的衝鋒,就和送死沒什麼區別。

所以古代戰爭中,除了圍剿和圍城很少有全殲敵軍的情況發生,往往是數萬人的部隊,死了幾千人就全軍潰散了,更多的人死在逃跑的過程中。

作為將軍,最清楚其中的道理,所以前排兵,儘量會挑選自己營中的精英,以百人或數十人為一個單位,設置諸如百夫長之類的職業,專門訓練身體對抗,並且第一排的士兵得到了賞賜也是最豐厚的,尤其是作戰勝利的時候,很容易就當上軍中的副官,對於出身寒門,有膀子力氣的人來說,這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機會。

像漢朝的樊噲、魏國的樂進、唐朝的張士貴這都是頂著盾牌登上敵軍城樓的先鋒部隊,相當於自己闖開了攻陷城池的一條路,這樣的人必受重用,這樣的功績能吃一輩子。

不過我們尋常大眾接觸到的戰爭都是在電視劇上看到的,往往為了刻畫人物,表演出來都是一群散兵散將自己打自己的,這個把那個殺了,那個又被這個補刀了,而武將一個人亂軍中砍來砍去,無雙收割,真實打起來,不會自由作戰那麼亂,都是成陣前進,要不然兩軍混到一起,誰認識誰啊,雙方開砍之前還得自報家門不成?

一將功成萬骨枯,每個王朝的建立不知有多少普通士兵成為刀下亡魂,戰爭不是兒戲,無論是前排兵還是後排兵,站到戰場之上都可能隨時死去。

總體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士兵不怕當炮灰,也沒有任何一個士兵喜歡送死,只不過有些人有理想有抱負想要建功立業萌陰子孫、有些人被隨機抽到前排為了活命退無可退、有些人本身就是死罪到前排去將功贖罪,所以只有他們認為這樣值得才會這樣做。


楊角風發作


象棋裡面有個“卒”,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數量最多,地位最低。我們經常比喻:“棄卒保帥”、“馬前卒”,指的就是炮灰一般的小“卒”。

其實不論古今,步兵都是死亡率最高的兵種,影視劇裡經常見到的仰面攻城場景便是如此。那麼作為一個小卒,衝鋒在前,直接面對敵人明槍暗箭,到底怕不怕死?

怕是肯定的,但外在因素會讓他不怕。我認為這種因素分高、中、低三種層次。

高級因素,堅定的使命

明朝,倭寇長期為患,在我國江、浙、閩地區危害極大,戚繼光積極抵抗倭寇,在義烏招募數批農民入伍,組建了一支新軍,通過嚴格的訓練,取得百戰百勝的戰績。

“出山門、殺倭寇”這是戚家軍的口號,嚴格的訓練是必要的,但“保衛家鄉”的使命才是趨勢這批新軍奮勇殺倭的主動力。一直以來義烏就是倭寇侵犯的前線,大肆搶掠,民不聊生,受害最深的就是老百姓。沒有人不想趕走這批流寇,只是缺少像戚繼光這樣能臣將士的帶領,宋代的岳家軍亦是如此。

懷揣使命的士兵,才是最不畏懼死亡的,我想如果誰的家鄉被侵犯,他也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反抗。

中級因素,嚴酷的軍法

古代沒有“以人為本”、“以情帶兵”這些詞,聽到最多的就是“斬”。讓我們看看,韓信《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軍規中的最後一條。

其十七:觀寇不審,探賊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少則言多,此謂誤軍,犯者斬之

我想對軍事感興趣的朋友們應該瞭解,及時最精銳的部隊,做到這最後一條也很難,更何況上面還有16條為之皆斬的禁律。只有按《禁律》長期訓練的部隊,才能令行禁止、不畏死亡。能夠善用軍規,也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的原因。

低級因素,豐厚的獎勵

提到歷史上的威猛之軍,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秦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掃六合、統一天下,同時還有他的“軍功爵制”

軍功爵制簡而言之,就是保證己方人員不死的前提下,“斬一首爵一級",並且得到爵位相應的待遇。

這種制度使得加官進爵量化,普通士兵有了升官的機會,加上秦律執行嚴格,賞罰並行,豐厚的軍事獎懲,大大加深了底層士兵們建功立業、上陣殺敵的渴望。秦國因此出現了司馬錯、白起、王剪等名將。


點亮萬家燈火


實際上大家都被影視劇欺騙了,影視劇中為了增強觀眾的視覺衝擊力。攻城戰中頭排的士兵被亂箭射死,石頭砸死,野戰中頭排士兵被對方士兵亂刀砍死,或者被對方騎兵撞死。而事實上頭排士兵死亡率並沒有影視劇中那麼誇張。
真正的戰爭並不是影視劇中的打群架
古代士兵戰場作戰之時,並不是將領一聲令下,大家一起往上衝,實際上是古代作戰非常講究陣型和列隊。
當雙方部隊相遇之時,如果實力相差無幾,雙方並不會迅速展開攻擊,而是選擇列陣,以精銳士兵排頭,然後雙方互相沖擊對方陣型。
如果雙方陷入僵局之中,實際上死亡率並不高,因為士兵的體力有限,所以雙方都會選擇輪換士兵上戰場作戰。士兵真正的危險是來自於戰敗的逃跑過程,這時就會變成單方面的屠殺了,無論是前排還是後排都難逃厄運。
垓下之戰時,韓信以60萬大軍圍困項羽以10萬軍隊,但是因為項羽佈陣得當,韓信一時無法戰勝項羽。這期間,雙方的陣亡率非常低,直到四面楚歌之後,項羽軍心潰散,四散逃跑。這時才是損失慘重的時候。
頭排士兵待遇非常高
首先、古代作戰中,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勢力的部隊,作為第一梯隊的士兵,都是經過挑選的精兵。他們擁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將領也會對他們非常照顧,所有的優良裝備都會優先配給,保障了他們在戰場上的存活率。往往一次戰鬥打下來,他們基本上沒有損失,反而是後續部隊死亡率更高。
其次、他們更有機會立下大功,獲得晉升的機會。劉邦手下大將樊噲就是靠著攻城戰中的多次首登立下了大功,成為了劉邦倚重的大將。唐初名將薛仁貴投軍之初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是其作為第一梯隊的戰士經常出生入死,這也為後來晉升積累了大量軍功。
當然如果碰到堅固的城池,急於攻下,無法智取。只能選擇強攻,這時會選擇督戰隊在後督戰,但凡後退的人都會被督戰隊處死,登上城頭的士兵相對應的會獲得極為豐厚的賞賜。不過這屬於極端情況,發生的概率很低。

我本落魄小書童


古代打仗,前排士兵死亡率最高,為何他們還不要命的往前衝?

在觀看古代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時,不知大家是否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兩軍交戰時,第一排士兵死亡率最高,為何他們衝的卻最厲害?難道他們真的不怕死?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揭露一下其中的奧秘。

首先,軍法森嚴,不得不衝。古代軍隊中實行的是連坐制度,如果在衝鋒時,別人前進你後退。那即使你活下來了,也會被軍法處置。而且受處罰的還不是你一個人,是整個小團隊,比如一伍中的五個人,或一什中的十個人。所以,即使你不衝,隊伍中的人也會拖著你往前走。除此之外,一些統兵極嚴的將軍還在軍中設有刀斧手。有畏敵不前者,後隊斬前隊,士兵斬軍官。與其死在自己人手裡,還不如戰死戰場更光榮些。

其次,風險與機遇並存,他們願意衝。在前排雖然看起來死傷的概率比較大,但立功的機會也比較多。從商鞅實行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後,中國曆代王朝便開始沿用這一制度。只有殺的敵人多,那你才能立功、才能升官,才能光宗耀祖。而前排士兵的機會,無疑比後排士兵更多些。如漢初的開國將領周勃,就因為在攻打下邑的時候,他率先登上城牆,所以被劉邦封為“五大夫”。

除了官爵外,站前排還可以拿豐厚的賞銀。大家都知道這是個掉腦袋的活,所以獎賞不豐厚些,是沒人願意幹的。將軍們為了鼓勵士卒衝鋒,前排士兵的餉銀通常是後排的五六倍。所謂“富貴險中求”,反正都是打仗,還不如拼一把。沒死的話,還能逍遙快活一陣子。

然後,裝備比後面的人要好,可以增加戰場存活率。在大多數的人印象中,前排的士兵都是必死無疑。但事實上,前排士兵的傷亡率不一定會比中間士兵的傷亡率高。因為軍隊也知道他們承擔的壓力最大,所以在同等情況下,軍隊中最好的裝備都先給第一排。如東漢末年,呂布手下有一支特種部隊,人稱陷陣營。陷陣營由大將高順指揮,“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故稱“陷陣營”。而高順的陷陣營就相當於呂布軍中的排頭兵,因為裝備好,所以攻無不克,傷亡率也比較低。

最後,第一排大多都是精銳,他們敢衝。大家都知道,士氣對於一場戰爭的勝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第一排放一堆炮灰,還沒跟敵軍接觸便死一片,那對於士氣將會產生特別沉重的打擊。為了開個好頭,將軍們也會挑選一些比較優秀的士兵充當排頭兵。所以在古代戰爭中,只有足夠優秀,才有站在前面的資格。除此之外,如果士兵陣亡後,朝廷還有優待陣亡將士的家屬。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他們也願意衝鋒。


送歷史個救生圈


除了重金打造的騎兵部隊之外,最受重視的就是前鋒部隊了,一支軍團的勇猛無畏的精氣神,就體現在前鋒部隊,前鋒亂,則全軍不穩,前鋒強,則士氣如虹,戰鬥力倍增,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決定了朝廷必須加大對前鋒部隊的投資。



只有最優秀的兵才有資格當前鋒

當兩軍對陣,前鋒部隊無疑是一把尖刀,與敵正面相對,槍對槍,刀對刀,這種戰場之上的肅殺氣息,無膽者,當場就嚇癱軟了,所以膽小者,首先被淘汰。

新兵蛋子不適合,沒有經歷過生死的兵,狀態最不穩定,不宜用在前鋒,淘汰。

所以前鋒部隊首選老兵,而且是經歷過生死的精銳之兵。

過慣了刀口舔血,戰場搏殺的老兵,意志堅定,戰鬥時不膽怯,對敵時不混亂,猶如機器一般,上行下效,勇往直前。

這樣一批老兵,待遇最好,武器最好,護甲最好。

這樣的百戰之兵,傷亡是免不了的,但是相較於後方兵團,往往傷亡卻是相對較小的!

兩軍對攻,首先就是遠程攻擊,而古代弓箭採取的絕大多數是拋物線式的射擊,打擊對象並不完全侷限於前軍,中軍,側翼,同樣受到箭雨覆蓋,參照下圖。


面對這樣的箭雨,站在前方和站在後方其實同樣受打擊。

由於前鋒部隊穿重甲,持巨盾,防禦力較高,受的傷害反而最低,而居於中間的部隊,受傷害反而最大。

當然,凡事不能一慨而論,這要看敵方指揮員的進攻意圖,但是打擊薄弱,是行軍作戰一以貫之的方法。

誰弱就重點進攻誰,尤其在遠程攻擊中體現最明顯。



兩軍近戰肉搏

當敵軍開始衝鋒,對前鋒部隊展開突擊之時,首先擺在敵軍面前的是拒馬等障礙物。

接著是面對前鋒部隊的遠程射擊,然後是前鋒部隊的盾牌加長槍。

正面突破困難,這是敵我雙方所共知的。

所以所以兵法有:以正合,以奇勝!

敵我雙方的前鋒部隊一開戰,就陷入膠著狀態,正面撕不開裂口,戰果就無法擴大化,所以正面進攻是牽制,將前鋒正兵牽制住,然後用突擊部隊對兩翼展開攻勢,兩翼前鋒部隊相對薄弱,皆以輕騎兵保護。

於是雙方騎兵部隊在兩翼展開大戰,敵後備騎兵力量等待時機,一旦側翼之戰,暴露出弱點,則敵方後備騎兵迅速衝擊,以達到撕開裂口,分割打亂側翼陣型的目的。

一旦陣型出現缺口,又無法及時堵住,則側翼陷入混亂,指揮員命令難以傳達,則很容易戰敗。



正面是全軍門戶,是敢死隊!

前鋒部隊是三軍門戶,無論有多麼危險,都是無法繞開的,就算淪為炮灰,也得頂上。

一人當兵,全家吃糧,朝廷給予極大照顧,不用上繳賦稅,享受朝廷補貼。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當國家危難之時,必須百分百服從命令。

一旦違反軍令,其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不但自己受到發配或處死,全家族以及旁系親屬也會連坐懲罰。

所以打勝了有軍功,有爵位,有賞賜!

打輸了只要不逃跑,死一人,保全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