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菰單莪的亼


在古代,只要是战争,必然是要死人的,而且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可能在战场上一些轻微的伤,最终也会导致死亡。比如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张郃,他的死因就是被蜀汉的弓箭射中了膝盖,其实膝盖中箭并不致命,致命的是感染。

所以,古人为了逃避兵役,也是想出了很多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残,比如隋朝百姓为了不上战场,就故意自残手脚,名曰“福手福足”。之所以说这个,意在说明,古代凡是上了战场的士兵,其实已经是经过第一轮淘汰了,也就是说站在战场上的士兵,已经做好了受伤或战死的准备,当然,这种准备也许是被迫的,比如怕家人受牵连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古代打仗的时候,为什么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怕送死。

原因一:被逼的。

古代打仗讲究阵法,而平常练兵也练的是士兵的服从性,毕竟普通士兵只有跟着号令前进后退,才能不轻易被对方或者被己方的督战队杀死。当年孙武在用宫女和妃子给吴王演练军阵时,斩杀了吴王的两个宠妃,目的就是让士兵绝对服从。

所以,那些被选中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也是服从命令的结果。如果怕死不服从军令,绝对会被斩首,倒不如在战场上拼一下,或许还存活。古代有连坐之法,如果因为不服从军令被处死,家人也会遭受连坐之刑,所以,士兵即便是为了家人考虑,也得咬牙执行军令。

原因二:站第一排有好处

除了严苛的军令外,站在第一排当然也得有点好处才行,否则士兵哪有动力冲锋。我们来看一段关于秦军的记载:“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以军功赐爵,就算时奴隶出身,也能通过立军功改变命运。所以,秦人闻战则喜,作战时,争先恐后,争抢敌军人头。这个时候冲在前面的秦军士兵自然能抢先杀敌,慢半拍的人,就只能看着别人“吃鸡”了。

此外,在作战过程中,第一排的士兵往往能够抢先获得战利品,比如袁绍和曹操交战时,曹操就命令军队故意丢弃马匹和财物,吸引跑在前面的袁军士兵去捡拾战利品,然后再杀回马枪。《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大战时,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也用了类似的计策。

这也从侧面说明,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不仅能“吃到鸡”,还能经常捡到最好的战利品。

原因三:第一排伤亡率不一定比后面的人高

通常我们会认为,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伤亡率肯定是最高的,其实不一定。因为古代打仗时,往往是远射和近战相结合。在两军接近前,往往要利用远射武器先给敌人一定的杀伤。而古代的远射武器,主要就是弓箭,但是弓箭的杀伤率靠的是覆盖面,也就是当大量敌人进入射程后,再进行密集放箭,这样才能造成最大的杀伤。

弓箭手为了让箭镞射的更远,更有威胁,不会采取平射的方式,而是向上倾斜一定角度,以抛物线的方式放箭,这就会让冲在第一排的士兵有一定概率成为弓箭射击的盲区,从而躲过远射武器的杀伤。

此外,古代凡是稍有实力的正规军,都会给冲在前排的士兵配备重甲和盾牌,以掩护他们冲锋陷阵,这不仅给了第一排士兵一定的防护,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心理安慰。所以,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一定就是炮灰,很多时候反而能获得不少战功和奖赏。


秦皇汉武


很巧,我昨天晚上就做了个,梦见我被抓去当壮丁,然后被赶去攻城,刚好是站在前排,吓得我赶紧挤到后排去,但硬是挤不过去,盾牌连成的墙一点缝隙没有,压根过不去,正当我被吓得腿发抖时,惊醒了……

回归正题,当炮灰自然谁都不愿意的,谁都是怕死的,即使是沙场拼命的士兵也不例外。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他们是不可能愿意在第一排的。


一、前排士兵都有很大的盾牌,用来构筑掩体,如果是箭雨射过来,其实第一排是最好躲避的,箭压根射不到自己,反而是越后的越容易被飞过来的箭所射伤。

二、前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先锋部队,他们战斗力都是比较强悍的,因为打仗有时候就是一波,前面打出气势来了,后面的军队也有劲了,反之如果前排不稳,后面也跟着吓破胆了。

所以前排必须是精锐,他们对自己的战斗力也是很自信的,也不相信自己会成为所谓的炮灰。站在第一排也是荣誉的象征,证明自己是军中的精锐。

三、有这么一句话“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居然被选为了第一排,就没得法子了。怕也没用,如果跑的话,就得被后面的自家兄弟砍死,死在自己人手里,还不如拼死多杀敌。

四、富贵险中求。古代很多时候都是斩首计功授爵,你越在前排,可能杀敌就越多,捞的好东西就越多,立的功劳越大。虽然风险系数很高,但只要活着回来,你就翻身。

不过前排肉搏时确实是炮灰,前排有时也会拿囚徒、死士样的亡命之徒来站,许诺下他们免死,还给功劳,他们也会以死效力的。


夏目历史君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有疑惑,古代部队冲锋陷阵,第一排的士兵肯定是最容易死的,因为前排兵的目标最明显,因此这一类兵也被成为“炮灰”。但明知道冲在最前面最容易死,为何还有人原因当前排兵“送人头”呢?

这里先讲讲,哪些人愿意充当前排兵。

部队打战时,上面都会跟部队交代战争的目的,如果是在抗战时期,战士们肩负国家安危,就算让他们充当前排兵,也会义无反顾的上。因为在抗战时期,战士们没有自己生死考虑,唯一考虑的如何多杀鬼子,所以他们毫不在乎自己的生命。

而古代的士兵,更多想的是如何获得军功,出人头地、封妻荫子,这种打战的制度更像是朝廷发工资来找人打战。作为底层百姓,想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就是多斩杀敌人,作为前排兵的在部队里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他们是第一批冲向敌人的,所以比后面的士兵更容易获得军功。

作为排头兵都是一批训练有素之人,将领带兵打战更喜欢把自己的亲兵放在前面充当前排兵,原因有两点:

  1. 将领亲兵都是武艺高强、训练有素之人,这些人的战斗力强悍,勇猛无畏,所以在作战时可以带动后面士兵的士气。

  2. 前排兵在战场是作为肉盾的存在,他们的装备要比后面士兵的装备更好,这样才能抵挡住对面士兵的冲锋。头盔、护甲、盾牌等全副武装起来,相对比后面装备薄弱的士兵,他们可以硬抗几次伤害。

因此,有了这些肉盾的保护,后面的士兵才会有时间、有空间输出,这就跟我们玩游戏一样,肉盾的存在就是为了制造射手的输出环境。

优厚的条件和待遇

古代士兵打战是论功行赏的,战争的一套流程无非是斩敌、登城、杀将、夺旗等,特别是夺旗是关乎到敌我两方士气的重要因素。想要登城、斩将、夺旗,只有冲在最前面才有机会,有时候在主将默认的情况下,战士们还会烧杀抢掠百姓,口袋里藏点东西,而作为后排兵,等他们进城时,东西都被前排的兵抢的差不多了,所以说想要出人头地,就得有脑袋别在裤腰上的准备。

在古代有一种叫世袭制,朝廷为了让士兵们打战时更加卖命,颁布条例:如果士兵在战场上不幸牺牲,那么国家除了补偿你以外,还会对你的家人抚恤,这样就让士兵后顾无忧。毕竟打战拿钱、出人头地、封妻荫子,还不都是为了家人,因此这样的政策出来,士兵作战更勇猛,比如当时的魏武卒,就是世袭制,其战斗力堪比洪水猛兽。

除了优厚待遇、出人头地等因素外,如果士兵还是怕死,那么军队还有一种办法。

这个办法也是比较无奈的办法了,那就是一堆士兵听天由命,由将领点兵,点到谁去谁就得去,如果不去就是违反军队条令,这是要被杀头的。

与其在自家阵营被窝囊的杀头,还不如去拼一拼,或许还有机会斩帅夺旗,再不济去抢点富豪乡绅的钱财,也不枉自己当了一回九死一生的前排兵。

现在再说说,古代战争时前排兵的死亡率真的高吗?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会看到对面部队的远程打击,比如箭雨齐射,或登城时被石头、金汁烫的哀嚎苦叫。古代战争虽然有这样的场面,但事实上并非真的这么夸张,电视剧是为了夸大战争场景,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

事实上,就像刚才上面讲的,前排兵的装备时全副武装的,当地方箭雨齐射时,前面的士兵会紧紧贴在一起,然后用盾牌抵挡飞来的弓箭。等到远程消耗差不多了,双方进入白刃战时,后排的弓箭兵也不会射箭,怕误伤友军。

而登城时被浇金汁的确实有,但古人也是人,都不是傻子。对方如果浇金汁,前排兵还是用盾牌挡住,并且身上还会裹着厚厚一层衣物,而自家的弓箭兵也在随时往对面城楼射火箭、投石车投石等。

还有一点就是,前排兵不是机器,部队作战讲究配合,一旦排头兵战到力竭时,后方的队友会立刻上前顶替,再有另外的队友护送离开。如果真的一场战下来不替换的话,就算“六神装”的典韦也受不了。

综上所述,古代战争的前排兵死亡率其实并不高,相反的他们还更容易获得军功,因为只有精英部队才会能作为前排兵冲锋陷阵。前排兵的装备、素养、战斗力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势,只要将领不是傻子,都不会把乌合之众作为前排兵,影响战局。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把囚犯、百姓等放在前头冲锋陷阵,这样的战术是极为无耻的,而当时“鬼子”就经常这样做。


大国布衣




这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到底是让谁先死的问题。

总有人要在第一排,总有人会死在战场。但,第一排的士兵死的概率会高于后面几排。

那么,明明知道第一排死的概率更高,为什么还有人前赴后继往前站,难道不怕死吗?

1、不是不怕,怕了也没用,往前可能会生,后退一定会死



对于死,谁不怕?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但是,军人的天职是什么?是服从。

有些时候,军人是没有权利选择活着还是死去的,命令一下,哪怕前面是地雷阵,也得用自己的肉身往前冲去。如果胆敢私自后退,后面督战人员就要杀人了,哪怕杀的是自己人。

这种军队文化和制度,导致第一排的士兵必须往上冲。

2、军队大多会塑造“奋勇争先”的氛围



人活着在世间,有时候需要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军队里最值得称道和尊重的是什么人?战斗英雄。

一个战斗英雄会激励无数人奋勇向前,以其为榜样。诺诺弱弱的人,在军队里不会有好前程。

于是,军队里的男子常常充满血性,悍不畏死。

在军队各种文化和氛围塑造下,敢死队,冲锋队,人人抢着进,只是为了获得那种认可和尊重。

话说过来,既然生死不有自己掌控,那还不如勇敢一点,潇洒一点,没死就成为了英雄,死了成为了英勇烈士。

3、对第一排人员的奖赏要更好



无须质疑,各个军队对第一排士兵提供的防护要更强,对第一排士兵的奖赏要更多。这让那些要当炮灰的士兵,心理上多少是个安慰。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每个基层队伍的负责人都会抢任务,都想当排头兵,一旦成功,这些负责人军功就上升了,职位也可能上升了。

一个优秀的军官,会激起士兵的士气,让他们生死置之度外,让他们勇敢作战。当然,最后获益最多的就是那些军官,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另外,第一排人往前冲过去,表现优异时,会建立军功,会被封官加爵,会获得金银钞票的赏赐。表现不佳,一不小心挂了时,也是个值得敬重的英雄,其家人会被地方尊重、认可和照顾。

基于各种认可和奖赏的机制,第一排士兵们也就拼了,要么给自己拼一个未来,要么给家人拼来一些福利和照顾。



回过头来再说,战争时第一排的士兵,不是不怕死,而是有这么三个原因:一是不冲就会死,二是军队文化和氛围让士兵悍不畏死,三是有奖赏机制。


蓝风破晓


用李云龙的一句粗话来说:冲锋号一响,刺刀见红,谁敢后退,老子突突了你们这帮兔崽子。


老李的话虽然粗,但是却形象的呈现出了战场中的纪律性,在古代也一样,古代打仗是有督战部队在后方的,而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打仗,貌似都是大规模的军团作战,或者说是长时间的攻城,其实这其中有着很多的误区。


首先,古代作战的节奏往往都是查看地形---驻扎部队---侦查敌情---小规模作战---大决战(大军团对刚),这才是一场战争的合理规模。他们不可能每场战役都是大规模的军团作战,往往都是类似于先锋部队进行小规模的作战,到了真正兵戎相见的时候,才会发动大规模作战,也就是最后的大决战。


而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会挑选骁勇的兵士,不是身体倍儿棒的士兵都没有机会在第一排,在古代那个靠军功上升的时代,这个机会可以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而那些为将者也往往是第一排的先锋部队中成长以来的。


而第一排的先锋部队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他们的单兵配置是所有部队中最好的,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保护这些第一排的先锋部队,更为重要的是先锋部队的第一排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他们的存在往往左右这整个战局的胜负。


而在冲锋部队之后,是有着督战部队的(可能每个朝代的叫法不一样,但是他们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一样的,为了统一,后面统一叫做督战部队),这些督战部队就是专门在后方看着先锋部队的,“敢违抗军令,擅自撤退者,立战”,所以战争一旦打响,那些处于战阵最前方的士兵们是必要要冲上去的。


不过,既然是战争不可能没有不怕死的,可以第一排往往都会安排长时间打仗的老将,新兵蛋子几乎没有可能把你放在第一排的,更何况冲在第一排一旦撤退,往往整个作战队形都会被彻底打乱,而猛冲过来的敌人照样也会将你砍死。


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对阵,你不想往上冲都很难,再者说了打仗当逃兵在古代是要牵连家属的和你的上级长官的,可是如果你真的不幸阵亡了,你的家属会获取一批丰厚的阵亡家属抚恤金的。


历史总探长


我相信涉及到身家性命的事情,没有人会不害怕,那么古代打仗明知第一排最危险,难道真的有人甘愿首当其冲吗?今天咱们就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说为了荣誉,为了信仰那肯定都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应该是不情愿的情况下为了活命才顶到最前面。军中视逃兵为死罪,两军交战前排退者后排斩之,后排退者,将斩之,将退者,君斩之。所以顶在前排的不能退,退就是死罪,放在面前的就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建功立业荣华富贵。战乱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没有人在乎你的死活,所以除了为了自己活命,也为了家中妻儿老小,自己别无选择。

不过话虽如此,前排兵看似最为危险,但是阵亡率其实并不是最高的,因为一寸长一寸强。两军冲锋的时候,都会先用弓箭削弱对面的有生力量,而中后排兵是挨箭挨的最多的部位。而且前排兵一般配备的装备是全军最好的,韧性十足的盔甲,加上厚重的盾牌。短柄交接的时候,前排兵只要不倒,保护好要害,只管埋头往前顶就行了。攻击任务由后排的枪兵或者剑兵负责,通过前排缝隙把武器戳向敌军的身体。

在战争中,一旦前排盾兵倒下了,这就离兵败不远了,相反如果前排兵屹立不倒势如破竹,那么全军的气势就提上来了,越战越勇。交战双方一旦其中一方阵型被撕毁了,基本上宣告着兵败,前排被冲散了,死伤越多,士兵逃跑的人数就越多,前面逃后面就跟着逃。这也是为什么重骑兵对于步兵阵型有着毁灭性的打击,没有拒马,让步兵硬吃骑兵的冲锋,就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所以古代战争中,除了围剿和围城很少有全歼敌军的情况发生,往往是数万人的部队,死了几千人就全军溃散了,更多的人死在逃跑的过程中。

作为将军,最清楚其中的道理,所以前排兵,尽量会挑选自己营中的精英,以百人或数十人为一个单位,设置诸如百夫长之类的职业,专门训练身体对抗,并且第一排的士兵得到了赏赐也是最丰厚的,尤其是作战胜利的时候,很容易就当上军中的副官,对于出身寒门,有膀子力气的人来说,这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

像汉朝的樊哙、魏国的乐进、唐朝的张士贵这都是顶着盾牌登上敌军城楼的先锋部队,相当于自己闯开了攻陷城池的一条路,这样的人必受重用,这样的功绩能吃一辈子。

不过我们寻常大众接触到的战争都是在电视剧上看到的,往往为了刻画人物,表演出来都是一群散兵散将自己打自己的,这个把那个杀了,那个又被这个补刀了,而武将一个人乱军中砍来砍去,无双收割,真实打起来,不会自由作战那么乱,都是成阵前进,要不然两军混到一起,谁认识谁啊,双方开砍之前还得自报家门不成?

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王朝的建立不知有多少普通士兵成为刀下亡魂,战争不是儿戏,无论是前排兵还是后排兵,站到战场之上都可能随时死去。

总体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士兵不怕当炮灰,也没有任何一个士兵喜欢送死,只不过有些人有理想有抱负想要建功立业萌阴子孙、有些人被随机抽到前排为了活命退无可退、有些人本身就是死罪到前排去将功赎罪,所以只有他们认为这样值得才会这样做。


杨角风发作


象棋里面有个“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数量最多,地位最低。我们经常比喻:“弃卒保帅”、“马前卒”,指的就是炮灰一般的小“卒”。

其实不论古今,步兵都是死亡率最高的兵种,影视剧里经常见到的仰面攻城场景便是如此。那么作为一个小卒,冲锋在前,直接面对敌人明枪暗箭,到底怕不怕死?

怕是肯定的,但外在因素会让他不怕。我认为这种因素分高、中、低三种层次。

高级因素,坚定的使命

明朝,倭寇长期为患,在我国江、浙、闽地区危害极大,戚继光积极抵抗倭寇,在义乌招募数批农民入伍,组建了一支新军,通过严格的训练,取得百战百胜的战绩。

“出山门、杀倭寇”这是戚家军的口号,严格的训练是必要的,但“保卫家乡”的使命才是趋势这批新军奋勇杀倭的主动力。一直以来义乌就是倭寇侵犯的前线,大肆抢掠,民不聊生,受害最深的就是老百姓。没有人不想赶走这批流寇,只是缺少像戚继光这样能臣将士的带领,宋代的岳家军亦是如此。

怀揣使命的士兵,才是最不畏惧死亡的,我想如果谁的家乡被侵犯,他也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反抗。

中级因素,严酷的军法

古代没有“以人为本”、“以情带兵”这些词,听到最多的就是“斩”。让我们看看,韩信《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军规中的最后一条。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我想对军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应该了解,及时最精锐的部队,做到这最后一条也很难,更何况上面还有16条为之皆斩的禁律。只有按《禁律》长期训练的部队,才能令行禁止、不畏死亡。能够善用军规,也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原因。

低级因素,丰厚的奖励

提到历史上的威猛之军,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国,北击匈奴、南攻蛮族、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同时还有他的“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简而言之,就是保证己方人员不死的前提下,“斩一首爵一级",并且得到爵位相应的待遇。

这种制度使得加官进爵量化,普通士兵有了升官的机会,加上秦律执行严格,赏罚并行,丰厚的军事奖惩,大大加深了底层士兵们建功立业、上阵杀敌的渴望。秦国因此出现了司马错、白起、王剪等名将。


点亮万家灯火


实际上大家都被影视剧欺骗了,影视剧中为了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攻城战中头排的士兵被乱箭射死,石头砸死,野战中头排士兵被对方士兵乱刀砍死,或者被对方骑兵撞死。而事实上头排士兵死亡率并没有影视剧中那么夸张。
真正的战争并不是影视剧中的打群架
古代士兵战场作战之时,并不是将领一声令下,大家一起往上冲,实际上是古代作战非常讲究阵型和列队。
当双方部队相遇之时,如果实力相差无几,双方并不会迅速展开攻击,而是选择列阵,以精锐士兵排头,然后双方互相冲击对方阵型。
如果双方陷入僵局之中,实际上死亡率并不高,因为士兵的体力有限,所以双方都会选择轮换士兵上战场作战。士兵真正的危险是来自于战败的逃跑过程,这时就会变成单方面的屠杀了,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都难逃厄运。
垓下之战时,韩信以60万大军围困项羽以10万军队,但是因为项羽布阵得当,韩信一时无法战胜项羽。这期间,双方的阵亡率非常低,直到四面楚歌之后,项羽军心溃散,四散逃跑。这时才是损失惨重的时候。
头排士兵待遇非常高
首先、古代作战中,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势力的部队,作为第一梯队的士兵,都是经过挑选的精兵。他们拥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将领也会对他们非常照顾,所有的优良装备都会优先配给,保障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存活率。往往一次战斗打下来,他们基本上没有损失,反而是后续部队死亡率更高。
其次、他们更有机会立下大功,获得晋升的机会。刘邦手下大将樊哙就是靠着攻城战中的多次首登立下了大功,成为了刘邦倚重的大将。唐初名将薛仁贵投军之初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是其作为第一梯队的战士经常出生入死,这也为后来晋升积累了大量军功。
当然如果碰到坚固的城池,急于攻下,无法智取。只能选择强攻,这时会选择督战队在后督战,但凡后退的人都会被督战队处死,登上城头的士兵相对应的会获得极为丰厚的赏赐。不过这属于极端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

我本落魄小书童


古代打仗,前排士兵死亡率最高,为何他们还不要命的往前冲?

在观看古代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时,不知大家是否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两军交战时,第一排士兵死亡率最高,为何他们冲的却最厉害?难道他们真的不怕死?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揭露一下其中的奥秘。

首先,军法森严,不得不冲。古代军队中实行的是连坐制度,如果在冲锋时,别人前进你后退。那即使你活下来了,也会被军法处置。而且受处罚的还不是你一个人,是整个小团队,比如一伍中的五个人,或一什中的十个人。所以,即使你不冲,队伍中的人也会拖着你往前走。除此之外,一些统兵极严的将军还在军中设有刀斧手。有畏敌不前者,后队斩前队,士兵斩军官。与其死在自己人手里,还不如战死战场更光荣些。

其次,风险与机遇并存,他们愿意冲。在前排虽然看起来死伤的概率比较大,但立功的机会也比较多。从商鞅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后,中国历代王朝便开始沿用这一制度。只有杀的敌人多,那你才能立功、才能升官,才能光宗耀祖。而前排士兵的机会,无疑比后排士兵更多些。如汉初的开国将领周勃,就因为在攻打下邑的时候,他率先登上城墙,所以被刘邦封为“五大夫”。

除了官爵外,站前排还可以拿丰厚的赏银。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掉脑袋的活,所以奖赏不丰厚些,是没人愿意干的。将军们为了鼓励士卒冲锋,前排士兵的饷银通常是后排的五六倍。所谓“富贵险中求”,反正都是打仗,还不如拼一把。没死的话,还能逍遥快活一阵子。

然后,装备比后面的人要好,可以增加战场存活率。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前排的士兵都是必死无疑。但事实上,前排士兵的伤亡率不一定会比中间士兵的伤亡率高。因为军队也知道他们承担的压力最大,所以在同等情况下,军队中最好的装备都先给第一排。如东汉末年,吕布手下有一支特种部队,人称陷阵营。陷阵营由大将高顺指挥,“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故称“陷阵营”。而高顺的陷阵营就相当于吕布军中的排头兵,因为装备好,所以攻无不克,伤亡率也比较低。

最后,第一排大多都是精锐,他们敢冲。大家都知道,士气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第一排放一堆炮灰,还没跟敌军接触便死一片,那对于士气将会产生特别沉重的打击。为了开个好头,将军们也会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士兵充当排头兵。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只有足够优秀,才有站在前面的资格。除此之外,如果士兵阵亡后,朝廷还有优待阵亡将士的家属。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们也愿意冲锋。


送历史个救生圈


除了重金打造的骑兵部队之外,最受重视的就是前锋部队了,一支军团的勇猛无畏的精气神,就体现在前锋部队,前锋乱,则全军不稳,前锋强,则士气如虹,战斗力倍增,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决定了朝廷必须加大对前锋部队的投资。



只有最优秀的兵才有资格当前锋

当两军对阵,前锋部队无疑是一把尖刀,与敌正面相对,枪对枪,刀对刀,这种战场之上的肃杀气息,无胆者,当场就吓瘫软了,所以胆小者,首先被淘汰。

新兵蛋子不适合,没有经历过生死的兵,状态最不稳定,不宜用在前锋,淘汰。

所以前锋部队首选老兵,而且是经历过生死的精锐之兵。

过惯了刀口舔血,战场搏杀的老兵,意志坚定,战斗时不胆怯,对敌时不混乱,犹如机器一般,上行下效,勇往直前。

这样一批老兵,待遇最好,武器最好,护甲最好。

这样的百战之兵,伤亡是免不了的,但是相较于后方兵团,往往伤亡却是相对较小的!

两军对攻,首先就是远程攻击,而古代弓箭采取的绝大多数是抛物线式的射击,打击对象并不完全局限于前军,中军,侧翼,同样受到箭雨覆盖,参照下图。


面对这样的箭雨,站在前方和站在后方其实同样受打击。

由于前锋部队穿重甲,持巨盾,防御力较高,受的伤害反而最低,而居于中间的部队,受伤害反而最大。

当然,凡事不能一慨而论,这要看敌方指挥员的进攻意图,但是打击薄弱,是行军作战一以贯之的方法。

谁弱就重点进攻谁,尤其在远程攻击中体现最明显。



两军近战肉搏

当敌军开始冲锋,对前锋部队展开突击之时,首先摆在敌军面前的是拒马等障碍物。

接着是面对前锋部队的远程射击,然后是前锋部队的盾牌加长枪。

正面突破困难,这是敌我双方所共知的。

所以所以兵法有:以正合,以奇胜!

敌我双方的前锋部队一开战,就陷入胶着状态,正面撕不开裂口,战果就无法扩大化,所以正面进攻是牵制,将前锋正兵牵制住,然后用突击部队对两翼展开攻势,两翼前锋部队相对薄弱,皆以轻骑兵保护。

于是双方骑兵部队在两翼展开大战,敌后备骑兵力量等待时机,一旦侧翼之战,暴露出弱点,则敌方后备骑兵迅速冲击,以达到撕开裂口,分割打乱侧翼阵型的目的。

一旦阵型出现缺口,又无法及时堵住,则侧翼陷入混乱,指挥员命令难以传达,则很容易战败。



正面是全军门户,是敢死队!

前锋部队是三军门户,无论有多么危险,都是无法绕开的,就算沦为炮灰,也得顶上。

一人当兵,全家吃粮,朝廷给予极大照顾,不用上缴赋税,享受朝廷补贴。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国家危难之时,必须百分百服从命令。

一旦违反军令,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不但自己受到发配或处死,全家族以及旁系亲属也会连坐惩罚。

所以打胜了有军功,有爵位,有赏赐!

打输了只要不逃跑,死一人,保全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