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美国舰载加油机大战尘埃落定 波音“黄貂鱼”成最终赢家

8月30日美国海军宣布波音公司获得了MQ-25A“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的胜利,被授予一份价值8.05亿美元的合同,波音公司将对四架MQ-25A无人机进行设计、开发、制造、测试、验证、认证、交付和支持,并整合到航母舰载机联队直到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说明波音获得的并不是MQ-25A原型机制造合同,直接就是四架生产型。

美国舰载加油机大战尘埃落定 波音“黄貂鱼”成最终赢家

根据美国海军的规划,这4架“黄貂鱼”将在2024年实现初始作战能力,比之前的计划有所提速。第一架MQ-25A将在2021年开始试飞,然后展开上舰测试、修改航空母舰操作程序、培训维护人员和无人机操作员、建立后勤供应链等操作。美国海军最终计划购买72架MQ-25A,总成本约为130亿美元,单价将达1.8亿美元。

美国舰载加油机大战尘埃落定 波音“黄貂鱼”成最终赢家

在KS-3“北欧海盗”舰载加油机退役后,美国海军改用“超级大黄蜂”执行伙伴空中加油任务。该机在执行这种任务时需要在机腹挂载一个空中加油吊舱,在翼下挂载4个480加仑(1817升)大型副油箱,空中加油吊舱本身可载油1136升,总外挂油量8404升,重量超过6.5吨。

由于目前“超级大黄蜂”是美国海军唯一的舰载加油机,因此该机有20%到30%的飞行时间被消耗在空中加油任务上,降低了可用于作战的战斗机的数量,满挂副油箱重载弹射起飞还加速了该机寿命的损耗。美国新任海军部长在8月初曾经透露美国海军546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中只有270架具有全部作战能力,完好率不足一半。在“超级大黄蜂”完好率低下的今天,空中加油任务占用该机资源的问题尤为突出。

美国舰载加油机大战尘埃落定 波音“黄貂鱼”成最终赢家

MQ-25A大规模服役后,其最大的意义是把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从舰队日常的繁琐空中加油任务中解放出来,提高该机战备率。

根据美国海军的要求,MQ-25A的空中加油能力需要大幅超远“超级大黄蜂”。首先该机需要通过空中加油把“超级大黄蜂”的830公里内油作战半径增程到1300公里,为未来“超级大黄蜂”Block III装备保形油箱打下基础。其次MQ-25A还需要能在距离航母930公里外的空中加油轨道上盘旋,为4-6架战斗机补充6.8吨燃油。从中可以看出MQ-25A除了能解放“超级大黄蜂”战力外,还将成为未来舰载机联队F-53C和“超级大黄蜂”Block III战斗机中队的“力量倍增器”。

美国舰载加油机大战尘埃落定 波音“黄貂鱼”成最终赢家

虽然美国海军没有硬性规定MQ-25A要具有隐身能力,但考虑到该机还要执行次要的监视和打击任务,因此隐身设计将能为该机加分不少。波音的MQ-25A采用了平直翼+V尾+菱形机身截面+翼身融合+背负式内埋进气道气动布局,针对下半球雷达照射进行了隐身优化,其隐身概念与上世纪80年代的诺斯罗普“默蓝”隐身技术验证机如出一辙。在不挂载加油吊舱的干净气动外形下,该机将具有较小的雷达截面积。

为了实现下半球隐身,波音MQ-25A采用了有趣的背负式内埋进气道气设计,该进气道具有总压恢复系数低的缺点,但对速度较低的平直翼MQ-25来说并不是问题。此外内埋进气道由于进气口不突出于机身表面,所以也具有较低的气动阻力。

美国舰载加油机大战尘埃落定 波音“黄貂鱼”成最终赢家

美国舰载加油机大战尘埃落定 波音“黄貂鱼”成最终赢家

在参与MQ-25A竞争的三架厂商中,波音是唯一制造出原型机实物的,通用原子和洛克希德两家公司近提交了概念说明,这可能使波音在竞争中以较低风险占据了优势。此外波音的MQ-25A在总体设计和隐身外形上也中规中矩,既不像通用原子的V尾非隐身设计这样直白,也不像洛克希德隐身飞翼设计这样激进,在先进性和成本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这可能就是波音获胜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