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宗道法師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這次來洛陽,原來我們打算低調行事的,就是純粹是來看龍門石窟,並沒有打算要接待信眾、講東西等等。後來住的時間越長,就越心虛、越慚愧,因為來到這裡,法師們、蓮友們對我們照顧得太好了,吃、住、行都特別地周到、細心。一味地接受,不回饋分毫地就走人的話,就感到很慚愧、很不安,後來宗揚老法師就說還是跟大家見一見,給大家講一講,心蓮居士也說:“你們都到這了,如果不講,實在有點資源浪費。”所以,左想右想還是決定講一次。

我的講話不能叫開示,開示要求是很高的。什麼叫開示呢?顧名思義是要打開聽者的心門,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寶藏,“示”就是在心門打開之後,指示給他看,叫開示。這要求開示的人自己的心門已經打開了,然後又對自己心門裡的寶藏看得清清楚楚。因為每一個眾生心裡的寶藏都是一樣的,只有看過自己的,才能給人家指示別人心裡面的寶藏,這叫“開示”。我們遠遠都沒有這樣的境界,我們最多隻是做一個傳聲筒,祖師怎麼說,上人怎麼說,師父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就像復讀機一樣,有時候形式上可能不太一樣,但是講的內涵儘量都一樣,不敢隨便發揮什麼,這是我們一貫的態度。

在我們第一次來佛堂的路上,心蓮說這個地方就是北宋易學大家邵康節晚年的時候居住的地方,叫安樂窩,對這個,我倒不陌生,過去接觸一些周易,學周易的人不可能不認識邵康節,他的《皇極經世》都曾翻看過,也知道他的安樂窩,最初我聽到這個詞就挺高興的,其實學習我們這個法門,對這個詞絕對是不陌生的。“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安樂”兩個字都很熟悉。那天聽到這兩個字,這兩天我就經常想著安樂,安樂窩。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安樂”這兩個字。

“安樂”這兩字非常好,拆開來看,“安”這個字,讓人想到安心、安慰、安穩、安定、安全,平安,都是很好的詞。“樂”更好了,快樂、喜樂、樂悠悠、樂哈哈,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又安又樂,又樂又安,這是讓人嚮往的一種境界。

邵康節又加了一個“窩”字,“窩”容易讓人想到小狗、小貓住在暖呼呼的小空間裡面,雖然很小、很簡陋,但是很知足。小狗、小貓有窩,就不是流浪狗、流浪貓了,“窩”這個字其實是蠻溫馨的。

《道德經》有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說天地並沒有那麼仁慈,他只是把萬物都看作草扎的狗,本質上,也確實如此,我們生生世世都是在流浪,流浪娑婆,流浪十方世界,過的生活不要說以佛菩薩來看,就是以天人來看,都是很可憐的,可能天人看我們,真的就像看小貓、小狗一樣,所以確實需要一個安樂窩。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當然,娑婆世界想要真安心,其實是很難的,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講,安心是一個奢侈品。

往窗外看,或者走在馬路上,感覺到處處都很躁動。小孩揹著很重的書包,要應付考試,有升學的壓力。稍微長大一點,上了大學又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那天我們在公園裡,碰到幾個大學生,一見我們就問有關工作的問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為此很焦慮。找到工作了,要面對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還要攢錢,買房子、養孩子,也會感覺很不舒暢。結婚了,像現在家庭、夫妻關係比較穩定的,年輕的都不是太多,離婚率都很高。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如果家庭都不穩定,社會不會穩定的。人老了,小孩不一定孝順,不一定在身邊,無人贍養的老人非常多,疾病纏身,死亡隨時都有可能找上來。

就算小孩、年輕人、老人一路都很好,一路都很順利,也不一定很安心,還有很多天災人禍,地震、海嘯、颱風,各種自然災害,每天打開新聞,看到的都是這些,意外就更多了,數不清的意外事情發生。

我看到這些新聞,經常在心中感慨:我活到今天30歲,真是僥倖。因為人死太容易了,像一個玻璃球,一掉在地上就碎了,生命朝不保夕。

就算沒有天災人禍,也沒有意外,我們內在心靈的不安也很洶湧,怨恨、惱怒、不平、抑鬱、扭曲,這些負面的情緒,在我們心中很難一時消散。

現在是信息的時代,不要說跟幾十年前比,就是一年跟一年都不一樣,通訊手段越來越高,電話、電腦、qq、微信,多得不得了,每隔幾年就換一種,而且信息的手段越來越高明,不僅能聽到聲音、而且還能看到,不僅能看到靜的,還能看到活的。以我看來,這些其實是閻羅王的一種手段,就像撒網抓魚,如果網格很粗、很大,小魚還可以漏掉,但是現在的網是越編越細、越密,大魚小魚一網打盡。這些信息無非就是一張關係網,你跟我保持溝通,他跟你保持溝通,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而這種溝通本質來講是一種業力的纏縛,你的業力跟我的業力纏在一起,他的業力又跟你業力纏縛在一起,就織成一道道網,越織越細、越織越密,一個都逃不掉。

所以這些內在的、外在的,都是讓我們心不安的因素。

現在經常有人問:“你幸福嗎?”其實安心是幸福基本的前提,如果沒有安心,就談不上幸福了。就像一張桌子,如果不是跟地面保持水平的,而是是傾斜的,桌子上的東西能安穩地放著嗎?不可能的,人也是一樣的,幸福裡的所有內容,就好像桌子上的東西,一定要放在安心這張桌子上,才能安穩。

當然,如果以我們佛教徒來看,安心的層面是很多的,有相對的安心,有絕對的安心。剛才說的都還是相對的安心,也就是我們能夠感知到的一部分,還有很多是我們感知不到的,或者是感知很淺的。如果以絕對的安心來說,娑婆世界不可能有安心的,這個不安心的程度到怎樣呢?佛有一句話:“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就像著了火的宅子,熊熊大火在燃燒,《法華經》裡的有一個比喻,我們就像那個愚痴的小孩,什麼都不懂,在火宅之中玩耍,只感覺到熱氣,不知危險,父親就在外面喊:“著火了,趕緊出來吧,會被燒死的。”但是小孩理解不了啊,怎麼叫、怎麼勸都不出來,這時候父親為了吸引孩子出來,想了一個主意,就說:“門外有羊車、鹿車、牛車,你們出來就可以玩了。”小孩聽見當然就興高采烈地跑出去了。

我之前講到不安心的內容,僅僅是小孩所感受到的熱氣而已,他根本想不到火是能把人燒死,房屋都會化為灰燼。

還有一個比喻,一切眾生就好像在井邊玩的小孩,覺得很好奇,很好玩,往井底一直在望,甚至想往底下跳,他完全不知道後果,一不留神,都有可能掉到井裡邊。這種種比喻都是在說明娑婆世界不安心。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娑婆世界為什麼不安心呢?我覺得最根本的就是無常,娑婆世界是無常的,是輪轉的,是業力構成的,是眾生虛作功德構成的,曇鸞大師說:“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是染汙相,是破壞相。”什麼是虛作功德,就是凡夫的一切皆是虛妄業作,虛妄是跟真實相反的,也就是沒有一個真實的,起心動念本質來講就是虛妄的。就好像建房子,如果房子是豆腐渣工程,不是真材實料的,平時看不出來,地震的時候就知道了,不應該倒的就倒了。

如果是紙糊的呢?那豈不是連人都不能住?其實以我們業力所構成的世界,連紙糊的程度都不到,是這麼的不堅固,所以不安全,時時刻刻都有可能被無常所吞,山河大地一切無有不被無常所吞的,當然這樣的環境就很難給我們安心了,沒有安心當然就談不上快樂了。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再講“樂”這個字。我們一生下來就知道樂這件事的,出生的時候為什麼哭?因為餓了,餓就是不快樂,就找東西吃,吃了就舒服了,然後會笑一下,小孩都懂。不單是人懂,連動物都懂,有一句話叫“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螞蟻為什麼團團轉?它不舒服,要找一個清涼的地方。燕子為什麼南飛?因為冬天,天氣寒冷,在北方不舒服,呆不下去了,要飛到舒適、快樂的地方。

可見,一切有情眾生都是厭苦求樂的。而且人類的一切行為,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是圍繞著厭苦求樂的,即便是犯罪的行為,本質來講的,初衷都是厭苦求樂的,只是方向、方法選擇錯誤而已。比如現在的科技,無非是讓人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適;藝術、宗教,都是讓人的心靈得到滿足、快樂的。只不過絕大部分人缺乏智慧,往往是從苦入苦,從冥入冥,從一個苦的地方到一個更苦的地方,從黑暗的地方到更黑暗的地方。即便有人得到暫時的快樂,也好像一個癌症的病人,已經到晚期了,只剩下幾天的壽命,在身上塗了一點清涼油,瞬間舒服、緩解一下,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所以,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苦之中,以苦為伴,甚至與苦成為一體,而且不自知,因為我們沒有這麼強的反省能力。

苦就像空氣一樣,瀰漫在娑婆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我們走到哪,都是被空氣瀰漫的;我們走到哪,也都是被苦瀰漫的。好像呼吸的空氣都是苦的。

佛欣法師有一篇文章叫《極樂放生》,說有一個羊走在冰天雪地裡,幾乎就要凍死了,眼睛都看不到了,頭昏眼花了,突然踩到一個很暖和的東西,那其實是一塊糞便,還有一點熱氣,它就覺得這個挺好,然後整個身體撲在上面,得到了暖氣。但是畢竟整個天都是嚴寒的,很快,糞便的溫度就沒有了,消散了,於是羊就跟糞便凍成一體了,一點動都動不了,想走也走不了,奄奄一息。在彌留之際,恍惚之間,有兩個人,一個穿黑衣服,一個穿白衣服,兩個人就商量說:“這羊不錯,今天可以拿回去,殺了,煮著吃,喝羊湯,吃羊肉。”正準備動手的時候,一個白鬍子老頭來了,對兩人說:“這個羊不要殺害,你們要多少錢,我來買。”那兩個人就開了一個天價,白鬍子老頭很富有,他就花了一大筆錢把羊買了,後來抱回他住的地方。他住的地方很好、很暖和,羊慢慢就甦醒了,活了下來。

這是一個比喻,羊是誰呢?就是我們,所謂迷途的羔羊,糞便是什麼呢?是五欲之樂,五欲之樂是能夠讓我們在娑婆嚴寒的世界裡,暫時感到有點溫度的,感覺到一絲毫舒適的,但是很快快樂就打失掉了,我們粘在五欲上面,和娑婆大地成為一體,動也動不了。這穿黑白衣服的人是誰呢?就是黑白無常,商量著怎麼把這個人放到地獄鍋裡面煮一煮,我們都要受這個刑罰的。這個老頭是誰呢?是阿彌陀佛。因為我們無始劫來都有很重的罪業,那真是要以天價來贖的,一般的佛菩薩真的是贖不起的,法界之中,也只有阿彌陀佛能夠贖得起,也只有阿彌陀佛主動贖我們,把我們放到極樂世界,那個溫暖、舒適的地方,我們的法身慧命就活了。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為什麼我們不快樂?本質的原因是我們都造了不快樂的因,沒有快樂的因,怎麼會有不快樂的果呢?因果是相符的,什麼是快樂的因呢?佈施就得富貴,持戒就得安穩,忍辱就得端正,善良、慈悲、平和等等,這些都是快樂的因。

但是我們每天反省一下自己,這樣的心很強、很堅固嗎?我們一天究竟有多少的善念呢?我們的善心真的是很微弱的,善導大師說:“縱發清心,猶如畫水。”我們發的一點點善心,就像在水上畫了一個圈,水上畫圈,畫完了之後,瞬間就消失了。道綽大師說:“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駛雨。”我們起的惡念,造的罪業,卻像颳大風、下大雨一樣,片刻不停。這是道綽大師的自我反省,祖師尚且如此,何況是一千年之後的我們。

當然有人說:“我很富貴,又很平安,人們都很尊敬我,又有學問、智慧、福德、威勢,我不是很快樂嗎?”是,你前世確實是種了快樂的因,可是要知道今世所享受的福德其實是沒有根的,而且這些福德很可能就成為下一個苦惱的因。本質來講,三界無安也無樂,這是站在很高的一個立場、角度來作的評判,不能以我們世間人的眼光去看。

《往生論注》說到極樂世界是性功德成就,因為它“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一切都是慈悲所生的,都是從佛性中生的,所以極樂世界一切都是清淨的、快樂的、安穩的。

曇鸞大師講這一段的時候也舉了一個反面的例子,娑婆世界也是性功德成就的,只是我們的性是染汙的。我們每天吃的東西,即便是色香味俱全的,很好看,很好聞,很好吃,為什麼吃下去沒多久,到廁所裡邊就變得也不好看,也不好聞,不好吃了呢?而且自古都是這樣,不管是皇上還是乞丐,都沒有例外的,大家想過這個問題沒?百姓日用而不知,曇鸞大師一句話就點破了,因為性不淨,身就不淨,所以經過不淨的人身這麼一加工,乾淨的東西都變得染汙了,我們的心是跟身最密切的、最近的,心身像一個機器一樣,不淨的機器怎麼能出一個乾淨的東西呢?所以有人自詡很有修行,很厲害,很高明,可是真有智慧的,去廁所看看是什麼東西就知道了,如果不能把髒的東西吃進去,然後變成乾淨的東西,那他的修行要說到什麼程度,可以打個問號的。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我們的性不淨,我們的性也是不安的,不樂的,所以我們心召感的外境一定是不安樂的。

但是有一個地方,有安也有樂的,是哪裡呢?就是極樂世界,也叫安樂國,整個世界就是以安樂作為名字的。

安樂窩很狹小,安樂國卻開闊廣大,無衰無變,清淨安穩,不聞三途八難之苦,但聞自然快樂之音。

極樂世界有什麼安、有什麼樂呢?先說為什麼極樂世界安吧。其實可以反過來,按照曇鸞大師的說法,曇鸞大師說這是佛不虛做功德成就,這是極樂世界不虛做功德成就的,“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這段話不太好懂,但是讀起來很有味道,大概意思是,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的,不是凡夫虛妄業成就的,是至堅至固的,在這樣一個安樂的基礎上,才會有樂。

極樂世界的樂是什麼?有時候苦的止息就是樂,一個人一直在苦,苦沒有了,就是一種樂了。這點我體會太深了,胃疼得厲害的時候,哪怕有片刻的不痛,都覺得很快樂了。想想看,我們輪迴了多久了,這時間是算不過來的,輪迴了這麼久,苦了這麼久,一旦往生,不用輪迴了,輪迴止息了,暫時能夠休息了,這本身不就是一種樂嗎?

經常有人問說:“極樂世界有什麼好?”我常回答說:先不說往生極樂世界有什麼好,先說不往生極樂世界有什麼不好吧。不要說下地獄、做牛做馬的事情了,光說做人就很苦惱了,生老病死……現在光說不用這麼苦了,不是覺得很快樂了嗎?更何況在這個基礎上還有很多樂,而且能成佛,能度眾生。

極樂世界是三無,哪三無呢?無廁所,因為性清淨的,一切都是清淨的,極樂世界連一粒塵土都是清淨的,沒有不乾淨的東西;無醫院,因為沒有疾病了,極樂世界是不要醫生的;無火葬場,因為沒有死亡,我們在這個世間都講長壽,活到一兩百歲好像都了不起的樣子,但是在極樂世界是無量壽。不髒、不病、不死,身體都是金剛那羅延身,環境好得沒法說了。三經中都有很詳細的描述,可即便經文講得那麼好,其實能說出來的都是真實的境地中億萬分之一都不到的,因為講的都是我們人類能稍微感知、理解的一小部分而已,很多都是我們人類所不能理解的。我們跟天人就差得太多了,天人跟阿羅漢差的又不能說,阿羅漢跟菩薩又不能比,菩薩一地跟一地又不同,菩薩跟佛又不同,所以我們看到的形成文字語言的部分,那是太小太小一部分了,極樂世界殊勝快樂的程度不是我們人所能想象的,去了就知道了。

與娑婆世界的樂對比,極樂世界的樂還有幾個特點。

第一,那裡的快樂永恆。一樂永樂,不會散失掉,不像我們這個世間,能夠樂得一時,能夠樂得一世嗎?即便你能樂得一世,能夠樂得世世嗎?不能的。

第二,深徹。在娑婆世界,我們的樂是表面的,很膚淺的,在內心深處、內心最底下,都是很苦惱的。如流水,有表面的流水,有暗流,有時候流表面上沒有流水,底下暗流湧動。我們經常是表面樂,深處不樂。但是極樂世界的樂,從內到外,從淺到深,都是快樂的。

第三,自發。極樂世界的樂是自性裡湧出來的,在娑婆世界則需要依靠的一種外緣,一種環境,一個條件,我們這個世界想要快樂,總需要一個條件。吃得好了,穿得好了,好看的衣服,美滋滋的。升官啊,考上大學了,總之,沒有不需要條件的,不需要外緣來引發我們快樂的。極樂世界不是這樣,它不需要外緣,是源源不斷的,像泉水,不需要從別的地方流出來,是從自身直接湧出來的,因為我們自性中有涅槃四德嘛——常樂我淨,我們佛性中本來就有這些快樂的。

第四,自樂樂他。不但自己快樂,還能讓他人快樂,有句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時候自己快樂,但是看到別人不快樂,其實心裡也覺得不快樂。有時候看到別人快樂,自己不快樂,都會挺快樂的,當然這是大乘菩薩的性格。極樂世界的人就是這個特點,不但自己快樂,還能把這種快樂帶給一切人,讓一切不快樂的人都快樂起來,“大悲燻心遊法界,分身利物等無殊”,極樂眾生是被阿彌陀佛大悲心所薰染的,到任何一個法界,都把解脫帶給眾生,把光明帶給眾生。而在娑婆世界,人們常常是以犧牲別人的快樂為代價,換來自己短暫的快樂。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這麼好的安樂國,怎麼去呢?唸佛就可以去。這大家應該都知道,不知道也沒關係,只要跟著大家唸佛,唸到臨終,就可以去了。這個法門就好在這裡,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也能夠去,就像坐船,有些人目標明確,票提前買好了,什麼時候開,到哪裡,船長是誰,坐在哪個位置,旁邊坐的是誰,問得清楚,這樣可以到彼岸。還有一類人,是被一幫人裹挾著,神不知鬼不覺,就跟著人群,簇擁著上船了,船一開動,自然也能到彼岸。到了彼岸,就到極樂世界了,這樣往生的人也不少,古人說:“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唸佛最簡單,但也有人覺得唸佛很難,我曾經也覺得唸佛很難,要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

簡單會有一個什麼效果呢?簡單可以給我們安樂,安上加安,樂上加樂,因為我們去的目標是安樂國,方法途徑又很安樂,豈不是安樂上又加了安樂。好比學生考試,出來之後都覺得很容易,沒有一題答不上的,而且百分之百對,那不是很好嗎?出來之後,心裡多舒服啊!反過來,即便說知道這題我不會,別人也不會,大家都不會,經歷這樣一場考試,都會覺得很不舒服,心裡很低沉。

簡單就會覺得很安樂,安心又快樂,所以我們這個法門是以安樂之法,到安樂之處,不但簡單,而且必定。什麼叫必定?就是必定往生,我們這個法門是“平生業成”,這四個字真的是給我們最大的安心,最大的安慰。其他法門在別的地方還能夠和唸佛法門相比,但在這個地方是絕對不能比的,哪個法門敢說平生業成?那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能不能成功,誰都不知道。

當然,也限於我們善導大師這一脈,別的即便也是學淨土唸佛的,你問他能不能往生,很多不敢向我們這樣拍著胸脯說:“我決定往生。”所以,一群人中,是不是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一眼就能看出來了,臉上笑眯眯的,很安心的,很滿足的,那多半是學我們這個法門的。

在這個基礎上還有一個更妙、更好的,就是我們唸佛時,阿彌陀佛就跑到我們舌頭上來,講法,放光,人在哪,佛就在哪,不但佛來了,菩薩也來了,至少有二十五菩薩,隨行影護,走到哪,像影子一樣保護到哪。其實不止二十五菩薩,菩薩在天上就像作戰的軍隊一樣,百重千重,你走到哪,就飄到哪,這是多壯觀啊,我們只是沒有天眼,看不到而已。不單是佛來了,菩薩來了,而且極樂世界也來了,極樂世界就在六字名號裡面,極樂世界雖然我們的肉眼看不到,但是它的氣息,我們能感覺到,極樂世界的氣息就會籠罩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心靈、身體,包括生活的環境,當下就成為一個真正的安樂窩。邵康節的安樂窩必須是修養到那個程度才有那個內心的體驗,而我們的安樂窩不是,即便是一字不識的老太太都能夠感覺得到,很安穩,很暖和,像小貓小狗的窩一樣。

往生之前,安樂國安樂的氣氛,我們首先感受了,每個唸佛人都會感受到,或深或淺,或早或遲,安詳、自在、喜樂、平和,在唸佛的過程中都會嚐到這種味道。當然有人說:“我念佛念這麼久,一點也沒嚐到,甚至唸佛還有苦惱了。”這樣的也有,但是也不要緊,你必定會嚐到,因為畢竟會往生,畢竟會安樂,這就太殊勝了,不安樂而安樂,可能你沒有感受到安樂而得安樂,這就是他力安樂,不是自力安樂,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安樂。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我覺得在座的大家特別幸運,因為我們身邊有這麼一位告訴我們安樂的法門,而且告訴我們安樂的方法,而他本身又安又樂,且安且樂的一個大善知識,他是誰呢?

就是宗揚老法師啊!

老法師大我幾十歲,但我們交流起來沒有絲毫障礙,沒有一點代溝啊什麼的,感覺老法師的心跟我非常近,他的道心特別強,人又慈悲,淳厚、質樸,低調,靜悄悄的,到哪裡只要不與人講話,他就在大殿裡或空地上繞佛唸佛。從來都是這樣,靜悄悄,但是做了很多事情,洛陽一帶唸佛人這麼多,老法師功不可沒!

上次他在佛學院給我們講了一堂課,給我們每一個人印象都很深刻,同樣一句話,我們有時候也在講,甚至反覆講,但都覺得沒有什麼力道,但是老法師講出來就特別有力道。其實他不單單是用嘴講,而是用身心來講,是用他整個修學的經歷、精神來講,話像打到心裡面一樣,特別深刻。

阿彌陀佛有時候就在宗揚老法師身上做工,可能你們沒有發現,阿彌陀佛的慈悲就通過他的行為、語言表達出來,我們有時候就忽略掉了,以為只是一個普通老僧而已。

師父對宗揚老法師也是讚不絕口,他追隨上人師父的時間久,法義特別純正,希望大家多親近,多請教,非常難得的機會,有時候我們身邊的人因常在眼前,常在身邊,就不太當回事,所謂:容易得,等閒看,太容易得到,就看得太平常,不珍惜了。

總之,希望大家珍惜!更希望大家今生能從這個安樂窩最終往生安樂國!

宗道法師2014年8月30日講於洛陽

宗道法師 丨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