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魚塘肥水有醬層,該怎樣調整餌料?

手機用戶94537626084


魚塘肥水醬層,怎樣調整餌料?

從問題來看,題主想問的是在肥水有醬層的魚塘,怎樣調整餌料來垂釣。有一些老塘,釣友們垂釣時打窩的餌料魚兒並不能一次吃完,加之多年未清塘,長年累月的積累下來,一經發酵滋生許多微生物,形成肥水;許多黑坑魚塘都是在原有窯坑的基礎上建造的多為泥底,尤其是魚很少停留的地方以及低窪處,醬層往往也會很厚。黑坑由於缺乏水環境的循環更新,這些問題也就尤為嚴重。

在這種既是肥水,又有醬層的黑坑釣魚,餌料的運用十分關鍵。

黑坑肥水多是水底積存的餌料發酵和添加各種小藥導致的,所以黑坑肥水不同於河流和池塘肥水,黑坑的肥水味型重且雜,生活在其中的魚嗅覺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正常情況下,肥水垂釣餌料要走兩個極端“味清淡”或“重味型”,而黑坑由於其特殊性,肥水情況下餌料要用重味型,尤其是要在餌料味型的擴散上多下功夫,常用到了就是各種垂釣藥酒,通過酒精在水中的擴散效果,使餌料的味型擴散到更大的範圍,從而吸引魚兒的注意力。

上面提到,黑坑中魚活動較少的地方,經常會存在醬層,而經常來覓食的區域,由於魚群來回遊動,水底通常比較乾淨,這些區域往往也是黑坑出魚量最好的地方,是釣友們爭搶的釣位。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搶到這些位置,這是就不得不面對水底的醬層。在有醬層的水域垂釣,餌料經常會沉到醬層裡,導致魚兒無法發現,如果不調整餌料,可通過調整釣法,改釣底為釣離底來迅速改變現狀;如果要調整餌料,通常是向餌料中加入雪花粉、輕麩一類狀態餌,降低釣餌的整體比重,使其浮於醬層上面,便於魚兒發現。


——上弦月


行營老狼


魚塘肥水有醬層應該如何調整餌料

魚塘養魚肯定少不了要進行肥水,通常肥水會使用有機肥和無機肥搭配使用。通過肥水可以培養池塘裡面的藻類植物,藻類植物既可以作為魚類的餌料,也可以為水體供氧從給魚呼吸所用。


通常池塘裡面的水會表現出不同的顏色,水的顏色是由水中的浮游動植物、懸浮顆粒以及周邊環境等因素決定的,所以說不同顏色的水也代表著水體的肥瘦老嫩情況。比如說由鞭毛蟲、剛毛藻等引起的水色就為淺綠色或者藍色,水中溶氧低,魚類難以生存。而膝口藻、隱藻多時表現出來的是紅褐色,有醬色、棕黃色水華,屬於優質水。而綠球藻表現出來的水體顏色是油綠色,這是水體太老的表現。

一般我們認為灰白色、淺綠色、油綠色的水水質一般,而且水體偏瘦,水中浮游生物比較少,不適合魚類養殖。最適合魚類生長的水應該是水體的顏色一天之中有比較明顯的變化的水,比如水體顏色“早青晚綠”或者“早紅晚綠”,這樣一天之中顏色變化的水才是真正的“活水”。而像紅褐色、黃褐色的水,在水中有醬色、棕黃色或者草綠色的雲塊狀,這樣的水顏色變化比較大,是質量非常好的水,屬於高產池塘水。應該保持下去。


所以,題主說的肥水有醬層,清水塘認為你說的醬層應該就是水華,題主你自己看下是不是像雲朵一樣在水中?這樣的水是很好的水,應當保持下去。

以上就是清水塘的看法。歡迎大家交流。

我來自於洞庭湖區,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結交為朋友。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非常感謝你能夠對我文章點贊、評論、轉發。

洞庭清水塘


問題:魚塘肥水有醬層怎樣調整餌料?


答案:魚🐟塘肥水惡化養殖環境,不僅要調整餌料,更重要的是要清淤和換水,改善環境,控制浮游生物量,降解有機物質,提高養殖效益,減少病害。

魚🐠塘清淤和換水。池塘經過一定時期的養魚生產,底部就會積存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無機物成分能起保肥和調節肥度作用。但淤泥厚度超過20㎝時,就要進行清泥。清淤的目的是降低水的肥分,減少水中耗氧因子,削減水中微生物,改善水質,減少疾病。清淤後要即時注入新鮮水體。要經常及時加註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質。夏季每5~7天注新水一次,每次10~20㎝。


控制浮游生物量。因為浮游生物是水體生產力的基礎,對水質理化因子的變化起主導作用。所以,池塘只有具備一定數量的浮游生物,才能通過藻類的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氧氣,供魚類和其它水生生物正常生長。透明度一般為25~40㎝。指標生物是隱藻和輪蟲大量繁殖。這種水的外觀上具有肥、活、爽、嫩的特點。如果浮游生物量在130~400毫克/升時,透明度低,浮游生物數量極多,但種類少。此時水中雖然易消化浮游生物佔多數,但這種水質溶氧條件差,尤其是下層水,如遇天氣突變,不但容引起魚類缺氧浮頭,而且往往連藻類本身呼吸所需氧氣也供不應求,造成藻類大量死亡,水質轉清發臭,改起泛池事故。它的指標生物是藍綠裸甲藻類大量繁殖。池塘中浮游生物量可通過控制投餌、施肥量,採用合理使用增氧機和注新水方法,使之達到適於魚類生長的最佳水平。


降解有機物質。魚塘中由於投飼、施肥而帶來大量的有機物,池中死亡的生物屍體和生物排出的糞便也是有機質的主要來源。一般水田有機物多,池塘生產力也高,但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氧,如有機質過多,則易使池水缺氧,惡化水質。因此,必須掌握合適的有機質含量,一般有機耗氧量在20~35毫克/升比較適宜,這是肥水的重要指標,超過40毫克/升,表示有機物含量已過高。因大量有機質沉積在池底淤泥中,降解有機質除了合理投餌、施肥、注水等措施加以解決外,還要通過清除和吸收出部分塘泥的辦法,減少池中有機物質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


總之,控制🐟魚塘的水質是通過清淤換水,控制浮游生物量和降解有機質來解決。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肥水中藻類、水草、浮游生物都相對很多,所以魚並不太缺吃的。要想釣到魚,餌料就必須要符合魚的口味。


夏季釣魚,本來要求餌料要儘可能清香、清淡,避免使用重腥和葷餌。肥水更是如此,一定要選擇素餌,才能讓魚有吃餌的慾望。如果魚口還是不好,那麼就需要稍微加點添加劑,比如果酸、魚開胃等,增進魚的食慾,促使其開口咬鉤。

此外,肥水中藻類植物較多,所以魚對藻類味型警惕性不是很大,現在也有藻味的添加劑,可以嘗試。


漁小將


黑坑醬層厚,調整餌料狀態只是其一。重要的是吧餌料脫離醬層。事實上魚也不會喜歡臭泥香餌一起吃的。餌料比重輕麩之類調整。但是大部分麻團釣。比重依然非常大。

我個人操作方法大家可以評判一下。

調高釣低,雙鉤帶餌找底找到釣目。然後估計醬層厚度,下拉醬層厚度目數。繼續雙鉤帶餌修剪鉛皮。露出釣目。

鉤餌狀態是雙鉤離底,下鉤和醬層貼著表面相連,上鉤懸浮。

魚在水下身體三分之一在醬層遊動,頭部位置正好入口餌料。不抬頭不低頭。釣滑魚浮漂動作黑漂居多。頓口較少。信號已經放大到理論極限,有動作就必須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