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戰鬥機用導彈擊中帶核彈的轟炸機,核彈會炸嗎?

黃總監的那個人


不一定

核彈是指以原子之間的分裂聚合作用下產生殺傷力的武器,而就拿最簡單的裂變材料來說它的起爆條件非常簡單隻需要足夠的材料密度和一個觸發鏈式反應的中子。

裂變反應就是一箇中子轟擊一個鈾原子,然後產生2個原子和2箇中子,這2個新產生的中子要再去撞擊別的鈾原子這樣才能觸發鏈式反應。

但是任何物質都是有密度的,密度越小縫隙越大這樣的話鈾原子之間的縫隙很大產生的新的中子自身動能無法穿過這段距離,給鈾球外部包裹一層炸藥這樣起爆的時候所有炸藥同時爆炸產生極大的向內的力這樣鈾球的密度比以前更為緊密,所以新生的中子可以很輕鬆的撞擊到隔壁的鈾原子。

所以只要能夠點燃引信才能讓原子彈爆炸,因為包裹鈾球的炸藥如果不是同時爆炸也無法觸發鏈式反應的,很小的幾率能點燃不過還算有幾率。




李曉偉


不會,核武器的安全稀釋非常高,在尋常的外部暴力打擊下是不可能被引爆的,核裝藥也不是普通的化學炸藥,跟“殉爆”這兩個字基本上不沾邊,因為在本質上核裝藥的反應原理主要有兩種,分別是重核裂變輕核聚變前者的典型代表就是原子彈,後者則是氫彈,中子彈其實也是氫彈的一種,可以稱之為“特殊的氫彈”,所以在這不作討論。而不管是核裂變還是核聚變,都需要特定的發生條件,不是隨便什麼武器的爆炸都能引爆核武器的,核武器如果遭到常規武器的打擊,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造成核裝藥洩露,而不是殉爆。

先來說原子彈,原子彈的原理就是:武器級丰度的核材料(鈾-235或者鈈-239)達到臨界質量後,發生鏈式反應(也就是連續性的重核裂變),使得巨大的核能在一瞬間被釋放出來,從而產生核爆炸。所以,原子彈會不會發生爆炸的關鍵就在於核裝藥有沒有達到“臨界質量”,那麼,怎樣才能使核裝藥達到臨界質量呢?有兩種方法,分別是“槍法”和“內爆法”,先來說槍法,看上圖,就是典型的槍法原子彈結構示意圖,圖中有兩塊次臨界質量的鈾-235,也就是“Cylinder trage t實心筒狀的鈾”和“Hollow uranium bullt 空心筒狀的鈾”,這兩塊處於次臨界質量的鈾-235在常規炸藥爆炸(Convention explosive)產生的巨大壓力下,會緊緊地聚合在一起,從而瞬間達到臨界質量,從而發生鏈式反應,產生核爆炸。這是“槍法”原子彈的起爆原理。

說完“槍法”原子彈,我們再來看“內爆法”,其實“內爆法”在原理上跟“槍法”是一樣的,同樣是讓處於次臨界質量的核裝藥達到臨界質量,從而發生鏈式反應。只不過“內爆法”的結構更加複雜,製造難度也相對更大,但是在核材料的利用率方面,“內爆法”是要遠優於“槍法”的,那麼“內爆法”原子彈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呢?看上圖,是“胖子”原子彈的結構簡圖,“胖子”是一個典型的內爆式裂變武器,圖中的“Plutonium core”為處於次臨界質量的鈈心(即鈈-239),最中間的那個圓為中子發生劑“Neutron initiator”,其大概結構是這樣的:最外層的常規炸藥包裹著鈈球,鈈球則包裹著中子發生劑。常規炸藥爆炸的時候,會產生一個高速向內的球型衝擊波,這個衝擊波會擠壓鈈球(Spherical shockwave compress core),使得鈈球的密度增大,在瞬間達到臨界質量,從而發生鏈式反應,產生核爆炸。

▲爆轟衝擊波的X光圖像

上面說到的原子彈的兩種起爆方法,只看原理好像也挺簡單的,沒錯,原理看起來簡單,但是實現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尤其是結構上更加複雜的“內爆法”,其難點在哪裡呢?就是要保證外層的常規炸藥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在向核心聚積時,壓力、速度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能同時從各個方向擠壓鈈球,使鈈球瞬間達到臨界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核材料的鏈式反應能夠順利發生下去,如果這些衝擊波的速度或者壓力沒有統一的話,鈈球是不可能從次臨界質量變為臨界質量的,或者即使部分鈈球達到了臨界質量,鏈式反應也不可能順利發生,後果就是核材料被炸散,直接變成“髒彈”。這樣說或許大家難以理解,給大家看個動圖,上圖測試期間用X光成像拍攝的,外層常規炸藥爆炸後產生的像球心匯聚的衝擊波圖像,從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衝擊波是同時向圓心匯聚的。

▲原子彈點火氫彈步驟圖

所以,如果像題目中說到的那樣,帶著核彈的轟炸機被導彈擊中,是不可能引發核爆炸的,因為這種外部爆炸除了能把核彈的結構給破壞掉之外,是不可能使次臨界質量的核裝藥達到臨界質量,概率上就等於0。或許有人會問,原子彈不行,那氫彈呢?氫彈也同樣不行,熱核反應發生的條件比裂變更加苛刻,目前用來造氫彈的主要材料是氫的同位素氘(dao,平聲)和氚(chuan,平聲),這兩種放射性元素發生核聚變的條件是上億度的高溫或者是恆星中心那種級別的壓力(比如太陽內部)再加上千萬攝氏度的高溫,而不管是哪種條件,目前都沒有任何的常規武器能製造出來常規炸藥的爆炸的溫度也就幾千攝氏度,這點溫度距離能給氫彈點火還差著一顆原子彈,所以,除了原子彈爆炸瞬間產生的高溫高壓環境能使氘氚之間發生熱核聚變之外,沒有其他手段能做到。


▲正在丟B53-1熱核炸彈的B-52轟炸機

因此,不管該轟炸機上面攜帶的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不可能被外部的導彈爆炸所引爆,或許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核彈不僅僅是一個爆炸物,更加是一個非常精密儀器,而這個儀器必須保持結構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工作(爆炸),外部的爆炸只能破壞這個精密儀器的完整性,而不會產生任何的促進作用,所以,一旦核彈這個精密儀器的完整性遭到破壞,那麼就不可能再發生核爆炸了,

這就是外部條件不能引爆核彈的主要原因。


哨兵ZH


越南戰爭期間有過:戰鬥機擊落轟炸機的戰例,不過米格-21擊落的B-52G上面沒有核彈。

但是,轟炸機攜帶核彈因為操縱不當造成了機毀人亡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比如:1958年2月,美軍駐英國基地的一架B-47轟炸機起飛不久,發動機突發故障需要返航,當時這架轟炸機是要遠距離轉場,就攜帶了兩個大型副油箱,飛機出現故障以後需要將副油箱拋投以後才能著陸,否則超過了飛機最大降落重量,在降落的一剎那會產生的巨大震動,有可能將飛機機翼折斷,甚至出現靜電火花將副油箱點燃…由於這架轟炸機剛剛起飛,還沒有飛出機場就把副油箱拋投(沒有拋投至危險區域以外),兩個油箱“鬼使神差”的砸在了另一架B-47身上,進而引發大火。


B-47戰略轟炸機,B-52服役之前是美國執行核轟炸的戰略轟炸機。

更可怕的是這架轟炸機上面有兩枚核彈!由於火勢過猛,又引燃了另外兩架B-47(三架飛機內一共有十枚核彈),過熱的火焰引爆了核彈裡面的高能炸藥,將核彈裡的鈾235崩的到處都是!整整16個小時以後大火才自己熄滅了…英美核技術人員在整個機場內外尋找崩落的鈾235,甚至在基地以外還找到了20克武器級別的鈾235…。

那麼,為何要較詳細的說這次核事故呢?就是因為戰鬥機擊落攜帶核彈的轟炸機後果與這次核事故沒啥兩樣,轟炸機在空戰和地面被毀都一樣,無非就是一個大火球!既然這次重大核事故沒有引起核爆炸,那麼轟炸機在空中被擊落,所攜帶的核彈被引爆的可能性也極小的。


“槍式”
原子彈爆炸示意圖。

由於原子彈的巨大破壞力,為了防止它出現意外爆炸的情況,工程師在設計原子彈時就加了數道保險,主要是包裹高濃縮U235的高能炸藥,要將其“鈍化”在沒有雷管引爆時,受外界的高溫、高振動…等因素影響被引爆的可能性極小!再將雷管靈敏度降低(不是降低可靠性),必要時與高能炸藥物理隔開,也就是採用“鎖匙辦法”,鎖死🔒雷管就與炸藥隔開,開鎖🔓就是雷管復位,這樣就不會出現雷管受高壓引爆炸藥的可能,進而引爆核裝藥。


直接拍在地上的B-52,後半部已經燒沒了。

原子彈是設計精巧製造精密的裝置,核彈爆炸是要超臨界值的,它是將幾塊臨界值以下的U235裝進彈體內,起爆時先是高能炸藥被引爆→同時將幾塊U235向中心推動最後形成強烈擠壓,超過了臨界值後產生鏈式反應(核爆炸)…這需要經過周密的計算和高級製造技術才能將幾塊臨界值以下的U235 絲毫不差的向內擠壓,如果某一塊出現一點點的延時沒有擠壓到位,那麼核爆炸就失敗了!B-47的那次核事故雖然將核裝藥外面的高能炸藥引爆了,但是並沒有形成精確擠壓,也就沒有引起核爆炸。

所以,原子彈(核武器)即危險又比較安全,說它安全是因為在技術保障下,被意外引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皇家橡樹1972


冷戰時期,美蘇為了互相威懾對方,都在大力發展核武器。顯然,要想達成威懾目的,還需要運輸工具把核彈扔到對方頭上。而在彈道導彈成熟之前,轟炸機一直是核武器最重要投送方式。所以,在冷戰初期,雙方都在大力發展遠程戰略轟炸機。不過,如果轟炸機在執行核打擊任務的時候,被敵方戰鬥機攔截擊落,其裝載的核彈會不會爆炸呢?

雖說核戰爭並沒有變成現實,但是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都發生過裝有核彈的軍用飛機墜毀的時期,而且還不是一次兩次。所幸,這些飛機運載的核彈都沒有爆炸,否則那就是震驚世界的大新聞了。原來,核彈的引爆條件是很苛刻,需要高溫高壓讓核彈裡面的核材料聚在一起,引發核反應,才能讓核彈爆炸。因此,核彈都安裝有特製起爆裝置,需要啟動這一裝置才能引爆。顯然,就算導彈直接擊中飛機裝載的核彈,也無法滿足核彈起爆條件。所以除非機組人員在跳傘前啟動引爆裝置,否則核彈根本就不會爆炸。

那這些飛機墜毀後,其裝載的核彈究竟會怎樣呢?一般來講,核彈都有堅固的外殼來隔絕其中的放射性核材料,因而只要外殼沒壞,一切便相安無事。不過,要是外殼不小心在墜機過程中摔壞了,那就比較麻煩了。像是在1968年,美國的一架載有氫彈的B52轟炸機在格陵蘭地區墜毀,結果氫彈破裂,裡面的核材料外洩,造成周圍的壞境汙染。還好這是在荒無人煙的格陵蘭,所以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楠竹一


其實這些在電影中也有橋段,真有攜帶核彈的轟炸機被擊落,核彈有沒有可能爆炸呢?任何炸彈和導彈的爆炸都有一個程序,直接一點簡單的航空炸彈都有引信,如果沒有引信就不會爆炸。

對於核彈來說有更為嚴格的程序,在裝彈前就需要進行設置工作,這個有有嚴格的作業指導。轟炸機在攜帶核彈之後在發射前也有一系列的操作過程,不是把核彈丟出去就能夠起作用的。


譬如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發射到哪裡並不是轟炸機上的機組成員所能決定的,這些目標數據在地面準備階段就已經輸入巡航導彈,轟炸機要做的就是飛抵預訂發射空域在進行投送。

在實際作戰中轟炸機遇到敵方戰鬥機的攻擊的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為轟炸機都是在對方火力範圍之外實施打擊的。假設轟炸機被擊落,其攜帶的核彈也是不會爆炸的,因為沒有滿足發射條件,核彈是不會啟動的。


DS軍美


這個幾率可比子彈擊中手榴彈爆炸還要小,幾乎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核彈作為人類有史以來製造出的威力最大的大殺器,它在戰時的威懾力是其他任何常規武器都無法比擬的,但是如果在平時保管不當,安全設計不合理,那它就是一個移動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所以各國在核彈頭的保存以及原始設計上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安全。
(美軍B52H轟炸機)

在核彈剛開始起步之時,各國採用的最簡單的安全措施就是將核戰鬥部與常規部件分開放置,飛機攜帶的核航彈只有在臨戰之前才會被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而即使組合成一個整體之後,核彈仍舊被一道保險所卡死,這道保險將常規炸藥和核裝藥之間嚴密隔離,只有在臨投放之前才會通過人工打開,所以即使導彈擊中轟炸機,核彈大概率也是分開放置的,即使不是分開放置,由於保險隔離的緣故,炸藥也不可能引爆核裝藥。
(核戰鬥部裝填)

其實不管是原子彈還是氫彈他們起爆最初的“火柴”都是TNT炸藥,所以提高炸藥安全性也是重中之重。現代核彈多采用的是高能鈍感炸藥,相比普通的TNT炸藥,這種炸藥對外界諸如碰撞、火燒、槍擊的敏感度都非常低,所以轟炸機即使被導彈擊中爆炸起火,也難以引爆核彈頭的TNT炸藥,鏈式核反應和接下來一系列的聚變裂變反應也就成了天方夜譚了。


(小男孩原子彈內部結構圖)

實際上要引爆核彈,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打開引爆控制系統的開關,讓核彈按照自己既定的程序一步步的運行,最後爆炸。然而從七十年代起,美國已經開始採用控制隔離開關,也就是將這些控制部件使用絕緣殼體人為的與爆炸介質分隔開,而要解除這道保險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上層的密碼授權,所以別說是轟炸機被擊中爆炸,就算是轟炸機機組想要毀滅地球,沒有上層的密碼授權,也是無法引爆核彈的。(解開核彈保險必須得通過總統的核保險箱)

事實上,在上世紀冷戰的高峰期,美蘇兩國都曾經發生過數百次核彈頭安全事故,美國將這類事件分類為“斷箭”、“折矛”、“鈍刃”、“空箭筒”四個等級,其中以核彈爆炸、誤射、遺失的斷箭事故為最嚴重。在1950年至1980年間,美國曾經發生過107起斷箭事故,其中有41枚核彈頭跟隨載機一起墜毀,其中有至少5次核彈中的炸藥被引爆,但是因為嚴格的安全程序設計,即使發生過這麼多次核彈安全事故,卻沒有任何一枚發生核爆炸!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歌詞:核彈不是你想爆,想爆就能爆!


(1958年一枚三萬噸當量核彈從B47轟炸機墜落,內部炸藥爆炸)


軍武吐槽君


不會,引爆核彈是一個非常精細的工作,核武器的引信都是非常複雜且精確的。

核彈的起爆原理就是用中子撞擊鈾原子,然後產生2箇中子再去撞其他鈾原子,這就是鏈式反應。鏈式反應的速度快慢決定了其是核爆炸還是發電。所以核裝藥都是90%以上純度的鈾。而核電站的鈾只有10%不到的裝藥。而且天然鈾的密度還不夠,需要炸藥引爆時產生的向心力進行壓縮才能產生鏈式反應。無論對於內爆式核彈還是槍式核彈來說,核裝藥周圍的常規炸藥裝藥必須全部同時引爆才能產生精確的向心壓縮從而引爆核彈。除非是起爆管起爆,否則其他起爆方式都不可能達到如此精確的效果。實際上哪怕是你拿一把槍對著核彈開一槍,也打不炸,拿炮炸也是一樣的。

20世紀80年代,美軍一家掛著核彈的B-52轟炸機墜毀,核彈摔的稀爛都沒炸。


貞觀防務


幾乎不會,原因很簡單,核彈引爆非常困難。

全世界都知道核彈和普通炸彈外表差不多,但是很好知道,核彈很安全很安全。

這是美國的B61核彈,個頭不大,重量也不大2-300公斤,幾乎隨便一架飛機都可以拉著到處跑,這就是美國人的威懾,任何一款戰鬥機,甚至直升機都可以拉著跑,進行空投,這就形成了美國人幾乎無所不知的核威懾,任何一架美國飛機都可以對地投擲核彈。

這是B61核彈的分解圖,看樣子零件很多,但是

裡面的核裝藥,被敵人的導彈擊中後是不會爆炸的,而且B61核彈的引爆炸藥,用普通的火燒,高空跌落都是不會爆炸的,B52掛載核彈在西班牙高空墜毀,核彈摔得粉碎,但是沒有引爆,這也是美國核彈安全設計成功之處。

B52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外掛核彈墜毀過,最終沒有造成引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