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人和禽兽的判断标准是?

人和禽兽的判断标准是?

傅老师新书《先秦儒家哲学》已上架先生书房,文末阅读原文了解。

学生问:

儒家评判一个人是人而非禽兽的“判准”为何?

儒家道德教育的“标准”为何?

一个人真诚面对内心却做出恶行,儒家会去诉诸外部因素。

儒家会去问,是不是这个人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或是去问这个人是不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我要问的是,一个正常人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正常的教育的标准是什么?这样的标准如何不去诉诸儒家经典而达到公平检验? 如果现代人普遍的人生事实不符合儒家的道德主张,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说整个世代的人都不是儒家眼中的正常人?

傅老师答:

这个问题很好。

正常人的标准何在?这没有明确的答案。

不会有人告诉你,如何才是正常人。

不过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人互相交往,如果违反法律就会被关起来,这不是说他没希望,而是那个地方比较适合他。

如果不到那个程度,大家互相影响,互相包容,顶多吵吵架,有点儿民事诉讼而已。

无法清楚定义“正常人”,正好说明人的伟大。

要了解人的伟大,就要看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早期作家的作品。

他们说,人是宇宙万物之中最神妙的,可以往下堕落像禽兽,也可以往上提升像天使。

人是上帝所造之物之中,唯一没有固定形式的 ;

人可以给自己任何形式,要成为君子或小人,完全是自己的选择。

文艺复兴对人的评价,综合了希腊、罗马时期对人最高的评价。

人的生命非常奇妙。

本来就没有什么“正常人”,每个人在某一个时代,都受那个时代的熏陶,产生大概的标准,不符合这个标准就被关在监牢里了。

知道这一点就好,不必去讨论标准何在,是谁制定的。

一个人真诚面对内心, 却做出恶行,这是不太可能的。

讨论善、恶时,良知与道德意识要严格区分。

人的良知要求分辨善恶,是一种形式,但不是空洞的。

良知是绝对的,只要是人,一定有良知,古今中外都一样。

道德意识则是分辨之后的善恶,是相对的,因为时空不同,想法会改变。

万物之中,只有人会要求分辨善恶,善恶与人必有内在的关联,这就是良知。

良知是要求,要分辨善恶,但分辨之后的善恶,则是相对的,受时代、个人条件所影响。

一个人真诚面对内心却做出恶行,因为善恶的标准是社会所定的,表示这个人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不见得就是坏人,而是他的道德意识与时代脱节了。

有些孤儿被训练成杀手,杀人不眨眼,但他还是要躲避警察与监狱,并且很快就会发生内心的冲突。

这也正好是他思考与反省的机会,后来可能有机缘看到别人的善行而深受感动,才发现过去所受的教育是错误的。

所以,要从澄清概念开始。良知是对善恶的要求,而不是善的;

具体分辨善恶的是道德意识,道德意识不是绝对的。

譬如,绝对不要杀人,但战争时有办法不杀人吗?

天下没有具体的规定是普遍而绝对的, 普遍而绝对的只有人类要求分辨善恶,所以不能不分辨善恶,但分辨出来的内容是相对的,也就是道德意识。

如此,就不必烦恼什么是正常的标准了。

——本文选自傅佩荣著《先秦儒家哲学》

人和禽兽的判断标准是?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何以今日哲学视角考量,唯有儒、道两家具备成为普世哲学、永恒哲学的条件?

  • 儒家又称“孔孟之道”,孔子是出发点,孟子是中继点,那么荀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算真正的儒家吗?

在这本书中,傅佩荣教授将给你完整详尽的答案。

在这个学习儒家思想的黄金时代,傅老师跳脱“秦政荀学”的限制,不做“阳儒阴法”的妥协,以哲学理性、学术良知、传即所习的态度,完整呈现孔孟之道的真正精神与光辉。

真正好的哲学,是可以在生活中实践,并能带来巨大快乐的。

先秦儒家哲学已上架先生书房。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人和禽兽的判断标准是?人和禽兽的判断标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