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拍人像用50mm的鏡頭好還是85mm的鏡頭好?為什麼?

尖強


這類話題,我始終都是一個看法:沒有最好的鏡頭,只有最合適你的鏡頭。

所以挑選鏡頭的第一原則是你的拍攝習慣、構圖習慣,脫離了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習慣,去套用別人的經驗來選貨,這是很蠢的做法。


至於——50mm的鏡頭拍人不會變胖?

拜託,50mm、85mm都屬於中焦段,這兩個鏡頭拍半身人像都不存在明顯的透視畸變,但是拍大頭照的話,50mm、85mm相對還是會比肉眼有明顯的透視變形。(注意,這種透視變形如果俯拍的話,就可以實現瘦臉的效果)

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50mm的透視變形比85mm略大,這兩枚鏡頭近攝大頭照時都可以利用俯拍實現輕微的瘦臉效果,但不明顯。(不存在85mm拍人胖的說法,有也是腦殘說法。)

順便再補充一下,透視變形只跟攝距有關,和鏡頭的焦距無關的,在拍攝距離相同的情況下,50與85完全是一樣的透視效果,人臉也是一樣的胖瘦。

例如下面的圖片是佳能大篷車活動試鏡頭拍的。左圖是50mm拍的,右圖是85mm拍的,並不存在誰胖誰瘦的情況。相反,85mm的那張由於模特姿勢更好,反而顯得顏值略高一些。


至於你的模特要是習慣用手機拍“蛇精臉”的話,那麼無論你用50還是85拍,你都會被她吐槽“拍胖了”。

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的是一枚24mm的鏡頭。


最後一句:真正的美女,都是經得起長焦鏡頭考驗的。

例如下面的照片,統統都是300mm拍的,胖嗎?

老是吐槽你拍片顯胖的模特,你就不能換一個?


從耗子胖成豬


這個還要看你的具體需求。

首先,你的相機是全幅還是APS-C?如果是全畫幅的話,50mm的定焦安上後,視角基本跟人眼的視角一致,拍出來照片還是很自然的,50mm鏡頭的畸變並不大。85mm鏡頭安在全畫幅上,這個焦段號稱“人像皇”。如果是安在APS-C畫幅的機器上,則要折算一下。另外,50mm定焦的體積最小,重量最輕。85mm體積大,重量沉。

那麼究竟選50mm還是85mm呢?

要看你拍全身還是半身?室內還是室外?如果拍半身,或者身高不高的小娃娃,可以用50mm定焦,也可以用85mm定焦。如果是拍全身照,成人高度,那最好是用85mm定焦,比50mm定焦的效果好。

如果是在室內拍,適合用50mm定焦,除非室內空間特別大,否則的話85mm定焦拍不開,焦距太長了,很受限制。如果在室外,那麼適合用85mm定焦,焦距越長壓縮空間的效果越明顯,突出主體形象的效果越好。

最後,要看題主的預算了。同等光圈條件,50mm和85mm的相比,後者比前者貴多了。


無花無花


50mm不會變胖,85mm不光虛化好,反而可以幫照片中人物自動美顏哦!50mm很好用,以人眼視角來看的鏡頭,舒坦!
50mm以不變形或者變形不明顯而出名,基本上你眼睛看出來是什麼樣,拍出來就是什麼樣,很適合新手進行練手操作,拍人像“糖水片”必備呀!

85就不同了,在光圈相同的情況下,更加優於50mm的畫質,畢竟鏡頭焦段帶來的透視感在這邊。但是也因為焦段的原因,50mm更適合內景拍攝多一些,85在空曠場地或者外景拍攝才能發揮出強大的優勢!如果說,只想一枚定焦的話,我感覺50比85更好用一些,最起碼內外景都能拍!


婚禮攝影師Tanke


85會變胖麼?也不會啊。

人像拍攝兩者都可以,不過85應該更好。(因為主要拍攝視頻,我自己沒有85有50,沒辦法給大家實拍對比)

這裡說說老手都知道的觀點,再談談自己的體會。

1,虛化能力更強

85焦段更長,虛化能力更強 這個對人像拍攝突出主體營造唯美感更有用,不用多說。

2,透視效果更好

這個倒不是嚴苛對比五官人像還原。50拍半身還是不錯的,但是我自己是很少拿50拍全身影像,總覺得有點腿短,視角太平了,至少不如85,而85室外半身全身都比50更有特點,距離(全身)也在可控範圍內。

50的好處是最近對焦距離,拍攝局部特寫更方便,室內也更甩的開,這也是我優先50的原因,如果你也有這些需要,可能50讓你用的更舒服一些。

否則,還是85好,我為啥沒85,主要沒錢。


攝像liy


拍人像用50mm的鏡頭好還是85mm的鏡頭好?為什麼?



實際上,人像拍攝除了50定焦、85定焦外,還有135定焦等等鏡頭,他們都是人像拍攝的好鏡頭。

所謂好鏡頭,主要是從成像畫質上來評價的,這兩支鏡頭的成像優質都是毋庸置疑的,無論從哪個指標上看都是如此。在畫面的“工整性”上,他們的視覺效果都是與人眼看世界的感受很接近,幾乎不存在畸變和變形的毛病,讓人感覺非常自然、親切、和諧。

具體到50、與85相比較,還是85略勝一籌,85定焦還享有“人像之王”的美稱。



第一、50焦段稍短一些。這個大家都有體會,50焦段的鏡頭拍攝所需的距離較小,難免會讓被拍者存在一種“鏡頭抵在臉上”的感覺,說不出有什麼不好,似乎、感覺不太自然,如果拍攝者不止一個甚至多個,就會有點“被包圍”的意思,這樣一定會影響被拍者的情緒表達。


第二、135焦段稍遠一些。135的情況正好與50相反,雖然不是太嚴重。這裡面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心理學上的一個“私人空間”的原因。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與人的交流,身體位置過於靠近了,就會產生一種“被侵犯”的感受;身體位置過於拉遠了,又會有一種“被疏遠”的感受。

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個人擠靠著另一個人說話時候,另一個會很自然的後讓和避開;一個人隔著較遠的空間與另一個人說話,另一個人會自然地試圖向前挪步或者身子微微前傾。

假如兩個人並排坐著說話,兩人中間相隔一個人的空間往往是最佳的;假如兩個人面對面坐著說話,兩個人之間相隔大約兩個人的空間往往是最佳的。真正是兩人“促膝而坐”、“零距離”交流那是例外的情形;而那種“隔空罵街”的隔空是為什麼,就其意自明瞭。

說了這些“大道理”,意思是在說,我們拍攝人物的時候最理想的,就是在與被拍者之間輕鬆、自然、和諧的交流狀態中完成拍攝,這往往拍攝成功的前提。

我們平常拍攝的對象,基本不可能是職業素養極高的模特,更不能是絕世無雙的政治家,既然都是凡夫俗子,就一定會是平常人的舉止、習慣和規律,我們只好正確面對和理解接受。

第三、85焦段更適中一些。有了上面分析,這個問題迎刃而解。通常人們都說85定焦是“人像之王”,道理就在其中。只是建議,說多說道這個份兒上,還是選擇較大一點的光圈,比如1.4、1.2等。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直接上圖,全畫幅,文字不打太多,簡單說一下。50 85如果純人像肯定是85。之前是85 1.8 和35 1.4兩定焦,後來把85 1.8賣和35 1.4賣了,分別換的50 1.4和70-200 2.8,心得用70 200代替 85頭拍人像。後來證明確實大部分可以(雖然70-200 2.8虛化也很好),但是長焦虛化跟純粹大光圈的虛化是不一樣的,還有我需要拍夜景人像,又不想用腳架(因為手持很方便)後來把70-200 2.8賣了換的85 1.4,把50 1.4賣了換回35 1.4。光圈2.8到1.4是兩檔,1.4 >2.0 >2.8,是這樣排的,兩檔光圈是什麼概念。大光圈可以代替快門速度和感光度iso,夜景人像拍攝夜晚環境比較暗,需要提高感光度,85鏡頭快門1/80到1/100秒,快門固定了,那麼感光度iso是什麼概念呢?比如用70-200 2.8來說,最大光圈2.8,人物可以用閃光燈照亮,但是背景環境缺和白天拍照一樣,用什麼控制背景的曝光呢,光圈 快門 iso。那麼光圈肯定要開大最大2.8,光圈固定了,下面是快門,比如也用85mm,安全快門是1/80或者1/100秒,感光度那麼看環境,大多數2.8光圈都需要把感光度上到3200甚至6400,就按3200吧,這裡不談畫質噪點(自己腦補)。iso檔位排列100>200>400>800>1600>3200>6400,我們這裡用到的3200,光圈2.8,光圈1.4比2.8大了整整兩檔。那麼同樣拍攝夜景人像時候就可以這樣曝光,光圈1.4 快門1/80或者1/100秒 感光度800,這樣下來個光圈2.8 快門1/80或者1/100 感光度3200拍出來圖片有什麼不一樣呢?兩個不一樣,第一個是背景虛化程度,第二個畫質(iso3200畫質更差)。那麼有人說了,那我70-200 2.8有防抖,按3級防抖說,1/100 3級也就是1/12秒,85mm開防抖我一般能控制在1/25秒。但是這個只能改變上面兩個差距其中之一就是畫質,虛化達不到大光圈的水準(而且低速快門拍攝成功率不是太高雖然有防抖,可能我會數毛吧)。然後,說要虛化我可以開200mm,但是安全快門也得加上去,1/200秒,雖然有防抖,按3級說,你不會真的開到1/25秒去拍200mm端吧?(1/200>1/100>1/50>1/25)反正1/25拍200mm我的成功率是很低的,經常容易虛,70-200很重的。最後,我選擇了85 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