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每一天都活得很累,你還記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嗎?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簡歷請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每一天都活得很累,你還記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嗎?

南華真人莊子曾將人生比喻為“白駒過隙”。他說:“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也就是說,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如同駿馬飛馳過縫隙一般,不過片刻的功夫罷了。“白駒過隙”的比喻,讓人深感“人生短暫”。很多人常常還未能體味到生的快樂,就為病痛衰老等不幸所困惑;還未來得及思索清楚生命的意義,就揮手與這個世界告別了。這不禁讓人迷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其中的意義又是什麼?

儘管人生中充滿了無常,但道教並沒有因此而否定了生的意義。就對於生命的態度而言,道教雖然倡導返樸歸真、少私寡慾,但卻從不阻礙人們對於長生的嚮往。道教以神仙信仰為立教的根本,那可以長生久視的神人是所有修道者想要達到的境界。因此,道教倡導的是“重生貴生”,認為人的生命最為寶貴。在道教早期重要經典《度人經》中就鄭重提出了“仙道貴生”主張。祖天師張道陵也曾在《想爾注》中說:“生,道之別體也”,並強調人當“學生之道”。

每一天都活得很累,你還記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嗎?

唐代高道司馬承禎曾說:“人之所貴者,生也。生之所貴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魚之有水”。他認為,生是人之為人的基礎,人若失去了生命,一切的意義也就無從談起。而讓生命充滿意義的內容,就是去悟道。道之於人,就像水之於魚兒,雖然我們常常無法感知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化生成為人類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內容。道教重生、樂生,不僅是在強調人們應該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更強調要進一步去思考生存的意義,也便是悟道的過程。

悟道、修道,便是去尋找生命的本真。“葆性命之真”,是道家始終如一的追求,而求真、葆真關鍵則在抱朴,是要保持一種樸素的生活方式。在《道德經》中,“樸”這個字很得厚愛,共有六個章節中對它進行了描述。比如“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復歸於樸”,“我無慾而民自樸”等等,“樸”是指人的本性的原始狀態,即人的心靈沒有被汙染之時,簡單而純粹、質樸而不矯揉的狀態,就像天真的孩童,心靈純淨如一張白紙,這是天然的狀態,是接近於道的。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各種利益的誘惑,人們的心性越來越複雜,不僅喪失了原本的天真,還將心靈蒙上了私慾的塵垢,這樣不僅背離了大道,也給自己的身心造成了傷害。

每一天都活得很累,你還記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嗎?

清和真人尹志平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大意為:人生下來以後,本來是很純樸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到的、聽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他的慾望也慢慢地增加了。……加之現在已經長大的人總是要去教育小孩子,實際上你的教育是把他的本性改變了,因為你不是教他迴歸本性,更多的是教他其它的東西,是一些增長慾望的東西,這樣的話人的純樸本性就會越來越丟失,最終你的本性就完全沒有了。

當人已經被外物所改變,又怎麼能找得回自己呢?莊子做了那次蝴蝶夢時,他說自己是被物化了。因為他的心志被一隻自由自在的蝴蝶牽引走了,甚至讓他忘記了自己究竟是莊子還是蝴蝶。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終日忙碌的商人偶然路過湖邊,見到一個人悠閒地坐在那裡釣魚,就前去問他,看你正當壯年,怎麼不去為自己的人生奮鬥,反而坐在這裡浪費時間呢。這人反問他,那麼你奮鬥是為什麼?商人說,我要掙錢,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幸福安樂的日子。那人又問,然後呢。商人說,然後我就在鄉間買個別墅,可以坐在湖邊悠閒地釣魚......那人說,這不就是我現在所做的嗎?商人啞然......

每一天都活得很累,你還記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嗎?

現代社會,許多人為了爭名逐利損害了健康、喪失了本真,而不知生命的本質卻在於返樸。唯有迴歸到簡單,才能夠合道。如《莊子》中說:“天道無為而尊,人道有為而累”。人們效法天道,就應當“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不要人為地去毀滅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為去毀滅自然的稟性,不要為獲取虛名而不遺餘力。謹慎地持守自然的稟性而不喪失,這就叫返歸本真。

當回到最簡單、純粹的人生狀態時,你每一天所邂逅的任何事情都將是一場歡喜。生命的意義,正在可以用美好的眼睛看這個世界,從而讓身邊的一切都附著上一位修道人所具有的慈悲大愛。

投稿地址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