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縱觀歷史,戲子真的能誤國嗎?有何依據?

用戶70504298020


戲子誤國,這話重了些,但它確實反映了當下文藝界的亂象以及這種亂象對國家、對年輕一代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引起了國人的擔心。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湧入中國,良莠不齊。演藝圈的運作模式也是從西方引入的,影視作品的製作與播放市場化,由此誕生了追星族,他們就是這個市場的主要消費者。追星族以年輕人為主體,所以影視作品首先對青年人的三觀產生影響。影視作品的拍攝和傳播按市場規律運作,所以演員的收入幾乎沒有上限。在金錢的誘惑下,相當部分演員開始無節制地攫取金錢,追求腐化奢靡的生活。其演藝過程中的表演和日常生活的行為逐漸失去道德約束,喪失底線,墮落成罪犯。演藝界人士光鮮亮麗的時候,成為年輕人的偶像,年輕人崇拜他們,稱呼他們為明星,做人做事自然以他們為榜樣。年輕人看到他們有些人通過非道德、非合法手段獲取大量金錢過著奢靡的生活的時候,看到他們在舞臺或屏幕上表現低級趣味的時候,就會有樣學樣,三觀跟著顛覆。加上互聯網時代,演藝人員的表現被無限放大,產生的影響也格外惡劣。所以,網絡上出現鞭打藝人的浪潮也在情理之中,而且是一股正能量。這就給我們的社會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演藝界必須加強監管,不能放任自流,僅僅靠他們自覺的道德自律是不行的。同時,我們也要有理性,不要把所有演藝人員都看成壞人。還是有真的文藝工作者,真的藝術家在恪守道德底線,甚至在引領道德健全。戲子誤國之說,用來警醒國人是可以的,但不能把所有演藝人員都打倒在地,畢竟演藝人員中的大部分是好的和比較好的,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也是有的,我國文藝事業還是要靠他們去做。


mulin30311368


有本質的不同。

古代稱為戲子,他們並沒有任何能力誤國,因為當時的他們屬於下等人,根本沒有資格參與到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當中,並且幾乎沒有哪個戲子能掙到大錢,更別提罰款就罰十億八億的了。

而現如今的演藝人員不能統稱為戲子,只能說一部分人可以叫做戲子。而且現在的演藝人員有當人大代表的,有當企業老闆的,有當某協主席的,幾乎大部分都是荷包鼓鼓的。

要說誤國,他們其中的一部分還真有那個能力和潛力。

他們本身就擁有一定的財富、職務和權利。再加上他們多年來與政商的親近關係,之間的利益輸送以及不為人知的相互合作、利用關係,往往也能夠左右政、商界的一些想法和行為。

還有他們對年輕一代或兩代人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一股力量。

人們常說: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

有些藝人相對本分,有些藝人正能量居多,也有一些藝人基本上沒有任何建樹,就是簡單的花瓶,靠著萬人斬的功夫出位掙錢搏名,還有一群人便是所謂的小鮮肉兒。把年輕人的審美帶偏了方向。

要說一部分戲子誤不誤國,我這裡說:有這種潛力!有這種苗頭!有這種實力!


用戶7083077698567


戲子誤國不過是個警惕言論,就普通池塘邊總得立一塊水深危險的牌子,並不代表就會真實發生。實際上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單一個人的戲子導致國家王權顛覆的事件發生。但是如果把戲子當成娛樂界的代表那就真的是一個大事件了。

戲子確實是代表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取向,當一個國家沉迷在娛樂當中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居安不思危,柳綠花叢往往是滅亡的開始。我們以揚州城為例,所謂煙花三月下揚州。古代揚州集各種娛樂設施於一身,是歷朝歷代唯一能夠號稱不夜城的地方,可謂是古代澳門。但是每次王朝顛覆都是揚州的災難!比如,最著名的就是揚州十日,清軍破關之後南下,決定拿揚州開刀立威,多鐸下令屠城十日,累計屠殺了八十萬揚州人。

揚州人一直認為戰火距離自己很遠,總是以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對待,崇禎皇帝曾經組織為前線將士募捐,累計募捐到550兩銀子,這些揚州人被殺之前可曾想到如果在清軍入關以前多關心國家大事,為國出力,那麼可能就不會死了。

再往前,元朝時期,揚州有人口五十萬人,可是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統計人口的時候整個揚州只有一百戶人,不到五百人。這也是揚州十日的一個翻版。幾乎每次王朝更替,揚州都會很慘很慘,但是為何不在王朝顛覆之前多出力呢?


優己


在人們映像中美色是可以誤國的。古代有英雄難過美人關。一個皇朝往往是被美色所害。任何人如果縱情聲色犬馬,注重嬌奢淫逸。那麼他是沒有奮發圖強的鬥志的。而戲子(不包括廣大的真正藝術家,和正派的文藝工作者)們往往不追求真正藝術,濃裝豔抹,嗲聲嗲氣,搔首弄姿而且品德敗壞。腐蝕精英人物甚至皇上。帶壞社會風氣。歷史上有越王勾踐送西施給吳王。最終打敗吳國。而西施人長得美,能歌善舞是當代首屈一指的明星。清朝末年也是重戲輕工導致亡國。改革以前中國是禁止不健康的文藝的。只有正能量的帶紅色的樣板戲,快板,舞蹈,朗誦等。改革開放以後有好的東西引進來了。但伴隨著經濟也進來了一些不那麼正能量的東西。把一些戲子,什麼小鮮肉捧上了天。讓他們佔據了電視臺,雜誌,電臺,網絡,舞臺。拍的一些戲藝術質量那叫一個差。能輕鬆擁有天價財富。隨便點一個都幾憶,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身價。走路前呼後擁堪比王母,坐豪坐,買飛機,而且為了抄作不惜爆出什麼外遇,離婚等緋聞。他們吸毒,賭博,偷稅,潛規則等簡直敗壞社會風氣。如果再搞權色交易,洗錢等違法犯罪。帶壞年輕一代。說他們誤國一點不為過!


杏雲16


都說“戲子誤國”,其實誤國的是社會風氣,誤的是青少年,是我們祖國的下一代們,如果不再製止就真的很可怕了。通過合法的手段賺取金錢是無可厚非的,關鍵是要看各種高收入的來源是否合法,就像前段時間爆出來的范冰冰逃稅一案,就是明顯的違法犯罪行為,是要受到嚴懲的。其實很多人是反對明星有高收入的,但是,現在已經形成的社會風氣卻很難改變這一現狀,僅靠國家的稅法是不夠的,我們要想一想,我們普通人有多少在瘋狂的追看娛樂節目,有多少在追著明星看演唱會,我們在瘋狂吐槽明星高收入的時候,其實已經默默的從錢包裡把錢掏出來了,明星們沒有國家發工資,掙得都是老百姓的錢,這就是我們社會風氣的影響。

其實,整個社會風氣的形成是一個時代的特點,歷史上也有很多社會風氣的形成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發展,例如魏晉時期士大夫階層開始追求一種“無為”的類似道家思想的人生觀,以晉代的竹林七賢為代表,他們皆為落沒貴族,一方面雖只專注飲酒下棋,享樂狂言無忌,但他們依然懷有依稀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卻:“明哲保身,越名教而任自然”。這種從士大夫階層產生的風氣,影響了整個魏晉社會,這個社會處在一種逍遙避世的狀態,不可否認在文學藝術方面,魏晉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但是這種社會風氣確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同樣,我們現在的社會風氣導致了娛樂圈的暴利,要說根源其實就是金錢的誘惑已經達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笑貧不笑娼”、“金錢至上”等等,為了錢什麼都可以做,什麼手段都可以用,舉個例子:嘴上說“戲子誤國”,但是如果讓你成為一個身價上千萬的戲子,我想很多人都會擠破頭去當戲子的。

所以說,不是“戲子誤國”,而是不良的社會風氣誤國。


北大爐爐


我不認為戲子真能誤國,即使是封建王朝,戲子誤國的言論也是一些當權者毫無道理橫加於戲子頭上的一種託詞?與現實社會相距甚遠!能說戲子們不冤?

每一個朝代的興衰更替,都離不開紅顏禍水驕奢淫逸!這與戲子根本就沒有絲毫的關係?倘若戲子們真的能誤國,那戲子的地位在古代絕對不會是那麼低微?反而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日俱增,大紅大紫!

戲子們敗壞倫綱,妖言惑眾, 顛倒歷史,欺上瞞下的本事的確不容小覷?但上升到禍國殃民還是有點誇大其詞,危言聳聽?

戲子無情無義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古往今來一直沒有改變?戲子最大的危害不是誤國,而是誤民?愚弄了普通老百姓!擾亂了社會秩序和時代的發展潮流!


用戶22954642155


《縱觀歷史,戲子真的能誤國嗎?有何依據?》

有人問:

縱觀歷史,戲子真的能誤國嗎?有何依據?

陳旭認為,上述說法完全是胡扯八道,毫無道理。

古代有一首亡國詩說得好: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這首詩是五代十國後蜀國主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的作品。

當時北宋趙匡胤派節度使王全斌帶領三萬軍隊討伐後蜀,僅用六十六天就打敗了後蜀軍隊,孟昶投降了。

孟昶家眷被押解進京,趙匡胤聽說花蕊夫人擅長詩詞,命花蕊夫人作詩,花蕊夫人奉命作了這首詩。


一個國家的滅亡,跟戲子們能有多大關係?!


話說當年黃巢起義失敗,黃巢被他外甥砍了頭,節度使時溥繳獲了黃巢的頭和黃巢的家人,派人送到京城。

唐僖宗在京城當面責問黃巢的大小老婆們:“你們都是朝廷功臣權貴人家的子女,世世代代受到國家的恩惠,為什麼要跟隨這些反賊?”

黃巢的大小老婆中一個為首的回答說:“黃巢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眾,都不能保守宗廟,逃亡巴、蜀。現在皇上以不能抵擋賊寇而責備一女子,又讓公卿將帥何臉面立於朝堂?”

這鏗鏘有力地回答,把唐僖宗駁得啞口無言,遂把她們斬首在刑場。

當時人們爭著給她們酒喝,這些姬妾都因為場面恐怖和悲憤喝的昏醉,只有那位為首者不喝也不哭,從容就刑,神色肅然。


俗話說得好,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國家成敗興衰,首要責任是在帝王將相身上。


普通人想誤國,也沒有那個能量……更何況一個戲子?

說戲子誤國,真的是高抬戲子們了!


我是陳旭,我打工時,創造過5年從員工升職到私企老總級別的成績,現在我是老闆,別墅業主。如果你覺得我講的話有道理,記得點贊、關注、加我哦!

——陳旭(chenxusir)

-------------------------------------------------

陳旭精選文章:

富豪的發財思路,窮富的關鍵所在,窮人知道了必將升官發財

今日頭條鏈接地址:https://www.toutiao.com/i6408430091080057345/

-------------------------------------------------


屠龍有術


今天我也湊熱鬧。首先我想問,演員演的電視劇本,所有臺詞都是自己編的嗎?因為,本人對文藝界內幕一無所知。如果所有劇本情節,都是演員自編自演,那麼有的文藝節目,要是出現了問題,或者誤導了孩子,那就可以說戲子誤國。相反,如果劇本經過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准開拍,上映,那就沒有理由說戲子誤國。人家演員照本宣都不是錯。

這幾天我在收音機上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題,就是家長開豪車被踢出,微信朋友圈。那個話題,同樣是兩方面的理由:一方說,人家錢不是偷的開豪車,是別的家長仇富的心裡在作怪。一種說這樣做會讓孩子從小就產生攀比之心。

而我認為,當今社會缺失了平常心,去看待平常事,家長開豪車接孩子,我認為不是很好。因為,大眾生活水平,還沒有共同到一個層次,你這開豪車,讓人覺得不舒服,看似有炫富的表現。開豪車的家長,當然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別的家長把這開豪車踢出微信群,同樣是一種仇富的心態表現,大家為什麼就不能接受,有人比自己先富起來的事實呢。所以,我認為社會要和諧,需要上進心,和平常心,公德心,愛國,愛家,愛國人,愛同事,和多一點關愛之心,多一點包容之心。

同樣戲子誤國,必須要舉出,確實的例子才有說服力。單憑收入高,不能說誤國,劇本誰寫的,劇本審核通過了嗎


j奮鬥終身


"戲子”這個稱呼,含有貶損的意味。就像妓女一樣。這種貶損,不代表為戲子者人格的低下。它代表的是“戲子”群體在等級社會中地位的低下。因此,進入新社會之後,戲子的稱謂被拋棄,改為“演員”、“文化工作者”或是“藝術家”等等。

“戲子”誤國,本身是一個偽命題。但它之所以被提出來,還是有現實原因的。說它是偽命題,是因為,一國之誤,無論是從歷史到現實,都應該是當政和主政者負主要責任。而不是戲子負責。現實的原因是,這些年來,社會上確實出現了“戲子當道”的現象。整個社會充斥著一種“娛樂至死”的氛圍。青少年們不崇拜為國奉獻的英雄,科學家,勞動者,人人追逐的都是所謂的“明星”。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是靠各行各業共同努力和奮鬥才能實現的。當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們,把精力和目光全部都投向娛樂明星的時候,人們難免會湧起“戲子誤國”的感慨。

這裡問的是從歷史的角度看,戲子真能誤國嗎?這個問題,還真不能簡單的用“能”或“不能”來回答。但歷史上因戲子當道而導致國家滅亡的事情,確實是有的。

“戲子”這個職業是從什麼時間開始有的。大概很難說清楚。據說,戲曲界的祖師爺是唐明皇,那就是說,從唐明皇之後,才有了梨園行。但我覺得,戲子的歷史大概不止於此。我們都知道,戲子之前的名字叫“娼優”,是為達官貴人或是人們群眾提供文化娛樂的那部分人。司馬遷在受了宮刑之後對朋友說,皇帝對他也是“娼優畜之”。漢代的李延年,趙飛燕;唐代的李龜年,楊玉環,宋代的周邦彥等等,大概都屬於此類人物。

“戲子誤國”和“美人禍水”的意思大體相似。“美人禍水”是個常說常新的故事,因為它與人類永恆的話題兩性關係相聯繫。到今天,差不多有了基本統一的認識,夏之亡,不在妹喜,殷之滅不在妲己,周之亡,也不在褒姒。趙飛燕不應是漢朝衰落的責任人,楊玉環也不應是安史之亂的背鍋俠。應負責任的,是寵信他們的當政者。

“戲子誤國”的論調,大概與此相關。歷史上因寵信“戲子”而導致國破家亡的例子是有的。它就是五代時的後唐。歐陽修有篇文章《五代伶官傳序》說的就是這段歷史。

後唐莊宗李存勗,大概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戲迷”或是“追星族”。他從小就喜歡戲曲,而且自己能做詞譜曲。也正因此,他與許多戲子成了好朋友。假如,他是一個普通的貴族富家子弟,也沒什麼,恰恰李存勗是位皇帝,而且是位武功赫赫的皇帝。正因此,後唐的朝廷裡,大批的戲子做了官。成為主持影響朝政的人。後來,也正是這些把持朝政的戲子們做亂,後唐莊宗李存勗身死國滅。

歐陽修對這段歷史的評價,是非常客觀,而有見地的。他說:“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但這裡的人事,並不是指掌握權力的郭從謙等戲子們。他說的是李存勗。當他消滅了所有的敵人,朱溫,劉守光父子等,都是當世英雄,那時,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可是,在成功之後,“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君臣相顧,不知所歸。”所以,歐陽修總結說:“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積於忽微,智勇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我覺得,後唐莊宗的這段故事,到今天還是有現實意義的。從這個故事分析,戲子誤國的說法,大概是成立的。但他的成立是有前提的,就是身為皇帝的李存勗給了他們極高的社會地位也極大的權力。才使得他們最終把國給誤了。《五代伶官傳》大概給後世的統治者提供了經驗。戲子們做為從事社會文化和藝術事業的人,他們的行為不能越界。一旦越界,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最壞的可能造成王朝的履滅。到清末的時候,譚鑫培做為宮廷供奉,給老佛爺唱戲。可是,他是絕對不敢妄議朝政的。這也是各守本分之意。

今天的演員,與古代的戲子,既有歷史的聯繫,也有時代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點,除了身份與社會地位的提高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歷史上的文藝工作者,在本質上,是為政治服務的。現在的演員,在某種程度上,是為金錢服務的。為政治服務,表現為傳播主流的道德和價值理念。而為金錢服務,表現為,金錢成了評判演員的唯一標準。也正因此,演員在人們的話語中,又變成了“戲子”。

文藝是要為人民服務的,無論在任何時代,文藝都應該傳播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能成為唯利是圖的斂財工具。

結論,在歷史上,是有戲子誤國的情況發生的。做為從事文藝事業的群體來說,他們當然是願意全面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的。他們肯定希望自己的金錢越多越好,權力越大越好。但是,現實不是他們說了算的。因此,他們雖然可以在一定時間範圍裡對社會造成一些困擾。但想真正把國誤了,他們的能量沒那麼大。


七月流火140400643


演戲也是一職業。

只要是正當職業,其本身是不分貴賤的。

敬業的演員,演技精湛,從善如流,加上三觀純正的作品,就能傳播正能量,對社會的好處無疑是巨大的。

所以我們不能把這職業稱為“戲子”。因為職業本身沒問題的,有問題的是從業者,這也是多方面因素綜合導致的,比如觀眾群體的口味,比如文化部的政審門檻,當然也還有許多我們行外人說不清的因素,導致了許多從業者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扭曲,從而沒有很好地傳播正能量,沒有很好地引導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沒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還在一定程度上帶歪了社會的三觀,以致“誤國”。

我的觀點是這行業自有存在的意義,但需要矯正、需要約束、需要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