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頻繁交易,是為了不頻繁交易,不做短線,但一定要會做短線


頻繁交易,是為了不頻繁交易,不做短線,但一定要會做短線



頻不頻繁都是死

頻繁交易錯了嗎?錯又沒錯。

不頻繁交易對嗎?對又不對。

交易的難點之一,是學交易缺乏公認的、科學的途徑和方法。比如,如何看待頻繁交易,偽理論和真實踐之間就存在矛盾和衝突,讓交易者無所適從。

除了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出於多賺手續費的目的,鼓勵和引誘交易者頻繁交易外,理論上一般都認為頻繁交易是大多數人失敗的根源。

的確,很多交易者死於頻繁交易。

但是,人們無從發現或是因為案例少而被忽視的是,即使他們不頻繁交易,同樣也會死,只是可能死得慢一點而已。

也就是說,他們死於頻繁交易和不頻繁交易的概率是差不多的,橫豎都是死。

兩個階段:學交易,做交易

問題出在,對頻繁交易或不頻繁交易的功用,缺乏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悟虛沒有悟透,悟實怎麼做都是錯的。

這個錯源於一個普遍錯誤的認識,因為從事交易幾乎不需要什麼門檻,讓人們天然地認為,做交易不需要投入成本,包括學習、金錢、時間等成本,一上來就希望賺錢,好像自己天生就會。而人們在做其他事,哪怕是最簡單的騎自行車,最開始都要投入學習成本,對聚百業之艱難的交易,卻動腳就上火線。

說白一點,交易就是直接搶錢,你要麼搶別人的,要麼被別人搶,還有比這個更難做的事嗎?

人們沒有認識到,交易是如此艱難、兇險,要在交易中存活下來,必須進行深度的專業學習,必須付出比學其他行業大得多的成本,包括巨量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

交易必須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學交易階段,一個是學成後做交易階段,前者是付出階段,後者是收穫階段。


頻繁交易,是為了不頻繁交易,不做短線,但一定要會做短線



只有前階段巨大的付出,才有可能迎來後階段的收穫。而且,大部分人永遠都與後階段無緣,哪怕付出再多。

學交易必須頻繁交易

在學交易階段和做交易階段,對很多交易內容的要求是不同的,其中就包括對是否頻繁交易的要求不同。

交易是一門悟虛的學問,也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在學交易階段,理念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在二者的交互推動和升級中,最後形成融虛實於一體的成功交易系統,進入做交易階段,通過運營交易系統賺錢。

可見,在學交易階段,必須進行頻繁交易,沒有足夠數量的交易實踐,根本不可能學會交易,就算你把交易理念背得滾瓜爛熟無用。

學武首先要練基本功,“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學交易也一樣,其基本功只能通過頻繁交易才能練就。

如果在這個階段,強調不能頻繁交易,做大趨勢,一年做幾筆,一輩子都不可能學會。即使給你一個成熟的交易系統,也根本不會用,就像給你一本《論語》,你也成不了孔子一樣。

學交易階段就是要頻繁交易,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交學費探索構建交易系統。這個階段就是要虧錢,也只能虧錢,但不是白虧,是有目的、有步驟地、有收穫、有進步地虧。只有頻繁交易,才會有學習的效果。


做交易應非頻繁交易

成功建立交易系統後,就不應再頻繁交易,而應及時過度到中長期非頻繁交易。大多數成功者最終都聚集在這個交易頻率階段。

短線頻繁交易是可以賺錢,但人的生理和心理決定,很少有人能一直通過

頻繁交易持續盈利。最好別把自己當成短線高手這樣的小概率特殊人才,往大概率的方向走要靠譜得多。

所以,學交易階段的頻繁交易,是為了做交易階段的不頻繁交易。

什麼也不做,永遠也不會

不分階段,為了不虧錢,不交學費,一味強調不頻繁交易,在行情不明朗時強調什麼也不做,結果只有一個:什麼也不做,永遠也不會。

學時多交易多虧錢,做時才能少交易少虧錢,不虧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一到交易大家就忘了呢?

有一個變通的辦法,就是模擬交易,不真正虧錢。但投入的心力、時間和模擬虧的錢,都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因為真實的交易感觸衝擊弱一些,模擬交易學習的效果會差一些,但只要足夠認真,同樣會有收穫。

許多期貨人,做了未必對。

胸懷波段,死於短線

流傳久遠的教條主義說,你要麼做短線,要麼做中長線,不能既做短線,又做中長線,那樣會錯亂,短線和中長線都做不好。

教條主義還說,短線難做,你最好做中長線。

於是大家苦苦研究中長線,創建的交易系統首先就明確定性:中長線波段交易系統。

頻繁交易,是為了不頻繁交易,不做短線,但一定要會做短線


結果,一年下來,回顧交易記錄,大家發現,沒做成幾筆中長線波段交易,全是短線交易。

悲催的是,短線交易沒學啊。

交易結果可想而知。

正所謂:胸懷波段,死於短線,望著波段的山峰衝鋒,卻犧牲在腳下的短線坑中。

短線技術比短線模式容易

怎麼辦?

學會做短線啊。

只有學會做短線,才能跨過腳下的坑,走向遠方。

會做短線和做短線,是兩個概念,要明確區分開來。

會做短線,是你必須掌握一套做短線的技術,是一項交易基本技能。

做短線,是一個交易系統的交易形態,是一種交易模式。

教條主義說的不做短線,是指不做短線模式。而它又沒把短線技能拎出來,以至於人們在無知無覺中,把短線技能也屏蔽、排斥掉了。

於是,大家普遍沒有去學習、研究、掌握短線技能。

除了無知無覺的忽視,另一個大家沒掌握短線技能的原因是,短線技術難以學會。

這中間又有一個誤區,就是人們把短線模式的難當成短線技術的難。

不少人專攻短線模式,當然包括專攻短線技術,成功率比其他模式低。這主要是短線模式的難,但容易被模糊地認為短線技術也這麼難。

事實上,短線技術的難度比短線模式的難度低。

短線技術相對單純,而短線模式除了短線技術,還有相配套的理念、資金管理、自我管理等所有模式的必備構件,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模式就有問題。

所以,難的是短線模式,

相對容易的是短線技術。

大家應該對學會短線技術有信心。

不做短線模式,必學短線技術

成功的短線模式,神話和傳說遠多於現實中看到的。

短線模式為什麼難?

時空感是人對這個世界最基本的感覺。短線模式的時空基軸多在日線級別以下,而人們日常生活的時空基軸是以日為單位的,二者不在同一個時空頻道上。

做短線模式,要求人們不斷地切換時空頻道。人的生理和心理是有慣性的,只要切換時空頻道,就會產生切換成本和誤差。頻繁切換,成本和誤差會倍增。

相對以日為基軸的同頻道交易模式,比如中長線波段模式,短線模式倍增的切換成本和誤差,會讓它的成功率更低。

我知道,肯定有高人能將短線模式練得爐火純青,切換如行雲流水。

但是,對普通的公眾交易者說,我一直認為大家應做容易的事,而不是去攻堅克難,所以也不主張大家做短線模式。

但我認為,大家必須學會短線技術。

因為,所有的交易模式,都要有一個正確的打開方式,這個打開方式,就是以短線技術切入和啟動。

頻繁交易,是為了不頻繁交易,不做短線,但一定要會做短線


成功交易,始於短線

學會短線技術,是否就可以短線模式謀生了呢?

理論上問題不大,短線技術是短線模式的核心。

但真正成功的交易者,在掌握短線技術後,大多隻是把它當成一項謀生的基本技能,而不是主要,更不是全部的謀生模式。

因為以短線為生,交易維度較低,不值得託付。

就像,一個身體健壯的醫生,完全可以去做建築工人為生,但他不會去一樣。

做短線是做交易農民工(絕無看不起農民工兄弟之意),是必須要擁有的基礎生存技能,但不能停留和滿足於此,需要向上拓展、進化,打開中長線波段操作的交易維度,並在這個維度上開花結果,構築交易夢想,託付交易人生。

踩在做短線的地上,擁抱中長線的春花,收穫波段交易的秋實。

倘若,不掌握短線技術,地都沒有,無處立足,無法起步,腳腳踩空,步步下墜,何來春花秋實。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萬丈高樓,始於壘土,成功交易,始於短線,無短線,無以行交易之千里,無以建交易之高樓。

當然,不能停於足下,止於壘土,安於短線,除非你願意長久做一個交易農民工。

你願意嗎?

做短線三原則:慢半步,輕倉,進即割

短線技術有很多,共性是,技術規則都比較具體而精準。

具體技術大家各自尋找、摸索。

在這裡,講三個做短線的原則:慢半步,輕倉,進即割。

慢半步,在《慢半步者得天下》、《搶先一步死,慢半步跟進活》中有介紹。

在波段行情啟動的關鍵位置附近,行情將啟末啟時,是交易者“胸懷波段,死於短線”最集中的地方。

為何集中死在這?因為在這裡,大家感受到了波段行情啟動的召喚,紛紛想搶先一步,佔據有利位置。主力資金在這裡的主要任務就是,使勁折騰,將大家趕下車。

行情的主動權掌握在主力資金手裡,而大家對行情的發展並不確定,二者心理對行情信心的差別,導致大部分公眾交易者在行情啟動前,會被主力三振出局。

出局後,不甘心,又進,又被三振出局。

幾次三番,虧損累累,膽戰心驚,退出療傷,不敢再戰。這時,行情啟動,揚長而去。

為何總在行情真正啟動前重傷甚至致死,一是搶先一步,二是重倉。

頻繁交易,是為了不頻繁交易,不做短線,但一定要會做短線


只做已經,不做如果,只在行情明顯啟動後,慢半步跟進,就免去了啟動前反覆的、飛蛾撲火式的受傷交易,就少傷一大半,少死一大半。

再做到輕倉,又少傷一大半,少死一大半。

這樣就遠離重傷和死亡,哪怕行情在啟動時大幅度反覆,幾次觸發系統的進出場指令,仍可堅持纏鬥,保持著最終抓住行情的戰鬥力。

你要相信,只要做到慢半步、輕倉,主力資金在此折騰的成本按資金比例,比你大得多,他折騰不過你的。

即使主力資金在此被打敗了,圖形走出2B法則、長釘,你也可通過“進即割”逃離,仍可輕傷不傷根本。

進即割:行情明顯啟動後介入,但剛進就逆轉,回到啟動線以內,觸發出場操作指令,立即砍倉,叫進即割。

這是期貨T+0的優勢,股票T+1怎麼也得第二天才能割,很不爽。

進場後的第一本能準備,不是幻想利潤,而是準備隨時逃離。

進即割是所有入場後都必做的第一個準備,應對破頂反跌、破底反漲的假突破。

假突破後的逆轉是非常迅猛的,住往是一段相反行情的開始,一次反應不及時、扛一扛,就可能重傷,倉位重者可能致死。

而且,假突破又是如此頻繁。

進即割,是最重要的護命符之一。

必須練好進即割,成為令人眩目的飛速止損專家,否則,無法行走江湖。

敗則短線,成則中長線

為什麼一箇中長線波段交易系統,卻長著一張做短線的臉?

因為,一般而言,在中長線波段交易系統的實際操作中,由於行情啟動時可能出現的反覆和假突破等,做幾次短線,才能抓住一次中長線。

敗則短線,成則中長線,敗幾次,成一次,於是看上去,短線比中長線多。

一個正向的交易系統,必須確保幾次短線的虧損,小於一次中長線的利潤。技術精湛的話,甚至幾次短線綜合起來是盈利的。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箇中長線波段交易系統的好壞,有一半取決於行情啟動時的短線操作。

短線對於其他交易模式的意義,也是一樣的。

所以,在創建交易系統時,不管是什麼模式的交易系統,都必須把做短線作 為必備的重要構件設計進去。

無短線,不交易。

頻繁交易,是為了不頻繁交易,不做短線,但一定要會做短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