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為什麼要土葬呢?好處在哪裡,壞處又何在?

往事只能回味27415


我來回答,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土葬的習俗,以經延續了幾千年了,世界各國的文化風俗習慣不同,例如印度的風俗是水葬,由於各國的文化風俗習慣不同,也使各國的人死後的葬法不同,我國就是人死後以土葬為主,入土為安,入土為安,這就是對死者最高的安慰,在我國人死了以後,不論發生多麼大的事情,死者為大,必須叫死者的肉身和死者的靈魂得到安寧,入土為安。


土葬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流傳下來其實這也是文化風俗的體現,以經在我國人民的心中根深地固,如果家人死去了,活著的人如果不叫逝去的死者入土為安,活著的人在心裡面總覺得對不起死去的親人,隋然我們的國家國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但是我國的耕地面積確非常的少,由於我國人口重多,人均耕地面積還不到一畝地,土地是我們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家園民以食為先這是一句名言。
我國的土葬方法也是有很多的好處,比如人死後把人深埋在地下,它的好處就是不會汙染環境,比如有的死去的人是傳染病,它會危害健康人的生命安全,把死者深埋地下那些傳染病也隨著死者而去這也是我國土葬的好處,有一個好的環境老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


為什麼國家明令禁止土葬,就是因為我國的耕地面積太少,我國有十三億人口,如果我們耕地沒有了我們怎麼打糧食,老百姓的生活怎麼辦,老百姓常說的一句名言,那就是無糧心裡慌,我們不能叫死去的人和我們活著的人爭奪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國家必須要為我們的子孫後代想,因為我們後代也要生存,大家仔細的想想,每一個死去的人它的墓地面積都得有三分地的面積吧,有的會佔更多,全國死去的人它們得佔多少耕地面積,所以說死去的人佔的空間大了,我們活著的人空間就少了,我們要生存必須要響應國家的號照,火化。

撒手人寰,就是說死去的人它不管活著的人是死是活,國家也是為了我們活著的人在做打算,減少耕地的流失,就是為了我們的子孫萬代能夠長久的生存下去。


農叔LIFE


一:為何會提出土葬好還是壞的問題?


其實以前的人覺得土葬沒有什麼對錯,因為這是習俗,不會有人去質疑習俗,就跟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吃粽子一樣,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現在的人才對土葬這個習俗產生了質疑,問:土葬有什麼好的,浪費錢而且還浪費地。


思想觀念轉變了。多了更多的選擇,火葬,海葬都被接受甚至實行了。其實這跟政治引導有關。


二:農村為何要土葬?


說錯了吧,其實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土葬。


不然為何有“生前買不起房,死後買不起墓地”的說法!


據瞭解去年上海墓地價格高到嚇人
高端墓地289198元/座
價格最低60419元/座
平均售價91150元/座
大多數墓園普通墓的價格
在5萬元—10萬元左右!
地區公墓名稱面積墓地價格房價均價浦東新區匯龍園147600元52809 元/m⊃2;金山區松隱山莊0.759800元15684 元/m⊃2;嘉定區松鶴公墓0.982800元31921 元/m⊃2;松江區華夏公墓0.868600元35668 元/m青浦區福壽園0.56158000元32682 元/m⊃2;奉賢區海灣寢園1.768500元26340 元/m⊃2;奉賢區濱海古園0.598800元26340 元/m⊃2;
(來源於上海墓地網)

2017年新聞


只不過是火燒之後的面積小了而已,實質上還是土葬。真正的土葬面積真的好大啊!


三:重點是一塊地啊


其實土葬還是火葬什麼的,還是跟祭祀、傳宗接代有關


陸游曾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其實人都是很怕被忘記的人,一代二代還好,時間長了呢?墳墓的作用的就起到了。


在古代有錢有勢力的人,例如皇帝,他就有所謂的皇家陵墓,埋的可不是他一個人,是很多他的後代以及他的皇后妾等,沒有錢的,修個陵墓給自己,起碼有妻子同葬。


大夢想家詩詩


感謝你,要想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中國在農村,應該全部都是火葬加土葬集合吧。

土葬這一塊哈,應該準確的說是土葬,+火葬的結果:是才是農村這種喪葬的最主要的方式。

火葬跟土葬結合的方式好處,缺點,

第一點的話最重要的就是說破除這種迷信的這種思想哦。

這個是最主要的。而且土葬也想認國家的這種號召嗯,也從某種意義上說,還原了人從無裡來,從無裡去是吧,這種人天合一的這種思想。

不好的方式就是說,儘管實行了這種火葬的一種方式,他同時還要把這種骨灰盒啊,還要放在棺材裡面,才重新把它挖一個墓穴把它放進去,像這樣的話是多此一舉的這種感覺。


不好的方面,對死者不尊重,沒有儀式感

但是這種呢就是說它有個什麼不好的好處啊,就是這種儀式感不強,讓人覺得好像父母的這種事故啊,或者遺憾呀,已經化為烏有了,給人心理感覺不好,讓人感覺到這心理上的儀式感或者是在死者有一個非常好的一種尊重,有些人還會有這種想法或者迷信的思想。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饅想你


農村為什麼要土葬呢?因為土葬是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流傳下來的傳統風俗文化,在我國人民尤其是農村居民的心中根深地固。

在人口相對較少,土地不緊張的時代,把死者深埋地下進行土葬,深埋在地下的好處表現為,有利於汙染環境,預防傳染病,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但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不斷擴大,而可供人類利用的土地又十分有限,用地供給稀缺性日益凸顯。我國農村還有廣泛的遺體土葬或火化後裝棺土葬的現象,這不僅耗費了大量的財富,也導致耕地資源被大量佔用,土葬耗費土地資源的不利之處日益凸顯。

當務之急,改革殯葬習俗保護耕地的方法,是要在農村開展村級公墓建設,積極修建以人為本、經濟實惠、村民可以就近進行祭奠活動的村級公墓。因地制宜改革殯葬習俗,達到節約和保護耕地為目的的殯葬管理辦法。

從長遠看,要改變傳統觀念,推行生態殯葬。如貴州從江芭莎苗寨的生態樹葬值得推廣。樹葬傳統已在岜沙苗寨延續千年之久。芭莎人一生與樹為“伴”,一出生父母便為其種上一棵“生命樹”,人死後,不留墳墓不立墓碑,並在其墓穴上再種上一棵樹,以此表示人與樹同在。正是因為芭莎人一直秉持古老樸素且超前的生態樹葬,在岜沙苗寨,隨處可見參天大樹,整座寨子隱蔽於綠色之中,安靜祥和。


鄉村文化一點通


農村為什麼要土葬呢?好處在哪裡,壞處又何在?

農村土葬是國內較為傳統的喪葬習俗,應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吧。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推廣火葬之後,基本上就禁止土葬了。但是仍然有人將火葬後的骨骸裝進小號的棺材裡進行土葬。

對於土葬來說,我個人認為不存在和活人爭土地的情況。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經過幾千年的土葬,豈不是遍地墳墓了嗎?但是事實情況並非如此。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大部分的土葬都是簡單的修墳、立碑,沒有混凝土等永久性建築,基本上過個幾十年就看不出了。而且土葬也用不了多大地方,幾平方米。可能有一些是在耕地裡修的墳。但是那幾平方米的面積實在是難以對產量產生影響。而且中國人一直秉著“入土為安、死者為大”的思想。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火葬了也要修墳。

而且土葬也不會對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的。經過多少年的地下腐爛、分解的過程,早已經“塵歸塵、土歸土”了,可以說是將自己從土地中索取的有還給土地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病菌什麼的早已經不負存在了,由於土葬相對較淺,也不會對地下水、耕地產生不良的影響;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利於後人祭奠,表達哀思。而且,相對於公墓哪一類永久性的建設來說,我認為土葬遠比公墓來的合理,免去了“死不起”的可能性;最後就是保留國人的一些傳統了。現在流傳的傳統丟失的太多了,能保留一個是一個吧。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每到祭奠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火情,這可能是最大的弊端了吧。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首先,不是農村要土葬,而土葬是一直以來的傳統葬禮舉行方式。

為什麼農村會有土葬,而城市很少

因為農村都有自己的土地,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進行土葬,而放在城市想要土葬真是非常的困難,畢竟一個墳地的售價已經快超過一個房子了,這是讓大家敬而遠之的最重要原因,老家有地的也都回老家進行土葬。


好處與壞處

沒有所謂的好處與壞處,好處可能就是成本低,什麼時候想去看看去世的人都可以,壞處就是沒有專人維護,自己要經常去農村維護自己去世的老人,而且兩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需要火化之後在進行。

所以沒有什麼好壞之分。


小熊懂車


農村為什麼要土葬?好處在哪裡,壞處又何在?

不止是農村要土葬吧,城市裡還不是照樣很多人想著要土葬,只是沒有地方而已。在小曉這裡早上四點的時候就有城市裡人偷偷用車把棺材拉到農村來土葬。

土葬也不是中國特有一種喪葬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而且現在也在進行著。


土葬主要是受“入土為安”這種思想主導,至於說土葬的好處,無非就是死者要求及習俗就是這樣。壞處在小曉這裡我倒是沒有看見什麼壞處。小曉這裡是丘陵地帶,在農村都有各自的山頭,一般同姓同家族的都葬在一起,也沒有用水泥什麼的包墳,埋時也是要挖坑兩米以上,裡面還要放生石灰、煤炭,又沒有在田地裡修墳,不存在什麼土地資源浪費之說。至於說腐爛物汙染環境,首先埋得夠深,還有石灰、煤炭進行打底,相比於工廠、汽車汙染這都是毛毛雨。

但有一點真是有很大壞處,那就是每年清明、過年時祭祖掃墓活動都會引起山火,這主要是人們在進行祭祖燒紙時、放鞭炮時、菸頭等弄到茅草了。

現在國家推行火葬(小曉那裡現在還是土葬),聽說火葬和土葬一樣,還是要弄個墳包、碑什麼的,這不是一嗎?你們怎麼看?

以上是小曉個人觀點,有不同觀點及補充請留言,謝謝大家!

關注小曉,每天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小曉農民


對於農村為什麼要土葬呢?好處在那裡?壞處又何在?

上善若水來回答這個問題!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

人死了走到了人生終點,無論是火葬或者土葬,都不會讓人死開復生,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來說,火葬更為符合今後的發展趨勢,隨著人們的思想理念認識的提高,喪葬方式也會逐步改變,農村土葬也將會被火葬所代替。


最近一段時間,在頭條上討論土葬與火葬方面的事情比較多,眾說不一,各持己見。

單從農村民俗文化而言,土葬還是比火葬在農村還是佔有一定市場,老人去世講究的是入土為安,死者為大,幾千年的喪葬習俗在農村根深蒂固,一時半會農民還是不太認可火葬的。


農村要土葬的好處。幾千年的喪葬習俗,入土為安,迴歸大地,在農村土葬不會佔用耕地,因為農每個家族都有塊墓地,並且時間也比耕地時間長,就拿我們村,只有兩塊墓地,並且己有幾百年的歷史,從始祖至今已有十七代,一直使用著這兩塊墓地。

土葬也有利於自然環境保護,在農村家族墓地的植被保護完好,從沒有人為破壞墓地植被,並且每年的清明節,人們都自覺在墓地植樹。

幾千年的土葬習俗,已成為一種喪葬文化,通過喪葬文化教育後人,立志報國,光宗耀祖,教育人們做人處事要以德、仁、禮、義、孝、信為準,瞭解先人,知恩圖報。

土葬也有不同程度的問題,現在有的人,借喪葬大肆揮霍,溥養厚葬,撦侈浪費,借喪葬大收禮金,更有甚者搞不雅演出,這些現象嚴重扭曲了社會文明。


小編的觀點是,凡事不要一概而論,往往事情都有兩面性,在這個文明智慧的時代,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合樂而不為。硬壓抵對都不是好辦法。和諧是最大的途逕。


XGC上善若水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這和一個地方的風俗,地理環境,生活習慣有很大的聯繫,比如,有的地方土葬,有的地方火葬,還有水葬,天葬等。

而土葬無疑是最普遍的,歷史悠久,也比較傳統,人們所普遍接受的。

那麼,土藏的好處在哪裡?

這種方式不會產生生活垃圾,葉落歸根,塵歸塵,土歸土,記得我小時侯,每年都跟著爺爺給我老爺上墳,但因為時間久遠,我老爺的墳已經消失了,只能憑著爺爺的印象,在地上畫個圈圈,就算祭拜了。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喪葬方式,讓人感覺到一種傳統,一種文化。

但這種方式也有一些缺點,尤其是現在建築材料的發展,這種喪葬方式更顯示出它的缺點。

比如,現在雖然說也叫土葬,其實裡面就是用轉頭蓋的一個房子,而這無疑會佔用土地,並且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消失,對土地資源是一種莫大的浪費。這應該是最大的缺點。

而且,土葬費人費力,以前農村勞動力多,這還不是個問題,但是現在很多的小夥子都到外地打工,村裡的小夥子很少,因為土葬需要用人來抬棺材,這就對農村人帶來麻煩。浪費了人力和財力。

現在,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實行殯葬改革,當然對這種改革只可以引導,不可以強制,這其實是一種觀念的改變,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


鄉村小二哥


土葬是一種歷史文化傳承,中國一句古話叫"入土為安",其實各種葬法都是一種習俗歷史,以是對逝者的尊重,土葬以就是那麼一堆土(墓)以供後人對先輩悼念的地方。只是現代人過於誇張顯耀非得用鋼筋混泥土高大墓碑使原本的祭奠含義換成活人的攀比。我贊成土葬,生態綠色土葬,活時貢獻不大逝後以得肥育一棵樹,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迴歸自然。缺點是後人到那時節翻山越嶺佔用時間以得來看看,但這一看又是多麼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