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和果子的名稱由來
和果子沒什麼高深,一言概括,就是日本傳統點心的統稱,就像咱們把各種美味甜品小零食統稱作“糕點”一樣~差不多啦。日本人稱自己為“大和民族”,因此和字就很好解釋啦~
果子的由來
相傳千年前,日本的垂仁天皇聽說一種叫“非時香果”的水果,也就是我國南部盛產的橘子,因本土無產,故派遣大臣——田道間守來找尋。他用了10年的時間,將橘子的栽培技術引入日本,被稱為“果祖神”。

到了唐朝,日本引進中國多種點心、果餅的製作方法,以甜味為主且多用水果為原料,這些美味點心被統一稱為“果子”。這樣又延續數百年,日本人把學會的唐果子不斷演變,最後成為今天的和果子。
演變至今,和果子樣式更是越來越豐富,甚至根據不同的節氣、節日、禮儀等等,都對應搭配不同的花樣與內涵。樣式模仿很多自然景象,甚至結合不同季節的花、鳥、魚、景等樣式均有變幻,簡直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二、和果子都有啥東東
和果子的種類好多,主要可以分為:生果子、流果子、蒸果子、餅果子和燒果子等等。
和果子按照工藝區分為生果子,半生果子,乾果子等,生果子常模仿自然美景,花鳥魚畫,細膩美妙。口感層次也很豐富,餡料有紅豆、水果和其他~
流果子晶瑩剔透,秀色可餐~品種也變幻多端,像水信玄餅、羊羹、水饅頭均屬此類。
蒸果子在日本民間比較普及,被日本大眾深深喜愛,隨處可見。這種點心的製作方法以蒸煮為主,如利休饅頭,藥饅頭等~
餅果子泛指用糯米等軟粘的原料製作的點心,人氣產品有大福、雪媚娘、櫻花餅等。
燒果子應該更多烘焙的痕跡啦,受到西方點心的影響,比較常見的有小叮噹的最愛——銅鑼燒啦,還有長崎蛋糕……
而現在我們最常見也最喜歡的“和果子”,其實是一種高級的茶點,應該歸於生果子一類吧~
三、和果子因茶而不同
大家都知道,有史證可考,目前日本盛行的茶道文化,是由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的飲茶習慣引進而後演變而成。包括各種甜品、糕餅的製作工藝,多年來,被日本貴族們深深喜愛,也為這種甜品起了許多風雅的名字——“朝露”、“月玲子”、“錦玉羹”……大多由皇親貴胄們從和歌中取材命名。
和果子的主要原料需要很多砂糖,而在當時,蔗糖在日本特別的稀有貴重,只做貢品。後來糖技術引進,和果子才慢慢在民間普及,且喝茶亦為貴族的一種標誌,日本茶道的鼻祖將茶道與和果子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套特別的高雅品味體系。
四、和果子為啥這麼甜
製作原理層面:
和果子的餡料通常選用紅豆和白豆做成有顆粒餡和細膩的軟綿餡料,日本的豆沙口感與我們常吃的那種豆沙還是有所區別~有時候也會融入奶香及抹茶。豆沙餡非常容易腐壞,高濃度糖分有助於防腐,是延長食物保質期的相對原始手法。此外,糖能夠起到潤澤保水的作用,給予這種點心適度的晶瑩、細滑口感。日本傳統工藝常用糖類有上白糖、三溫糖、黑糖、盆糖等等,不同的糖更賦予了這種點心不同的口感層次。
文化層面:
日本人食用和果子大多配合茶道,而他們最常飲用的抹茶非常清苦,用清苦的抹茶解掉和果子的甜膩,再用和果子的甘美使得抹茶不那麼一味苦澀,的確是最佳的拍檔。苦與甜的二重奏,就像鋼琴的黑白鍵,缺一不可,錯落有致,這才像是真實生活的味道。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一起進步
閱讀更多 國民烘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