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家鄉特產:家鄉小酒系列之旮旯美酒4 -----山東坊子白酒


今天應山東粉絲要求,家鄉特產之旮旯美酒---推出八線小酒坊子白酒。坊子白酒釀造工藝 產自山東省濰坊市坊子酒廠。以薯幹為原料,經波態發酵製成。其酒度為62度,無色透明,有純正白酒的醇香,人口醇和味正。坊子酒是我國少見的不以穀物為原料釀造的白酒。

坊子白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於新石器時代,該項目所在地區是黃河下游龍山文化遺址的發現地之一。距山東板橋酒業有限公司十幾裡的坊子區埠頭鎮范家村和眉村鎮院上村是龍山文化遺址保護區。1957年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在此發掘出大批珍貴的龍山文化文物,其中就有大批的黑陶酒器。

坊子酒廠1948年建廠,原名大華酒廠,1953年改名山東坊子酒廠,坊子白酒自60年代起就暢銷齊魯,是老百姓一口一口喝出來的好酒,在全國第三、四、五界評酒會上,成為全國同類產品唯一的銀牌得主。坊子山水秀美,民風淳厚,真可謂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盛產優質瓜幹、高粱,俗語道佳泉釀甘醴,所有這些,為傳統手工配製坊子串香白酒的產生提供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勤勞智慧,至清朝坊子串香白酒工藝基本發展成熟,其時酒事這盛,在乾隆年間濰縣縣令鄭板橋的詩文中就有記述。如鄭板橋在其《自遣》詩中寫道“看月不防人盡去,對花只恨酒來遲答,笑他縑素書求輩,又要先生爛醉時”。在鄭板橋的一幅竹畫中,題詞雲“年年畫竹買清風,買得清風價便松,高雅要多錢要少,大都付於酒家翁”。

到清末民國初期,坊子鎮有許多私人開辦的燒酒作坊,俗稱“燒鍋場子”,利用坊子串香白酒工藝燒製白酒,滿足社會上對飲酒的需要,“燒鍋場子”的主人一般都僱有一個有燒製白酒技術的人來具體組織生產,俗稱此人為“酒把頭”,僱用十幾個工人,全部依靠笨重的體力勞動來操作,這些人俗稱“燒包子”。歷史上最長的一家“燒鍋場子”是後張路院村人李玉培所開,附近都稱“李玉培燒鍋場子”,從清末一直經營到解放前。

1948年,我黨華東局組建了大華酒廠,原大華酒廠負責人劉明爽對坊子串香白酒工藝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其投手工藝非常繁瑣事雜。製作程序有:配醅潤料、清蒸糊化、香醅出池、二次配醅、加漿、降溫、加糖化、發酵劑、封池發酵、蒸鎦串香八道工序。


有網友81年進坊子酒廠,後因工作調動去了外地,後來坊子酒廠倒閉被收購了。他看到這個消息非常痛心;好好的怎麼會這樣?不知我的那些老工友都怎麼樣?他曾經去過坊子,看到以前的酒廠已在開發,不知老廠搬到了那裡?據說換成了板橋酒業。有知情的網友嗎?

家鄉系列:帶你領略全國3185個市縣,每天更新家鄉人、家鄉事,家鄉美食、家鄉美景,麻煩看到此文的朋友,順手點擊屏幕右上角,關注頭條號。舉手之勞,小編在此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