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孩被同齡小孩打,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打回去嗎?

闊步嬰童


這類問題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但父母的處理方式,在維護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的同時,也是在給孩子上一場實踐性的教育課。


在我看來,不分青工皂白“打回去”,其實是弱者的強盜邏輯。


而在強者的邏輯裡面,“打回去”是最後才選擇採用的一種迫不得已的解決方式。


記得有一期《奇葩說》做了類似的辯論,蔡永康老師的回答極具智慧,他並不支持直接強硬地打回去,因為:


“我們需要培養孩子反擊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反擊的智慧。”


當他這句話脫口而出之時,我腦子裡面閃念而過的是楚霸王和漢高祖的歷史形象。


一個少年稱雄,迷戀拳頭刀槍,力能扛鼎,學的是萬人敵,帶著八千江東子弟南征北討,每戰都憑藉自己的勇力一馬當先,破釜沉舟,聚攏天下諸侯。


一個市井無賴,成天嬉皮笑臉,手無縛雞之力,帶著兒時一幫小夥伴和幾百苦力落草成寇,每逢危難都是腳底抹油跑掉比誰都快,進咸陽,項羽欺他;鴻門宴,項羽侮他。


可是最後兩個人的結果呢:


項羽從力量那裡得到滿足,一生好殺,嗜血成性,逼死自己的亞父,為報叔父之仇血洗城池,一次坑殺降卒二十萬!


劉邦含垢忍辱,篳路藍縷開創了大漢四百年基業,奠定了隨後的文景之治和武帝偉業,奠定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名字——漢人!


當然,這樣的故事,具有他的歷史偶然性,但是對於我們的家庭教育,依然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評價自己的人生也好,或是評論他人的人生也好,我們都應該把我們的視角拉到一生那麼長。而不在一時的強弱勝負裡面去計較得失,說個爛俗的例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某個層面上,不好,在另一個層面上確是幸運的;此時不好,彼時卻又是好的。


一、別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

《奇葩說》那期節目裡面,嘉賓金星開場就是堅定的立場“為什麼不打回去,一定要打回去”,咄咄逼人,可是當他提起自己孩子受欺負的經歷時,講到這樣一個故事:


講金星帶兒子去超市購物,小兒子在拿兒童推車時被一個稍大一兩歲的小孩搶奪欺負,眼看著兒子捱了一個耳光,作為“彪悍”東北女人的金星可忍不下這口氣,正要“擼起袖子”反擊,卻被兒子勸阻,“他打我是他媽媽沒教育好他,我要打他就和他一樣了。”


當聽到孩子這樣理解自己所經受不公並勸解媽媽的時候,金星說,當時覺得很震驚,但心裡很幸福。


我在做資料整理的時候,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但凡支持小孩子在受到欺負時,喊著要不顧一切打回去的人,小時候都有些不愉快的經歷。


他們自己小時候或多或少也有被身邊的小朋友欺負過,而且,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疏導和處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偏激,包括我自己一開始的態度亦是根源於此。


但我們這部分人還是忽略了一個問題,你曾經的不愉快經歷不是因為你沒有選擇強力反擊,而是你的遭遇和委屈沒有被認真對待,這是教育的疏忽,不是打不打回去的問題(這也是我自己在做這個選題時,反覆思考後得到的最大的收穫,同時也讓自己從那些灰霾的記憶裡掙脫了出來)。


我們現今更不能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和蠻橫干涉孩子們自己的世界和那個世界的運行規則。


二、他們有自己世界的運行規則


對於孩子,他們對事對人的標準都很簡單,他們的行為很多時候來源於“喜歡”和“不喜歡”,不像成年人那樣感情複雜,緣起愛恨。而由於孩子的語言認知能力還處在幼稚階段,很多時候他們無法完整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肢體語言在他們的交流體系中依然佔有相當大的位置,所以有時候是喜歡也會用打來表達,不喜歡也會用打來表達。


日本曾經有一個家庭教育課題組觀察過3歲兒童在一起玩的情況,他們發現,當大人不在旁邊的時候,孩子開始搶玩具,通過種種鬥爭,一個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個孩子失敗了。而這時候,很明顯,兩個孩子之間有一段沉默時間,兩個孩子都在靜靜地想心事。過了一會,兩個孩子又開始一起玩了。然後,又會發生爭搶的情況,又會有靜默時間,又會再一起玩。


因此,孩子自己在矛盾衝突中的情感反應如何尤為重要。


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用我們自己在該事件中的反應去代替他們的情感,而是應該積極的對TA進行溝通疏導,瞭解孩子自己的真實想法。


與孩子一起對這個不愉快的過程進行情景還原,拆解矛盾的發生過程,你們一起來看在哪個環節上孩子沒有處理好。如果當時他“不那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呢?


三、父母應該有的理性立場


當然,不直接介入不代表家長可以不重視。多數小孩在受到欺負的時候,一般不會選擇告訴父母,因為他們無法確定父母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他們害怕被父母責罵。所以,如何保證及時獲知孩子可能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信息,顯得尤為重要。


你應該隨時關注孩子的細節,從他們平時的行為習慣和語言習慣中發現他們的不正常之處,以此推斷ta是否有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比如孩子身體上有傷痕。孩子大多會把那描述成劃傷、擦傷或是碰傷,但也有可能是孩子受到了攻擊行為,所以,父母對於孩子身上的傷,一定要讓孩子描述受傷的細節,從中判斷究竟是意外傷還是人為傷。


或是對待玩具的異常。孩子如果粗暴的對待自己的玩具,很有可能是孩子心中藏有委屈。另外,孩子如果頻繁的做噩夢或是不願意去上學。其背後,都可能隱含了你所不知道的不公正待遇。


最直接最及時的瞭解孩子是否遭到不公正待遇,主要還是來自於孩子主動跟你坦誠。但是孩子向你坦誠的前提是,TA相信你可以很好地處理TA遇到的問題。而一旦你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情緒化,孩子是會本能的害怕,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選擇隱瞞。


你需要讓孩子明白“被人欺負不是沒用的表現,每個人都會遇到”,當孩子表現出委屈甚至哭泣後,你要做的是抱緊TA、傾聽TA的感受和給與適當的安慰,而不是生氣或責罵,讓孩子產生氣餒和自我否定的情緒。


作為父母,你一定要讓孩子清楚的知道:1、你要相信我們,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願意和你一起面對;2、任何情況下都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為最終目的。


四、有爭鬥才有成長

你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一輩子都靠拳頭硬塊頭大解決社交活動中的爭端,那樣會毀掉他的社交圈。一旦出現被欺負等問題時,和孩子一起溝通並尋求你們一致認可的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才能保證他在以後更復雜的人生道路里面不被欺負。


孩子是在“爭鬥”過程中學習與人相處的,他們有自己的思考,並有自己的選擇。這就是孩子的學習過程。很難想象,從未和小夥伴發生過沖突、未曾打鬧過的、未曾獨立處理同伴衝突的孩子,他們長大後如何去跟同齡人競爭。


當孩子一旦出現被打、被欺負的情況時,你一定要讓自己先冷靜下來。與孩子溝通,瞭解事情發生的原委,瞭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他的心太稚嫩以至於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從害怕中走出來,更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疏導心理,防止孩子的心理出現壓力或受到影響,這才是最為關鍵的!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是教育孩子的良機。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注意鍛鍊孩子的身體。不要一味的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時候,施暴者選擇施暴的對象總是那些在同齡人中更瘦弱的小孩,他們在實施欺負的時候,不是看你是否真的會還擊,而是先掂量你是否有還擊的能力,當孩子有健康的身體的時候,自然也就遠離了被欺負。


作為家長,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是是否應該還手,而是要關注孩子是否在事件中得到成長。而暴力只會讓人變得簡單和兇戾,那一定是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該有的選擇,像楚霸王那樣;而處理矛盾的技巧和智慧才會讓孩子成長,像漢高祖那樣。




以上

天才發動機團隊


天才發掘機


如果是沒有緣由遭到同齡小孩打,我認為應該教孩子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之後本來就比較委屈了,我們如果教育孩子忍氣吞聲,只會讓孩子更委屈,也會讓其他小孩變本加厲的欺負自己的孩子!我們可以教育孩子不去欺負別人,但是也不能容忍別人家的孩子欺負自己的孩子,這不是教養是原則問題。

最近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我在質疑以前教育孩子不能打人是不夠的,還要在面對被打的時候學會保護自己,反抗甚至拒絕或者求助。孩子在入園之後要離開我們無微不至的保護,他要自己學會保護自己,不被別人欺負。

有的時候同齡人會覺得你的孩子好欺負,被打不還手就會一直欺負他,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的被別人打,可以在對方打的時候打回去,告訴對方不能欺負自己,還可以尋求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助,告訴家長或者老師誰欺負了自己,讓大人去處理。

總之一句話,我們可以不欺負別人,但也不能容忍別人欺負我們,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大聲說不能欺負我!


全職媽的育兒經


我覺得這樣想得有點簡單。

我仔幼兒園的時候長期被一個孩子打,叫他還手,他說他不敢。孩子性格不同,性格比較軟弱的孩子,之所以會成為被打的對象,就是因為他的性格。

最嚴重一次,那孩子的媽媽帶著東西來我家道歉了,因為傷的挺厲害的。我當時很憤怒,我跟我兒子說,我寧願是去人家家裡道歉那個是我!

自家的孩子經常被人打,做父母的那個心疼啊。

後來我把他送去荔灣體育館那個體校學跆拳道。學了半年之後,我問他,那個長期打你的還打你不?他說,他不打我了,他打不過我了。上了一段時間,上學了,就沒繼續學打拳了。

到了三年級,家附開了一家新館,我又把他送去學打拳,這次一直學到初二暑假,初三要中考才停下來。雖然跟拳館的師兄比,還差一些。大家一起去參加廣州市的比賽,人家拿了冠軍,他第一輪就輸了,但跟其他沒學過的孩子比,打架不吃虧。

高二了,有一次我跟他開玩笑,問他現在還有同學打你不?他說,打就沒有,平時推來推去肯定有,尤其是那些健壯的,喜歡動手,但我練過,跟同學動手,我不吃虧。我不打人,人家也不敢打我。荷爾蒙嘛,男孩子,難免的啦。

結論,被人打,不是叫他還手,應該叫他去練拳。


春暖花開003


小孩被同齡小孩打,有些家長會教育孩子,今天吃虧了就算了,反正小孩子也不會真的惡意打架。

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記得小時候,經常被村裡同齡的孩子欺負。家長每次都說,吃點虧怕什麼,反正還小。一次,二次沒什麼,等次數多了,孩子也成為了很多孩子欺負的對象,因為打人的孩子不會有任何懲罰。慢慢的長大,雖然小時候的記憶很模糊了,只記得當時很愛哭,一是因為沒有朋友,一是因為不敢去交朋友。雖然沒有受到身體上的什麼傷害,但卻留下了一個不愛說話的毛病。

如今,校園暴力較為常見,如果仍舊以小孩吃點虧不算什麼來對待,也會助長校園暴力的發生。校園暴力發生的對象往往一般是一些逆來順受,不會反抗的學生身上。

所以,如果小孩被同齡的小孩打,雖然不至於教孩子打回去,但還是要為孩子找回些什麼的!

來看看其它家長的看法:

看到網友的這些扎心評論,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可能教育孩子打回去是不對的,但誰又來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呢?

雖然我們不該教小孩子打架,但如果孩子被欺負的時候,還是要讓他學會一些必要的應對方式的。


可能本文觀點有些偏激,但卻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不要輕視小孩被打的情況,否則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可能也會因此而改變!


逐夢卡拉


我是小燕子快樂育兒故事,這個事也是分情況的。一兩歲打人要看她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多數情況就如題主所說,小時被打的經歷並沒有給自己造成影響,打人者多數也是玩耍著打鬧,並不存在主觀惡意。那麼既然對方無意,自己也無心,這事過去就過去了,幹嘛要教孩子打回去呢?不是告訴她以牙還牙嗎?


我家孩子四歲時,一次和鄰居小孩玩,那小孩就推了她一把,把她頭磕了個大包,我只是安慰她,查看情況,並無大礙,也啥話沒說,也沒教她還手。是鄰居狠狠教訓了她家孩子,那以後,那個小孩和我家的成了很好的朋友,親的不得了,有啥也願意和我家的分享。

這是一種情況。如果不是多次,不是帶有惡意的打人,在七歲前,隨他們去。

但我也不提倡凡事忍耐,如果是多次被打,這樣被打者受傷後,情緒得不到安慰,痛苦得不到釋放,積壓在心裡也是會出問題的。

如果帶有惡意,多次打人,第一次,原諒,第二次躲開,第三次,就要告訴孩子還手了,一次就把對方打怕,他以後就不會再欺負你了。



記得上小學五年級時,班上有個男生老是罵我,欺負我,拿粉筆丟我,起先我忍,後來氣的都快內傷了。一次他連我媽都帶上罵了,我忍無可忍,拿著凳子就要打他,把他嚇得連忙跑開了,從哪後,再沒罵過,也沒欺負過我,後來我倆還常常打鬧,但是玩的那種,作業不會了還時常請教對方。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小時不需要過多地教。從懂事起教會他們辦事有原則,哪種情況該忍,哪種情況不該忍。哪種情況該向老師反映,搞好關係的同時,也要學會分辨人,學會保護自己。

我是小燕子快樂育兒故事,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喜歡我的歡迎關注、點贊、轉發、評論、留言,一起探討育兒經驗。


小燕子快樂育兒故事


我個人覺得該不該打回去還是按照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去做吧。

生活當中沒有必要 以怨報怨。

其實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打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很容易起爭執。

至於要不要打回去還是看這件事情對孩子是否有太過重大的影響。 有些人如果不打回去會對自己的心理造成陰影。

有些人根本就不會在意,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與各個家庭的家庭教育不同。

有些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會非常小氣,而有些家庭, 教導出來的孩子卻非常和善。

至於該不該打回去,還是讓孩子自己決定吧。不過話說回來,本來是兩個小孩兒沒必要因為一件小事情而打鬧。


不過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家的孩子打了,肯定有一口氣咽不下去。

不過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得分情況去看。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有錯在先,但是最後結果被打了。 該不該打回去?又是一個問題。

如果是因為對方的問題打回去還可以考慮。

不過兩歲左右的孩子長大了,對於這些事情根本就記不到了吧。

所以還是看你怎麼去選擇, 怎樣的家庭教育? 又該怎樣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哈撒給的日常


作為家長當聽到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哭,或是被同齡孩子打,真的很生氣,有的家長甚至會罵孩子你的手了,別人打你時,你怎麼不知道還手了!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的方式對嗎?真的幫孩子解決了事情嗎?

對於孩子別別人打,我知道你是很生氣的,自己都捨不得打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被,別的孩子打了!但是現在的你要冷靜下來!要正真的告訴孩子以後需要類似的問題的解決方式!如果別人打你首先你得學會保護自己不被他傷害,把他推開,其次你要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


冉冉媽媽


當然應該打回去!而且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做好“帶頭大哥”!這可不是大言不慚,我來說說我的親身體驗。


有一次,我帶著我家童童在小區玩,還特意帶上了他喜歡的玩具槍。剛下樓,就被一個身高馬大的男孩給攔住了,那男孩眼疾手快,要搶走童童手裡的玩具槍。眼看著自己的玩具就要被搶走,童童急得淚水直打轉,我原本以為站在一旁的奶奶會教訓他,沒想到這老太更不入流,只是樂呵呵地說: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得很正常,我孫子喜歡,就給他玩玩唄~


本來還真是小事一見,不過看到這一老一小都這麼熊,不教育一下怎麼符合當今社會的八榮八恥價值觀呢?


於是老太太說完,我就“嗖”地一下,一把把玩具搶過來,笑眯眯地說道:“小朋友,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呀?可惜這是弟弟的,你想要的話,就趕快讓你奶奶給你買吧,就在小區超市買的,現在去買還有貨呢,去晚了可就沒啦!”那孩子一聽,囂張氣焰頹了,還回了玩具,開始向他奶奶發起進攻了~


我轉過身去把玩具槍還給童童,卻突然被眼前景象感動到鼻子發酸。啊,真的,我過了那麼久還記得!當時才2歲不到的童童,那麼小那麼矮,站在夕陽裡,小脊樑挺的直直的,拿著媽媽幫他爭取來的玩具,眼裡閃爍著驕傲、感激和自豪的光芒。


那光芒裡還有七個字:“我如此值得被愛。”


他的媽媽,如同駕著五彩祥雲一樣的蓋世英雄來保護他。

他的餘生,就鼓足了爭取自己權利的勇氣。

他的餘生,就會像媽媽奮力保護他一樣,奮力保護自己。

我用生命生下來的孩子,我就會用生命來保護他。

面子算個P。


晚上回家,我跟老公說起遇上熊孩子的事情,老公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贊!


教孩子保護自己真的很難嗎?

其實並不難。

在教孩子保護自己之前,先保護孩子,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這個做法的秘訣並不是你有多高的人際交往智慧。

而只是讓孩子明白這七個字“我如此值得被愛。”






Hi,我是童姐。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近日,某幼兒園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有60%的小朋友家長表示應該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被欺負時要“打回去”。

私以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種“被欺負”的情境也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孩子未必能對自己是否“被欺負”做出判斷和陳述。當聽到孩子受到欺負時,做父母的應該先去了解一下情況,然後,再幫助孩子建立起應對此類行為的心理調控機制。

幼兒園小朋友出現摩擦是常有的事,這個年齡段正需要在碰撞中學會交往、學會生活。況且年幼的孩子,並未形成固定的心智行為模式,除了特別強勢或懦弱的孩子,一般小朋友之間的“欺與被欺”關係,是互為轉換的。而簡單的一個“打回去”的反應,只會使“小摩擦”升級,甚至造成某種身心傷害。


孔德淇


教孩子打回去肯定是不行的,這樣會增加孩子的仇恨心理,今天打回去了,明天再又被他打回來?冤冤相報何時了呢?

記得我小時候被同學欺負,我媽就會給我一塊錢,讓我請同學吃東西,還讓我教同學做作業,然後,我和欺負我的孩子都成為了朋友了。

所以說,從小就要教育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拳頭👊往往是最不理智的一種,嘗試和敵人做朋友一定比打回去更有效,更容易化解彼此矛盾。

從小學會和敵人做朋友,其實是一個人溝通能力的體現,長大後也會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