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我認同“誇誇群”還是“噴噴群”

歡迎前往關注。

這個事情最近很流行,清華北大甚至專門為此開辯論會。

誇誇群的成立是為了給年輕人減壓。

據說,什麼都能誇。

比如,有人花了五塊錢,進入誇誇群,說:

我概率論學不下去了,求誇。

馬上就有人回覆:那是因為這門課配不上您......

......

我不否認很多人喜歡這種調調。

如果按照誇誇與噴噴劃分,那咱們公眾號,是個典型的噴噴群。

我們從來不夸人,我們堅持噴人。

有人說,不對呀,你看你,昨天噴人家美國和日本,

新西蘭白人槍手的智商測評報告

人也沒你說的那麼差嘛。

我噴它不是因為它差,而是因為它允許我噴......

我噴美國、日本,不會被刪了,所以,我才敢噴。

明白了麼?

昨天我對二戰時期的日本措辭是非常嚴苛的,但實際上,日本沒有那麼差。

其實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

比如,他們自我批評的精神,是導致他們做事嚴謹,做產品精益求精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我以前在國企呆過,有日本很著名的科技類公司來做我們乙方。

當然,我們的需求是扯淡的,領導本來就在扯一個很大的蛋。

需求根本不存在,或者說,就算存在,市場也不存在,這事情背後有很多不可為外人道的原因。

它就不是一個來自市場的需求,而是牽扯了很多其它因素。

日方一做就是兩年多,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

這期間,我方的人也不是沒有暗示過他們。

我相信他們的一線人員感知到了。

但很遺憾,他們的變通性,真的非常差。也就是層級過於分明,靈活性很差,及時止損能力很弱。

壁壘分明的日方企業沒有辦法把現場的判斷傳遞給公司高層,以至於整個項目在明知沒有結果的情況下,仍然持續做了兩年。

當然最後的結局是黃湯,因為需求本來就不存在嘛。你說的難聽點,就是甲方一開始就是晃點他。

日方在華的三個部門經理被勒令引咎辭職,為此事負責。

這三個部門經理都是日本人,40多歲了。

你要知道日本不是國內,他們大多數公司還是終身僱傭制的,在日本,混到企業中層管理人員並不容易,這是十幾年,二十幾年,年功序列制下的功勞累計。

一旦引咎辭職,他面臨的是失業。換一家公司很難,而且又得從頭做起,他們沒有空降兵這種玩法。

40多歲的中年人,去新企業,又得把20歲的畢業生叫做前輩,又得從頭做起。

說實話,我們內心是很過意不去的,因為過錯不在他們。

但是,就是這三個日方部門經理,在已經被辭退了之後,仍然跑來甲方,當眾,鞠躬道歉。

我方的人內心很過意不去,在最後,就把話撂開了。

說:其實這事一開始,責任就在我們這邊,你們只是吃了啞巴虧。而你們三個,更是毫無責任可言。

你猜他們仨怎麼回答的?

翻譯過來的回答是:

“沒有改變你們的決定,就是我們的錯!”

這話翻譯的直白一點,其實就是說:

你們丫的,就是人渣,沒能感化你們這樣的人渣,就是我們的錯啊。

當然了,你覺得甲方的人會不會因此就改變?

當然不會。

不是因為不要臉,而是因為甲方一直就這麼玩的,層層相制,你就算換一個領導,也會玩成這種局面。

說的難聽點,你一句話可以歸咎為大環境就這樣,誰也無能為力。

但是,你想過沒有?大環境究竟為啥被玩成這副模樣?

根子上,我們是誇誇群,他們是噴噴群。

我們遇見問題,都是在和稀泥,實在和不了,也找個由頭拉倒。

而他們,是真的很嚴格的在自我修理。

這話題沒法展開,展開了非常刻薄,很多話題都會通不過審核。

但一言以蔽之,我們真的沒啥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都沒規矩成這樣了,還誇誇,還嫌壓力大?

那就不叫釋放壓力,那叫做自欺欺人。

忽悠吧,就可勁兒的忽悠吧。

別人忽悠你,還嫌不夠瘸,還要自己掏錢去接受忽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