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三國最重要的三座城,劉備佔了一座,有一座城孫權五次都沒拿下來

三國時期,有三座城最為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最重要的三座城,劉備佔了一座,有一座城孫權五次都沒拿下來


TOP1漢中

漢中被稱為“益州咽喉”,是蜀地的門戶,如果失去漢中,魏軍可以長驅直入到成都平原,蜀漢將無險可守,面臨亡國的危險。

漢中這塊地盤,原本是張魯的,張魯本來是益州牧劉焉手下的漢中太守,劉璋繼任益州牧以後,張魯脫離劉璋,割據漢中自立。張魯的存在,嚴重威脅了劉璋的統治,也隔絕了益州與西涼的聯繫。劉璋在法正、張松的建議下,迎請劉備入川幫忙對抗張魯,沒想到確是引狼入室,不久以後,成都易主。

然而很快,曹操一舉收降張魯,平定漢中,成都平原直接暴露在曹操眼下,這時候劉曄建議曹操一鼓作氣奪取益州,可是曹操拒絕了劉曄的建議,失去了消滅劉備的最好機會。

三國最重要的三座城,劉備佔了一座,有一座城孫權五次都沒拿下來

而法正此時提出了著名的漢中策:

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三國志

法正指出奪取漢中以後,上可以打敗曹操恢復中原,中可以奪取雍涼開疆擴土,下可以固守要害與敵持久。漢中成為蜀漢北伐的前沿基地,諸葛亮、姜維每次北伐都是從漢中出兵。魏國幾次主動進攻蜀漢,也是先進軍漢中。

雖然蜀漢滅亡的直接原因不是漢中失守,而是鄧艾偷渡陰平,但是是因為鍾會15萬大軍托住了蜀軍姜維部5萬主力,鄧艾的3萬部隊才得以偷渡成功。

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三國志

劉備奪取漢中的戰役,初期並不順利,先遣部隊雷銅、吳蘭戰死沙場,馬超、張飛敗走。另一路陳式也被徐晃擊敗,損失慘重。當時諸葛亮還在猶豫要不要增兵前線,是楊洪指出了漢中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漢中是益州的咽喉,生死存亡的機會,如果沒有漢中就沒有蜀地了,這是家門口的禍患呀,如今的事情,男子應該去前線作戰,女子應該去運輸糧草,立即發兵有什麼猶豫的呢?”


三國最重要的三座城,劉備佔了一座,有一座城孫權五次都沒拿下來

TOP2襄陽

襄陽是重要的軍事要地,在呂蒙襲取江陵之前,襄陽地處劉備、曹操、孫權三方勢力交界,地處中原四戰之地。劉備、孫權要從荊州北上中原,必須先奪取襄陽,曹操要討伐孫權、劉備,也要從襄陽出兵西進東川,南下江陵或者東進武昌。

關羽北伐,攻擊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襄陽,關羽水淹七軍,擒斬龐德,生擒于禁,圍攻襄陽、樊城以後,之所以能夠“威震華夏”,就是因為如果襄陽、樊城失守,曹操勢力就徹底退出荊州了,關羽進一步可以直接進攻許都、洛陽。

所以曹魏一直重兵防守襄陽,不計一切代價都要守住襄陽,襄陽成為魏國中線防守東吳的軍事要地。

三國最重要的三座城,劉備佔了一座,有一座城孫權五次都沒拿下來

TOP3合肥

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之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蓋終吳之世,曾不能得淮南尺寸地,以合肥為魏守也。——三國志

合肥是魏國東線防守東吳的軍事要地。

孫權北伐,很少從江陵出兵進攻襄陽,卻一直死磕合肥。

公元208年,孫權第一次進攻合肥。

公元215年,孫權第二次進攻合肥。

公元230年,孫權第三次進攻合肥。

公元233年,孫權第四次進攻合肥。

公元234年,孫權第五次進攻合肥。

孫權多次進攻合肥,可惜都以失敗告終,東吳因此一直無法得到淮南之地。

孫權之所以死磕合肥,目的在於奪取魏國淮南之地,中國有句古話“守江必守淮”,就是說要守住長江必須先守住淮河,因為如果沒有淮南作為緩衝,魏軍可以長驅直入襲擊長江。孫權只有奪取淮南之地,才能鞏固長江防線。同時,奪取淮南,孫權才有和曹魏爭奪天下的資本,不然就會被魏國死死的壓制在東南。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