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鐵板一塊的北洋軍,為何在袁世凱去世後那麼快就垮了

滿清之所以極不情願的退出了舞臺,主要是因為他已經沒有爭奪天下的實力了 ,武昌僅僅一聲槍響而已,漢地十八省就獨立了十四個,僅剩的四個也是處於左右搖擺當中。雖然還有升允等忠於清庭的將領調兵遣將攻打起義軍,但畢竟還是少數,清朝寄予厚望的還是袁世凱的北洋軍。北洋軍也不負眾望,一路把起義軍打得沒有招架之功了,但向多方展示完自己的力量之後,袁世凱的野心開始迸發出來,通過武力威脅,不管是清庭和起義軍都只能乖乖接受袁世凱擺佈了。

鐵板一塊的北洋軍,為何在袁世凱去世後那麼快就垮了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後,滿清作為被分割者只能閉嘴了事。而南方起義軍團就不一樣了,他們就像被搶了紅包的小孩一樣,用幽怨的眼睛死盯著袁世凱,一直試圖把被袁世凱搶走的紅包給再搶過來。但在多次爭奪紅包的過程中,當時已經改組成為國民黨的南方軍團都被鐵板一塊的北洋軍壓倒性碾壓。面對政治,軍事雙失利的情況下,國民黨也只能等待時機。最後袁世凱枉顧當時人民的意願選擇稱帝,結果他卻在全民反對的聲音之中逝去。

鐵板一塊的北洋軍,為何在袁世凱去世後那麼快就垮了

而袁世凱死後,當時中國最為強大的軍事組織北洋軍也一下子分裂成了各種私人武裝性質的北洋軍閥了。這裡就很令大家奇怪了,為何袁世凱死前北洋軍還能團結一致,怎麼袁世凱一死北洋軍就了分裂成了軍閥?其實嚴格的算起來,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還是蠻團結的,北洋軍的分裂應該是開從直皖戰爭才開始的,而所謂的直皖戰爭其實說來就是北洋軍舊將領段祺瑞和吳佩孚之間的戰鬥。剛開始段祺瑞知道他們北洋軍最大的威脅是身在南方的中國國民黨,於是他們就還能聯合一起清除威脅。為了能徹底戰勝國民黨,北洋軍不惜從日本貸款練兵。好比我們玩一品官老爺這樣的遊戲一定要充錢一樣。沒錢沒戰鬥力

鐵板一塊的北洋軍,為何在袁世凱去世後那麼快就垮了

剛開始,戰事發展順利,北洋軍順利拿下湖南,並進一步兵指廣西。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了問題,當時作為主力戰將的吳佩孚罷工了。之所以罷工那是因為按道理吳佩孚打下了湖南功勞最大,應該當選湖南督軍,但沒想到段祺瑞卻把這個位子給了親信張敬堯。看到段祺瑞這麼排除異己,吳佩孚自然不爽了於是就開始罷工。總結起來,就是北洋軍因為利益,權利分配等問題牽扯了很多人。人一多就會關係複雜化,這個時候又沒有像袁世凱這樣可以站出來解決問題的強人,因此北洋軍的形勢就發生了鉅變,各個勢力都各自發展了起來,這個時候就開始兩萬軍閥割據,共存的局面。

鐵板一塊的北洋軍,為何在袁世凱去世後那麼快就垮了

在誰也不服誰的情況下,連戰連勝的吳佩孚直接把皖系給打得崩盤散架,段祺瑞政府就此垮臺。但直系的曹錕與吳佩孚上臺後並沒能掌控全局,僅僅就能維繫北洋軍事體系上表面的統一,更在之後的直奉戰爭中落於下風。

鐵板一塊的北洋軍,為何在袁世凱去世後那麼快就垮了

而國民黨趁著北洋軍內訌,更是連著把孫傳芳、吳佩孚、馮玉祥等挑落馬下。北洋奉系在東北王張作霖皇姑屯事件死於日本人之手後,由其子張學良通電"易幟"併入南京國民政府,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的北洋軍閥逐漸趨於瓦解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