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西遊記》中,黎山老母和烏巢禪師究竟是何人?實力有多強大?

25785245063556


說下烏巢禪師。

唐僧孫悟空收了豬八戒之後,在浮屠山遇到一位烏巢禪師。三藏道:“他有些甚麼勾當(即本領,能耐。)?”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勸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罷了。”禪師見他三眾前來,即便離了巢穴,跳下樹來。三藏下馬奉拜,那禪師用手攙道:“聖僧請起,失迎,失迎。”八戒道:“老禪師,作揖了。”禪師驚問道:“你是福陵山豬剛鬣,怎麼有此大緣,得與聖僧同行?”八戒道:“前年蒙觀音菩薩勸善,願隨他做個徒弟。”禪師大喜道:“好,好,好!”

這段話透露出一個信息,烏巢禪師有些能耐,但不是很大,在佛界的職稱和級別也不高。禪師是和尚之尊稱,語出《善住意天子所問經》:比丘得禪定波羅蜜者曰禪師。西天的修行者按照級別和職稱由高到低排序為:諸佛、阿羅、菩薩、金剛、揭諦、比丘僧尼等眾。所以烏巢禪師只是最底層的比丘僧尼之一。所以他想邀請八戒一起修行,但是八戒拒絕了,因為他不夠格。豬八戒知道他的底細,所以見了面僅僅作揖而已。看見唐僧前來,他趕緊離巢下樹迎接,口稱“聖僧”。唐僧向他下拜,他伸出雙手相攙,不敢受此大禮。如果他是佛爺菩薩之類大佬所化,就不會對唐僧師徒如此有禮,豬八戒也不敢對他如此無禮。

接著烏巢禪師傳授了唐僧《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心經》又叫《觀音心經》,是觀音菩薩創作的一部經文。所以烏巢禪師肯定跟觀音菩薩有關係。更有關係的一點是,烏巢禪師隨後告訴了唐僧前往西天取經的路線:道路不難行,試聽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來摩耳巖,側著腳蹤步。仔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有人說烏巢禪師能夠未卜先知取經團的西行路線,還能知道他們遇到那些妖怪,所以肯定是一位佛界大佬,其實有待商榷。如來啟動取經工程時交代觀音菩薩:“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就是說,如來並沒有指定唐僧師徒要走那條路,這個決定權在觀音手裡。如來要求只有一個,他們得從地面來,不能騰雲駕霧。要在規定的路線西行,不能亂走。如果觀音不規定具體路線,唐僧師徒直接像孫悟空拜師學藝一樣,扎個筏子漂洋過海從靈臺山登上西牛賀洲,也能到達雷音寺。那樣的話,取經團一路遇到的全是水怪,西遊記就是一本唐僧師徒航海記。據觀音估計,取經團如果走這條路的話,兩三年時間就能到達雷音寺,所以她讓金頂大仙隨時候著。但是觀音很顯然太過樂觀的估計了取經團的執行力,這幾個傢伙動不動鬧散夥,一遇妖怪就哭爹喊娘,處處惹是生非,以至於一走就是十四年。

因此取經團的具體西行路線是經過觀音菩薩事先打探好彙報如來佛,經如來佛首肯之後方才定下來的。所以烏巢禪師即使是一位佛界大佬,也不可能預先知道取經團要走哪條路,除非觀音告訴他。因此有人說烏巢禪師就是觀音菩薩,因為他不僅知道取經路線,而且還知道《心經》。但是我們從孫悟空和豬八戒對烏巢禪師的態度以及烏巢禪師對唐僧的態度可以看出,他並不是觀音菩薩本尊。會念《心經》,知道路線,但卻不是觀音,此人到底是誰呢?沒錯,正是惠岸使者,也就是哪吒的哥哥木叉。

觀音菩薩從靈山下來東上組建取經團,唯一的隨行者就是惠岸使者。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惠岸的級別只是使者,豬八戒取經成功後被封淨壇使者,和惠岸平級。觀音菩薩為了讓唐僧在規定時間按照規定路線走到規定地點,於是派惠岸使者化成烏巢禪師在浮屠山(浮屠又稱觀音浮屠,浮屠山就是觀音山)等著告訴他。所以烏巢禪師才對猴豬沙三兄弟瞭如指掌,也對取經路線和《心經》瞭然於胸。觀音將八戒列為唐僧預備徒弟之後,派惠岸使者來到浮屠山修行,並且邀請八戒做個道伴,同時監視豬剛鬣不要犯戒再吃人。但是八戒不鳥他,直接入贅高老莊當了上門女婿。

孫悟空在黑風山幹不過黑熊精,跑到珞珈山請觀音出馬收服,早有諸天迎接道:“菩薩前者對眾言大聖歸善,甚是宣揚。今保唐僧,如何得暇到此?”此處沒見惠岸使者迎接。菩薩答應了悟空請求,出門同駕祥雲,早到黑風山,墜落雲頭,依路找洞。也沒見惠岸使者跟隨。照說惠岸使者是觀音菩薩的貼身保鏢,又要去降服武力高強的黑熊精,為啥不帶他呢?因為他正在浮屠山修行,不在珞珈山。惠岸使者在浮屠山修行其實是觀音對他的懲罰,相當於閉關思過。因為他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敗給了猴哥,給觀音丟了面子。由於惠岸使者曾經在猴哥手下吃過虧,所以懷恨在心,假裝認識八戒卻不認識猴哥,臨走還罵了猴哥幾句。猴哥一看惠岸竟敢罵他,掏出棒子就捅他的鳥巢,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可見烏巢就是觀音菩薩坐的蓮臺,觀音菩薩怕孫悟空對惠岸使者無禮,就把蓮臺借給了他。孫悟空再有法力,也是搞不定觀音蓮臺的,只能徒嘆奈何。


唐風宋月


這個問題你算是問對人了,我來簡單的給分析一下吧:

既然題目問的是西遊記裡面的黎山老母和烏巢禪師,並沒有問其他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所以本回答只結合西遊記原著,並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分析!

首先黎山老母,在西遊記原著中一共出場過兩次,一次是在四聖試禪心裡扮演三位菩薩的母親。一次是在孫悟空收服蜈蚣精的時候,指引孫悟空去找毗藍婆菩薩。

黎山老母第一次出場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她的地位要大於三位菩薩!因為在神仙也是論資排輩的,黎山老母能當另外三位菩薩的母親,就可知她的地位不低。

我們關鍵分析她第二次出場,她第二次出場是看到孫悟空哭師父,她來哭丈夫:

“我丈夫因與黃花觀觀主買竹竿爭講,被他將毒藥茶藥死,我將這陌紙錢燒化,以報夫婦之情”

這就有疑問了,既然她丈夫是被蜈蚣精毒死的,她要不就殉情,要不就給他報仇才對,怎麼燒燒紙報夫婦之情呢?

有人說她這是來幫助孫悟空的。

既然來幫助孫悟空的,為什麼不自己出手幹掉蜈蚣精,偏偏要指引孫悟空去找毗藍婆菩薩呢?

要知道觀音菩薩來幫助孫悟空,除了蠍子精背景強大,觀音菩薩不便出手以外,其餘的都是直接出手幫助孫悟空降服的。為什麼比觀音菩薩輩分還大的黎山老母不直接出手呢?

其實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黎山老母害怕蜈蚣精!

在整個西遊記中,沒有一句對黎山老母長相的描寫,是作者忘記了,還是說作者刻意不描寫的?

我認為是後者,也就是說黎山老母的本相併不是人形,那麼是什麼形狀呢?

是半人半蛇!

黎山老母其實是半人身半蛇身的神,就跟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女媧長得一模一樣的。

其中黎山老母就是女媧的一個化身,就像太白金星化身李白,太上老君化身老子一樣的道理。

根據相生相剋的原理,也就是說蛇怕蜈蚣,蜈蚣怕雞,雞怕蛇,這就是一條生物相剋的鏈條。這也是為什麼《白蛇傳》裡黎山老母收白素貞為徒的原因,因為她們本就是同物種!

所以,她才害怕蜈蚣精,因為這種原因才使得她不讓孫悟空告訴毗藍婆是她讓孫悟空來的,原因也只有一個:

神仙好面子!

而烏巢禪師又是誰呢?

這個問題就不展開講了,從原著中的總總跡象表明,他是一個佛教高層,不然的話他不會知道取經的這麼多內幕,也不會傳授心經給唐僧,更不會在孫悟空舉棒的時候蓮花朵朵開!

既然他是佛教高層,又在浮屠山待了很多年,曾經還想收豬八戒為徒,可見他是一個不在位的佛界高僧。

翻遍整部西遊記,最符合這個身份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燃燈古佛!

所以,烏巢禪師最可能的身份就是燃燈古佛!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將黎山老母和烏巢禪師並題,,實在有點是對黎山老母有些不尊重,黎山老母是誰?是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其地位堪與神活傳說中的女媧娘娘相比,她不但地位高,而且神通廣大,,正義感強,,又極愛助人,是一個非常有正能量的神仙。

  

  《西遊記》中。。她曾經化作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老母,共同去測試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決心。。可見其地位之高,,而在其他的傳說中,許多武藝高強的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樊梨花等都是出自她的門下。

  

  可是烏巢禪師呢,是浮屠山上一個隱名埋姓的的佛界人物,因有護身法寶烏巢,被稱為烏巢禪師。烏巢禪師的地位應該不高,法力也不太大,,《西遊記》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中八戒曾經爆料,,烏巢禪師“倒也有些道行”。曾邀八戒跟他修行,但八戒憊懶,,不曾去罷了。。

  

  另外,烏巢禪師雖然傳授了唐僧心經,,但對唐僧十分尊重,開口便是聖僧,八戒見他也僅僅一揖,可見烏巢的地位了。。至於這禪師的“烏巢”竟能飛騰,即使悟空“舉鐵棒望上亂搗”,,也只是“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那隻不過是他的法器烏巢法力強大罷了。


梧桐語院


黎山老母:我猜測應該是女媧或者是女媧的化身。

西遊中介紹黎山老母的不多,其中就有一回《四聖試禪心》,黎山老母和另外的三個菩薩為了試一下唐僧師徒西行的決心,便化作一母三女兒來招贅,其中黎山老母就化作三位菩薩的母親,要知道神仙當中也是要論資排輩的,也是要看能力的,如果你不能讓別人心服口服,你憑什麼當別人母親,可見黎山老母的資歷和本領都不小。


另外,在白蛇傳中,白素貞就是黎山老母的弟子。我們都知道,白素貞之前就是一條普通的小白蛇,為什麼能夠拜黎山老母為師,我猜測那是因為黎山老母是女媧化身,勉強算是和白素貞是同類,就收了她。這些條件加起來,還是女仙,或許只有女媧了吧。

烏巢禪師:應該是陸壓。

陸壓是誰?話說盤古當年死後,一隻眼睛化作太陽,另一隻化作月亮,經過億萬年的孕育,太陽上面誕生了兩隻金烏,就是後來的東皇太一和帝俊,後來他倆整合了妖族,創立天庭,帝俊為天帝,也稱妖帝,東皇太一稱為妖皇。之後帝俊娶了太陰星(月亮)上的羲和為妻,生下十個小金烏。再後來被后羿射死九隻,最小的一支活了下來,就是金烏十太子-陸壓。後來帝俊和東皇太一戰死,陸壓就加入了佛教,成為烏巢禪師。

他為什麼叫烏巢禪師,因為他本身就是金烏,而且鳥雀就是棲息在巢裡,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提醒他自己的真正身份。


小杰瞎扯淡


黎山老母和烏巢禪師都是大神一級的人物!特別是黎山老母!下面咱一個一個的說!

1、黎山老母

黎山老母是咱們中國道家的一位遠古時代的神仙,相傳她生於驪山,所以,又稱為驪山女,驪山老母!而這個驪山老母,據說是秦始皇的先祖!為什麼是秦始皇的先祖呢?

秦始皇葬在驪山,秦始皇的先祖們都葬在驪山,之所以選擇驪山為王陵,和這個驪山女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都說秦始皇是黎山老母的後代!

還有一個說法,說是秦始皇在驪山遊玩的時候,遇到了驪山女,當時的驪山女,容貌優美,姿色動人,秦始皇見了之後,就想佔為己有,驪山女因此動怒,從此以後,就把自己變老了,以老人的形象示人!

但是這種不值得相信!估計有可能是因為有人想抹黑秦始皇的形象,而編造出來的!

據傳,黎山老母弟子眾多,比如我們熟知的有,鍾無豔、樊梨花、穆桂英、白素貞等,各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由此可見,黎山老母不僅地位崇高,而且神通強大!

2、烏巢禪師

在西遊記原著中,烏巢禪師只出現過一次,就是在浮屠山。

烏巢禪師的真實身份,只有一個人符合,既不是燃燈佛,也不是其它的什麼佛,這個人就是---觀音菩薩!

證據就是取經路線圖!

取經路線圖的詳細路線,以及要遇到的妖怪,只有觀音菩薩最清楚!路線是她定的,和木叉半雲半霧勘察的!沒人比觀音菩薩更清楚!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路線得彙報給如來佛祖知道吧?沒錯肯定得彙報,關鍵是如來不一定知道所有的妖怪,大妖怪和有背景的妖怪,肯定得如來定奪,但是其它的細節不一定清楚,這和你向領導彙報計劃是一樣的!

還有就是多心經!為了保證取經的成功,觀音菩薩不得不先傳授給唐僧多心經,因為多心經是法門,最重要的是,唐僧的修為根本不能保證他能走到西天!看看一路上唐僧的所作所為你就清楚了,這個多心經就是一個強心劑!只有先領悟了多心經,才算是真正摸到了大乘佛教的邊!


敬知齋


驪山老母是我國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中國民間祭祀老母的活動也由來已久。

《史記.秦本紀》:“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湡,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據這文獻記載,驪山老母是戎胥軒的妻子,併為戎胥軒生育了後代。關於戎胥軒記載,按照歷代史籍的說法,戎胥軒是秦始皇的先祖,秦國曆代君王皆是他和驪山老母之子中潏的後代,換句話說,驪山老母也是秦始皇的先祖。

驪山老母,亦稱無極老母、無當聖母。在《封神演義》中,她是通天教主(後來的靈寶天尊)的四大弟子之一(是唯一逃過封神劫的弟子),修為高於闡教十二金仙,所以四聖試禪時她扮演母親(估計也與她年齡大、形象較老有關係)。

有人說她是女媧娘娘,這顯然是不對的,女媧娘娘和驪山老母信仰是同時存在的,再說了,女媧娘娘是大地之母、人類之母,怎麼能縮水成只是驪山之母?之所以有這個誤會,主要原因有兩個:一、驪山是女媧娘娘的坐騎奉女媧的命令所化,二、驪山老母后修為和威望也很高。

接下來分析下西遊記裡一個更神秘的大神烏巢禪師,原著裡沒有說明是誰,我們只能根據線索來做一下合理的推斷。

一、唐僧學了烏巢禪師傳的《多心經》,對烏巢禪師佩服極了,見人家要走,就扯住詢問前程。烏巢禪師笑著說了幾句話:道路不難行,試聽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來摩耳巖,側著腳蹤步。仔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他能預測後面要發坐的事,可見他和佛祖一樣開了慧眼的!

二、孫悟空聽烏巢禪師說他是老石猴又只認識八戒不認識他,大怒,衝上去揮鐵棒就打,沒想到“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從被打出現蓮花萬朵,祥雲千層,可以看出,烏巢禪師他已經成佛或者至少是菩薩。孫悟空使勁力氣,不但不能傷到烏巢禪師分毫,連人家的房子(鳥巢),都傷害不了一分。從此可見,烏巢禪師的法力高過孫悟空太多。

三、他還認識唐僧,烏巢禪師說:“聖僧請起,失迎,失迎。”如果烏巢禪師不認識唐僧的話,烏巢禪師應該說幸會,幸會。說明烏巢禪師肯定原來認識金蟬子,他是在這裡迎接唐僧的。

四、《西遊記》裡,烏巢禪師住在香檜樹前的一個柴草窩裡,樹梢頭,有青鸞綵鳳齊鳴,玄鶴錦雞鹹集。烏巢禪師見唐僧師徒前來,即便離了巢穴,跳下樹來。他為什麼不住寺裡而住鳥窩裡?很可能他本身是鳥類出身。

那麼烏巢禪師是誰呢?個人認為他是毗盧遮那佛(也稱大日如來),他成佛前是通天教主(靈寶天尊)的隨待七仙之一毗盧仙,本身是帝俊(前任天帝)的兒子三足金烏(僅存此一個,另外九個都被后羿射死了)。

實際上也是如來佛祖本身(關注我,看我另一篇回答:《西遊記》中如來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焱煌神話


題主將黎山老母和烏巢禪師並題,實在有點是對黎山老母有些不尊重,黎山老母是誰?是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其地位堪與神活傳說中的女媧娘娘相比,她不但地位高,而且神通廣大,正義感強,又極愛助人,是一個非常有正能量的神仙。



《西遊記》中。她曾經化作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老母,共同去測試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決心。可見其地位之高,而在其他的傳說中,許多武藝高強的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樊梨花等都是出自她的門下。



可是烏巢禪師呢,是浮屠山上一個隱名埋姓的的佛界人物,因有護身法寶烏巢,被稱為烏巢禪師。烏巢禪師的地位應該不高,法力也不太大,《西遊記》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中八戒曾經爆料,烏巢禪師“倒也有些道行”。曾邀八戒跟他修行,但八戒憊懶,不曾去罷了。



另外,烏巢禪師雖然傳授了唐僧心經,但對唐僧十分尊重,開口便是聖僧,八戒見他也僅僅一揖,可見烏巢的地位了。至於這禪師的“烏巢”竟能飛騰,即使悟空“舉鐵棒望上亂搗”,也只是“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那隻不過是他的法器烏巢法力強大罷了。


萍風竹雨123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根據我看過的小說總結:

首先黎山老母,在西遊記原著中一共出場過兩次,一次是在四聖試禪心裡扮演三位菩薩的母親。一次是在孫悟空收服蜈蚣精的時候,指引孫悟空去找毗藍婆菩薩。黎山老母第一次出場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她的地位要大於三位菩薩!因為在神仙也是論資排輩的,黎山老母能當另外三位菩薩的母親,就可知她的地位不低。

《西遊記》中黎山老母和烏巢禪師都有非比尋常的實力,但原文中並沒有過多描述。

黎山老母在原文中出現分別是“四聖試禪心”和“第七十三回黃花觀蜈蚣精“回合中。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薩請下山。普賢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間。 聖僧有德還無俗,八戒無禪更有凡。從此靜心須改過,若生怠慢路途難。”原文中是被觀音菩薩請來的而且觀音、文珠普賢三大菩薩化成女兒而黎山老母為其母可見其輩分之高。老母道:“我才自龍華會上回來,見你師父有難,假做孝婦,借夫喪之名,免他一死“龍華會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誕辰的會當天佛祖會宣講大乘教意是三教齊聚,神仙成佛的表彰大會。彌勒菩薩於龍華樹下成道的三會說法也叫龍華會能夠參加此會的一定不是不一般的神仙菩薩,在傳說中黎山亦稱驪山老母橫跨多個時代,具有極為強大的法力,並教出各個時代中的英雄女將,如齊宣王的妻子鍾無豔(戰國時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妻子劉金定(宋代)、楊門女將穆桂英(宋代)等,都為驪山老母的門下弟子。

烏巢禪師原文描述道:“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和“長老往上拜謝,行者心中大怒,舉鐵棒望上亂搗,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可以看出禪師不僅佛法高深所受經文保唐僧西去雖有劫難卻也無事,行者的鐵棒總有翻江倒海之力因有佛法加持也難動其分毫





撩影奇譚


首先《西遊記》成書於明朝,要說這兩個人物,我覺得要結合成書時期和全書主體來看。

黎山老母非憑空產生的神仙,而是早有流傳,而且根據《史記》《漢書》記載,黎山老母應該是有人物原型的。黎山老母原型生活在商周之間,活動於驪山周圍,是胥軒的妻子,很可能是歷代秦王的祖先。後來黎山老母逐漸演化,愈發厲害,說她是上八洞古仙女,還是北斗眾星之母。

這黎山老母愈發神話,所傳之事卻皆與人有關,似乎老母專喜管人間之事,比如她收過幾個人間弟子,鍾無豔、樊梨花、穆桂英等等,時間跨度很大,皆是人間演繹裡面的豪傑。由於黎山老母原型本就是一人物,後面這等演繹也是合情合理。

西遊記作為一本明朝小說,我一直認為它更多的是說的“人”的故事,黎山老母這個本是人間人物的形象,在西遊記裡再次出現,並且地位特別高。從四聖試禪心一章可以看出來,幾個大菩薩皆以她為尊,而且不找別人,單單找道家的黎山老母,足以見她資格老,地位高。你看那鎮元子資格也老,地位卻十分尷尬,估計黎山老母本事起碼在鎮元子之上,應該是十分強悍了。估計這也是作者有意為之,確立黎山老母在書中地位。而且黎山老母還不止一次出現,但孫悟空被蜈蚣精傷害時,她又出現了。而且巧得是,她一貫喜歡以一個人間美婦的形象示人,這也正和她之前的人間原型。


這烏巢禪師卻是一個神奇人物,憑空降世,在西遊記中一下子出現了,前不見傳說後不見演繹。在我看來,烏巢禪師便如赤腳大仙一般,是佛界的一個散修,法力高強,地位不低,因與如來理念不合,所以跑到浮屠山隱居修行。

這烏巢禪師雖說只在一個柴草窩裡,但旁邊有山猴麋鹿,有綵鳳仙鶴,足見他是一位有道高人。為何說他是一個佛界散修大能,又與如來理念不合呢?可以做一個推想。

其實看《西遊記》,裡面有佛有道,它並沒有說要去褒揚誰,反而處處都充滿嘲諷。就說那西天老佛境內,為何周圍妖孽反而越來越多呢。這烏巢禪師對此也不能釋懷,便向如來建議斬妖除魔,解救生靈於水火,如來卻認為是人皆有定數有輪迴,那些人遭的罪都是早就定好了的,現世報應在他們頭上罷了。烏巢禪師雖然本領高強,但畢竟只是一介散修,不敢忤逆如來意思。後來他一路東行,見過各路妖魔,最後在浮屠山隱居,所以他跟唐僧見面時,可以作詩點化他一路上遇到的妖邪有哪些,因為他是一路走過來的,都見到了。

烏巢禪師不敢忤逆如來,卻還是有點小手段的,他把《多心經》傳給了唐僧,這經勢必將來到西天是傳不到的。《西遊記》對《多心經》十分推崇,說它是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也。《多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是說修行重在修心而不是形式,特別是四句頌子說的更直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說的是你要真想修行,只要誠心,有幾本佛經唸叨唸叨就足夠了,你去靈山求得再多經文,核心的思想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就看你修心的決心大小了。唐僧一來深負唐王取經重託,二來他注重形式已深,所以他不願去深刻理解這《多心經》。烏巢禪師只是把自己想表達的思想傳授一下,他也不指望幾句經文就能改變什麼,他只希望這個經文可以傳播,到時候能有一小部分人領悟這本經的真諦,也就不枉他傳經之苦了。

烏巢禪師作為佛家的異類子弟,本領還是十分高強的,起碼防禦無敵,孫悟空何等威力都動不了他分毫,自保的手段是綽綽有餘了。


一覽眾河小


驪山老母應該是萬仙陣神秘失蹤得無當聖母,通天教主得四大弟子當中僅存的一個,截教僅存得傳承yu香火。關於無當聖母撤離萬仙陣,這個事(金靈聖母被殺,龜靈聖母被俘又被,還有其他師弟師妹門被殺被俘,老師也敗了,逃跑是原先就有安排還是審時度勢,還是怕死,咱另說)!至於這個烏巢禪師,也叫大日如來,上古七佛之二,封神之前叫陸壓,最大的秘密他是上古妖皇帝俊得十太子,受女媧聖人庇護!看到封神之後佛門大興,投靠佛門,企圖拉攏妖族後起之秀,恢復他的榮耀,哼,他的死敵就是鯤鵬!妖師,說多了,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