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西游记》中,黎山老母和乌巢禅师究竟是何人?实力有多强大?

25785245063556


说下乌巢禅师。

唐僧孙悟空收了猪八戒之后,在浮屠山遇到一位乌巢禅师。三藏道:“他有些甚么勾当(即本领,能耐。)?”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三藏下马奉拜,那禅师用手搀道:“圣僧请起,失迎,失迎。”八戒道:“老禅师,作揖了。”禅师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八戒道:“前年蒙观音菩萨劝善,愿随他做个徒弟。”禅师大喜道:“好,好,好!”

这段话透露出一个信息,乌巢禅师有些能耐,但不是很大,在佛界的职称和级别也不高。禅师是和尚之尊称,语出《善住意天子所问经》:比丘得禅定波罗蜜者曰禅师。西天的修行者按照级别和职称由高到低排序为:诸佛、阿罗、菩萨、金刚、揭谛、比丘僧尼等众。所以乌巢禅师只是最底层的比丘僧尼之一。所以他想邀请八戒一起修行,但是八戒拒绝了,因为他不够格。猪八戒知道他的底细,所以见了面仅仅作揖而已。看见唐僧前来,他赶紧离巢下树迎接,口称“圣僧”。唐僧向他下拜,他伸出双手相搀,不敢受此大礼。如果他是佛爷菩萨之类大佬所化,就不会对唐僧师徒如此有礼,猪八戒也不敢对他如此无礼。

接着乌巢禅师传授了唐僧《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心经》又叫《观音心经》,是观音菩萨创作的一部经文。所以乌巢禅师肯定跟观音菩萨有关系。更有关系的一点是,乌巢禅师随后告诉了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路线: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有人说乌巢禅师能够未卜先知取经团的西行路线,还能知道他们遇到那些妖怪,所以肯定是一位佛界大佬,其实有待商榷。如来启动取经工程时交代观音菩萨:“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就是说,如来并没有指定唐僧师徒要走那条路,这个决定权在观音手里。如来要求只有一个,他们得从地面来,不能腾云驾雾。要在规定的路线西行,不能乱走。如果观音不规定具体路线,唐僧师徒直接像孙悟空拜师学艺一样,扎个筏子漂洋过海从灵台山登上西牛贺洲,也能到达雷音寺。那样的话,取经团一路遇到的全是水怪,西游记就是一本唐僧师徒航海记。据观音估计,取经团如果走这条路的话,两三年时间就能到达雷音寺,所以她让金顶大仙随时候着。但是观音很显然太过乐观的估计了取经团的执行力,这几个家伙动不动闹散伙,一遇妖怪就哭爹喊娘,处处惹是生非,以至于一走就是十四年。

因此取经团的具体西行路线是经过观音菩萨事先打探好汇报如来佛,经如来佛首肯之后方才定下来的。所以乌巢禅师即使是一位佛界大佬,也不可能预先知道取经团要走哪条路,除非观音告诉他。因此有人说乌巢禅师就是观音菩萨,因为他不仅知道取经路线,而且还知道《心经》。但是我们从孙悟空和猪八戒对乌巢禅师的态度以及乌巢禅师对唐僧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并不是观音菩萨本尊。会念《心经》,知道路线,但却不是观音,此人到底是谁呢?没错,正是惠岸使者,也就是哪吒的哥哥木叉。

观音菩萨从灵山下来东上组建取经团,唯一的随行者就是惠岸使者。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惠岸的级别只是使者,猪八戒取经成功后被封净坛使者,和惠岸平级。观音菩萨为了让唐僧在规定时间按照规定路线走到规定地点,于是派惠岸使者化成乌巢禅师在浮屠山(浮屠又称观音浮屠,浮屠山就是观音山)等着告诉他。所以乌巢禅师才对猴猪沙三兄弟了如指掌,也对取经路线和《心经》了然于胸。观音将八戒列为唐僧预备徒弟之后,派惠岸使者来到浮屠山修行,并且邀请八戒做个道伴,同时监视猪刚鬣不要犯戒再吃人。但是八戒不鸟他,直接入赘高老庄当了上门女婿。

孙悟空在黑风山干不过黑熊精,跑到珞珈山请观音出马收服,早有诸天迎接道:“菩萨前者对众言大圣归善,甚是宣扬。今保唐僧,如何得暇到此?”此处没见惠岸使者迎接。菩萨答应了悟空请求,出门同驾祥云,早到黑风山,坠落云头,依路找洞。也没见惠岸使者跟随。照说惠岸使者是观音菩萨的贴身保镖,又要去降服武力高强的黑熊精,为啥不带他呢?因为他正在浮屠山修行,不在珞珈山。惠岸使者在浮屠山修行其实是观音对他的惩罚,相当于闭关思过。因为他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败给了猴哥,给观音丢了面子。由于惠岸使者曾经在猴哥手下吃过亏,所以怀恨在心,假装认识八戒却不认识猴哥,临走还骂了猴哥几句。猴哥一看惠岸竟敢骂他,掏出棒子就捅他的鸟巢,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可见乌巢就是观音菩萨坐的莲台,观音菩萨怕孙悟空对惠岸使者无礼,就把莲台借给了他。孙悟空再有法力,也是搞不定观音莲台的,只能徒叹奈何。


唐风宋月


这个问题你算是问对人了,我来简单的给分析一下吧:

既然题目问的是西游记里面的黎山老母和乌巢禅师,并没有问其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所以本回答只结合西游记原著,并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分析!

首先黎山老母,在西游记原著中一共出场过两次,一次是在四圣试禅心里扮演三位菩萨的母亲。一次是在孙悟空收服蜈蚣精的时候,指引孙悟空去找毗蓝婆菩萨。

黎山老母第一次出场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她的地位要大于三位菩萨!因为在神仙也是论资排辈的,黎山老母能当另外三位菩萨的母亲,就可知她的地位不低。

我们关键分析她第二次出场,她第二次出场是看到孙悟空哭师父,她来哭丈夫:

“我丈夫因与黄花观观主买竹竿争讲,被他将毒药茶药死,我将这陌纸钱烧化,以报夫妇之情”

这就有疑问了,既然她丈夫是被蜈蚣精毒死的,她要不就殉情,要不就给他报仇才对,怎么烧烧纸报夫妇之情呢?

有人说她这是来帮助孙悟空的。

既然来帮助孙悟空的,为什么不自己出手干掉蜈蚣精,偏偏要指引孙悟空去找毗蓝婆菩萨呢?

要知道观音菩萨来帮助孙悟空,除了蝎子精背景强大,观音菩萨不便出手以外,其余的都是直接出手帮助孙悟空降服的。为什么比观音菩萨辈分还大的黎山老母不直接出手呢?

其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黎山老母害怕蜈蚣精!

在整个西游记中,没有一句对黎山老母长相的描写,是作者忘记了,还是说作者刻意不描写的?

我认为是后者,也就是说黎山老母的本相并不是人形,那么是什么形状呢?

是半人半蛇!

黎山老母其实是半人身半蛇身的神,就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女娲长得一模一样的。

其中黎山老母就是女娲的一个化身,就像太白金星化身李白,太上老君化身老子一样的道理。

根据相生相克的原理,也就是说蛇怕蜈蚣,蜈蚣怕鸡,鸡怕蛇,这就是一条生物相克的链条。这也是为什么《白蛇传》里黎山老母收白素贞为徒的原因,因为她们本就是同物种!

所以,她才害怕蜈蚣精,因为这种原因才使得她不让孙悟空告诉毗蓝婆是她让孙悟空来的,原因也只有一个:

神仙好面子!

而乌巢禅师又是谁呢?

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讲了,从原著中的总总迹象表明,他是一个佛教高层,不然的话他不会知道取经的这么多内幕,也不会传授心经给唐僧,更不会在孙悟空举棒的时候莲花朵朵开!

既然他是佛教高层,又在浮屠山待了很多年,曾经还想收猪八戒为徒,可见他是一个不在位的佛界高僧。

翻遍整部西游记,最符合这个身份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燃灯古佛!

所以,乌巢禅师最可能的身份就是燃灯古佛!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杨角风发作


  将黎山老母和乌巢禅师并题,,实在有点是对黎山老母有些不尊重,黎山老母是谁?是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其地位堪与神活传说中的女娲娘娘相比,她不但地位高,而且神通广大,,正义感强,,又极爱助人,是一个非常有正能量的神仙。

  

  《西游记》中。。她曾经化作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老母,共同去测试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决心。。可见其地位之高,,而在其他的传说中,许多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樊梨花等都是出自她的门下。

  

  可是乌巢禅师呢,是浮屠山上一个隐名埋姓的的佛界人物,因有护身法宝乌巢,被称为乌巢禅师。乌巢禅师的地位应该不高,法力也不太大,,《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八戒曾经爆料,,乌巢禅师“倒也有些道行”。曾邀八戒跟他修行,但八戒惫懒,,不曾去罢了。。

  

  另外,乌巢禅师虽然传授了唐僧心经,,但对唐僧十分尊重,开口便是圣僧,八戒见他也仅仅一揖,可见乌巢的地位了。。至于这禅师的“乌巢”竟能飞腾,即使悟空“举铁棒望上乱捣”,,也只是“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那只不过是他的法器乌巢法力强大罢了。


梧桐语院


黎山老母:我猜测应该是女娲或者是女娲的化身。

西游中介绍黎山老母的不多,其中就有一回《四圣试禅心》,黎山老母和另外的三个菩萨为了试一下唐僧师徒西行的决心,便化作一母三女儿来招赘,其中黎山老母就化作三位菩萨的母亲,要知道神仙当中也是要论资排辈的,也是要看能力的,如果你不能让别人心服口服,你凭什么当别人母亲,可见黎山老母的资历和本领都不小。


另外,在白蛇传中,白素贞就是黎山老母的弟子。我们都知道,白素贞之前就是一条普通的小白蛇,为什么能够拜黎山老母为师,我猜测那是因为黎山老母是女娲化身,勉强算是和白素贞是同类,就收了她。这些条件加起来,还是女仙,或许只有女娲了吧。

乌巢禅师:应该是陆压。

陆压是谁?话说盘古当年死后,一只眼睛化作太阳,另一只化作月亮,经过亿万年的孕育,太阳上面诞生了两只金乌,就是后来的东皇太一和帝俊,后来他俩整合了妖族,创立天庭,帝俊为天帝,也称妖帝,东皇太一称为妖皇。之后帝俊娶了太阴星(月亮)上的羲和为妻,生下十个小金乌。再后来被后羿射死九只,最小的一支活了下来,就是金乌十太子-陆压。后来帝俊和东皇太一战死,陆压就加入了佛教,成为乌巢禅师。

他为什么叫乌巢禅师,因为他本身就是金乌,而且鸟雀就是栖息在巢里,这个名字就是为了提醒他自己的真正身份。


小杰瞎扯淡


黎山老母和乌巢禅师都是大神一级的人物!特别是黎山老母!下面咱一个一个的说!

1、黎山老母

黎山老母是咱们中国道家的一位远古时代的神仙,相传她生于骊山,所以,又称为骊山女,骊山老母!而这个骊山老母,据说是秦始皇的先祖!为什么是秦始皇的先祖呢?

秦始皇葬在骊山,秦始皇的先祖们都葬在骊山,之所以选择骊山为王陵,和这个骊山女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都说秦始皇是黎山老母的后代!

还有一个说法,说是秦始皇在骊山游玩的时候,遇到了骊山女,当时的骊山女,容貌优美,姿色动人,秦始皇见了之后,就想占为己有,骊山女因此动怒,从此以后,就把自己变老了,以老人的形象示人!

但是这种不值得相信!估计有可能是因为有人想抹黑秦始皇的形象,而编造出来的!

据传,黎山老母弟子众多,比如我们熟知的有,钟无艳、樊梨花、穆桂英、白素贞等,各个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由此可见,黎山老母不仅地位崇高,而且神通强大!

2、乌巢禅师

在西游记原著中,乌巢禅师只出现过一次,就是在浮屠山。

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只有一个人符合,既不是燃灯佛,也不是其它的什么佛,这个人就是---观音菩萨!

证据就是取经路线图!

取经路线图的详细路线,以及要遇到的妖怪,只有观音菩萨最清楚!路线是她定的,和木叉半云半雾勘察的!没人比观音菩萨更清楚!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路线得汇报给如来佛祖知道吧?没错肯定得汇报,关键是如来不一定知道所有的妖怪,大妖怪和有背景的妖怪,肯定得如来定夺,但是其它的细节不一定清楚,这和你向领导汇报计划是一样的!

还有就是多心经!为了保证取经的成功,观音菩萨不得不先传授给唐僧多心经,因为多心经是法门,最重要的是,唐僧的修为根本不能保证他能走到西天!看看一路上唐僧的所作所为你就清楚了,这个多心经就是一个强心剂!只有先领悟了多心经,才算是真正摸到了大乘佛教的边!


敬知斋


骊山老母是我国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中国民间祭祀老母的活动也由来已久。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据这文献记载,骊山老母是戎胥轩的妻子,并为戎胥轩生育了后代。关于戎胥轩记载,按照历代史籍的说法,戎胥轩是秦始皇的先祖,秦国历代君王皆是他和骊山老母之子中潏的后代,换句话说,骊山老母也是秦始皇的先祖。

骊山老母,亦称无极老母、无当圣母。在《封神演义》中,她是通天教主(后来的灵宝天尊)的四大弟子之一(是唯一逃过封神劫的弟子),修为高于阐教十二金仙,所以四圣试禅时她扮演母亲(估计也与她年龄大、形象较老有关系)。

有人说她是女娲娘娘,这显然是不对的,女娲娘娘和骊山老母信仰是同时存在的,再说了,女娲娘娘是大地之母、人类之母,怎么能缩水成只是骊山之母?之所以有这个误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骊山是女娲娘娘的坐骑奉女娲的命令所化,二、骊山老母后修为和威望也很高。

接下来分析下西游记里一个更神秘的大神乌巢禅师,原著里没有说明是谁,我们只能根据线索来做一下合理的推断。

一、唐僧学了乌巢禅师传的《多心经》,对乌巢禅师佩服极了,见人家要走,就扯住询问前程。乌巢禅师笑着说了几句话: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他能预测后面要发坐的事,可见他和佛祖一样开了慧眼的!

二、孙悟空听乌巢禅师说他是老石猴又只认识八戒不认识他,大怒,冲上去挥铁棒就打,没想到“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从被打出现莲花万朵,祥云千层,可以看出,乌巢禅师他已经成佛或者至少是菩萨。孙悟空使劲力气,不但不能伤到乌巢禅师分毫,连人家的房子(鸟巢),都伤害不了一分。从此可见,乌巢禅师的法力高过孙悟空太多。

三、他还认识唐僧,乌巢禅师说:“圣僧请起,失迎,失迎。”如果乌巢禅师不认识唐僧的话,乌巢禅师应该说幸会,幸会。说明乌巢禅师肯定原来认识金蝉子,他是在这里迎接唐僧的。

四、《西游记》里,乌巢禅师住在香桧树前的一个柴草窝里,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乌巢禅师见唐僧师徒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他为什么不住寺里而住鸟窝里?很可能他本身是鸟类出身。

那么乌巢禅师是谁呢?个人认为他是毗卢遮那佛(也称大日如来),他成佛前是通天教主(灵宝天尊)的随待七仙之一毗卢仙,本身是帝俊(前任天帝)的儿子三足金乌(仅存此一个,另外九个都被后羿射死了)。

实际上也是如来佛祖本身(关注我,看我另一篇回答:《西游记》中如来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焱煌神话


题主将黎山老母和乌巢禅师并题,实在有点是对黎山老母有些不尊重,黎山老母是谁?是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其地位堪与神活传说中的女娲娘娘相比,她不但地位高,而且神通广大,正义感强,又极爱助人,是一个非常有正能量的神仙。



《西游记》中。她曾经化作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老母,共同去测试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决心。可见其地位之高,而在其他的传说中,许多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樊梨花等都是出自她的门下。



可是乌巢禅师呢,是浮屠山上一个隐名埋姓的的佛界人物,因有护身法宝乌巢,被称为乌巢禅师。乌巢禅师的地位应该不高,法力也不太大,《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八戒曾经爆料,乌巢禅师“倒也有些道行”。曾邀八戒跟他修行,但八戒惫懒,不曾去罢了。



另外,乌巢禅师虽然传授了唐僧心经,但对唐僧十分尊重,开口便是圣僧,八戒见他也仅仅一揖,可见乌巢的地位了。至于这禅师的“乌巢”竟能飞腾,即使悟空“举铁棒望上乱捣”,也只是“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那只不过是他的法器乌巢法力强大罢了。


萍风竹雨123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根据我看过的小说总结:

首先黎山老母,在西游记原著中一共出场过两次,一次是在四圣试禅心里扮演三位菩萨的母亲。一次是在孙悟空收服蜈蚣精的时候,指引孙悟空去找毗蓝婆菩萨。黎山老母第一次出场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她的地位要大于三位菩萨!因为在神仙也是论资排辈的,黎山老母能当另外三位菩萨的母亲,就可知她的地位不低。

《西游记》中黎山老母和乌巢禅师都有非比寻常的实力,但原文中并没有过多描述。

黎山老母在原文中出现分别是“四圣试禅心”和“第七十三回黄花观蜈蚣精“回合中。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原文中是被观音菩萨请来的而且观音、文珠普贤三大菩萨化成女儿而黎山老母为其母可见其辈分之高。老母道:“我才自龙华会上回来,见你师父有难,假做孝妇,借夫丧之名,免他一死“龙华会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辰的会当天佛祖会宣讲大乘教意是三教齐聚,神仙成佛的表彰大会。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道的三会说法也叫龙华会能够参加此会的一定不是不一般的神仙菩萨,在传说中黎山亦称骊山老母横跨多个时代,具有极为强大的法力,并教出各个时代中的英雄女将,如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战国时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宋代)、杨门女将穆桂英(宋代)等,都为骊山老母的门下弟子。

乌巢禅师原文描述道:“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和“长老往上拜谢,行者心中大怒,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可以看出禅师不仅佛法高深所受经文保唐僧西去虽有劫难却也无事,行者的铁棒总有翻江倒海之力因有佛法加持也难动其分毫





撩影奇谭


首先《西游记》成书于明朝,要说这两个人物,我觉得要结合成书时期和全书主体来看。

黎山老母非凭空产生的神仙,而是早有流传,而且根据《史记》《汉书》记载,黎山老母应该是有人物原型的。黎山老母原型生活在商周之间,活动于骊山周围,是胥轩的妻子,很可能是历代秦王的祖先。后来黎山老母逐渐演化,愈发厉害,说她是上八洞古仙女,还是北斗众星之母。

这黎山老母愈发神话,所传之事却皆与人有关,似乎老母专喜管人间之事,比如她收过几个人间弟子,钟无艳、樊梨花、穆桂英等等,时间跨度很大,皆是人间演绎里面的豪杰。由于黎山老母原型本就是一人物,后面这等演绎也是合情合理。

西游记作为一本明朝小说,我一直认为它更多的是说的“人”的故事,黎山老母这个本是人间人物的形象,在西游记里再次出现,并且地位特别高。从四圣试禅心一章可以看出来,几个大菩萨皆以她为尊,而且不找别人,单单找道家的黎山老母,足以见她资格老,地位高。你看那镇元子资格也老,地位却十分尴尬,估计黎山老母本事起码在镇元子之上,应该是十分强悍了。估计这也是作者有意为之,确立黎山老母在书中地位。而且黎山老母还不止一次出现,但孙悟空被蜈蚣精伤害时,她又出现了。而且巧得是,她一贯喜欢以一个人间美妇的形象示人,这也正和她之前的人间原型。


这乌巢禅师却是一个神奇人物,凭空降世,在西游记中一下子出现了,前不见传说后不见演绎。在我看来,乌巢禅师便如赤脚大仙一般,是佛界的一个散修,法力高强,地位不低,因与如来理念不合,所以跑到浮屠山隐居修行。

这乌巢禅师虽说只在一个柴草窝里,但旁边有山猴麋鹿,有彩凤仙鹤,足见他是一位有道高人。为何说他是一个佛界散修大能,又与如来理念不合呢?可以做一个推想。

其实看《西游记》,里面有佛有道,它并没有说要去褒扬谁,反而处处都充满嘲讽。就说那西天老佛境内,为何周围妖孽反而越来越多呢。这乌巢禅师对此也不能释怀,便向如来建议斩妖除魔,解救生灵于水火,如来却认为是人皆有定数有轮回,那些人遭的罪都是早就定好了的,现世报应在他们头上罢了。乌巢禅师虽然本领高强,但毕竟只是一介散修,不敢忤逆如来意思。后来他一路东行,见过各路妖魔,最后在浮屠山隐居,所以他跟唐僧见面时,可以作诗点化他一路上遇到的妖邪有哪些,因为他是一路走过来的,都见到了。

乌巢禅师不敢忤逆如来,却还是有点小手段的,他把《多心经》传给了唐僧,这经势必将来到西天是传不到的。《西游记》对《多心经》十分推崇,说它是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多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是说修行重在修心而不是形式,特别是四句颂子说的更直白:“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说的是你要真想修行,只要诚心,有几本佛经念叨念叨就足够了,你去灵山求得再多经文,核心的思想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就看你修心的决心大小了。唐僧一来深负唐王取经重托,二来他注重形式已深,所以他不愿去深刻理解这《多心经》。乌巢禅师只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思想传授一下,他也不指望几句经文就能改变什么,他只希望这个经文可以传播,到时候能有一小部分人领悟这本经的真谛,也就不枉他传经之苦了。

乌巢禅师作为佛家的异类子弟,本领还是十分高强的,起码防御无敌,孙悟空何等威力都动不了他分毫,自保的手段是绰绰有余了。


一览众河小


骊山老母应该是万仙阵神秘失踪得无当圣母,通天教主得四大弟子当中仅存的一个,截教仅存得传承yu香火。关于无当圣母撤离万仙阵,这个事(金灵圣母被杀,龟灵圣母被俘又被,还有其他师弟师妹门被杀被俘,老师也败了,逃跑是原先就有安排还是审时度势,还是怕死,咱另说)!至于这个乌巢禅师,也叫大日如来,上古七佛之二,封神之前叫陆压,最大的秘密他是上古妖皇帝俊得十太子,受女娲圣人庇护!看到封神之后佛门大兴,投靠佛门,企图拉拢妖族后起之秀,恢复他的荣耀,哼,他的死敌就是鲲鹏!妖师,说多了,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