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樣理解《三體》裡“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句話?

行止將將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句話在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理解。就如看完《流浪地球》電影,對“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很深刻一樣,看完《三體》小說,你也會情不自禁回味這句話。

劉慈欣說:我關心的是生存。也有學者評論:劉慈欣的小說不適合天真者。如果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正確的,那麼人類就是食物鏈的頂端,即使文明發展到頂級,也無法掩埋自然界“物競天擇,肉弱強食”的獸性。

如果宇宙文明不止人類,即使人類放棄了獸性,把武器都銷燬了,把向外星球探索、移民的慾望斷絕了,或者乾脆就退回農耕文明,“自墮黑域”向宇宙廣播安全聲明,但還是排除不了其他“獸性文明”對地球侵略的可能性——老虎吃羊不會管羊“安不安全”,以殺人為樂的變態強盜不會憐憫你是不是好人……



《三體》“聖母”程心就是一個天真者,她代表失去“獸性”的人類,結果導致地球文明被毀滅。而諷刺的是,救她的人類第一艘光速飛船正是她鄙視的“獸性”人類造出來的。

《三體》價值觀符合當前世界局勢,中國正在“和平復興”,但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列強不會輕而易舉讓你“復興”。即使是蘇聯主導的時代,一個農耕文明的中國才符合“所謂社會主義陣營大局的利益”。想象一下,如果中國傻傻放棄國防建設,放棄國家利益底線來跪求一口飯吃,那是怎樣悲催的場景,還談什麼“不食嗟來之食”的骨氣,失去了做人起碼的尊嚴,還談什麼人性……



當然,小說限定的世界是有侷限的,《三體》價值觀只是假設“黑暗深林”法則存在的前提下,如果宇宙都是“聖母”文明,失去獸性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會讓程心們活得很好、很好……(編不下去了)

人性,是人類社會的根本屬性,是父母養育兒女,延續人類文明的基本保障。在人類文明的長河裡,凡是偉大的文明即使失去人性也只是一時的,而一些失去人性的文明,最終被自然法則淘汰了。就如腕龍生蛋從不打理,早早滅絕。我們也不能以生存為藉口,一直“厚黑”到底,那樣的人生是失敗的(滅子絕孫的)。

所以,《三體》人類是在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可以激發“主交感神經系統”(也叫動物神經系統,完全主導人體後可以最大激發潛能,但大部分細胞不會分裂、修復,人體活力處於衰亡狀態),把人性暫時丟掉,先活下來再慢慢談人性,重建道德體系。就如古代“萬人斬”的英雄也是“殺人犯”,但他們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人無完人”,人性和獸性就是太極裡的陰陽兩面,我們即使不喜歡其一,但它還是存在我們的血脈裡,人類缺一不可。當它們在我們生命裡和諧相處的時候,就是人性、獸性最美的時候。


胡磊一夢


人首先是動物,是獸類的一種。在過去與大自然鬥爭的幾千萬年中,能夠生存下來,靠的是什麼。是獸性,是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獸性。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填飽肚子是最主要的。你不會在意一隻兔子的死活,你不會理會其他種族的存亡,為了自己種族的延續,得到更多的土地和食物,就要消滅其他的種族。在這種近乎殘酷的生存競爭中,人類最終繁衍下來,最終成為主宰地球的主人。

但人類是有愛心的,這就是人性,是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最大區別。正是這愛心,使人類社會更加文明的前進。這人性,創造了人類雖波瀾曲折但輝煌壯麗的文明。人性,讓我們之間可以互相包容,可以互相幫助,讓人們友愛,善良,憐憫,孝悌。

所以,獸性和人性大多時候並不是矛盾和排斥的。在人類危機時刻,需要獸性來延續文明。在和平穩定時代,需要人性來促進發展。在中國,亂世用重典,法家講人性本惡。在國家危難之際,不能講民主,更不需講人權,軍事化管理,獨裁專制都是必須。國家民族的利益高於一切。為了民族的整體利益,有時需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捨車保帥,斷尾求生,是經常需要的。在和平建設時期,治世尚禮教,儒家講人性本善。講民主法制,講人權自由,國家的一切是保障人權的平等,公平正義是最主要的。

在三體中,眼看三體星球被毀,地球遭受打擊也隨時可能發生。這是整個全人類生死存亡的關頭。在這時,居然講民主,講公平,講人性。等來的必將是全人類的滅亡。


多維觀世界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我們的文化就是基於我們人這個種族來建立起來的,如果失去的人性的話,和我們人類本身文化就相悖了。舉個簡單的例子:

在流浪地球中,劉培強為了救地球,選擇孤注一擲,用太空艙能量點燃木星,一旦失敗,人類文明徹底消失,人工智能moss才說出這樣一句話: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

如果劉培強接受moss的建議,帶著太空艙逃離,放棄地球上的三十億人類,這就相當於放棄了人性,站在理智的角度讓人類文明存續下去,但是剩下的人就會帶著無盡的懊悔生活下去,身上揹負著的也就我們人類文明的火種。

如果讓太空艙上面的人不冬眠的話,那麼他們是絕對不會接受moss的“逃離”計劃!

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人性是我們的文化,而獸性是生命的本能!就像病毒,為了繁殖下去,侵入細胞,即使破壞,殺死寄生體,也要保證自身種族延續下去!

在三體中,還記得那兩艘在三體水滴到來時逃離的飛船。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其中一艘飛船選擇攻擊另外一艘,拋棄了同僚,戰友,同族的身份,站在整個人類文明的高度,活下去是第一準則,我覺得這就是獸性的體現。

如果摒棄了這種僅僅以活下去為第一目的的獸性,那兩艘選擇逃離太陽系的飛船估計一艘也活不下去!對於飛船上的人而言,那就真的是失去一切了,生命,人類的文明……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希望大家好好生活,好好愛人~


Severus林茂


看大家扯這麼多閒話!我本人看大家說法我認同的不多!(1)如果失去了人性,!我們依然會存在,只不過是過的弱肉強食不顧親情與其他種類存在的生命意義罷了。,這樣或許社會會很殘酷與冷漠。(2)但是如果失去了獸性!我們人類這個單一種族或許會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但是我們未必會生存的長久。缺少獸性就是缺少攻擊性與弱肉強食的思維方式,你今天或許還在。但是某天要是出現一個比你強勢的種族,你只會變為奴隸。奴隸是可以在強權世界無法長久生存的,奴隸只是在強大的種族的一種可以隨時為了保全自己或者討好其他種族而可以隨時放棄與處理掉的那類物質罷了。就像你擁有一百元紙幣,你可以給交易或者贈予別人,也可以隨時把它拿來點菸或者撕掉扔垃圾桶。在弱小的兔子🐰逼急了也咬人,這就是很明顯的提現方式。如果兔子🐰被逼到極限也只是趴著一群抱團不動,那在人類來看你有賣萌與食用的價值。可如果那天人類吃膩了,看煩了……就需要尋找新鮮感了,那兔子🐰只能被淘汰。被從小圈養的動物根本無法長久自己獨立生存,因為不適應。要麼野外被餓死,要麼被人類清理乾淨。所以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泥人尚有三分火。就算像烏龜或者刺蝟一樣,在危機的時候可以縮起來保護自己,但是本人的見解是世界上就沒有無敵的防禦措施,只是沒有遇到剋制的攻擊手段罷了。你要是被破了防禦,只能要麼被奴役,要麼被滅絕。這兩種結局只是看你後續對於他們的利用價值重要性的多與少來選擇罷了。所以善良與邪惡、黑與白、對與錯……大家參半就好了,對好人好,對惡人也別客氣。


問心問天問自己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 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這是黑暗森林理論的基石,也是三體一系列故事的線索。



很慶幸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無數人的努力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吃飽飯,可以不用擔心戰爭。



所以很多人理解不了“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在自然界中,生存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人類自然也不例外。

只不過人類在文明的不斷教化中變得越來越有人性,也越來越失去獸性。

但是。這只是基於人類的文明社會而言的。在地球的另一端,在依舊燃起戰火的地區,一味地講人性,只會使自己陷入困局。


在那裡幾乎家家都有槍,我絲毫不懷疑他們在遇到特殊情況時會毫不猶豫地開槍。因為不開槍的話,死的就是自己。這不是人性,這就是獸性,作為生命的本能。

所以說,失去人性,總比失去性命好上太多。


林杭之


人性,發自靈魂,屬乎神。

獸性,代表了肉體的需求,屬於這個物質世界。

不論是神聖的,還是邪惡的,都力求貫徹自己的價值和秩序。

那麼若這個宇宙的本質是混亂呢?

我們所有的痛苦只是在無序和有序中掙扎,創造本身的意義或許只是在增加熵。一切都在相互抵消。

人是有智慧的,卻難以掙脫本能中的動物性。

而神用道德約束人們,給了人們靈魂上追求美的能力,這是除了逐波隨流順應惡的本能之外,給了人們繼續生存下去的希望,純粹而美好。

這些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哲學上的一系列定義,造成了我們存在本質上的矛盾,也如同發動機一般驅使著這個世界不斷的走向混沌。

難怪神要審判這個世界,希望用烈火焚燒一切不合乎自己標準的存在,保證自我的純粹。

愛,這是神賜予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定義,無法量化,難以捉摸,卻不斷地迸發出奇蹟。


鵬鵬的書屋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我選擇人性”——程心

“失去人性”這句話裡重點要理解的是這個“人”字,什麼是人?有智慧、有社交、崇尚精神滿足,這就是人性,失去人性後剩下的就只有活著,所以你失去很多。

“失去獸性”這句很好理解,什麼是“獸”。野獸為了生存,會不擇手段,毫無道德可言。一切只是為了生存,這就是獸性,失去獸性後連生存能力都失去了,所以你失去了一切。

但程心最終選擇的是人性,因為她明白。

死亡是一座永恆的燈塔,不管你駛向何方,最終都會朝它轉向。一切都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這才是最終真理,一切終將毀滅!最後維特也明白結局是一樣的,沒有別的可能,所以同樣選擇人性。與其如野獸般苟延殘喘,不如將人性維持到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理解的,這就是現實。


夏姬八蹲


討論這句話不能脫離《三體》這部小說的整體背景。單獨地看這句話顯得突兀,但只要放在《三體》整體框架中,就不難理解這句話。

一、出處和含義

出自三體人維德說的一段話。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如果失去人性,可能會失去人類引以自傲的許多引以自傲的東西,包括人類的優雅以及藝術等等一切人類的榮光,整個文明會改變走向,可是沒有了獸性整個人類文明也許就不復存在了,因為宇宙就是充滿陰險詭詐的黑暗叢林。



二、兩面性

這句話可以辯證看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有人會認為生存是第一位的,在生存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其他一切的尊嚴和榮光都是無意義的。

也有人認為,人類一旦遺失他原有的驕傲,那麼就和只有爭鬥的野獸無異,與其那樣不如滅亡。

可是,作為一個物種來說,並非個體的選擇,進化的第一位方向是生存,如果宇宙真的是那樣的黑暗叢林,那麼獸性確保生存應該就是三體人的選擇,一切文明的包裝和點綴都是可丟棄的。


蠻人金語


這句話看上去挺有感覺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觀點是否貼切,就簡單聊一聊吧。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我想這句話的語境,可能是在事關種族生死存亡的鬥爭之下講出來的。


在我看這個獸性是指人的不屈和勇猛的鬥爭精神,而不是像個綿羊一樣只知道講博愛,而沒有鬥爭的獠牙。應該和我們平時講的發洩的獸性或者說獸慾不是一個意思。


所以這裡的獸性可能指代的是勇猛,而人性對仗來看可能指代的是博愛。


當然在生死危亡之下,還沒有激發獸性般鬥爭的勇猛,自然是會失去一切。而在如此殘酷的環境之下,也要承認完全化身為修羅也是會失去很多很多的,但是在極度嚴酷環境下,活下去壓倒一切的時候,這種兩方面的承認就是一種理智,也是兩方面都沒有失去的證明,只是不得已而擇其一端的抉擇。所以我認為這個命題是可以這麼理解的。


同時大家也不用顧慮,人性,獸性(勇猛),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之中,都是不會失去的,只是會被激發或者遮蔽。用於為善之時皆是美德。


晴之黎明


這裡面的人性,我想說的也是人的本性,三字經裡就說人之初,性本善,失去了人性,也就是一個人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倫理等,顧名思義他也就會失去很多東西,比如說朋友,事業,誰會跟一個失去人性的人交往?你都沒有交往了,怎麼能有事業?失去獸性,這裡所講的獸性我想大概是人對某一方面事業追求的韌勁。如果你失去了這種本能的奮鬥慾望,那你肯定失去一切,一事無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