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有兵有將有援軍的情況下,劉禪為何要開城門投降?

只是一隻魚


據三國志裴注蜀漢當時有將士十萬兩千。我個人推測漢中有兩萬多,當時漢城樂城南鄭城等城池尚在。(據三國志漢城、樂城各五千人)鍾會強攻不破只得留下人馬圍城,當時因陽安關守將之一蔣舒投降魏軍。鍾會於是率十餘萬直撲劍閣。姜維當時有三萬人左右的精銳,張翼董厥各一萬人跟姜維匯合一起守劍閣。剩下成都有一萬多人、永安近萬人、南中和各郡備兵近兩萬。



阿斗會投降,我認為原因有:

第一蜀漢根本沒有準備

公元262魏國決定伐蜀,為迷惑蜀漢派人造船裝作伐蜀。據三國志鍾會傳:景元三年冬(公元262年),以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姜維得知鍾會到了關中,認為魏國的實際意圖是伐蜀漢。據三國志姜維傳: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阿斗根本不信,去問太監黃皓。黃皓去問巫師,巫師講魏軍不會來。於是阿斗並沒有派人去,並壓下姜維上書。蜀漢的官員都不知道。三國志: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等到魏軍真的伐蜀時才派董厥廖化張翼率軍前去。

鍾會從陽安關進入蜀地,鄧艾從陰平橋進入蜀地。阿斗開始根本不信魏軍會打過了,蜀漢官員也不知道。所以也不可能進行戰時動員。據三國志譙周傳:而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第二內無大將


鄧艾率三萬人偷渡七百里陰平道,江由守將不戰而降。 當時鄧艾到江油只有一萬人,而且是疲憊不堪之師。

蜀漢這時派諸葛瞻統軍,諸葛尚、黃崇、李球、張遵等將領前去抵禦鄧艾。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這時三十八歲。公元234年諸葛亮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講: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加上諸葛瞻從未帶兵打仗。但諸葛瞻跟鄧艾首戰還是贏了,氣的鄧艾要斬兩員將領。據三國志鄧艾傳: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鄧忠是鄧艾兒子)說明鄧艾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

諸葛瞻始終未帶兵打仗,而且猶豫不決。當時黃崇建議諸葛瞻搶佔險要。據三國志黃權傳:到涪縣,瞻(諸葛瞻)盤桓未進,崇(黃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於流涕。(黃崇是黃權的兒子)後來李球也建議諸葛瞻分兵據險要,不要出城跟鄧艾戰。諸葛瞻不聽執意出城戰。諸葛瞻、諸葛尚、李球、黃崇、張遵皆戰死。

蜀漢也並非沒有能打的將軍。但那時阿斗昏庸,黃皓亂政。有識之士得不到重用,誰討阿斗黃皓歡喜就升官。像羅憲公元264年在永安以兩千人擋住東吳名將陸抗半年。據襄陽記:時黃皓預政,眾多附之,憲獨不與同,皓恚,左遷巴東太守。像卻正就連司馬昭都欣賞的人,為官三十年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據三國志卻正傳:自在內職,與宦人黃皓比屋周旋,經三十年,皓從微至貴,操弄威權,正既不為皓所愛,亦不為皓所憎,是以官不過六百石,而免於憂患。



第三阿斗無戰心(群臣無戰心)

諸葛瞻敗後,阿斗召群臣開會。三國志:後主使群臣會議,計無所出。一派認為跑去東吳,另一派認為跑去南中。譙周反對:1那有到了他國能當天子的,何況東吳遲早會讓魏國滅的。難道我們再投降一次。2去南中的話要早準備,現在那裡來的及。

阿斗還是想去南中,譙周講南中以前是丞相發兵壓下來的。平時要交稅他們已經有點不滿了。我們這麼多人要吃要住,那就要加稅了。那麼他們更加會反了。陛下放心投降魏國後,魏國不裂士封疆給您。我會親自到洛陽以古禮爭之。於是阿斗決定投降。北地王這諶知道了講: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阿斗不聽。

當時阿斗要是堅守,勝敗未可知。當時鄧艾只有萬人翻山越嶺而來,根本帶不了什麼攻城器械。成都蜀漢經營五十年,是一堅城。在魏國伐蜀時阿斗召了右大將軍閻宇從永安率軍西還,留兩千人給羅憲守永安。(沒有記錄這支軍隊到那裡了,數目不詳。個人猜測不下五千人)南中霍弋在魏國伐蜀時曾上書阿斗要率軍入成都,阿斗不讓他來。個人猜測霍弋部隊當在萬人。如果阿斗能堅守成都召霍弋、閻宇(已經在路上)、各郡勤王。蜀漢有四利:1鄧艾並沒有大型攻城器械疲憊之師,成都城堅。2鍾會大軍在劍閣因糧盡準備退軍。3東吳正在救援蜀漢,一邊派將領伐魏一邊派將軍率軍入蜀。這時東吳是真心救蜀漢的。(公元264年東吳想攻入蜀地,那是因為蜀漢已經亡了)4蜀漢大部分城池尚在、軍隊精銳尚在。損失的只是諸葛瞻部、陽安平守軍、江油守軍。漢中諸城尚在,南中七郡、巴郡、巴西郡、巴郡、涪陵郡、江陽郡、犍為郡、漢嘉建、蜀郡等還撐握在蜀漢手裡。丟掉:陰平郡、武都郡、廣漢郡(部分)漢中陽安關(漢中的樂城、漢城、南鄭、黃金圍等尚在蜀漢手裡。)

晉人袁子講:方鄧艾以萬人入江由之危險,鍾會以二十萬眾留劍閣而不得進,三軍之士已飢,艾雖戰勝克將,使劉禪數日不降,則二將之軍難以反矣。

而據三國志魏國大軍已經面臨斷糧了,鍾會都準備退軍了。三國志鄧艾傳: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鍾會傳:進攻劍閣,不克,引退,蜀軍保險拒守。姜維傳:會(鍾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這時諸葛瞻大敗的消息傳到姜維軍中。諸葛瞻要是能堅守多幾天不跟鄧艾野戰,魏軍必因斷糧而退軍。姜維在劍閣聽說阿斗可能奔吳和奔南中、和堅守成都。於是姜維率軍經廣漢,準備救成都。鍾會率軍直撲涪城,鄧艾率軍向成都。但這時阿斗投降了,投降的命令到達姜維軍中時:將士鹹怒,拔刀砍石。(三國演義:吾等死戰,何故先降)



第四阿斗失去了人心

在魏伐蜀之戰,保衛蜀漢的都是官二代。諸葛瞻(諸葛亮兒子)、黃崇(黃權兒子)、李球(李恢侄子)、張遵(張飛孫子)、趙廣(趙雲兒子)、霍弋(霍峻兒子)、蔣斌(蔣琬兒子)、傅僉(傅彤兒子)等。其餘姜維、董厥、張翼、廖化等皆是諸葛亮時期任用的人。但這些人並不是為了阿斗,而是為了報先主劉備、丞相諸葛亮。出師表講: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就是這個道理。

自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先後去世,特別是董允去世。蜀漢朝中沒有任何人能管的住阿斗了。據三國志:皓(太監黃皓)從黃門令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威柄,終至覆國。蜀人無不追思允(董允)。公元240年至公元263年二十年多間蜀漢進行了九次大赦,平均兩年一次。蜀漢已經到了頻繁大赦來維護統治了。

董允死後阿斗頻遊觀、增廣聲樂、廣選美女。蜀中孔子譙周諫言:願省減樂官、後宮所增造,但奉脩先帝(劉備)所施,下為子孫節儉之教。(原文很長)

譙周是勸阿斗投降的,所以有人講他賣國。但蜀漢投降後司馬昭、司馬炎因譙周有功,所以加官賜爵賞物。譙周都推而不受。說明他賣國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蜀漢的百姓。據晉陽秋:周臨終屬熙(兒子)曰:久抱疾,未曾朝見,若國恩賜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當還舊墓,道險行難,豫作輕棺。殯斂已畢,上還所賜。

阿斗寵信陳祗、黃皓,以致亡國。據三國志:1陳祗代允(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相表裡,皓始預政事。2景耀元年(公元258),宦人黃皓始專政。3祗死後,皓從黃門令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威柄,終至覆國。



阿斗對陳祗、黃皓寵信的程度:1永(劉永,阿斗弟弟)憎宦人黃皓,皓(黃皓)既信任用事,譖構永於後主,後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見者十餘年。(阿斗不見弟弟十餘年)2景耀元年卒(公元258年陳祗死了),後主痛惜,發言流涕,乃下詔曰:“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命不融遠,朕用悼焉。夫存有令問,則亡加美諡,諡曰忠侯。在阿斗眼裡陳祗才是忠臣。也不知道諸葛亮死時阿斗有沒有流淚。

第五阿斗樂不思蜀

劉備縱橫一生一直到四十六歲才有阿斗這個兒子,之前一直都沒有兒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漢朝是以孝治天下的。公元200年後四十多歲的劉備可能覺得自己沒有兒子的了,於是收養劉封為兒子。可是沒有想到過了幾年有了兒子。阿斗可以說是沒吃過什麼苦的。劉備常年在外征戰,手下的人肯定處處順阿斗意。

公元264年阿斗去了洛陽,有次司馬昭宴請阿斗。期間舞女跳蜀舞,原蜀漢的官員紛紛流淚。只有阿斗禪喜笑自若。司馬昭都看不過眼,對賈充講:人沒有心肝怎麼會到這種地步,就算是諸葛亮在也不能保他長久。何況姜維?過了一天司馬昭問阿斗:思念蜀地嗎?阿斗回:這裡很快樂,不思蜀。

既然投降,魏國依然保證他的富貴。幹嘛不投降。阿斗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廣選美女,當時受到董允的反對但沒有阻止到。諸葛亮、董允去世後就頻遊觀、增廣聲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