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华州区赤水镇小学教师罗亚萍:学生是我的全部

她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大家的好评。同学们对她敬而不远,亲而有度,成为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良好典范。她就是华州区赤水南吉小学教导主任,兼任六年级语文课和六年级班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罗亚萍。

华州区赤水镇小学教师罗亚萍:学生是我的全部

华州区赤水镇中心小学教师罗亚萍在上课

罗亚萍对工作的执着和认真,深深感染了身边的人。学校校长说:“罗老师像一把尺子,量出了我们工作的差距;她像一面镜子,找出了我们身上的不足;她像一根标杆,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一位年轻教师来南吉学校支教,她在学习体会中写道:“没看到罗老师时,我觉得自己做了许多,看到了罗老师后,我找到了不足;没看到罗老师时,觉得自己从未晚来早走,看到了罗老师,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迟到早退’”。

罗亚萍的语文课深受学生欢迎。每讲一堂课,她都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而且注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愉悦求知的欲望,她的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多次获奖,她也曾多次获得省、市、区级作文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学生李飞帆升入初中后,还经常与她通信,在信中李飞帆深有感触地说:“我语文成绩的进步,全靠您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忘不了那些您为我辅导作文的下午,忘不了您弯着的脊背,那鬓间的白发……我永远忘不了您,罗老师!”

罗亚萍在教学工作中勤奋不息、勇于挑战、笔耕不辍,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严要求,高标准。从教以来,她多次承担区、镇、校观摩课、示范课、交流课、研讨课、多媒体示范课、教改实验课等,对青年教师倾心相授、甘做人梯,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曾经培养的不少教师都成为区上的教学骨干、优秀教师。她撰写的《教学故事》《我与新课改》《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等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交流,还有十几篇论文在各级论文大赛中获奖。2013年8月,罗亚萍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

“教育事业就是我生命的根,学生的心田就是我耕耘的土壤,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生清贫、一世辛劳,我无怨无悔!”这是罗亚萍奉行的格言。她热爱教育这一行,三十年来,一直执着的追求着,默默地奉献着,以顽强的信念,超人的毅力守护着这方纯洁而又贫瘠的圣地。在这平凡的讲台上,她把感情化作温暖,把知识化作乳汁,把心血化作春雨,培育着一粒粒的种子,滋润着一棵棵幼苗。以踏实肯干、一腔热忱的工作作风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风采。

志坚如铁安心从教

有人说女人难,做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人更难。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务她不敢浪费一分钟,良师、贤妻、慈母她不肯放弃任何人生角色。2008年7月5日,祸从天降,罗亚萍的丈夫不幸出了车祸,住院长达两个多月,开颅三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好心的同事劝她请假或请求不上课,但是,了解她的人心里明白:“她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她热爱的事业”。确实,她爱家庭,更爱她从事的教育事业。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打算向领导请假。有一天,突然在病房里听到:“老师,您辛苦了,祝叔叔早日康复!”伴着动听的声音,班长手捧一束鲜花,徐徐向她走来……这是梦吗?这似乎只有在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但这不是梦,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竟发生在她的眼前。“祝叔叔早日康复!”同学们清脆的声音响彻了病房,这是学生对她的崇敬喜爱之情的最真表达。泪水打湿了她的眼眶,她激动地说:“我爱你们,谢谢你们了!”几十颗真诚的心,温暖了一颗痛苦的、孤独的、无助的心。这是心与心的交流,这是爱与爱的传递!这感人的一幕,驱使她咬紧了牙关,决定回到可爱的学生身边。当罗亚萍又站上讲台时,“起立”!大家“刷”地站了起来,泪珠在每个人的眼眶里打转,顿时,教室响起了春天般的声音,大家发自肺腑地喊道:“老师,您辛苦了!”听到这声问候,她所有的艰辛、痛苦都随之烟消云散,换来的又是旭日东升的太阳。

祸不单行,丈夫的病情还需要人照顾时,婆婆检查出来子宫癌,那时她懵了。以前家里的事她不用操心,这一下老的、小的一家人都需要她照顾。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到了她的肩头。每天早晨为了赶七点前到校,五点前必须起床,生火做饭,伺候老小吃饭喝药,然后匆忙赶往学校,上好每天的早读。每天晚上,她总和学生、同事一起回家,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她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学大纲、钻教材、备课、辅导、批改作业……她就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不停地转动,硬是把那段艰辛的日子挺了过来。

慢性胃炎折磨着她,她用热水袋捂在胃上依然坚持上课。颈椎病、腰椎病袭来,甚至连提裤子穿鞋袜都得丈夫帮忙。腰疼难忍,住进医院,她流着眼泪对大夫说:“我不能躺在这儿,学生们还等着我上课!”医生只好让她晚上再来医院输液、按摩。尽管如此,她仍趴在床头备课、批改作文,倚着讲桌讲课,不愿耽误学生一节课。学生们说:“老师,您好好体息几天吧,我们会自学的!”听到这话,她的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了。多懂事的孩子啊!

“风雨不误”是同事和家长对她的评价,简单的四个字里承载着沉甸甸的心酸。她原来所在的赤水逸夫中学韩锋华校长说:“罗老师从不迟到、早退,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她的备课是免检的”。

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要当好一个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她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学生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牵动着她的心,哪个学生病了,她给买药、端水;哪个学生因交不起杂费而面临辍学,她总是不声不响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为孩子们交上;哪个孩子衣服开线了,她总是马上给缝上。2017年9月9日,罗亚萍被评为区级“最美乡村教师”,她把自己的两千元奖金,一部分捐给了学校,给老师制作校服,另一部分资助给了贫困学生。在30多年里,这些事已经成了她的家常便饭。

罗亚萍认为,世界上有一种情超越了友情、爱情、亲情,那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父母离异,爸爸和继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奶奶照顾,属于留守儿童。有一次,她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XXX,我想对您说》,这个同学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爸、妈,我非常想你们,我想和你们在一起,不想你们分开,我想你们,我想和你们在一起!”她一边看着文章,一边眼泪哗哗地禁不住往下流。每当学校要学生信息时,孩子总是问罗老师填写亲妈的名字还是继母的名字。当她听到孩子问起这个话题时,她总是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她觉得,走近这些孩子的情感世界,比单纯教授他们知识更为重要。这孩子因为常年见不到父母,得不到母爱,久而久之,孩子内向、孤僻、见人就跑,不愿和任何人交流,她很担心这个孩子。因此她常常和这个孩子谈心,有意亲近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对她说:“我长这么大只见过亲妈一次,遇到您以后,我感受到了母爱。所以我真想喊您一声‘妈妈’!”

能够叫她“妈妈”,是很多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共同的心愿。为此,她时常和学生微信交流,学生还可以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心事。4年中,四百多条微信都是孩子们写给父母的信,她都一一代为转交给家长。孩子们向她倾诉的心事,她全一一回信。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他们的心事有人懂,他们的身边有人陪。尽管都是些平凡人、平淡事,但能够陪伴这些孩子成长,能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爱,她没有遗憾。罗亚萍用笑脸、用爱心、用智慧让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走向社会,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而她依然扎根于乡村,守候着乡村明天的希望和梦想。

身边的同事说:“罗老师,你已经是高级教师了,工作还那么执着、认真,还扛那么重的担子干吗?”她笑着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担子有多重,学生都是我的全部,血液里没了学生,心脏就不会跳动!评高级教师之前我是罗亚萍,评高级教师之后罗亚萍是我。”

教师的工作繁杂而辛苦,但又是苦中有乐的。南吉小学这样评价她:罗亚萍是一个个学生成长的美丽童话,是教师弹出的最激越最感人的旋律。她为之付出了很多,正是这源源不断的付出,也给了她充实和美丽的事业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