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歷史上的記錄則是,月旦評給曹操的評價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但是我個人更喜歡易中天老師給曹操下的評論,一個“可愛的奸雄”。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曹操陳建斌版本

其實從後來曹操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寫得很明白,他最初的心願和志向,不過是想當個徵西將軍,封個侯,是想要當一個“能臣”,若是沒有黃巾之亂,若是沒有董卓進京,若是漢朝中央政府還能勉強運作,說不定曹操真能成為一箇中興之臣,成為大漢朝的擎天巨撐,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曹操的時運,在“亂世”之中。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鮑國安老師版曹操

而對於曹操從能臣到奸雄的轉變,我以為,便是在曹操提筆寫下《蒿里行》的時候,寫之前,或許他還在猶豫自己人生的方向,寫完之後,他便頭也不回地走上了奸雄之路。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蒿里行》全文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新版三國中的十八路諸侯會盟

函谷關東面的忠義之士紛紛起兵,準備討伐殘害天下的兇殘之人,最初大家約定好了一起會盟,同心協力討伐挾持皇帝的董卓。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各路諸侯即便是匯合了軍隊,卻各自沒安好心,各自打自己的算盤,不能同心齊力,最後在互相觀望之下,誰也不肯率先進兵。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袁紹袁術兄弟

因為利益,最後各路諸侯反而是自相殘殺起來,袁紹的堂弟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由於戰爭連續不斷,士兵長期脫不下戰衣,鎧甲上生滿了蟣蝨,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亂而大批死亡。屍骨曝露於野地裡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不過剩下一個還活著,想到這裡我便是極度的哀傷。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電視劇中,《蒿里行》寫在討董失敗時

這首《蒿里行》在老版的三國裡面,是在討董失敗之後,曹操看著狼藉的戰場,有感而發地吟誦。不過若是仔細分析內容,就可以看出,曹操寫了袁術稱帝,寫了袁紹準備在河北另立皇帝,這些都是討董之後許多年的事了。這首詩,在我看來,是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內心發生變動的時候所寫的。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曹魏軍隊

詩的前半段,寫的是對昔日討伐董卓的事情的回顧,關東諸侯,出於公義也好,出於不滿嫉妒的心也好,都做出了為國討賊的姿態,只是可惜最後不能同心合力,繼而互相鬥爭,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傾軋。而後,在詩的後半段,奸雄曹操居然是在悲天憫人,為在戰亂中喪命,在亂世中掙扎的百姓而發出嘆息,為他們無奈,為他們叫屈。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新三國曹操

我讀《蒿里行》的感受便是,前半首詩,曹操的心態是作為“能臣”的身份,在為國家,為朝廷打算,都是以國家的利益為先,想要安定朝廷。後面半首詩,曹操的心態已經是“奸雄”了,在他這裡,只剩下空殼的大漢朝廷,已經沒有效忠的意義了,他心中所在乎的,是天下百姓,他不再忠於“漢”,而是忠於“天下百姓”,發現了沒有,這就有些狡猾了,不論是從前還是現在,曹操都把自己放在了正義的位置。

品讀《蒿里行》,寫詩的瞬間,他從能臣變成了奸雄

治世能臣亂世梟雄其實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再結合三國的歷史,曹操在這首詩之後,才開始離開兗州,擴張地盤,把持朝政。《蒿里行》之前,那個一心想要報效朝廷的能臣,消失了,《蒿里行》之後,亂世,迎來了無人可比的奸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