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史上最牛門客——漢——籍福

史上最牛門客——漢——籍福

史上最牛門客——漢——籍福

史上最牛門客——漢——籍福

籍福先後做過竇嬰、田蚡、主父偃勢力最強大時的門客,且深得信任,主父偃被殺時,卻又是不懼連坐的危險為主父偃送行,被漢武帝賜予“老者”稱號。籍福是個有一些辯才的人。最初勸田蚡讓丞相位給竇嬰,又勸竇嬰打理好人際關係,在田蚡當了丞相得勢後,籍福到了田蚡家,並幫助田蚡到竇嬰家要田,被灌夫痛罵為“勢力小人”而趕出門。

《史記》中的籍福

《史記》之《魏其武安侯列傳》中有其事蹟。

籍福第一次出場是在武安侯開始野心勃勃要當丞相的時候。當時漢孝景帝已死,孝武帝年幼即位,王太后掌權。武安侯是王太后的同母異父弟弟,屬於皇族外戚,政治靠山強大。王太后事事都採納武安侯及手下一幫人的計策,於時武安侯蠢蠢欲動,開始招納人才,禮賢下士,準備奪取當時權傾於野的魏其侯等將相的權利。正好有一個機會,當時丞相衛綰因病免職,孝武帝想重新任命丞相、太尉兩官職。武安侯政治野心膨脹,準備大顯身手。

按照一般的邏輯,作為武安侯下屬,籍福應慫恿鼓動,搖旗吶喊才行。一是為了迎合領導的心裡,而是為了自己將來也有一個好的前途。可這時的籍福卻上前給武安侯降降溫,“魏其貴久矣,天下士素歸之。今將軍初興,未如魏其,即上以將軍為丞相,必讓魏其。魏其為丞相,將軍必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讓賢名”。籍福讓武安侯不要急躁,以退為進,既照顧了當時威望名聲比武安侯高的魏其侯竇嬰的面子,又為田蚡博得尊賢讓位的好名聲,為下一步更好的進取打下良好基礎。這一招非常高明,後來事實證明了籍福預料非常準確,他能冷靜地分析形勢,長遠的籌劃目標,不為一時的躁動衝昏頭腦,是一個合格的秘書。

籍福第二次出場是在魏其侯竇嬰坐上丞相寶座之後,前去祝賀。面對勢焰沖天的魏其侯,籍福沒有阿諛逢迎,沒有溜鬚拍馬,而是深刻指出了竇嬰性格中疾惡太深的缺點。“君侯資性喜善疾惡,方今善人譽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惡,惡人眾,亦且毀君侯。君侯能兼容,則幸久;不能,今以毀去矣”,這段話很有水平。籍福即誇讚了竇嬰以喜善而登相的事實,也提出了不要疾惡太深而招致毀言報復。魏其侯不聽,後果如籍福所料,敗於與田蚡的鬥爭中。

這段話給的啟示可謂很深,一個人得有容人的雅量,不但要結交好人,同時不能過分得罪壞人,否則,將招致災禍。這不但在封建社會的官場爭鬥中是金玉良言,而且對現在人的交友也很有幫助。一個人交朋友,不能只容人朋友身上的優點,而厭棄朋友身上的缺點。如果這樣苛刻,將會沒有朋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至於籍福為何能直言相勸田蚡的對手,我推測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一是魏其侯確實是當時的豪傑,籍福敬重他,故而好言相勸;二是魏其侯同為皇族外戚,無論是政治靠山還是個人能力都不輸於武安侯,籍福真誠待他,也為自己以後留條後路。當然,我更願意是前者的原因。

第三次出場時,籍福是奉田蚡命令去討要竇嬰的田地。竇嬰當然拒絕,而竇嬰手下的第一莽撞人灌夫也在場,灌夫當時就怒罵籍福,讓籍福下不來臺。俗話說打狗看主人,當時田蚡權傾於野,籍福受到如此侮辱,並沒有像一般領導下屬一樣,受了委屈添油加醋,挑撥領導,為己報仇;而是從中調和,好言勸說武安侯,“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這種不仗勢欺人的品質,可謂難能可貴至極。試想,當今一些領導下屬,仗著主子的勢力,橫行霸道,謀私報復,不可一世。這些人在籍福面前,可謂無容身顏之地了。

籍福第四次出場,是在一場灌夫與田蚡的鬥爭中。灌夫因為竇嬰的緣故,當眾辱田蚡。田蚡讓騎將留灌夫,可謂勢不能相饒。籍福作為武安侯的門客,沒有推波助瀾,而是“起為謝,案灌夫項令謝”。籍福積極從中斡旋,息事寧人,避免出現兩虎相爭的局面,可謂智者之舉。只是灌夫是一莽夫,堅決不暫時低頭,至後來身死族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