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史上最牛门客——汉——籍福

史上最牛门客——汉——籍福

史上最牛门客——汉——籍福

史上最牛门客——汉——籍福

籍福先后做过窦婴、田蚡、主父偃势力最强大时的门客,且深得信任,主父偃被杀时,却又是不惧连坐的危险为主父偃送行,被汉武帝赐予“老者”称号。籍福是个有一些辩才的人。最初劝田蚡让丞相位给窦婴,又劝窦婴打理好人际关系,在田蚡当了丞相得势后,籍福到了田蚡家,并帮助田蚡到窦婴家要田,被灌夫痛骂为“势力小人”而赶出门。

《史记》中的籍福

《史记》之《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有其事迹。

籍福第一次出场是在武安侯开始野心勃勃要当丞相的时候。当时汉孝景帝已死,孝武帝年幼即位,王太后掌权。武安侯是王太后的同母异父弟弟,属于皇族外戚,政治靠山强大。王太后事事都采纳武安侯及手下一帮人的计策,于时武安侯蠢蠢欲动,开始招纳人才,礼贤下士,准备夺取当时权倾于野的魏其侯等将相的权利。正好有一个机会,当时丞相卫绾因病免职,孝武帝想重新任命丞相、太尉两官职。武安侯政治野心膨胀,准备大显身手。

按照一般的逻辑,作为武安侯下属,籍福应怂恿鼓动,摇旗呐喊才行。一是为了迎合领导的心里,而是为了自己将来也有一个好的前途。可这时的籍福却上前给武安侯降降温,“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籍福让武安侯不要急躁,以退为进,既照顾了当时威望名声比武安侯高的魏其侯窦婴的面子,又为田蚡博得尊贤让位的好名声,为下一步更好的进取打下良好基础。这一招非常高明,后来事实证明了籍福预料非常准确,他能冷静地分析形势,长远的筹划目标,不为一时的躁动冲昏头脑,是一个合格的秘书。

籍福第二次出场是在魏其侯窦婴坐上丞相宝座之后,前去祝贺。面对势焰冲天的魏其侯,籍福没有阿谀逢迎,没有溜须拍马,而是深刻指出了窦婴性格中疾恶太深的缺点。“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这段话很有水平。籍福即夸赞了窦婴以喜善而登相的事实,也提出了不要疾恶太深而招致毁言报复。魏其侯不听,后果如籍福所料,败于与田蚡的斗争中。

这段话给的启示可谓很深,一个人得有容人的雅量,不但要结交好人,同时不能过分得罪坏人,否则,将招致灾祸。这不但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争斗中是金玉良言,而且对现在人的交友也很有帮助。一个人交朋友,不能只容人朋友身上的优点,而厌弃朋友身上的缺点。如果这样苛刻,将会没有朋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至于籍福为何能直言相劝田蚡的对手,我推测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魏其侯确实是当时的豪杰,籍福敬重他,故而好言相劝;二是魏其侯同为皇族外戚,无论是政治靠山还是个人能力都不输于武安侯,籍福真诚待他,也为自己以后留条后路。当然,我更愿意是前者的原因。

第三次出场时,籍福是奉田蚡命令去讨要窦婴的田地。窦婴当然拒绝,而窦婴手下的第一莽撞人灌夫也在场,灌夫当时就怒骂籍福,让籍福下不来台。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当时田蚡权倾于野,籍福受到如此侮辱,并没有像一般领导下属一样,受了委屈添油加醋,挑拨领导,为己报仇;而是从中调和,好言劝说武安侯,“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这种不仗势欺人的品质,可谓难能可贵至极。试想,当今一些领导下属,仗着主子的势力,横行霸道,谋私报复,不可一世。这些人在籍福面前,可谓无容身颜之地了。

籍福第四次出场,是在一场灌夫与田蚡的斗争中。灌夫因为窦婴的缘故,当众辱田蚡。田蚡让骑将留灌夫,可谓势不能相饶。籍福作为武安侯的门客,没有推波助澜,而是“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籍福积极从中斡旋,息事宁人,避免出现两虎相争的局面,可谓智者之举。只是灌夫是一莽夫,坚决不暂时低头,至后来身死族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