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從平成到令和——日本改元紛爭背後的大國心態滑落

今天最重要的國際新聞,當然是日本改元——東京時間上午11點40分,日本新年號正式公佈,不出外界所料,這一次的新年號,一改過去從中國典籍中選舉年號的傳統做法,首次從日本古籍中選取。據官方解釋,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原句是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

從平成到令和——日本改元紛爭背後的大國心態滑落

當然了,取什麼字為年號,從哪裡選擇,這是日本自己的國家權利——旁人無從置喙。但日本在選擇年號時放棄中國典籍,而選擇日本典籍的做法,讓許多中國人的心裡多少還是有點滋味。畢竟反映出一種傾向——既當代日本政府試圖在文化層面,與中國儘可能剝離。

當然,這種解釋沒什麼大問題。但如果僅將目光聚集於此,未免有些膚淺。不過,在雲石君看來,日本官方的這種欲與中華文化分割的做法,某種意義上,卻也正好折射出了日本國家心態的轉變,它終於在心理層面,放棄了過去持續百年的大國自我定位,轉而回歸到符合自身國情的小國自我認知當中。

為什麼這麼解釋?這個我們得從近代說起。

日本自大化革新(唐朝時期)以來,天皇年號基本上都是選自華夏傳統經典,這也是古代中國與日本關係的一種體現——中國是大國,日本是小國,中國是文明中心,大和文明從華夏文明中汲取營養。

但這種關係,在近代以來,其實已經被打破,甚至扭轉。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國力上已經超越中國,甲午戰爭後,中日在國民心態上更是徹底扭轉。自此以後,日本奠定了亞洲第一大國的江湖地位,而中國則衰頹不堪。而在文化方面,日本也積極推行脫亞入歐,西方文明取代華夏文明,成為日本汲取營養的來源。

從平成到令和——日本改元紛爭背後的大國心態滑落

既然日本綜合實力已經超越了中國,文化方面也棄華融歐,那麼在年號選擇方面,在那時,就應該摒棄華夏典籍。但實際上,明治且不論(此年號啟用時日本還沒維新),後面的大正、昭和兩位天皇,年號依然取自漢典,並沒有變化。

為什麼會這樣?表面上看是日本在脫亞入歐的同時,也必須捍衛自身傳統文化,但實際上,這是當時日本大國心態的一種折射。當時的日本,國力已經冠絕亞洲,文明發達程度更非中國可比,在他眼中,雖然中國是華夏文明的源生地和傳統現實象徵,但當時已經淪為落後的“蠻夷之邦”。而日本,雖然古代不過是中華文明的邊緣分支,但現在已經躍升為華夏文明和東亞傳統文化圈的代表。換取話說,日本認為自己完全有資格取代中國作為中華文明正統的地位,成為屹立於東方的唯一世界性大國。

基於這種理念,日本並不排斥在年號中採用傳統漢家典籍,甚至還打著徹底征服中國,鳩佔鵲巢,取代中國在東方文明圈傳統地位的美夢。

當然,後來我們知道,日本二戰戰敗,所有美夢都灰飛煙滅,並淪為美國的附庸。

不過,雖然政治地位下降,但是經濟上,日本在二戰後再次騰飛,甚至超越以往。到1980年代,日本已經將蘇聯遠遠拋開,坐穩全球第二經濟大國的寶座。而反觀中國,雖然結束了百年戰亂,但內部結構調整依然沒有停止,所以國家整體上依然極端貧窮。

這種極大的反差,使得日本在面對中國時,依然能保持居高臨下的俯視心理,保留自己作為東亞領袖、作為黃種人代表,作為傳統中華文明圈高地象徵的大國心理。也正因為如此,在1989年,日本依然有著充分的自信,從漢家典籍中選取“平成”為年號——這表明,在當時,日本對自己的國家地位,依然有著充分的信心,完全不擔心這種對傳統的沿襲,會導致自己會被中國“同化”。

從平成到令和——日本改元紛爭背後的大國心態滑落

但30年過去,到2019年,情況發生了改變。中國百年戰亂和30年內部結構調整結束,國家恢復到正常軌道,並在短短40年內,實現了初步的大國崛起。時至今日,中國無論是在政治、軍事、經濟乃至科技方面,都已經將日本遠遠拋下——而且這種差距還在越拉越大。

現在無論是東亞這個區域,抑或黃種人這個人種族群,乃至傳統中華文化圈這個地緣政治或者文化範圍,日本面對中國,都已經處於絕對的下風。相反,隨著中國的崛起和地緣影響力的釋放,日本本身受中國影響的程度還越來越大。

這種格局的變化,自然也影響到了日本的國民心態,進而傳到到年號這個古老傳統文化符號當中。鑑於日本迄今為止,依然在政治上跟中國存在較強隔閡,文化上也有強烈保持自我獨立性的慾望,在以前那種維持大國心態的現實依據不復存在的情況下,日本在年號選擇上,也不可避免的採取的自閉立場,希望通過這種年號選擇範圍的限定,來彰顯並維護自己的文化獨立性和國民對國家的情感認同。

只不過,這種自我的封閉,在維護了日本人敏感自尊心的同時,也將日本國民心態的滑落,展現的淋漓盡致——100年前那個“大日本帝國”已經灰飛煙滅,40年前的所謂經濟“雁行陣列”構想也淪為笑柄,現在的日本,在中國面前,已經淪為一個二流國家,甚至未來還有可能往準二流行列繼續滑落。不管日本右翼平日裡怎麼打腫臉充胖子,但嘴上叫的響,身體很誠實,年號選定範圍的改變,已經將當下日本政界的心理,展現的淋漓盡致(根據1979年《元號法》,年號選擇權已不歸天皇,而歸國會)——他們在面對今日中國時,已經重新開始將自己作為一個小國來定位了。

一串年號,背後是中日兩位實力和地位的此消彼長。大正、昭和、平成,再到今日的令和,中日關係,兜兜轉轉一大圈,最終還是得回到符合歷史和地緣的傳統定位中。

當然,年號更改背後的含義是一回事。對大家來說,另一個關注點,可能是平成天皇退位背後的目的。鑑於德仁皇太子無子,之前又一直希望以獨女愛子公主為嗣,所以坊間一直有傳言,認為平成天皇主動退位,是為坐實皇次子秋筱宮的皇儲之位,以防德仁登基後惹出麻煩。此傳言究竟有幾分道理?若果為實,新的令和天皇,與皇太弟之間,會否因皇統傳承發生宮鬥?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926章。覺得文章不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雲石海外風雲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