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古代,兩軍陣前,真有單挑嗎?

三生有幸147158627


按照史料記載,在古代兩軍陣前確實有單挑。我們先來看兩個相關史料:

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郭汜攻打長安,呂布提出挑戰,以兩個人單挑決定勝負,郭汜答應了,最後被擊敗,所幸手下及時趕到將郭汜救走。

史思明攻河陽,使驍將劉龍仙以騎五十挑戰,加右足馬鬣上,嫚罵光弼。光弼登城顧諸將曰:“孰能取是賊?”僕固懷恩請行,光弼曰:“是非大將所宜。”左右以孝德對……孝德追及,斬首,攜之而歸,賊徒大駭。”

史思明部將劉龍仙出來挑戰,僕固懷恩請求出戰,李光弼不許,認為這不是大將乾的事,於是派白孝德出戰,結果斬殺對方首級而回。

從這兩個戰例來看,確實有陣前單挑的記錄。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因為古代作戰大家面對面廝殺,士氣是很重要的。要是部下有猛士,派出去向對方挑戰,獲勝了自然己方士氣大漲,當然像劉龍仙這樣踢到鐵板的也有。

當然,如果一方明顯知道不敵,可能避而不戰。比如項羽曾經挑戰劉邦,說兩個人決勝負爭天下,劉邦當然沒那麼傻送菜上門,堅決不打。項羽後來派手下勇士出來挑戰,劉邦也很猥瑣的派神射手將他們射死,而不是迎戰,應該說遇到這種猥瑣流的也比較鬱悶。

所以說在古代戰爭裡,兩軍陣前武將單挑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不過不像小說演義裡那樣具有決定作用,只是激勵士氣的一種手段。


不沉的經遠


誰見過邱吉爾單挑西特勤?誰又見過劉玄德單挑了曹孟德?小說是以吸引讀者眼球為目的的,作為一軍指揮官,誰會抱著機關槍去衝鋒陷陣呢?幾萬乃至幾十萬人軍軍隊指揮官他的位職是作全盤指揮而不是局部的衝殺拼打。整個戰役乃至戰爭的輸贏不是靠局部的輸贏來決定的。古代戰爭也是如此,就拿三國演義來說,只有關羽是唯一的戰神,作為蜀漢軍事力量唯一代表的關羽曾兩次受傷,而且是受箭傷,這就證明了關羽是親臨前線坐陣指揮的高級軍官,箭傷與刀傷、槍傷是有本質上的不同,這是冷兵器時代的距離問題,由此而論,關羽是在親兵的護擁下舉著關字大旗向前衝,親兵在前抵擋了外圍刀槍的攻擊,然而箭矢是親兵無法抵檔的,因此關羽曾兩次受箭傷,綜上所述關羽是一個能打硬戰的將官,敢拼敢打,才以弱小的軍事實力開創了蜀漢與魏吳鼎立的局面。縱觀整部演義,除了東吳的丁奉外有幾多細述受傷的?因此武聖關羽並不是憑空而來的。


頑石97271667


單挑肯定是有的,但是很少。單挑是有條件的,首先是勢均力敵,勝利者會提高軍隊的士氣,為混戰做準備。評書的常這麼說,勝利者並一舉代替軍令,衝殺過來,一場混戰,然後各自收兵,其實主要還是混戰,單挑只是個引子。當然也會常有的,只會在故事中。

其次,必須有這方面的人才,一般是不好找的。而在戰爭中很少有相同條件的戰爭,多數人把單挑當成傻瓜才做的事。人們都會利用身邊的有利條件,來進行作戰。當年戚繼光驅倭寇的時候就碰到過這種情況。當年士兵碰到倭寇時,倭寇的倭刀長,而且鋒利,兵器佔了上風,戚繼光吃過虧。當時海邊有竹子,他砍下竹子,做成杆,留一個長頭。在和倭寇作戰時,竹子長,佔得先機。即使從杆頭上斷了,還是有尖兒的竹子,所以效果很好。如果單挑,是不合算的。

軍隊講究擺陣,這一方面,中外不謀而合。遠了用弓箭射,再近用長槍,然後拼刀,而且是交替行進。直至對手亂了陣腳,基本上就逃跑了,或者進入混戰,多數對方失敗了,走了,當然損失很厲害。所以有詩云,古來征戰幾人回?從古到今,戰爭是很殘酷的!至於單挑,多數在人們的理想中,主角多數是自己,失敗的是別人!



大志遠思想空間


我認為沒有,即使有,很可能也是幾百年難遇一次,至於為什麼要單挑,原因太多,咱說不過來,不說!

歷史從來只是真實發生的事件的大大減縮,完整的記錄一場戰爭或者一場戰鬥,所耗費的篇幅將是驚人的。而用武將單挑定勝負來描述戰爭,是對戰爭複雜過程的最大幅度的縮減,可能與真實的歷史已大相徑庭。

下面容我用演義的筆法描述一場現代戰爭,因為本人頭條號申請的是國際領域,就用一場外國的:

“把說英意兩軍在利比亞埃及一帶苦戰,日久,意軍漸漸不支,大將格拉齊亞尼遂向軸心國大本營求援,大本營恐北非一失,全局震動,乃派驍將隆美爾前往馳援。英軍這邊不忿,亦向上求援,白宮見軍情緊急,即派大將蒙巴頓率二十萬大軍星夜前往。

到達北非次日,兩軍俱出營交戰,格拉齊亞尼和蒙哥馬利廝殺日久,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雙雙驅車前出,鬥在一起,巴頓恐失了頭功,急忙駕一輛謝爾曼出場,高聲搦戰,隆美爾並不搭話,也開一輛虎式來迎,四將著對兒廝殺,先是格拉齊亞尼抵敵不住,駕車南逃,隆美爾見勢不妙,也急忙駕車逃走,德意軍見兩主將有失,早已無心戀戰,俱四散奔逃,經此一役,盟軍始定北非矣!”


如果相信古代有武將單挑的,那麼我寫的這個也有可能是歷史了,這還有疑問嗎?

現在說說我理解個古代戰鬥場面:

武將單挑不可能出現,因為越高級的將領越需要保護好,怎麼也不會上前線,真的在前線廝殺的只能是士兵甲和士兵乙。

如果是騎兵作戰,也根本不可能大戰什麼幾百個回合,真實的戰場上,雙方早跑散了。如果你認準只攻擊一個敵人,不是你攻擊目標的敵人會輕鬆地把你幹掉,單挑英雄根本就不大可能出現。

如果騎在馬上作戰,在靜止的情況下,馬並不能增強攻擊力,反而會妨礙自己的行動,因為馬是一個難於保護的目標,如果馬被敵人襲殺,自己也必然處於極端危險的境地,所以騎在馬上想單挑只有一種辦法,兩個人不是面對面的衝鋒,而是並行出發。不過這不像是敵人,反而像同袍。怎麼開打,還得聽導演的安排。


還有就是那些花哩胡哨的兵器,在兩軍陣前真的掄得起來嗎?這裡有現代騎兵作參照,所有騎兵用的都是單手刀,另一隻手要用來駕馭馬匹。

假設一個武將使用80斤重的大刀,如果一刀砍空,他還能保持平衡騎在馬上嗎?

古代的騎兵作戰應該是這樣子的。單手握住長矛挾在脅下衝鋒,雙方接觸的時候就用長矛互捅,如果不被敵人捅死,而自己捅翻了一個,這時候長矛多半已經不在你手裡了,你也只能用腰刀來作戰,如果還拿著長矛不鬆手,那慣性可能會把你也從馬上顛下來,什麼後果,自己說!兩軍撞陣以後,馬的速度必然慢下來,敵人如果靠得太近,長矛也沒用了,將長矛扔了也是必然的事,如果身邊有步兵保護,你可能還有機會拔出長矛再捅一個,但這時候你已經因為勇敢進級為百夫長了。

至於你揮動長槍把敵陣反覆殺透甚至於來個七進七出,估計要找編劇改劇本,要不盒飯多給他添塊大肉。


皓月千山


個人觀點沒有。

意義不大,又不是比賽。這玩意贏了還好,輸了傷士氣。準備玩命的時候,來這一下。是對自己小命開玩笑嗎?

另外來說古代軍隊打仗,講究排兵佈陣。兩邊人員都是密密麻麻站好隊列了。你兩個單挑,輸了是死。贏了的咋辦,回退打亂自家陣型。還是一個人帶頭突擊別人的陣型。一個人的前鋒扎進別人隊列的下場太美。下場我不認為能活下來。

這種對集體堵運氣,個人還必死的事。不認為會有人去幹。就算碰見個不要命的熱血二百五。一弩箭秒了。和派個人去打個頭破血流。艱難取勝。哪個提升士氣作用大就不用說了吧


久肝人不在


肯定有,相信歷史記載,相信考古科學。


用戶52027046667


古代大致如此,韓信改變了歷史慣用群毆


李金林


衝陣有,單挑沒有。


愚翁208909571


演義裡有,但正史沒有。這種回合制單挑在春秋有過。但也是3個人一組,一個駕車,一個執戟,一個執盾。執戟的就是主將或主帥了。衝過去打一下,打不中再調轉馬車再來一次,這就是回合,我們現在所說的比賽回合就是出自這裡。三國時期這種戰法已經消失百年了,也沒有靠主將單挑去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向的。


村東醬油哥


應該有。我們從古書上了解到的,有兵對兵,將對將一說。兩軍陣前,兵壓陣腳,將一般情況下單打獨鬥,所以有勇者勝之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