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河南周口太康縣----傳夏啟之子太康在此築城得名

河南周口太康縣----傳夏啟之子太康在此築城得名

太康縣隸屬於河南省周口市,總面積1759平方公里,總人口141萬。太康縣是中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綠化模範縣、中國商品糧基地縣、中國優質棉基地縣、中國科普示範縣、中國生豬養殖調出大縣。

一、歷史沿革

1、秦置陽夏縣,治今太康縣城,屬陳郡。西漢屬淮陽國。東漢屬陳國。三國魏屬陳郡。西晉屬梁國。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廢,太和十二年(488年)復置陽夏縣,武泰元年(528年)置陽夏郡。

2、隋開皇初廢陽夏郡;七年(587年)改陽夏縣為太康縣,以縣城東有太康墓得名,屬淮陽郡。唐屬陳州。

3、北宋初屬開封府,宣和二年(1120年)屬拱州,六年復屬開封府。元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清屬陳州府。

4、1913年屬豫東道,1914年屬開封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4、1949年屬淮陽專區,1953年屬商丘專區,1958年屬開封專區,1961年復屬商丘專區,1965年屬周口專區。1969年屬周口地區,2000年屬周口市。

二、地名來歷

隋代以夏啟之子太康在此築城,城東有太康墓,改陽夏縣為太康縣。

三、旅遊景點

河南周口太康縣----傳夏啟之子太康在此築城得名

1、太康陵。位於縣城東南一公里處,為圓形墓冢,古時極高大,年久頹廢,現高四米,周長84米。史載:太康繼承父親啟的王位後,奢淫無度,不理國政,后羿乘機取代王位,太康逃至陽夏(今太康)築城而居,後卒葬於此。後人傳說太康縣名稱由此而來。1984年文物普查時,在該陵區地表及墓冢封土內採集有漢代繩紋板瓦、簡瓦和幾何形圖案墓磚,由此可知此陵實為漢代古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周口太康縣----傳夏啟之子太康在此築城得名

2、小吳塔。小吳塔又稱吳廣塔,該塔位於縣城西遜母口小吳村內。塔高14.8米,系六角實心的六級磚塔,建於清乾隆年間。一、二兩層為束腰式塔簷,餘為仿木結構式樣出椽頭塔椽。四、五層有佛龕,龕內均有瓷佛,共計12尊。上為寶瓶式塔剎。該塔建築技藝較為別緻,屬民間地方手法,在諸塔建築中較為罕見。

河南周口太康縣----傳夏啟之子太康在此築城得名

3、壽聖寺塔。俗稱高賢塔,位於城西北23公里高賢集。系明代建築。該塔為七級樓閣式磚塔,塔高28.3米,實心灰口,平面呈六角形,上有寶珠塔剎。第一級每面寬3.8米,南面正牆除第七級外均有真門,每層簷下均施有磚雕斗拱。塔身共飾石雕佛像211尊,石碣14塊,對研究明代繪畫,雕刻藝術有一定價值,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周口太康縣----傳夏啟之子太康在此築城得名

4、太康文廟位於河南省太康縣城關回族鎮黌學街北側,俗稱學宮,原為府學。始建於明宣德元年(1426年),明末毀於兵火。清順治五年(1648年)重建,康熙六年(1667年),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兩次重修,新中國建立後的1952年也曾維修。佔地2870平方米。今存大成殿及拜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