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誰能告訴我,中醫所說的陰陽是物質還是意識?

三月森林


中醫說的陰陽是一種辯證,即不是物質也不是意識。因為對中醫的瞭解還是比較粗淺,只是按照個人的認識簡單來談一下,不對的地方還請補正。


因為陰陽本就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中醫是與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同源的。因而中醫講究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生病肯定就是人與各種環境不調。而陰陽是一種性質的表徵,不是實指。


比方說我們一般認為陽主動,陰主靜,陽代表發散,陰代表收斂,或者陽代表火,陰代表水,所以陰陽在性質的範疇指導之下,所指代的事情可以無窮多。但是陰陽不能孤立存在,他是一體的,這就是中國古代哲學與西方分類哲學的本質不同。因此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之下什麼才是最好的狀態呢,就是在某些條件下陰陽達到平衡的狀態。所以中醫就是追求這種陰陽的平衡,或者說發病就是源於身體中的某種陰陽平衡被打破,而中醫就是在陰陽的辯證中發現這種失衡,並用方法恢復這中平衡的醫術。所以中醫醫術高明的話可以治本。而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它不從系統和整體來思考病情,他是不找這個平衡的,所以併發症後遺症或者副作用就比較難以避免。


而這陰陽的辯證是很深的實踐和哲學,不通中國文化的很難做好中醫。比如是陰虛火旺,還是陽亢的火旺,這本身就是一個平衡中的陰陽的再辯證,搞清楚了才能洩有餘而補不足。


但是中醫不僅借用了陰陽還借用了中國古老的五行生剋的理論。簡單來說五臟就是金木水火土,心為火,肺為金,肝屬木,脾胃屬土,腎屬水。中醫五行的生克在臟器的辯證中應用的也是爐火純青的。這個五行理論也和陰陽一樣哦,它也是個符號系統,包括四季,七情都可以納入這種生克關係。比如春天屬木,肝氣盛,所以春天容易動怒養生就要少生氣。再比如,七情裡恐懼傷腎,思傷脾。但是思又能勝恐,這就是相剋。過度恐懼的時候就可以用思考來制。


七情泛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變化,如果我們能看明白下面的圖並瞭解五臟和七情的關係,就會調七情而達到養生了。

所以中醫總的來說,就是恢復人本來的陰陽平衡狀態,讓人合乎四時天道。雖然原理簡單,但是能做到卻不那麼容易。就好比大家都知道民主政治可以選出總統來,知道是一碼事,選上又是另外一碼事了。中醫也是一樣,它承載著中國文化,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在西醫體系的應用下日漸凋零的現狀著實可惜。


因為懂中醫必懂中國古老的哲學文化,所以說中醫的沒落不也是中國文化的沒落嗎?現在學的知識都是西方的,文化都是西方的,非其不好,只是不要全盤西化的過於嚴重,至少在文化上有所保留。那麼不重視甚至看輕自己的文化,將來咱們自己的東西還能剩幾斤幾兩,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從文化大革命就開始罵孔子,卻不知道華夏文明就是以周孔文明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現在也是罵的人多探究的人少,慢慢的自己就把自己的千年文明的根給刨掉了。還有士和君子嗎,還有追求道的人嗎?古代士是志於道的,不志於道不稱為士。可如今自由、民主、權利、義務、金錢是多麼的淺顯易懂啊,是啊也只是淺顯易懂罷了。


晴之黎明


中醫是醫療經驗的集合,在古代沒有實證解釋,面對不同的症狀,以及治療症狀的方法,引用了陰陽五行來表述、記錄和闡述,引申出辯證思維,從人體機能的整體上考量評估人體狀態,針對症狀可能的原因就治療方法進行探討。

陰陽是事物的兩面,表徵某一個功能的兩種狀態,當狀態平和,說明人的這方面功能健康,當這方面出現問題,比如陰虛陽亢,或者陽虛,都是通過症狀總結這方面機能出來問題。用陰陽強弱來表述問題,相應的用過去的經驗加以調整。通過藥物、針石、艾灸、推拿等手段對機能加以調整。

一點個人認知,歡迎指正。

中醫是中國人幾千年總結的醫療經驗,必須保護髮展,很多慢行內分泌方面的疾病,只有中醫能治,因為西醫必須探究清楚問題實質才能對症下藥。而中醫本身就是從不良體徵上探究治療方法,這種探究持續了幾千年,積累了大量經驗,一旦遺失,令人痛心。

記得很久以前,一個單方中醫,專治牛皮癬,兩個月基本治癒,極少復發,但後來這個老先生去世了,這個方子也就就此消失了。太遺憾了!

在中醫界,這種事應該不在少數,這些遺失的都是中華瑰寶,如何搶救保護,的確是大事。


宏業007


陰陽既不是物質,也不是意識。

那陰陽到底是什麼呢?是物性!

不過,這種物性非常含糊,不科學,如果你相信這種物性,你就是傻子或者是無意的騙子,如果你不相信還運用這種物性,那你就是十足的騙子。

所謂物性,簡單來說,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或特性。舉例來說,液體可以有酸性和鹼性,陰陽屬性在古人的認知中,非常接近於物質的酸鹼性這類概念。

古人只是從白晝,黑夜等諸如此類的事物中獲得啟發,將物性分為陰和陽,屬於非常直觀的對自然的粗淺認知,模糊且籠統,適用範圍可以隨意指定。而且由於陰陽屬性不同於酸鹼性,沒有嚴格的定義,可以隨便翻手為“陰”,覆手為“陽”,因此陰陽屬性成了古今騙子們騙人的道具,這些騙子們可以隨意塞進他們自己的東西,譬如曾仕強之流。

由於沒有科學和邏輯作支撐,中國古人的思想像一團漿糊。

譬如莊子曾經說:“大的就是小的,小的就是大的;強的就是弱的,弱的就是強的。”是不是聽上去特別有“哲理”?

為了說明這一點,莊子用樹和草作為例子:樹強不強?草弱不弱?可是一陣風吹過,草依舊在那裡完好無損,而樹往往會倒下或折斷。

莊子的話,把一樣一腦袋漿糊的中國古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可是,從物性的角度看,樹和草分別包含很多特性,譬如尺寸大小,比重的大小,柔韌度(或者剛性),等等。樹的剛性讓其在大風中必須承受全部的風壓,而草的柔韌性讓其通過彎曲大大減少了受到的風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描述一個物體或者材料,需要用多個參數予以描述。在建築工程中,這類規格參數對於我們材料的選用,以及有目的性的開發新材料,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

大和小,強和弱,陰和陽,這種沒有定義,憑感覺隨意指定的做法,讓中國的古人看似很有“哲理”,其實是根本在胡扯,我們古人的思想沒有因為這些概念變得越來越清楚,而是越來越糊塗!

現實中那些動不動說陰陽的人,在我眼裡就是“非科學人類”,他們通常屬於人類進化過程中的落伍者,一夥漿糊腦子。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海浪30636993


中醫中的陰陽它涵蓋了意識和物質,陰陽學說,又是這個世界運轉的平衡論,也可以稱為相對論,這個學說涵蓋了整個世界,其是中醫裡的陰陽學說,只是把陰陽學說運用到了人體上了,描述了陰陽在人體上所形成的一些規律,並不是說,陰陽學說就是這點功能,陰陽學說是一個大科,它可以保羅萬象,最直白的說發法就是,它把世間的種種用了陰陽學說來概括了萬物的規律和存在的法則,還有五行學說,

至此,會有人說我說的有些太誇張了,我可以告訴你,這個一點都不誇張,

從生命繁衍的過程中開始,陰陽學說已經有了定論,那就是,男為陽女為陰,雌為陰雄為陽,陰陽交泰萬物之始,從天文學上來說,日為陽月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這就是,陰陽交替始於往來,從現象上來論陰陽,動為陽靜為陰,前為陽後為陰,陰陽始然必觀其型,從人體來說陰陽,男人為陽,女人為陰,心為陽腎為陰,也就是陰虛陽虛之論,總知啊陰陽學說包羅萬象,把世間的種種都包括在內,中醫中的陰陽只是對人體的概括,哲學中的也是用了陰陽學說來論訴哲理,總知陰陽學說大道你無法想象的程度,


深度心靜思遠


我正在理論學習中,就把回答你的問題,當一次學習吧!首先說一下,關於不同背景下,陰陽亦有不同含義(當然,有時也存在概念混亂,邏輯失誤):

古代認識:

1-陰陽學說的形成

(1)原始概念:極為樸素,指日光向背,向太陽為陽,背太陽為陰。

(2)哲學概念:指一切具有對立統一屬性的事物和現象雙方抽象概念,是萬物發展變化的最基本規律。

(3)陰陽學說,是一種世界觀、方法論。即用陰陽的對立、制約、互根、互藏、交感、消長、轉化、自和、平衡等運動變化規律和形成來闡釋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指導診治、預訪。

2-陰陽基本內涵:

(1)是一個抽象概念。

(2)只標示相對待的兩種事物或現象,或一種事物內部的兩種屬性。

個人見解:

1-陰陽是建立在古代唯物論基石之上的樸素的辨證法思想。

2-是研究陰陽內涵及運功變化規律的一種說理工具和方法。

3-也有具體所指。人由氣、血、陰、陽構成。氣相當於組織液,血即血液,陰指精,用現代的說法,相當於內分泌(腺體),陽即神,相當於現代的腦、神經。(個人見解)





用戶12345670wys888


陰陽不是物質也不是意識,別把自己當弱智好嗎?陰陽是物質的屬性,如人類分男女地域分南北一樣,如果你覺得陰陽二字不好不科學,你自己可以給這兩個對立統一的矛盾另取別名,但我感覺世界上還真沒有比這兩個字更接近真相的字了,所謂的科學不也說陰離子陽離子?就算是你眼裡的神聖西醫不也再說陰性陽性嗎?虛心學習是好事,吹毛求疵就顯得“二”了。


傳承中醫苗醫


你的問題,問的是陰陽屬“物質"的?還是“意識"的?問的難答!對中醫學的“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它是一種樸素的唯物論!並具有一種初步的辯證法思想!早在幾千年以前,就被引用到中國的中醫學中,並與醫療臨床的實踐相結合!成為祖國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同時,以用以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疾病發生髮展規律,以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它在各代歷史上對中醫學的發展都起過積極的作用!在當今的中醫臨床任然還在應用著。其中,尤其“陰陽學說"運用更為廣泛!“陰陽學說是以一種樸素的,矛盾的觀點,來用以解釋人體的各種生理病理現象以致治療原則和藥理等"。陰陽學說,把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的現象都用“陰陽"來歸納和包括著。任何人,是說不完道不盡的!簡單說點點。比如,古人把天比作陽,把地比作陰。把男比作陽,把女比作陰。把熱的比作陽,把冷的比作陰,,,,,,。就人體把五臟比作陰,把六腑比作陽。把人生病的熱症比作陽,把寒症比作陰。把人體功能的氣比作陽,把血比作陰等等,等等!以至陰陽相生,陰陰相剋,陰陽轉化,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等等!以致把大自然的一切的一切,分類取象比類皆以“陰陽"進行無止境地歸納!,,,,,,誰把陰陽說得完?誰把陰陽講得盡?這是祖國“中醫學"古代仙輩們,一代一代!一世一世所總結和說明世間一切的比類歸象的學說一一一“陰!陽!"。


看你開花到結果


典籍上關於陰陽的描述基本上是說,陰陽是指現象,是規律,是屬性,包括五行也是如此,而不是指實體,也就是說萬物都有陰陽兩個屬性,陰陽也體現在運動變化上,但是被中醫引申出來的陰氣陽氣帶有明顯的物質屬性,也就是實體性,由此又衍生出氣血,精氣等等相關概念,我不清楚這些中醫是如何從陰陽這種屬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如何一躍成為了物質性的東西,按照萬物都有陰陽兩個屬性,怎麼又能將陽氣陰氣割裂開來?現實中陰氣陽氣的物質基礎是什麼?在什麼地方運行,這些都是沒辦法證實的東西,陰陽作為哲學來說可能還能涵蓋絕大多數現象,但用在中醫上則有很多邏輯混亂的地方,歸根結底,是象不是本質,中醫是把象當成本質了,整個理論當然就缺乏實證,漏洞百出了。


懶羊羊243973331


陰指有形物質,陽指功能。陽亢就是功能作用下,速度加快,會生熱。功能降低是陽虛,在中藥裡用人參,黃芪,白朮一類,資助功能就是補陽。如果陽亢就用銀花,黃連,黃芩,梔子一類,瀉火藥,降低陽亢,減緩器官過盛,。

為什麼陽盛,有時是陰虛了,比如缺少了營養,器官急須營養本能的索取,就會加快工作,會生熱,這種熱叫虛熱,滋陰,就是補營養,陽亢就退,所以人體陰陽平衡就不生病。

我想這樣就好理解陰和陽了。所以實熱和虛熱要分清,那實熱是細菌病毒作用下,,產生的陽亢,使器官加速了,這就降熱,那虛熱不是,雖也是陽盛,但是器官虧損了物質而產發的陽亢狀態。

有人雖然體弱,但陰陽平衡,也稱得上健康。有人體壯,但有器官,陰陽不平衡了,也算有病,不會保持健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