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中流擊楫,破浪前行;昂揚奮進,時代凱歌。

70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而正是這“歷史一瞬”,讓西秀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歷史一躍”。

一組數據足以佐證:1949年地區(西秀區為安順縣,隸屬安順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人均生產總值不到500元,2018年西秀區達到41729元;1978年地工業總產值2.01億元,2018年達到245.2億元;2000年安順地區撤地設市,原縣級安順市撤市設立西秀區,全區生產總值25.3億元,2018年達到325.9億元。

70年來,現在的西秀區已撕掉貧困的標籤,順利退出了貧困縣序列,全區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基礎設施徹底改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幸福指數逐年提升,一個實力西秀、宜居西秀、開放西秀、魅力西秀正在形成。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基礎設施大變樣:家門口上高速坐動車乘飛機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西秀區國際佳緣城市綜合體 張燕 攝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以前去貴陽坐馬車一天時間都到不了,現在坐高鐵二十幾分鍾就到了……在家門口就可以上高速坐動車乘飛機!”住在西秀區清水灣小區81歲的張志福老人,談起城市的交通變化如數家珍。

現如今,從西秀區過境的高速又新增了安紫高速和花安高速,都香高速過境段正在快速建設中,轄區內大部分鄉鎮都實現了高速通達。

大地飛馳,藍天翱翔。繼2017年7月1日黃果樹機場正式開通安順直飛上海航線後,西秀區出港航班已遍佈全國多個城市,由黃果樹機場可直飛前往北京、上海、南京、青島等10多個城市。航空網絡佈局更趨完善,城市通達能力進一步提升。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滬昆高速安順南出口 楊勇 攝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西秀至上海的互通,航班不是唯一的途徑。2016年5月28日,滬昆高鐵貴陽至昆明段的開通運營,讓西秀迎來了高鐵時代。以西秀為起點,乘坐滬昆高鐵一路向東,九小時可直達長三角;一路往西,一個半小時可抵達春城昆明;經貴陽換成貴廣高鐵,五小時可達珠三角。除滬昆高鐵外,渝貴高鐵於2017年建成通車,讓西秀搭上渝貴高鐵的發展快車道。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今天的西秀,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寬闊通暢,一座座橋樑凌空飛架,一盞盞路燈點亮街道,萬綠城、新天地等城市綜合體拔地而起,獅子山、駝寶山等山體公園開門迎客;打造虹山湖“城市會客廳”、建成“好吃街”“紫鑫美食街”“新天地美食街”,綠地碧草茵茵,公園奼紫嫣紅,孩子笑靨如花,老人安詳平和,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經濟實現大跨越:產業結構優化促進轉型步伐加快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西秀產業園 王眾 攝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70年來,西秀區經濟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個有過輝煌和榮耀、有過坎坷和艱辛的歷程。但這個有著“西部之秀”美稱的城市,更有輝煌洗盡後的奮起與跨越。

工業擺脫“傻大黑”,邁向循環綠色發展。西秀區產業園形成產業集群,孕育了恆遠建材、綠色動力、酷奇科技、惠烽爐具、翰瑞電子等一批效益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廣的企業,“安順造”手機遠銷海內外。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2.01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277億元。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九溪村 高廷江 攝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農業產業突破提升,擺脫了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模式,向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縱深發展。打造了現代高效蔬菜產業示範園區、山京現代高效茶產業示範園區等5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17個鄉級農業示範園區(基地),實現鄉鎮農業園區全覆蓋;成功打造“劉官山藥”、“鄧么妹雞辣子”、“瀑珠茶業”、“大壩金刺梨”等20餘個農產品品牌,並樹立鄉村振興的樣板大壩村。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900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42.8億元。

旅遊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1998年至2003年,西秀區旅遊年均接待30餘個國家與地區遊客50餘萬人次,直接收入年均超過4000萬元。2018年西秀區接待旅遊總人數2598.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84.38億元。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西秀智能終端產業園展示中心 王眾 攝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大數據產業迅速興起。建成安順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獲評全國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和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數據顯示,1978年,原縣級安順市總產值2.39億元左右,到2018年,全區預計實現生產總值362.26億元;1979年,原縣級安順市財政收入1509萬元,2018年,西秀區公共預算收入20.28億元。

70年後的今天,西秀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轉型步伐不斷加快,經濟表現“可圈可點”。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社會民生事業大改善: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彩虹社區 薛峰 攝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告別低矮舊房,拎包入住城裡寬敞明亮的新房,小區內的綠化、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日前,在西秀區東關街道辦事處彩虹社區,來自七眼橋鎮大齊鷂村村民齊維忠正準備出去做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除了安置住房保障,彩虹社區內還同步配套建有衛生室、學校、工廠、社區綜合超市等,可以為搬遷入住群眾提供就醫、就學、就業保障。”西秀區移民局副局長馮坤說道,為了讓搬遷戶能夠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彩虹社區生活就業配套齊全。

一系列的民生舉措,彰顯了西秀區黨和政府的涓涓愛民之情。有針對性地改善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弱點,投入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事業的“真金白銀”都大寫著百姓的幸福滿意,一個又一個笑容見證了民生紅利的提升,讓宏大藍圖有了可體味的溫度。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西秀區智能終端產業園翰瑞電子公司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秀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建立了區鄉村三級脫貧攻堅指揮體系,所有區級領導帶頭包保邊遠村、高貧困率發生村,派出50名縣級幹部、136名幫村書記、161名第一書記、2760名幹部開展結對幫扶,選派870名機關幹部組建黨員突擊隊和集中攻堅隊駐村開展工作,全區行政村(居)實現包保全覆蓋。同時,以“菜單式”產業扶貧為核心,組建綠野芳田公司抓實產銷兩端,與省內外超市、農貿市場、機關食堂、學校等簽訂供給合同500餘份,通過產銷精準銜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534戶22871人生產和就業;探索形成楊武鄉“1168”、七眼橋“託3放9”等貧困戶利益鏈接機制,2640戶貧困戶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通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到2018年,西秀區9個貧困鄉鎮全部實現減貧摘帽,全區減少農村貧困人口6萬餘人,符合貧困縣區退出條件,成功脫貧摘帽。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舊州鎮甘棠村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建國之初,西秀區教育經費投入不足100萬元,1978年增長至267萬元,到2002年西秀區建區,教育經費增到10064萬元。如今,西秀區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特別自2015年以來,作為貧困縣的西秀區財政累計投入義務教育36.2億元。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老百姓的心頭之痛。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制度,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企盼。2017年,西秀區深入推進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計劃,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五個全面建成”,投入1649萬元實現鄉鎮衛生院遠程醫療全覆蓋,獲評“全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九龍山公園森林別墅 羅永忠 攝

西秀區:風雨兼程七十年  後發趕超鑄輝煌

截止目前,西秀區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58.7萬人,全區60週歲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全部納入社會保障,構建起了較為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解決了群眾養老、看病、失業、工傷、生育保障問題,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帶來的實惠。

就業乃民生之本,創業乃就業之源。2018年,西秀區新增城鎮就業1.9萬人,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3.6萬人,失業率控制在3.13%。

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展望未來,西秀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再創輝煌,書寫黔中大地更加恢弘壯闊的新篇章。

(安順日報社大數據智慧全媒體記者 伍水清 吳學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