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玩著玩著EVE,突然理解了“流浪地球”

玩著玩著EVE,突然理解了“流浪地球”

在“流浪地球”裡,地球聯合政府在預測太陽即將爆炸後製定了兩個計劃:公開於世的流浪地球計劃和秘密進行的火種計劃。負責執行火種計劃的宇航員劉培強在獲知火種計劃的詳情後,毅然選擇去支持成功希望渺茫的流浪地球計劃,而放棄(更準確的說是摧毀)了火種計劃。劉培強認為沒有人類的文明毫無意義,而人類之所以被稱為人類,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地球。電影裡這樣形容人類與地球之間的關係:

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中離開了母親。

有不少觀眾不是很認同劉培強的觀點。因為就兩個計劃的難易程度來講,火種計劃成功的可能性要遠大於流浪地球計劃。終究帶著DNA去找適合生存的行星要比拖著一個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要簡單現實的多。失去了地球,人類就不再是人類嗎?這個問題其實也一直讓筆者感到困擾?答案沒有從哲學思辨中尋獲,卻在一個遊戲中得到了啟示。這個遊戲便是EVE、

玩著玩著EVE,突然理解了“流浪地球”

EVE


電影觀眾未必瞭解這個遊戲,但在遊戲圈裡,EVE是鼎鼎大名的。EVE講的是人類的科學技術在未來獲得了大幅提升,能夠將發現的宇宙蟲洞穩定住(宇宙中存在的蟲洞,但十分不穩定)。人類發現了一個天然蟲洞,並將其命名為“EVE”。

玩著玩著EVE,突然理解了“流浪地球”

蟲洞


首批探險者穿越了“EVE”併成功返回,於是越來越多的人穿過“EVE”去探索新的世界。蟲洞那邊的新世界被命名為“新伊甸”,人類在“新伊甸”建造了很多殖民地。人們不停穿梭令這個天然的蟲洞越來越不穩定,終於有一天,EVE蟲洞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突然關閉了。從此新伊甸與地球失去了聯繫。新伊甸的殖民者成為了沒有母親的孤兒。數千年過去了,這些遍佈在宇宙四處的人類彼此隔離,艱難求生。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不同的環境以及意識形態給他們的外表帶來了不同的影響,漸漸地,他們彼此疏遠……

玩著玩著EVE,突然理解了“流浪地球”

“新伊甸”歷經滄桑鉅變,人類的後裔建立起了艾瑪、蓋倫特、加達裡、米瑪塔爾及朱庇特五個帝國,五個帝國相互殺戮、相互奴役,戰火不斷。忘記了他們曾經都是人類。

看到了EVE裡新伊甸移民的結局,讓筆者重新感悟了“流浪地球”背後的哲理。人類之所以為人類,是因為人類被地球這個母體鏈接在一起。雖然這種鏈接摸不到、看不到,但是這種鏈接是真實存在的。也許是磁場、或是能量場、或是空氣。人類如果脫離了地球這個母體,便失去了彼此間的鏈接,人類便將不再擁有共同的名字“人類”,而成為了各自獨立的新物種。所以,為了將來彼此仍舊在一起,就一定要拉著地球去流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