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翦伯赞)


似乎,是在高中语文课本《内蒙访古》中,曾经读过这首诗。

那个时候,心里满是远方与诗,对于近在咫尺的蓬蒿与土墙,并没有兴致去踏访。

多年以后,在京城的一场晚宴上,有位前辈偶然向我问起了赵长城的现状,问起那段"最古的长城"是否还有高达数米的土墙?然而,我只是途经阴山深处的"胡服骑射"广场,做过几次短暂的停留,拍过几张"到此一游"式的照片,对于两千几百年前的这段长城,确实缺乏了解。看到我窘迫的样子,前辈没有继续追问,和蔼一笑,将话题转了方向。

于是,在山桃花盛开的时节,我与好友杨光相约,踏上了探寻赵长城的旅程。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石碑之上,刻着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的《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

碑上,刻着"战国赵北长城"的字样。

为什么不是"战国赵长城"?难道,还有"战国赵南长城"吗?

早在公元前333年,赵武灵王赵雍的父亲赵肃侯赵语"围魏黄,不克。筑长城。"(《史记•赵世家》)

也就是说:"赵肃侯围困魏国的黄城,没有攻克。随后,修筑了长城。"

那段长城称为"赵南长城",又称"赵肃侯长城"。

赵南长城,分布于河北省南部的涉县、磁县、临漳、成安、肥乡,沿漳河故道北岸,用漳河和滏河堤防相连,扩筑而成,故学术界又称之为"漳滏长城"。遗憾的是,此段长城早已埋于数米深的地下,地表荡然无存。

相比之下,"胡服骑射"广场附近的战国赵北长城则要明显得多,至今仍然高达两米有余。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蓬蒿伴着赵长城

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土夯而成、并且没有包砌青砖的赵长城,早已化为低矮的土陇。不过,由于当年用力的夯筑,长城的土非常坚实,就连顽强的野草也很难在上面扎根。

胡服骑射文化广场的对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山丘,登顶远望,视野辽阔。这个山顶,很可能就是当年的烽燧,一旦北方的胡人纵马杀来,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战争的讯息一站接一站地传到军事重镇,甚至传到赵国的都城邯郸。

这座小山的西北侧,那条在荒草丛中蜿蜒的土陇,就是战国赵北长城。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与塑像隔路相望的赵长城遗址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的夯层,约10公分的厚度

小山的北侧山脚,有一处比较平坦的空地,正是驻扎守边军士的克尔玛沟障城。

克尔玛沟障城,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25米,只是一座小小的边疆哨所。

这座障城,以赵长城为北墙,又以高大的烽火台为南墙,扼守着穿越阴山的峡谷。如今,从包头市区通往石拐旧区的公路,依然蜿蜒在它的脚下。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克尔玛沟障城内的古物残片

这次踏访,以克尔玛沟障城为起点,沿着赵长城的遗迹行进,打算抵达东边墙村为止。

这段战国赵北长城,越过青五公路(青山区至五当召),擦过胡服骑射塑像,然后,蜿蜒于公路东侧的沟谷之中。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杨光在拍摄赵长城遗址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初春的蛇总是有些懒洋洋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站在沟谷中的长城之上,回望克尔玛沟障城,那座塑像依然可以辨识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前方,赵长城与青五公路再次交汇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被青五公路纵剖的赵长城,高约4米,夯层清晰可见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岁月剥蚀的赵长城夯层,仿佛一道道年轮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遇到的第一块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胡服骑射文化广场至第一块长城碑的直线距离,基本勾勒出了赵长城的走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这段赵长城与青五公路相随而行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青五公路西侧,水沟截断的赵长城,高约3米,有着清晰的横截面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夯层与建筑根基都很清楚,难得的一段赵长城"标本"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转过一个弯,赵长城走出了群山,延伸向平原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东侧的这片平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周边地势判断,这里应该有一座负责防御的障城,沟通着阴山与平原的联络。

果然,在初耕的田畔,散布着许多的汉代陶片。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战国的障城,哪来的汉代陶片呢?

原来,赵灵武王修筑的赵长城,在秦汉时期仍然沿用。秦始皇长城横亘阴山峰巅,把赵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汉武帝长城则夯筑于更北的草原地带,把秦始皇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把赵长城作为第三道防线。比起短暂的赵灵武王、秦始皇的年代,西汉防御匈奴的日子要长久得多。所以,在赵长城及秦长城的障城附近发现汉代陶片,是相当正常的。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终于,赵长城从阴山走向了平原。

在冬季的原野之上,那道长长的矮墙清晰地延向远方,延向了石拐区的边墙壕村。

所谓"边墙",正是包头人对于长城的称呼,意思为"边疆的长墙"。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岁月,不断剥蚀着赵长城,这处断面犹如剖开的洋葱,有着清晰的层次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遇到的第二块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两块长城保护碑之间的直线距离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石拐区边墙壕村中的长城遗址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嵌入赵长城的废弃民居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延向前方的村落——大庙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大庙村中,由东河区通向固阳县的S211公路将赵长城截断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大庙村中的长城保护碑,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字迹早已模糊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S211公路边,立着新的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两块长城保护碑之间的直线距离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战国赵北长城走向(胡服骑射广场——大庙村)

战国赵北长城,经历了2400多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倔强地挺立着。如果把它比作满脸沧桑的汉子,那么,北京八达岭的明长城就是尚显稚气的小鲜肉。

当然,比起八达岭长城那些气派的砖墙、敌楼与烽火台,赵国战北长城又要逊色得许多。毕竟,它只是一道土夯的长墙!

善于修筑堡垒的农耕民族,不愿陪着游牧民族去打运动战与游击战,大多会建起一道长长的城墙,把双方隔离开来。胡人骑着胡马,想要窥视中原,先会被长城所阻拦下来,要想扒开一个缺口,很是耗时费力。并且,长城的狼烟很快就会燃起,召来周边堡垒的屯驻军队,随即展开农耕民族所擅长的防御战。

这段长长的土墙,是中原王朝锐意进取的象征,借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大变革,它首次将农耕民族的疆域推进到了黄河的最北端。而明朝的砖砌长城,则远远退守于数百里外,甚至靠近了都城北京。

论尊严、论刚强、论热血,这段土墙并不逊于那段砖墙!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战国赵北长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的碑文:

《史记•匈奴列传》载:"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该段长城为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0年拓地九原后修筑,东端起点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青山西麓,终点在乌拉特前旗乌兰布拉格沟口。长城多为土筑,少量土石混筑,沿线设烽燧、障城。因赵国先在其南境筑有长城,故称此为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赵长城从土右旗美岱召镇北沿大青山西行,至五当沟转入山中,由石拐区老爷庙山向北至后坝村改西行,沿石拐、青山、昆区、九原区大青山、乌拉山南麓西行进入乌拉特前旗。包头境内全长120余公里。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继续向西延伸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长城边的马莲花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前方,一道干沟截断了赵长城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干沟两侧的赵长城,为防范山洪冲刷,是土石混筑的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一路走来,土石混筑的赵长城并不多见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继续向西延伸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延向前方的村落——三元沟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遇到的第四块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两块长城保护碑之间的直线距离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继续向西延伸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又一次被干沟截断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包头市火葬场北侧,赵长城遗址被人工加宽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在附近,杨光找到了许多的古物残片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遇到的第五块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两块长城保护碑之间的直线距离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继续向西延伸。然而,出了前面的围墙,它就难觅踪迹了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无论望向何方,都找不到赵长城的踪迹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终于,看到了赵长城那熟悉的身姿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再次踏上赵长城,可以放心前行了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遇到的第六块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仅仅往前走了100米,就看到了第七块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第五块至第七块长城保护碑之间的直线距离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又与青五公路相随而行了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遇到的第八块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延向前方的村落——东边墙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遇到的第九块长城保护碑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第七块至第九块长城保护碑之间的直线距离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蜿蜒于东边墙村北侧的赵长城遗址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嵌入赵长城的废弃民居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继续向西延伸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赵长城的北侧,有一座郁郁葱葱的生态园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生态园入口的水泥路,是我们此行的终点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回首东望赵长城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第九块长城保护碑至生态园入口之间的直线距离



徒步战国赵北长城(包头境内):“胡服骑射”广场——东边墙村


战国赵北长城走向(大庙村——东边墙村)

从这幅“谷歌地图”之上,不难看出,战国赵北长城几乎是贴着阴山南麓夯筑的。

那道历经岁月沧桑的土垄,继续清晰地向西延伸着……

那么,初夏季节,接着此行的脚印,再来一次踏访吧。

写于:2017年4月

作者简介: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市九原博物馆 理事、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愿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为心旨,感悟文化,修行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