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國史閒談|先秦四五•不講仁義的晉惠公

晉惠公就是晉獻公那個跑到梁國的三兒子夷吾。他跟宋襄公同一年即位,同一年去世,但跟“講仁義”的宋襄公不同,他根本就不講仁義,連哪怕是裝模作樣的假仁假義也不講,完全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

周襄王元年(晉獻公二十六年,魯釐公九年,前651年)晉獻公死後,晉國大夫裡克想要讓重耳回國繼位,殺死了先後繼位的奚齊和卓子兩位國君——“驪姬亂政”忙活了一大頓,算是白忙活了——逼得太傅荀息只好自殺,晉國大亂。

晉國無君。在梁國的夷吾也想回國繼位,跟隨他出奔的郤芮(xì ruì)便建議他藉助秦國的力量。夷吾同意了,一面派郤芮到秦國去,一面派人給裡克送信,承諾如果他當上晉國的國君,就把河西之地送給秦國,把汾陽之邑(今山西忻州靜樂縣西)封給裡克。這樣,秦穆公決定派兵護送夷吾回國,路遇率諸侯前來平定晉亂的齊桓公,就跟齊國的隰(xí)朋一起把夷吾立為了晉惠公。

國史閒談|先秦四五•不講仁義的晉惠公

小人書《夷吾爭位》封面

晉惠公坐上國君的寶座之後就翻臉不認賬了。他先派邳(pī)鄭到秦國去對秦穆公說:“我們國君本來想兌現當初的承諾,可是大臣們都認為那時候他還不是國君,沒資格把祖宗的土地割讓給別國,所以他沒有辦法,只好派我來請求您的原諒。”

賴掉了給秦國的河西之地以後,他又派人對裡克說:“如果沒有你的支持,當今的國君就不能順利即位,可是你殺了兩任國君和一個大夫,當你的國君這不是太危險了嗎?”裡克這才認清晉惠公的為人,說:“如果不是我把前兩任國君殺了,當今國君怎麼有機會即位呢?‘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我死就是了。”於是伏劍自刎。

出使秦國還沒回來的邳鄭跟裡克是一夥的,聽說晉惠公逼死了裡克,便鼓動同樣受了騙的秦國策反晉惠公的支持者,想要驅逐晉惠公,迎立重耳為晉君。結果邳鄭的計策被識破,回國後被晉惠公殺死了,同時遇難的還有他們一黨的另外七個大夫。晉惠公不講信用還大開殺戒,讓他失去了人心,晉國人對他都很不滿。

晉惠公不僅言而無信、心狠手辣,而且臉皮還特別厚。他在位的第四年,也就是周襄王五年(晉惠公四年,魯釐公十三年,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他像沒幹過對不起秦國的事一樣,舔著臉請求秦國賣糧食給晉國。秦穆公不計前嫌,把大批糧食從渭水經黃河入汾水,輸送到晉國的都城絳(今山西臨汾翼城縣東),以至於這條水路上首尾相接佈滿了糧船,幫助晉國度過了糧食危機,史稱“泛舟之役”。

秦國雖然一直被東方諸國視作跟楚國差不多的蠻夷,但能不趁著災荒報復晉國而施以援手,做得還是蠻地道的。比較而言,晉惠公就完全是個白眼狼。晉國發生饑荒的第二年(周襄王六年,晉惠公五年,魯釐公十四年,前646年),秦國也發生了饑荒。可是當秦國想要跟晉國買糧的時候,晉惠公卻不僅不肯賣糧給秦國,還趁機攻打他們。這下惹惱了秦穆公。度過災荒的第二年,也就是周襄王七年(晉惠公六年,魯釐公十五年,前645年),秦國起兵伐晉了。

國史閒談|先秦四五•不講仁義的晉惠公

泛舟之役

秦軍很快就渡過黃河進軍到晉國腹地韓原(今山西運城芮城縣北)。晉惠公問大夫慶鄭怎麼辦。慶鄭大概是很看不上晉惠公的所作所為,就沒好氣的說:“您自己招來的禍患,能有什麼辦法?”晉惠公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決定親自率軍出征。臨行前占卜由誰來給自己駕車,結果恰好又是慶鄭,晉惠公覺得慶鄭對自己出言不遜,應該不會跟自己一條心,便決定換步揚來駕車。

當年九月,秦晉二軍對峙於韓原。晉惠公派韓簡去打探敵情,韓簡比慶鄭機靈,回來說:“秦軍的人數比我們少,但士氣卻是我們的兩倍。”晉惠公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韓簡便解釋說:“出奔用的是人家的錢,回國靠的是人家的支持,饑荒吃的是人家的糧食。人家對晉國有三大恩德,我們不僅沒有回報,還派兵打人家,士氣當然沒有人家高,說是兩倍於我們還說少了呢。”晉惠公不服氣,派人下戰書給秦穆公說:“你要是不退兵,連逃命的地方都沒有。”韓簡知道晉軍必敗,祈禱不要戰死,說:“希望我能有幸當個俘虜。”可見晉軍的士氣已經低落到了什麼程度。

韓原之戰晉軍大敗。晉惠公的戰馬是鄭國送來的“小駟”,尚未訓練純熟。當初晉惠公讓步揚頂替慶鄭駕車的時候,慶鄭就提醒過他,建議他還是用本國出產的已經訓練好的戰馬為好,以免到時候戰馬不聽駕馭而鬧出什麼亂子來,晉惠公不聽,結果敗逃中的戰馬果然受驚,拉著戰車陷入了泥淖(nào)。這時候偏偏又是慶鄭從晉惠公身邊經過,晉惠公便高聲呼喊他來幫忙。慶鄭這個直男癌晚期患者不屑的說:“跟你說你不聽,現在逃跑又能跑到哪裡去?”拋下他只管自己跑了,晉惠公因而被秦軍俘獲。

秦穆公打算把晉惠公押回秦國去,晉國的大夫們都挺講究,不僅沒有自己去逃命,反倒都“反首拔舍從之”,也就是披頭散髮的跟著,到了宿營地就拔掉雜草胡亂住宿。有意思的是,秦穆公竟然拿這些不是戰俘的戰俘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他們不會傷害晉惠公。

國史閒談|先秦四五•不講仁義的晉惠公

韓原會戰

晉惠公的異母姐姐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在晉惠公回國即位之前,穆姬曾囑託他照顧故世子申生的遺孀賈君,並約定讓流亡在外的晉國公室諸公子都回國,但晉惠公回國後照例是說話不算數,不僅沒讓群公子回國,而且還娶了寡嫂賈君——這照顧的可真是別具一格——所以穆姬對她的這個弟弟其實是很怨恨的。

可是穆姬聽說晉惠公被俘後,卻放下了對晉惠公的怨恨,“衰絰(cuī dié)涕泣”,也就是穿著喪服哭求秦穆公不要傷害自己的弟弟,看來她是個重感情的人。秦穆公本已答應晉國的大夫們不會傷害晉惠公,自己的夫人又擺出了一副誓與弟弟共存亡的架勢,只好在跟大臣們商量之後,同意以晉國世子為人質放晉惠公回國。

晉惠公這沒羞沒臊的傢伙趕忙派郤乞回國,讓死黨呂省(呂甥)做好接駕準備。他也不想想,自己背信棄義早就失去了民心,現在又打了一個大敗仗做了俘虜,人設已經完全崩塌,晉國人哪能那麼輕易就接納他呢?幸虧呂省沒有他那麼沒數,知道需要先收拾人心,就讓郤乞假借晉惠公的名義召集眾人,宣佈晉惠公已經知道自己有辱於社稷,不配繼續擔任國君,請大家改立世子圉(yǔ)為晉君,並把公田分給國人。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作爰(yuán)田”,應該是跟管仲“相地衰徵”類似的土地改革措施。隨後,呂省又推行“作州兵”,也就是取消“鄙人”不能當兵的限制,既提高了鄉下人的政治地位,又擴大了國家的兵源,是比管仲的“三其國”更徹底的改革措施。從此之後,各國的戰爭動員也開始逐步從貴族和自由民擴展到全民動員,戰爭規模變得越來越大,慘烈程度也越來越嚴重了。

晉國沒有公族,大夫們也死的死、跑的跑,要不就是跟著晉惠公一起在秦國當俘虜,因而呂省這些對老百姓來說“惠之至也”的改革措施沒受到什麼阻力,馬上就推行開了。有了這些實惠,晉國人答應接受晉惠公回國。不過,這麼好的政策卻不能主動實施,只是為了迎接晉惠公這個小人回國才不得不實施,還讓晉惠公白撿了“惠”字這麼好的諡號,說起來也真夠諷刺的。

當年十一月,晉惠公回國,還沒等進國門就先殺了直男慶鄭,又擔心自己的二哥重耳會趁自己地位不穩回國搶奪君位,打算派人到狄人那裡把重耳也給殺了。重耳聽到消息後,於第二年(周襄王八年,晉惠公七年,魯釐公十六年,前644年)離開狄人,開始了流亡列國的生涯。

此後晉惠公就像從歷史中消失了一樣,直到周襄王十五年(晉惠公十四年,魯釐公二十三年,前637年)他去世為止,再也沒幹出什麼吸引人眼球的事來。

國史閒談|先秦四五•不講仁義的晉惠公

—— 未完待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