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射擊場來了“印度狼”

新華社福州11月22日電題:射擊場來了“印度狼”

新華社記者沈楠、吳劍鋒、肖世堯

中國名將龐偉大殺四方、完成三大賽滿貫的風頭,被三個年輕的印度人搶了。21日,在福建莆田的靶場裡,四場頒獎三次奏響印度國歌。一位中國隊教練感嘆,“這一年,我都會唱印度國歌了”。

這是國際射聯步手槍世界盃總決賽,每年表現最好的一批槍手才有機會參加,所以個頂個是高手。今年與去年合二為一,共有33個國家和地區的116名運動員,中國隊人數最多,有31人,排在第二的就是印度,有14人。21日的男、女10米氣手槍和氣步槍4個項目,一共有7名印度選手晉級決賽,比中國隊還多。

捲走三塊金牌的都是近一兩年冒頭的新人。女子氣手槍冠軍馬努·巴哈克和男子氣步槍冠軍辛格·潘瓦爾都是17歲,女子氣步槍冠軍埃·瓦倫瑞恩也不過20歲。這樣的場景,恍惚讓人看到了過去的中國隊。

事實上,他們正是借鑑了“中國經驗”——舉國支撐,重點突破成才週期較短的10米氣槍類項目。戰略相似,但道路有所不同。

印度步槍隊教練迪·德什潘德說:“中國隊是榜樣,我們是鄰居,我們同樣人口眾多,如果中國能夠做到那麼我們也可以,只需要找到自己的道路併為之奮鬥。”2012年開始,印度射擊協會大刀闊斧地改革,其中一條就是在校園大力推廣,放寬運動槍支進口管控,大大提高了項目的接近性。

中國國家步槍隊領隊王煉透露,他們曾瞭解到,印度的全國比賽有8000到9000人參加,要打20多天。他們覺得難以置信,就從槍廠打聽,得知僅瑞士一家廠商每年賣給印度的氣手槍就有100多支。相比之下,我們的全國比賽人數在1000多。

德什潘德2012年結束了25年的運動員生涯,開始執教。當時國家隊從一個整體拆分為步槍、手槍、飛碟,再各分一線隊和青年隊,6個項目組分別配備教練組。她過去的隊友還有不少開了射擊學院、俱樂部,“大家都很活躍”。

撬動資源的支點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上,賓德拉戰勝中國名將朱啟南,奪得男子氣步槍冠軍,這至今仍然是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在奧運史上唯一一塊個人項目金牌。

“射擊一下子火了,很多小孩想成為下一個賓德拉,家長也支持。” 德什潘德說,“那改變了很多,金牌成為招牌。”

這幾年印度辦比賽不少,王煉的一個直觀感覺是現在的他們像80年代的我們,投入得到的反饋非常積極,對小孩、對基層教練的激勵很大,它不光是改變個人命運,可能還能改變一家人。

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勁松承認,在新一代青年選手的整體水平和尖子能力上,印度已經壓過了中國隊。他們正在蠶食的,恰恰是中國隊過去幾個週期積累的“領地”。明年東京奧運會,印度已經成為最危險的對手。

當然,射擊的核心還是跟自己較勁,一場總決賽也不能說明太多。中國隊的發揮有賽季末尾疲勞積累的因素,印度年輕人的表現也不是無懈可擊,步槍兩位冠軍都在最後一兩發出現失誤,只贏了0.1環。

印度隊的烏克蘭籍教練奧·米哈伊洛夫賽後說了三句話:“今天我們太走運了。我會告誡他們,要只專注於技術動作。這只是備戰奧運會的一步。”

沉下來的“印度狼”才讓人頭皮發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