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瀘州古稱“江陽”,三山九廟不出城的年代追溯應是從明朝開始,當然元宋時代瀘州的興旺景象已經跟它後來的老瀘城規模打下了基礎。歷史發展到今天,瀘州市區一直在經歷新舊的尷尬蛻變。說尷尬是因為老城雖然還在,但是東南西北的古舊遺蹟已經拆除破損消失殆盡,說新舊,瀘州的主城的繁華依然活躍在水井溝,江城,大什(shí)字一帶。而新的瀘州建設已經往當年的農郊之地擴充,今天的大山坪城西,藍田重灣城南,茜草城東,龍馬潭城北就是很好的例子。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對於老城文化民俗的保護和恢復,這可能不是一拍腦門就能解決的問題,它牽扯的東西太多。今天我們暫時不去討論這個事情,我們來說一說離瀘州城24千米的彌陀鎮,這個位於瀘州東部,長江繞北流入合江,隔江與神臂城(俗稱"老瀘州")相望,東與合江縣大橋、佛蔭兩鎮接壤,西和南與江陽區黃艤鎮、分水嶺鎮毗鄰的長江古鎮,卻很有之前老瀘州的感覺。

或許有人會說這句話有些誇張,那麼聽江陽沽酒客慢慢給你道來。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首先江陽沽酒客說的老瀘州指的是今天瀘州主城區,而不是神臂城。神臂城的情況之前多篇文章已經有講述,本文不再贅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神臂城才是原來的瀘州城嗎?真實的情況你瞭解多少?》和《楊慎說:三瀘名號訛千古,那麼你們爭論的瀘州老城在哪裡?》)

彌陀雖然沒有三山,卻有三宮,“三宮六廟九寺興”可以算得上是對彌陀鎮歷史上廟會文化的直接概述了,三宮:禹王宮,文昌宮,南華宮,六廟:川主廟,王爺廟,石龍廟,火神廟,藥王廟,真武廟,九寺:大佛寺,彌陀寺,道覺寺,來龍山寺,觀音寺,石磐寺,清涼寺,水落禪院,玄妙觀。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其中大佛寺修建期長兩年之久,傳說是由天子和尚建文帝指點迷津(當然你大可以把他當成一種故事而不是史實);回想當年的瀘州也是“城中寺廟多如林,香火鼎盛聞四方”。

這也跟彌陀的建鎮史可追溯至東漢時期有關,千百年來碼頭文化、佛教文化、宋元文化、奇石文化、特色餐飲文化等“五大”文化相融交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滲透入整個彌陀的生活之中。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彌陀的九龍進城的傳說,跟老瀘州是一個筏子似的浮城不能撞油一樣精彩,據老一輩說怕撞散了。而九龍進城則因為九條龍鎖住了“口小、肚大、底平”的獨特形態的中壩,才得以保存至今。

當地老人津津樂道的九龍進城更是吹的神乎其神。相處元代有個地師(風水先生),在中壩看到一塊陰宅,為水中蓮花,先人葬於此不僅僅可以大富大貴,而且九龍出海權傾天下。於是回家叮囑自己九個兒子,自己去世後幾點在中壩哪個位置,看到水蓮花升起就葬在裡面,然後七七四十九天不要出門,等到第四十九天,一人拿一條繩子進城就大功告成。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可是偏偏這個機會老天不給,當時瀘州的一個州官做了一個夢,說某日瀘州城會九龍進城,到時候一旦是進了,瀘州城就不保了。州官迷信,就叫人去阻止。可是衙役們就沒看到一條龍進城,倒是遠遠看到有九個穿孝服的人背上背了繩子進城。州官覺得蹊蹺,立即叫人把他們抓了起來,嚴刑拷打,幾弟兄吃不消,才把來龍去脈說了。州官才明白原來九條龍是人,不是龍。於是找來陰陽破法。陰陽說需要有人潛水去把桐油倒在上面才能破。於是找了幾個熟悉水性的衙役,下水去倒桐油,一會江水滾滾,升起一朵碩大的蓮花,蓮花裡果然有個棺木,周邊的九條繩子,已經長出龍鱗。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這法已經破了,繩子變成九條石埂子留在了中壩。雖然沒成為龍,卻使得這裡變成了險灘,把當年哪些船伕害了個夠。傳說自然是虛構,不過水中壩灘險自來有名,據說宋朝還是瀘州的水軍基地,訓練出來的將士跟元軍鬥爭了30多年,也算得了個“鐵打瀘州”的美譽。

今天彌陀中壩地勢平坦開闊,延伸面積近9000畝,呈“口小、肚大、底平”的獨特形態,是長江流域最具特色的天然河壩。壩上還有一種非常奇怪植物,汛期被洪水淹幾月之後,依然能繼續生長。“九條龍”“公主墳”等故事至今人們都在津津樂道,中壩奇石也別具特色,中壩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來遊客前來觀景、旅遊、騎行、尋石。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中壩,早已成為彌陀的代名詞,連續多年成為彌陀遊客最多的地方,成為了彌陀的一張鮮活名片。

每年一到春天,彌陀的遊客絡繹不絕,從董永壩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採光賞綠,自駕經環山路的遊賞桃李芬芳,到王河村看金色花海,到中寨桑椹基地採臺灣桑葚,去喝碗鮮美的白馬雞湯,最後到彌陀文化茶館回味“彌陀故事”,既看得見青山,又看得見綠水,還記得住鄉愁,是一種不可多得體驗。

每年汛期到來,長江水位隨之提高,彌陀中壩的潮水又有另一番味道。在中壩觀景臺、老火柴廠觀景臺、農貿市場觀景臺和彌陀碼頭觀景臺多個角度看去,都能收穫不一樣的眼球“盛宴”。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彌陀的老街不管是鎮中心還是彌陀碼頭,都還保留著相當一部分當年的模樣,雖然有的地方以顯示破舊,但是也算老彌陀人的記憶。不過沽酒客想他們未必願意一成不變,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誰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呢?不過古鎮肯定有一些侷限性,但是這並不妨礙彌陀人想發展的信心。

千年古鎮、川江32大碼頭,四川省十大古鎮,四川省衛生鄉鎮等“金字招牌”讓彌陀成為休閒、娛樂、看江的首選之地,“千年古鎮、福地彌陀”這張名片更是聲名遠播。這些標籤的背後,還是依託著它千百年延續下來的文化底蘊。

沽酒客認為,彌陀鎮的發展離不開它曾經的文化和歷史,從歷史來看,作為川江32大碼頭之一的彌陀,早已就是周邊地區的經濟中心、商貿中心和物流中心。

千年一個彌陀鎮,濃縮半個瀘州城:一個保留老瀘州印記的地方

從區位來看,彌陀位於江陽區東部,距市中心僅22公里,距集裝箱碼頭僅5公里,距黃艤高速路口僅3公里,距分水高速路口僅8公里,距雲龍機場僅30公里,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早已形成。彌陀作為長江經濟帶、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重要節點,已融入瀘州半小時經濟圈,被列入鄉村振興的重點鄉鎮。

友人告訴沽酒客,當地曾經提出了濱江古鎮、溼地公園、康養基地、觀光碼頭、神臂城遺址“五位一體”場鎮整體開發思路。“頂層設計”上實現了城市生活與魅力鄉村的無縫對接,溼地文化與體驗農業的完美整合。那麼我真心希望它最終能實現這一目標,而且也能讓更多傳統文化得以保留,互相輝映,希望彌陀的明天更好,也希望未來我們還能在這裡懷古過去,那就是阿彌陀佛,善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