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如果這是夏朝:史料中的夏朝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歷史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它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卻沒有準確的考古資料可以證明夏朝是否存在過。因此,外國史學家對夏朝不承認,而國內有些學者對夏朝也提出了許多不同意見,最近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更是將人們對夏朝的爭論變成了一個熱點。

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很難相信殷商在沒有繼承和吸收先進文化的前提下,能爆發式地發展出高度發達的文明。我相信,在殷商之前一定存在過一個已經擺脫原始狀態,並且比較先進的文明社會,就像四川的三星堆文化和浙江的良渚文化那樣,而夏朝就是中原先進文化的代表。本著相信史料的精神,本文以《史記》《尚書》《左傳》《竹書紀年》等史書為依據,為大家講述夏朝近五百年的歷史。

大禹治水

話說在堯帝、舜帝時代,中國爆發了一場大洪水。洪水讓天下百姓流離失所、困苦不堪。堯帝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群臣推薦鯀治水,堯帝認為鯀沒有這方面的才能,沒有采納群臣的意見,群臣順勢改口,說可以讓鯀先試試,不行再撤掉。最終,堯帝聽從了群臣的建議,任命鯀治理水患。

按照《史記》的說法,堯帝是黃帝的四世孫,鯀是黃帝的三世孫,舜帝是黃帝的八世孫。而且,堯帝的父親是嚳帝,鯀的父親和舜帝的六世祖是顓頊。也就是說,“五帝”黃帝、顓頊、嚳帝、堯帝、舜帝和鯀血濃於水,都是一家人。

如果這是夏朝:史料中的夏朝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堯帝

鯀用堵的方法治理水患,歷時九年而未能成功,堯帝於是不得不罷黜了自己的堂叔鯀。此時的堯帝年老體衰,他開始培養舜帝作為自己的接班人,舜帝為了立威,誅殺了治水無功的鯀。堯帝禪讓,舜帝即位後,又將治水提到了日程。舜帝讓群臣舉薦治水人才,群臣紛紛舉薦鯀的兒子禹可擔此重任,舜帝欣然採納,任命禹治理水患,並給禹安排了兩位副手:伯益和后稷(周朝的始祖)。

禹吸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用疏的方法治理水患。他過家門不敢入,居外十三載,親自巡視天下,和伯益、后稷等密切配合,一舉平定了水患。

禹平定水患後重整天下秩序,定天下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與此同時,禹建立以王畿為中心的五服制度,這五服由近到遠,依次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

隨著水患的平定,天下百姓復得安居樂業。其後,舜帝派禹南征三苗,禹又取得大勝。禹功績越來越大,其聲望也超越舜帝,舜帝於是禪讓給禹。禹稱號夏后氏,夏王朝由此誕生。

夏朝興起

夏禹即位後,頒佈夏曆,以方便農業生產。此時的夏朝沒有水患,也沒有外患,天下一片祥和安定。

夏禹治理天下時,經常巡遊天下,以視察諸侯和民情。十年,夏禹在會稽大會諸侯,誅殺了遲到的防風氏。同年,夏禹去世,他臨終前仿效堯帝、舜帝禪讓,把天下授予自己的老同事伯益,但卻沒有交給伯益任何實際的權利。於是,夏禹的兒子夏啟順利繼承父親的威望和權利,在夏邑成了新的天子。

如果這是夏朝:史料中的夏朝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大禹

夏啟子繼父位,改變了禪讓制,這引起了有些諸侯的不滿。二年,實力強大的有扈氏率先起兵叛亂,夏啟隨即領兵討伐,雙方在甘進行大戰。一番激戰後,夏啟滅亡有扈氏,威懾了那些不服從自己的諸侯,徹底終結了公天下的時代,開始了家天下的時代。

夏啟在位後期,王室內部因爭權奪利而矛盾激化。十一年,夏啟把少子武觀流放到了西河。四年後,武觀發動叛亂,夏啟派軍隊征討叛軍,武觀戰敗投降,夏朝歷史上第一場王室內亂隨之平息。

少康中興

夏啟在位十六年去世,其子夏太康即位。夏太康不理國政,遊獵無度,有窮氏的首領后羿趁機偷襲夏朝的國都斟尋,奪取了夏朝的實權。夏太康在位四年,抑鬱而終,后羿又擁立夏太康的弟弟夏仲康為王,繼續在幕後實際控制朝政。

夏仲康在位七年去世,其子夏相不願再做政治傀儡,於是冒險逃離斟尋,來到商丘投靠邳侯。第二年,夏相在商丘稱王,聯合支持自己的力量,與后羿展開鬥爭,夏朝於是宣告分裂。夏相九年,他又遷居斟灌國,把斟灌國作為自己新的根據地。

此時,后羿已經被家臣寒浞殺害。后羿稱王后迅速墮落,他疏遠忠直的老臣,重用被自己收養但性情奸詐的寒浞為宰相。寒浞結黨營私,安排自己的親信取代后羿的親信,在夏相八年發動政變,殺害后羿,奪取王位。

寒浞霸佔后羿的家室,生下兩個兒子寒澆和寒豷,寒澆勇猛善戰,輔佐其父擴張勢力。夏相二十年,寒浞率軍滅亡戈國。夏相二十六年,寒澆領兵滅亡斟灌國,俘虜夏相而歸。夏相二十七年,寒澆領兵又滅斟尋國,基本消滅了反抗寒浞的夏朝勢力。夏相二十八年,寒浞派寒澆殺死夏朝反抗勢力的精神領袖夏相,結束夏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統一了天下。

如果這是夏朝:史料中的夏朝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禹貢九州圖

夏太康和后羿皆因貪圖享樂失敗,當寒浞取得成功後,亦步前塵,他把過國和戈國分別封給寒澆和寒豷,自以為天下從此平定,開始過上安逸的生活,卻不料夏相雖死,其後代依然活著。

話說夏相被殺時,其妻子後緡已經懷胎數月。後緡設法脫離災難,逃到孃家有仍國,把夏相的孩子生了下來,給孩子起名少康。另一方面,夏相的忠臣伯靡也逃到有鬲國,暗中集結斟灌和斟尋的殘餘勢力,密謀策劃反攻寒浞之事。

夏少康長大後,一邊為有仍氏放牧,一邊打探寒浞父子的消息。寒澆知道夏少康的存在後,派人刺殺夏少康,夏少康提前得到情報,逃到有虞國,為有虞氏做廚師,以掩藏自己的身份。在有虞氏的資助下,夏少康暗中聚集效忠夏朝的勢力,和伯靡取得聯繫,以圖擊敗寒浞,光復夏朝。

寒澆是寒浞的得利干將,夏少康和伯靡決定先除掉寒澆,再大舉討伐寒浞。夏少康為保存實力,派汝艾以間諜的身份前往過國除掉寒澆。汝艾抵達過國後,得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情報,那就是,寒澆和自己的寡嫂女岐有私情。在一個漆黑的夜裡,汝艾派手下潛入女岐家中,手下順利得手,拿著首級去見汝艾,汝艾定睛一看,發現不是寒澆的首級,而是女岐的首級。汝艾見手下辦事不利,只好自己動手了,他邀請寒澆一起狩獵,趁寒澆追逐獵物在興頭之際,一箭射死毫無防備的寒澆,取走寒澆的首級,帶給了夏少康。

夏少康見心腹大患已除,便和伯靡正式起兵討伐寒浞。夏少康兵分兩路,他和伯靡率領主力進攻寒浞的大本營,同時派兒子夏杼進攻寒豷所在的戈國。夏軍勢如破竹,接連獲勝,寒浞和夏杼父子皆被誅殺。

此時,夏朝已經滅亡四十年,夏少康回到夏邑,祭拜祖先,宣告了夏朝的復國。夏少康勵精圖治,使天下重歸安定,諸侯來朝,四夷來賓,夏朝的國力隨之蒸蒸日上。

夏少康在位二十一年去世,其子夏杼(在位十七年)即位。其後,夏杼之子夏芬(在位四十四年)、夏芬之子夏芒(在位五十八年)、夏芒之子夏洩(在位二十五年)、夏洩之子夏不降(在位五十九年)、夏不降之弟夏扃(在位十八年)、夏扃之子夏廑(在位八年)相繼即位。夏朝在這些帝王的統治下,國家太平無事,疆域向外擴張,周邊的民族俯首稱臣,國力於是到達了鼎盛。

由盛轉衰

夏廑去世後,夏不降的兒子夏孔甲即位。夏孔甲一改先輩勵精圖治的作風,治國時好事鬼神,生活上驕奢淫逸,令天下諸侯大失所望。

夏孔甲出外巡遊時,碰到了兩條龍(實為鱷魚)。夏孔甲令劉累飼養這兩條龍,劉累自詡善於養龍,卻不料養死了雌龍。劉累靈機一動,把雌龍做成了美味佳餚,獻給夏孔甲,夏孔甲品嚐後,對劉累大加讚賞。夏孔甲多日不見雌龍,便召來劉累,詢問雌龍的下落,劉累自知死罪難逃,尋機逃亡外地。當夏孔甲發現自己受劉累矇蔽後,雖然惱羞成怒,卻也無可奈何。

夏孔甲在位九年去世,其子夏昊即位。夏昊在位僅三年便去世,其子夏發即位。夏發在位七年去世,其子夏癸即位。夏昊、夏發的在位時間加起來才十年,他們沒有充裕的時間改革夏孔甲遺留下來的弊政,夏朝的衰敗於是成為必然。

夏癸說來陌生,要是說起他另一個稱呼,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夏桀。夏桀即位後,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寵愛妹喜不理朝政,坐視商人的勢力在商湯的領導下,一天天走向了強大。

如果這是夏朝:史料中的夏朝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夏桀

夏桀二十二年,他把已經做大的商湯囚禁起來,但是第二年,夏桀又釋放了商湯。夏桀釋放商湯,無異於放虎歸山,商湯回到封地後,內修德行,外討諸侯,使商人的勢力遠遠超越夏朝。夏桀三十一年,商湯對夏桀發動決戰,在鳴條大敗夏軍,夏桀倉皇逃竄,逃到三朡。商湯緊追不捨,又在郕大敗夏軍,最終焦門生擒夏桀,把夏桀流放到南巢,滅亡了享國四百七十一年的夏朝,建立起享國四百九十六年的商朝。

寫在最後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夏朝的都城並不固定,夏禹以陽城為都,夏啟為夏邑為都,夏太康以斟尋為都,夏少康起初以夏邑為都,後來又遷都原邑,夏杼以老丘為都,夏廑以西河為都,夏桀復以夏邑為都。可以看出,夏朝的社會並不是後世人們熟悉的農耕社會,它更像是一個半農耕半遊牧社會。而夏朝的君主以父子相傳為主,這又表明夏朝時期,世襲制的觀念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識,這標誌著當時的社會擺脫了原始狀態,文明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最後再說下夏桀的結局。商朝建立二十年後,夏桀在亭山安然離世。看著商朝蒸蒸日上,不知夏桀會不會想到夏禹建國和夏少康復國時的艱難,在心中產生悔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