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銀行業致力推進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系列報道 探索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興業“樣本”帶來的啟示

截至2019年10月末,累計為18941家企業提供綠色金融融資21070億元;

上述資金所支持的項目,預計可實現在我國境內每年節約標準煤3001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8435.79萬噸,年節水量41001.28萬噸;

相當於關閉193座100兆瓦火力發電站,10萬輛出租車停駛41年,由此獲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環境效益不言而喻……

——這是興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的最新數據,更是我國持續推動綠色金融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一個縮影。

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餘額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全年新增1.13萬億元,佔同期企業和其他單位貸款增量的14.2%。

在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體系中佔比較高,綠色信貸也因而成為中國綠色金融的主力軍。顯然,銀行業如何更好發展綠色金融意義重大。

正如《報告》所指出,實踐表明,“自上而下”的頂層推動充分發揮了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實現了中國綠色金融從無到有、迅速發展;“自下而上”的基層探索充分調動了各級政府和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中國綠色金融由表及裡、枝繁葉茂。兩條路徑相互配合,共同推動中國綠色金融事業不斷進步。

這其中,興業銀行可謂“自下而上”探索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實踐的一個生動“樣本”。G20可持續金融小組共同主席邁克爾謝倫曾如此評價說:“興業銀行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包含‘五大支柱’,包括建立綠色金融戰略與規劃、構建專業的組織架構、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和加強綠色金融專業能力建設,我認為這是目前推進綠色金融業務的最佳架構。”

那麼,興業銀行“寓義於利由綠到金”之路,有著怎樣的啟示?近日,《金融時報》記者再度走進這家“赤道銀行”,探尋其綠色金融持續發展歷程背後那些值得借鑑和推廣的經驗。

啟示之一——

綠色金融持續發展的關鍵推動力:董事會與高管層高度重視、建立清晰的“綠色金融集團”戰略、採納國際先進準則

“為什麼別的銀行都沒有這樣的要求,興業銀行卻要做赤道原則的評審呢?”幾年前,山西強偉紙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的不解和疑問,是很多與興業銀行首次合作的企業都曾有過的。

當時,山西強偉紙業年產30萬噸石膏板護面紙項目亟待上馬。而作為省級造紙產業大型項目,其建成後創稅將在1億元以上,並能提供700人以上的就業機會,經濟和社會效益幾乎為所有人看好。然而,根據赤道原則,該項目卻屬於B類,也就是說,存在一定環境或社會隱患。

興業銀行在按照赤道原則要求對項目開展環境與社會盡職調查時發現,企業並未按照相關標準建設汙水處理的事故容量池,這不僅無法起到特殊情況下應急處置的作用,也存在被環保部門處罰的風險。興業銀行隨即與企業展開深入溝通,詮釋赤道原則及環境與社會風險理念,最終贏得企業認可,並按標準建設了事故容量池。

項目落地不久後,上級環保部門針對當地造紙企業開展環保專項檢查,未按照相關標準建設容量池的造紙企業均受到處罰,要求停產整頓,而山西強偉紙業因規避了環境與社會風險,生產經營絲毫未受影響。

“我們發展綠色金融,不僅只是提供資金支持,還要幫助客戶識別、管理和防範環境和社會風險。”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總經理羅施毅坦言,“雖然現在綠色發展的理念已經被廣泛接受,但最初銀行推行綠色金融還是相當不容易。”

令人矚目的是,從2006年國內率先探索綠色金融業務,到2008年成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再到如今形成涵蓋綠色融資、綠色租賃、綠色信託、綠色基金、綠色理財、綠色消費等多個業務種類在內的集團化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體系——興業銀行通過商業模式和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商業行為有機結合,成為踐行可持續發展與綠色金融的典範。

那麼,興業銀行是如何做到的?

“興業銀行綠色金融之所以能夠持續發展,是因為具有三大關鍵推動力。”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其一,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其二,建立清晰的‘綠色金融集團’戰略,其三,持續借鑑國際先進經驗,採納國際先進準則。”

記者注意到,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綠色銀行評價實施方案(試行)》中,將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對綠色金融重視方面的評價指標設置了最高的權重,加起來高達22%。而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實踐證實了這一點。

據瞭解,作為頂層設計,興業銀行董事會提出“寓義於利”的社會責任實踐觀,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司治理理念,併成立赤道原則工作領導小組和集團綠色金融專項推動小組,在政策資源配套和體制機制上予以了一系列支持,從而促進了該行從開發單一綠色金融產品到建成集團化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從綠色銀行成長為綜合化綠色金融集團的蛻變。

特別是一系列配套激勵約束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興業銀行一方面把綠色金融業務納入對分行的綜合經營計劃考評,另一方面在業務資源配置上予以傾斜,每年均安排綠色信貸風險資產或專項規模。不僅如此,該行每年還安排專項財務資源用於支持激勵各分支機構在綠色金融客戶建設、重點項目投放、創新產品落地、排放權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信貸審批上,在對綠色金融項目給予綠色通道的同時,實行差異化授權,綠色金融項目優先審批。

如果說,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高度重視是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推進的重要引擎,那麼,清晰的綠色金融戰略,無疑為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指明瞭方向、明確了目標。

早在2016年,興業銀行就制定了“兩個一萬”的綠色金融中期目標,力爭到2020年,集團層面綠色金融業務融資餘額突破一萬億元,服務綠色金融客戶數(項目數)突破一萬戶,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中。

根據綠色金融戰略目標與規劃,羅施毅說:“在集團內,我們2015年初即將綠色金融列為集團七大戰略核心業務之一,致力於實現從綠色銀行到綠色金融集團的跨越;在市場上,則以綠色信貸為基礎,綜合運用集團多元化產品,不斷擴展綠色金融業務領域,使興業銀行成為一流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提供商”。

採訪中記者感到,赤道原則不僅成為興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切入點,更是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開闢綠色金融業務“藍海”、提升客戶服務能力的有力工具。

基於實施赤道原則所產生的內生動力,逐步推動興業銀行實現了在公司治理理念上的革新——從股東利益至上到兼顧利益相關者,再到倡導可持續發展,該行公司治理理念實現了三級演進與飛躍。

“綠色金融作為西風東漸的舶來品,借鑑國際經驗,採納國際先進準則,可以為中國金融機構踐行綠色金融注入持續發展動力。”魯政委說。

啟示之二——

綠色金融成功的重要方略:建立專業組織架構,持續進行能力建設;持續創新,完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持續發行綠債,為綠色信貸補充資金來源

2018年11月13日,興業銀行發行首支境外綠色金融債券,包含美元和歐元兩個品種,即6億美元三年期定價3M LIBOR+85BP,3億歐元三年期定價3M Euribor+85BP,創造了股份制銀行雙幣種發行、雙品種綠色認證、雙交易所上市、跨時區定價等多項紀錄,直接服務和推動了6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

綠色債券是國際綠色金融市場發展最成熟,同時也是影響最廣泛的領域,可以較好地解決中長期綠色項目與綠色融資的期限錯配問題,成為銀行發展綠色信貸重要的資金補充來源。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共發行綠色債券超過2800億元,綠色債券存量規模接近6000億元,位居全球前列。

而興業銀行毫無疑問地成為其中最為活躍的一支力量。截至2019年10月底,該行累計發行1300億元綠色金融債,不僅成為首家完成境內境外兩個市場綠色金融債發行的中資銀行,亦是全球綠色金融債發行餘額最大的商業金融機構。

羅施毅表示,發行綠色金融債的意義不僅在於為銀行支持綠色項目、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更重要的是推動了“責任投資人”群體的形成,有利於國內綠色債券市場增強內生髮展動力。

採訪中,記者感觸最深的莫過於興業銀行的創新能力。正是綠色產品與服務的持續創新,為該行綠色金融業務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興業銀行在綠色信貸領域的創新成果有目共睹。以近年為例,該行成功通過三方合作的形式,將綠色金融的專業能力優勢和政府綠色金融優惠政策相結合,創新推出了一批像“環保貸”“綠票通”“綠創貸”等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這些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思路和模式,值得借鑑和參考。

更值得思考的是,從為企業客戶提供綠色融資、綠色租賃、綠色信託、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等集團化綠色產品和服務,到面向個人客戶推出的低碳主題信用卡、綠色按揭貸、綠色消費貸和綠色理財產品等個人綠色金融服務——記者發現,如果不是調動了興業銀行各條線、各部門,以及興業租賃、興業基金、興業信託、興業研究等各個子公司的力量共同探索開展綠色金融業務,那麼綠色金融全方位服務體系將無法形成。

而這一創新格局,如果沒有專業的組織架構來支撐也將成為“空中樓閣”。據悉,興業銀行在總行層面,設立綠色金融部,牽頭負責集團綠色金融業務產品創設、營銷推動、品牌建設以及具體事項的統籌、協調、聯動,並設置了專業研究、產品創新、營銷管理、項目評審、運營管理、品牌建設等6個專業團隊。分行層面,則設立了分行綠色金融部或相應的職能機構,配置專職綠色金融產品經理,總行專業管理部門加分行專業經營部門的組織架構,有力支持了綠色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提升相關人員專業水平,迄今興業銀行共舉辦赤道原則、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相關培訓400餘場,參加培訓員工近5萬人次。

啟示之三——

綠色金融提升市場影響力的獨特路徑:積極參與並推動監管制度出臺與國際合作;共享共建理念成就獨有的綠色金融同業輸出服務

在興業銀行,記者看到這樣一組數據:2017年下半年以來,興業銀行共與9個省(區)簽約綠色金融合作總金額5700億元,已累計投放綠色融資近2000億元,融資融智並舉,促進了地方綠色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並帶動興業銀行與地方政府在綠色金融產品和體制機制創新等多方面的合作。

據瞭解,自2017年國務院批准設立首批五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興業銀行便直接參與了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規劃方案的起草制定,並分別與貴州、浙江、江西、新疆等4個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及內蒙古、甘肅、青海、吉林、雲南等5省區簽訂綠色金融合作協議,“一地一策”推動地方經濟綠色轉型升級。

在魯政委看來,“金融機構更好地發展綠色金融,需要良好的綠色金融監管環境和融入國際綠色金融發展潮流,而先行的金融機構推動中國綠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也有助於自身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在國內,興業銀行作為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單位、中國銀行業協會綠色信貸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單位,參與了監管部門《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能效信貸指引》《綠色銀行評價方案》等多項綠色金融政策制定和首批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規劃方案的起草,直接參與地方綠色金融制度和政策設計,協助各地出臺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文件和統計標準等,積極推動中國綠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在國際上,興業銀行加入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聯盟、亞洲金融合作協會(AFCA)綠色金融合作委員會等組織,多次受邀參加全球氣候大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參與赤道原則、IFC《績效標準》等國際可持續金融標準的制定,為推動全球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一花開放不是春,百花開放春滿園。“要讓更多金融機構加入進來,讓綠色金融市場發展壯大起來。共享共建的理念,成就了興業獨有的綠色金融同業輸出服務。”羅施毅說。

截至記者採訪時,興業銀行已與九江銀行、湖州銀行等近20家同業機構簽署綠色金融同業合作協議,深化綠色金融全面合作,在綠色產品開發、綠色團隊建設、業務流程構建等方面開展合作和業務創新,有效賦能和引導更多金融機構參與到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中來,共同推進綠色金融市場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興業銀行還分別從綠色金融實踐經驗和赤道原則與商業可持續的角度,出版了《寓義於利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探索與實踐》《從綠到金:基於赤道原則的銀行可持續發展實證研究》兩部著作,深化了金融行業綠色金融的理論研究,也為同業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提供了有益借鑑。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