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祝福!光榮退休的鞍鋼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祝福!光荣退休的鞍钢人

2019年10月

鞍鋼集團共有591名職工光榮退休

在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您們熱愛鞍鋼、情繫企業,愛崗敬業、爭創一流,創新求實、拼爭奉獻,艱苦奮鬥、永攀高峰,書寫了閃光的歷史。您們為鞍鋼集團建設發展所奉獻的青春、智慧、心血和汗水,將永遠鐫刻在鞍鋼集團發展的史冊上。退休後,相信您們會繼續關注鞍鋼的發展變化,繼續為黨的事業、為鞍鋼的振興發展增添正能量,發揮餘熱!

祝福!光荣退休的鞍钢人

祝福大家退休快樂!

祝福!光荣退休的鞍钢人

忘不了,我是鍊鐵工人

祝福!光荣退休的鞍钢人

鞍鋼股份鍊鐵總廠 高德庫

每當我翻看著《鍊鐵總廠退休職工紀念冊》,眼前立刻呈現出在鍊鐵總廠高爐爐前崗位上堅守奮戰了37個春秋的幕幕場景,這一切讓我全身熱血沸騰,激動萬分,這是我難忘的一段人生歷程,令我為之驕傲和自豪。

1982年我初中畢業,經過鞍鋼招工考試,很榮幸地成為一名鍊鐵爐前工。從入廠工作的第一天直到今年退休,我始終沒有離開過我熱愛的高爐。在爐前,我看到了鍊鐵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看到了老英雄孟泰精神的發揚和傳承,看到了鞍鋼、鐵廠的發展和巨大變化。管理創新、技術改造,讓一排排的新高爐拔地而起,生產能力和各項技術指標連創新高。

爐前崗位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也差,但這些在我看來,跟老英雄孟泰遇到的困難比起來,都算不得什麼。說實在的,我打心眼裡熱愛這份工作,覺得總有使不完的勁兒。剛入廠時,班長便對我說:“爐前這活光有力氣不行,更不是一兩天就能幹好的,每項工作和事故的處理都是有方法的。”我就跟在班長和師父的後面邊幹邊學,遇到不懂的問題便反覆問,並認真記錄下,回家後仔細琢磨。一有時間就到書店買專業書籍,看書不是看一遍,而是看十遍甚至百遍,直到能夠理解透徹。如今,在家翻閱數十遍的專業書摞起來有1米多高,剛入廠時,買的第一本專業書《高爐爐前工》,大部分內容至今都能背出來。我堅持下班後看書學習3小時,甚至下中班還要學到天色見亮。我的努力學習和工作得到了回報,1991年我第一次參加鞍鋼青工技術競賽,便獲得了爐前工技術狀元。隨後,鞍鋼保送我到遼寧工運學院工業企業管理專業進修深造,這更激發了我對知識的渴望。努力學習後,我對爐前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也為進一步提升操作技能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隨著鍊鐵技術不斷髮展進步,鍊鐵設備也日趨先進化和現代化,這對新時期的鍊鐵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鍊鐵行業再也不是‘傻大黑粗’,而是‘粗中有細’。”我就暗下決心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實際工作,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難解決的問題。37年來,我先後成為鞍山市大工匠、鞍鋼工匠、 遼寧省“高德庫技能大師站”技術領創人、 遼寧省“高德庫職工創新工作室”技師帶頭人、 遼寧省崗位技術能手、 第九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獲得者、 第二十二屆全國發明者銅獎獲得者、 第十屆國際發明展銀獎獲得者、 第二十三屆全國發明者銅獎獲得者。

在企業各級黨組織的培養下,我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取得高級技師職稱,退休離崗時任鞍鋼股份鍊鐵總廠生產室爐前總技師,先後榮獲鞍鋼集團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和鞍山市“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當我手捧著,並久久凝視《鍊鐵總廠退休職工紀念冊》時,心頭不禁湧起說不出來的滋味!雖然我退休了,但我愛鞍鋼、愛鐵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繼續為鞍鋼發展作貢獻。

鞍鋼,你是我永遠的熱愛與驕傲

祝福!光荣退休的鞍钢人

鞍鋼工程發展工程技術公司 馬寶成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告別了深深熱愛的鞍鋼工程發展工程技術公司、告別了深愛的鞍鋼,成為一名光榮的鞍鋼退休人員。

今天,回望自己的職業歷程,我百感交集,38個春秋的工作歲月,彈指一揮間就成了歷史,當年青春芳華的我,轉眼間就成了花甲之翁。在逝去的歲月裡,我們把知識和力量獻給了深深熱愛的鞍鋼,當我們離開她的時候,我們收穫了她給予我的榮耀與驕傲。

1979年9月,我由鞍鋼半連軋綜合廠的一名集體職工,考入哈爾濱冶金測量學校。1982年8月畢業分配到鞍鋼設計院,從此成為一名測繪專業的技術員,投身到鞍鋼的建設與發展之中。同時,也開啟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夢想。在組織和同志們的關懷下,我勤奮學習,努力工作。

1986年6月,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94年晉級工程師,1997年被授予遼寧省優秀測繪科技工作者稱號,2000年被評為鞍鋼拔尖人才,2005年被破格晉級為高級工程師。我先後獲得國家專利6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有兩項測繪成果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是在測繪專業計算、畫圖都是手工的時代來到鞍鋼設計院工作的。1983年,當我們用日本卡西歐計算器計算座標時,大家感到生產力的巨大進步;1994年,我們使用AutoCAD畫圖,甩掉沉重的大平板測圖儀時,大家感到勞動力的巨大解放;1996年,當我們使用GPS測量時,大家感到測量沒有了障礙、測量無所不能;2019年,我即將退休的時候,鞍鋼工程技術公司的測繪技術進入了無人機三維信息測繪時代。如今,測繪不再風吹日曬,不再身背肩扛,不再翻山越嶺,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童話般的空間信息時代。

我在設計院工作這麼多年,毫無遺憾,不僅經歷和見證了設計院測繪專業的跨越式發展,也見證了鞍鋼的發展與壯大。

我深深地熱愛我工作了38年的鞍鋼,我為我一生工作在鞍鋼感到驕傲和自豪。在鞍鋼這個大舞臺上,我用自己的知識和汗水創造人生的價值,實現自己的夢想。

現在,我雖然退休離開了鞍鋼,但我永遠心繫鞍鋼,衷心祝願鞍鋼在新時代越來越好,永遠輝煌!

在鞍鋼的日子不負韶華

祝福!光荣退休的鞍钢人

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 及玉梅

“歲月如歌彈指間,光陰似水不再來”,33年彈指一揮間,我已到了退休的年齡,光榮地成為鞍鋼退休人員中的一員。雖說早就在心理上有所準備,然而真正到了這一刻,要告別心愛的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工作崗位,告別朝夕相處的同事時,還是禁不住在心頭湧起千般滋味和萬般不捨。恍惚間,剛剛拿到畢業證的我,意氣風發地到單位報到入職的情景彷彿就在昨天。

1986年,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懷揣大紅的大學畢業證書和對工作崗位的好奇與嚮往走進了鞍鋼的大門,從此成為一名鞍鋼人。受父輩影響,我大學學的是焊接專業,入職後被分配到鞍鋼鋼鐵研究所焊接室,成為焊接團隊中的一員。剛剛畢業的我幹勁兒十足,在工作中認真好學,任勞任怨,得到了許多人的肯定和讚揚。隨著年齡增長,我也逐步邁進了人生的不同階段,成為妻子、 母親。在每一次身份的轉變帶給我巨大喜悅和幸福感的同時,對我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家庭和事業都是我不能捨棄的,那麼就必須付出更多努力,幸運的是有理解和支持我的丈夫和家人,他們是我最堅強的後盾,讓我可以做到工作和家庭兩不誤。在參加工作的三十多年裡,我負責和參與的科研項目近百項,其中多項獲得省、市級獎勵,多次深入現場圓滿解決實際問題和客戶質量異議,為鞍鋼的科研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在這期間,我成功地把兒子培養成一名重點大學的研究生,繼續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退休,是我人生一個階段的總結,也是新生活的開始。回首往事,昔日的全部努力使我可以堅定且驕傲地說,我沒有辜負我的工作和職責,也沒有辜負我的青春和年華。展望未來,我依然有信心把生活過得充實而豐富多彩。鞍鋼人這一身份是我永遠的驕傲和使命,即使已經退休,鞍鋼依然是我不能忘懷的,我將時刻關注鞍鋼的發展,祝願鞍鋼明天更加輝煌。

“鞍鋼那位,好樣的!”

祝福!光荣退休的鞍钢人

攀鋼礦業公司 陳德令

作為來自攀鋼的一員,工作中,我們擁有艱苦奮鬥的歷程,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後來,作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鞍鋼”的一員,一樣擁有和祖國心臟跳動在一起的情懷, 一樣擁有“創新求實拼爭奉獻”的苦樂年華。

今年10月,我光榮退休了。快一個月的退休生活,我找到了新的生活節奏。

我的子女是專業知識型家庭,“隔行如隔山”,在他們的言談裡,我聽到的幾乎就是“外語”,根本沒法交流。所以我覺得自己應該不斷學習,人生只有一技之長恐怕是靠不住的。時事政策、社會活動、健康等知識,都得有所瞭解。真別說,我所在的社區黨總支,就針對離退休黨員隔三差五組織“社區論壇”“時事論壇”一類的活動,形式新穎,大家都可以報名參與。我參加了幾次,既受益又快樂。為了給子女作表率,我“讀書學習一以貫之,落實家訓一絲不苟,引領示範堅持不懈,苗頭不對嚴肅教育”,也加深了我對思想武器的理解。

聽說我們社區的合唱團經常請國家一級演員來指導、訓練,遠近聞名。我想,只要用心,哪有學不好的?拿定主意,馬上報名。在這個過程中,我努力學習,收穫很多。

退休生活,沒有了工作指標和考核的壓力,沒有了上下班“趕考式”搶時間的匆忙,這種日子可以盡情享受生活。然而,許多時候,會情不自禁地問問自己今天這幸福快樂日子的根源,於是更加感恩企業。為了發揮餘熱,我參加了“衛生城市”“平安社區”志願者活動。其中,最大的感慨就是,別人喊我的時候,總是說:“喂,鞍鋼那位,好樣的!”

激情燃燒的歲月,有我

祝福!光荣退休的鞍钢人

鞍鋼工程發展建設機電分公司 李大慶

我是鞍鋼工程發展建設機電分公司的一名退休人員,在建設公司幹了40多年,參與了幾十個工程項目,自己也從20多歲小夥變成“老鞍鋼”了。從業40年裡,鞍鋼股份線材廠、鞍鋼股份中厚板廠、鞍鋼股份熱軋帶鋼廠三條生產線以及鞍鋼股份大型廠的改造、新區三個轉爐、鮁魚圈工程、朝陽工程、土耳其950熱軋帶鋼工程、瀋陽寶馬工程等項目都讓我終身難忘。

1987年線材工程,是建設機電分公司實現大提升的工程,不僅實現了人員素質的提升,也實現了自身實力的提升,給鞍鋼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作為我參加工作後參與的第一個工程,它對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助我從一名年輕工人成為一名管理幹部。1992年鞍鋼股份中厚板廠工程是建設機電分公司乾的最大工程,公司在管理上,上一個大臺階。我們用8個月時間順利完成了試車軋鋼。從“九五”改造起,鞍鋼相繼上了1780、1700和2150三條熱軋生產線。1780線當時可以說是鞍鋼的“生命線”,給鞍鋼創造了巨大的效益,人們都羨慕鞍鋼職工。我也因為自己是一名鞍鋼職工感到自豪。現在退休了,回顧自己幹過的工程,我挺自豪的,還時常回想起過去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268,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