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三民”活動|市審計局:創新搭建審計平臺 服務保障15個攻勢

圍繞全市發起的15個攻勢,市審計局提高政治站位,全力跟進服務保障,運用平臺思維做乘法,創新搭建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平臺,提升審計項目組織、實施和成果運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通過平臺整合資源,形成不同要素之間的互動,實現審計價值倍增效應。

一是大膽流程再造,圍繞15個攻勢搭建審計平臺。該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調研,在全市徵集81條意見建議,查擺了9大類問題,從3個方面剖析原因,並研究提出了11條改進政策跟蹤審計工作的具體對策。在此基礎上,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實行頂格協調,印發《圍繞15個攻勢加強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的意見》,從9個方面提出要求。在審計項目管理上,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推進審計全覆蓋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審計項目和審計組織方式,實施審計流程再造,在完成審計署和省審計廳部署任務的同時,將政策跟蹤審計的重心轉向15個攻勢,構建起審計計劃統一制定、要點統一執行、資源統一調配、成果統一反映的政策跟蹤審計平臺,擴展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盲區。在審計項目統籌方面,探索開展“1+N”、嵌入式、融合式等審計項目組織方式,全市審計機關在組織開展審計項目時都關注15個攻勢的落實情況,作為第一板塊部署。在審計組織方式統籌方面,加強全市審計機關跨層級、跨專業、跨區域優化組合,對重點行業或部門開展市區同步審計,形成監督合力。

二是創新自主研發,大數據綜合作業平臺提供保障。利用信息技術緩解政策跟蹤審計面廣點多、專業性強、數據鏈長、人員不足等困難,搭建起集存儲、加工、運算三位一體的大數據架構,變“靜態數據”為“動態數據”,及時跟蹤項目進度和資金使用績效,實現傳統政策跟蹤審計向“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系統研究”的數字化審計模式轉變。以15個攻勢作戰任務梳理出的政策、市級重點項目和財政兌現資金為抓手,圍繞“攻山頭”工作主線、15個攻勢作戰方案,對原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大數據綜合作業平臺進行升級改造,從各項攻勢的作戰方案中篩選資金、項目、政策納入審計範圍,將使用資金、項目落地、政策執行的區市、部門作為“主戰場”,實現全市政策跟蹤審計計劃統籌、數據集成、聯網核查、成果共享的“一盤棋”,提升服務保障15個攻勢的信息化水平。

三是集中火力突破,服務保障“雙招雙引”等攻勢。聚焦全市“雙招雙引”、壯大民營經濟、城市品質改善提升等攻勢,加大審計監督保障力度,前三季度共抽審單位289個、項目88個,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報告16篇,納入市委市政府會議研究3次,推動相關部門及區市政府及時向企業兌現財政資金、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出臺促進社會化專業招商引資獎勵等政策措施20餘項。如,圍繞服務保障“雙招雙引”、壯大民營經濟攻勢,開展“一次辦好”和減稅降費、財政政策兌現、“雙招雙引”政策措施、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拖欠賬款審計,助力全市打造市場化、法治化一流營商環境;對2018年市級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完成情況進行梳理,對2019年項目推進情況開展審計調查,有效推動項目加快建設、規範管理;圍繞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首次全面對市本級和10個區市棚改和公共租賃住房情況開展全覆蓋審計,應用地理信息技術精準定位、篩查疑點,提高審計效能;開展全市學前教育發展政策措施落實審計調查,推動構建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體系;開展清潔能源及煤炭清潔利用審計調查,推動市政府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農村清潔取暖實施方案等10項政策措施文件的出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