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不出所料,文牧野又一次勝出。

算上前不久在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拿下的最佳導演處女作獎,文牧野憑藉《我不是藥神》已經前後贏得了17個獎項,當然這還不包括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等其它獎項。

金雞獎頒獎典禮結束之後,在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的獨家採訪中,文牧野坦言:“以前就夢想著能夠拿到金雞獎,所以這次獲獎覺得非常開心和榮幸。”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當然,這種榮耀也讓他學會自省——“我覺得自己沒有成名,最佳處女作這個獎項,一生只能得一次,我會特別特別珍惜這個獎,同時,我也會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之後的電影。”在金雞獎頒獎典禮上,文牧野也說過這句話。

不管怎樣,第一部作品便能獲得如此多的獎項,作為青年導演,文牧野的“起點”可以說是足夠高了。當然。這番榮耀背後,離不開其自身硬核實力的支持。也正因為此,文牧野逐漸有了更多行業機會。比如,與陳凱歌等其它六位前輩導演一道,共同參與到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之作《我和我的祖國》這樣的大項目中來。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文牧野便是時刻等待著,並不斷為之奮鬥的那一個。

厚積薄發的成名之旅

文牧野,是註定要當導演的。

這倒不是說他天生屬於被老天爺賞飯吃的那一類,(當然這也很難界定),不過,與其說他天賦過人,倒不如說他為電影付出的努力終有一天會被看見。

學生時代的文牧野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好學生”,據說《我不是藥神》中的黃毛,就是根據文牧野高中時的形象所打造的。儘管對課業不太感興趣,但電影卻是文牧野的一大“心頭好”,當時的他,幾乎每天都要看一部電影。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因此,高考失利後,面對有限的選擇,他選擇了跟電影相關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大學裡,文牧野第一次拿起DV,拍攝了人生第一部短片——《跑》,並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此前在接受拍sir採訪時,文牧野便表示,就是從這裡開始,他決心要做一名導演。

怎樣才能做導演呢?考北電導演系研究生!而這條路,文牧野足足花了三年時間才得以走完。

研究生入學後,文牧野又接連拍攝了《BATTLE》《安魂曲》兩部短片,並先後在FIRST青年電影展等平臺獲得認可,開始在業內嶄露頭角。而正是通過這些短片,文牧野才有了執導《我不是藥神》的機會。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安魂曲》

自去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以來,《我不是藥神》便口碑初顯。正式上映後,影片在全社會掀起觀影狂潮,觀眾好評如潮。最終市場票房突破30億,豆瓣評分落點9.0,躋身華語影史票房榜第八位。至此,很多觀眾都認識了這位85後的年輕導演。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與此同時,從電影上映至今,電影橫掃臺灣電影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等諸多電影節平臺,在剛剛結束的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電影還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等8項提名。

電影上映半年後,文牧野又與陳凱歌、甯浩、徐崢等6位導演一起,參與到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之作《我和我的祖國》中來。這樣的榮耀可謂絕不僅有。最終,國家將代表“新生力量”的這一青年導演名額,給到文牧野,讓其負責最為“年輕”的《護航》篇章。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面對這次他人遙不可及的機會,文牧野只是淡淡地將其歸結為“榮幸、運氣”兩個詞彙,謙遜地表示:“我覺得就是運氣好,因為剛剛拍完《我不是藥神》,我也覺得很榮幸。”

當然,這種運氣背後,無疑是文牧野多年努力厚積薄發的沉澱。

新人導演的硬核把控能力

實際上,在中國影史,與《我不是藥神》類似,反映現實題材的影片並不少見。文牧野甚至覺得,任何好電影都離不開現實主義的土壤。但在大家的傳統印象中,這樣的電影往往與可看性弱、市場受限、叫好不叫座等關鍵詞相掛鉤。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因此,文牧野覺得《我不是藥神》必須搞。最終,《我不是藥神》口碑票房雙豐收,打破現實題材影片在電影市場一貫以來的尷尬處境,讓大家看到這一題材電影的市場空間。

當然,《我不是藥神》“出圈”背後,最關鍵的便是導演對故事的“精巧”設計。而且,不同於其他年輕導演對“文藝片”的偏愛,文牧野卻更青睞“類型片”,並將自己定義是一個“類型化的作者電影導演”。

從2015年開始,集導演、編劇能力與一身的文牧野,花了兩年的時間進行劇本創作與打磨,將自己成長經歷中所聽、所看的真切感知融入到故事中,賦予角色真實的人性特質,並在故事不同階段加以“類型化”的設置,讓影片更具可看性與感染力,實現作者表達和類型市場的有機融合。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在電影正式開機前,演員們還湊在一起,進行了不下四次的劇本圍讀,並在開機前兩週,提前進組,從頭到尾“彩排”了一遍,確保萬無一失。但在正式拍攝過程中,為了拍到自己想要的畫面,一個鏡頭拍數十次也是常見現象了,而且導演經常還會“再保一條”。

到《護航》,挑戰再次來臨。面對這樣的重任,文牧野也絲毫沒有怯場,反而更彰顯自己的項目把控能力。首先,一接到任務,文牧野便進行了大量採訪調研工作,並據此擴充故事線,賦予呂瀟然及其他配角更為豐富飽滿的人物性格;正式拍攝過程中,為了保證拍攝的真實性,文牧野力求“實拍”,為此還不惜現場將飛行員“實訓”為攝影師,親自上天幫忙拍攝。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經過半年的時間,文牧野完成了這一重任,並將影片中唯一一個以女性視角切入的故事,塑造地足夠有血有肉,不少觀眾在看完電影后紛紛表示,《護航》是全片最酷帥、拉風的一篇章了。但在文牧野看來,現在的成片效果也就剛剛做到了80%的程度。“6月份拍完,2個月的時間剪輯,工作量實在太大了,如果時間再多一點,我們應該還能做得再細緻一點。”

但儘管如此,在與六位前輩導演合作推出的“彙報演出”中,文牧野表現地豪不遜色。

其實,不管是《我不是藥神》還是《護航》,都有著鮮明的人物風格及獨特的人物魅力,這也是導演對演員角色的塑造能力所在,比如在《我不是藥神》中,文牧野將原主人公從白血病人改為賣印度神油的店老闆,讓角色及故事更具戲劇性,到《護航》,為了充分展現呂瀟然的人物個性,文牧野還在其周圍設定了 “搞笑”前男友等個性立體的角色形象,為影片增添了不少看點。

角色足夠出彩,當然也離不開文牧野對演員的調控能力。當時,飾演黃毛的演員遲遲未定,當文牧野看到章宇的那一刻便當即認定“就是他了”。從《我不是藥神》與《護航》的反饋來看,不管是章宇還是宋佳,亦或是王傳君、譚卓等等,均突破以往形象,貢獻出足夠精彩的演技。正是因為文牧野細膩的調度,讓觀眾也在演員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堅定的理想主義者

從去年《我不是藥神》大爆,文牧野就此闖入大眾視野,到今年《護航》降臨,整整一年的時間,文牧野兩次被推至高點,接受觀眾的“檢閱”,這或許便是市場及觀眾對他的最大肯定。在當下青年導演的行列中,文牧野無疑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徐崢曾評價文牧野說是:天生應該做導演的人。文牧野回應說:“沒有人是天生適合做什麼事的,我只是下的功夫多點,準備的多點,現場從容些。”

的確,文牧野是一個喜歡未雨綢繆的人,謹防意外情況發生,譚卓曾感嘆,在合作的眾多導演中,最驚訝的便是文牧野導演所做的充足準備。

而且,他尤其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以及每個決定背後的原因,並堅定自己的選擇。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實際上,從學生時代對電影的不懈追求開始,這種對自我決定的堅定便始終圍繞在文牧野身上。

其實,在文牧野看來,目前青年導演所面臨的最大困難便是對自己不瞭解,對於自己擅長,或者應該走的道路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

“任何時代的所有人都面臨著一個當代的客觀問題,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應對這些客觀因素,應對方式的第一步就是你要明確,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導演,你適合走哪一條路,第二步是方式方法,就是你該怎麼走,把這些捋清楚之後,我相信路會相對平坦一些。”

“用對待處女作的精神拍電影”

從新人一路走來,談起“爆紅”後的變化,文牧野笑著說確實比以前忙了一些。“拍處女作《我不是藥神》的時候,對後面的宣傳都不太瞭解,而且第一次接觸採訪,今年雖然適應了一些,但連續兩年經歷了兩波宣傳就會比較累,說老實話我更想單純地抽出時間趴在劇本上。”

面對拍sir對未來項目情況的詢問,文牧野表示在《我不是藥神》之後便一直在操作,繼而轉念說道:“我知道你會問我是什麼,我也會跟你說不方便透露,我已經被問了無數次了。”說完便笑了起來。

儘管如此,但文牧野表示,這種變化是必然的,甚至還笑著預言,未來或許都會是這樣的節奏——“你沒辦法去做什麼,只能要求自己去適應,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時間和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