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群众》杂志聚焦邳州: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

由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群众》杂志

2019年第22期

以“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为题

聚焦邳州公共空间治理

《群众》杂志聚焦邳州: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

邳州推进城乡空间治理的创新实践,有力破解了多年来城乡发展积累的突出矛盾,有效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其鲜明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党领导一切摆上县域治理统领位置。党组织向基层延伸,党员在一线带头,党的领导直达社会治理末端,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得到明显加强。

二是制度创新增创县域治理综合优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人大的法律监督优势、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政协的民主协商优势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统一,形成巨大合力。

三是科技创新成为县域治理坚强支撑。治理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焕发出无穷的社会活力,激发出强劲的经济潜力。

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群众》杂志聚焦邳州: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这既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的重大成果,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让我们对坚定不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保障、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力量,让我们对中国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群众》杂志聚焦邳州: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

把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说到底就是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做到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二是持续加强制度研究。做到深刻领会制度内涵,把握制度本质,增强制度自信。三是着力推进制度创新。紧密联系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实际需要,深入推动江苏实践,持续积累江苏经验,不断贡献江苏力量。从县域治理实践创新看,就是要建设县域治理现代化良好生态。主要包含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以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力量。这是县域治理良好生态的正确方向。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最高原则。邳州针对社会结构复杂、矛盾错综复杂、治理力量分散的现实情况,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公共空间治理,凝聚了无比强大的力量。实践中,邳州依靠党建整合各类资源,党建植根社会组织,红色基因激活了县域治理的细胞,社会充满生机活力。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增创综合优势。这是县域治理生态的坚实根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实践中,邳州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营造最佳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夯实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民生资源的基础,切实加强生态环境

整治,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以系统推进提升整体水平。这是形成县域治理生态的必然选择。必须立足全局和长远,以系统性思维、集成式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践中,邳州着力加强基层党建、网格综治和在线治理三管齐下,把公共空间治理创新实践不断引向深入,增创新发展优势。

四是以科技支撑增强治理能力。这是县域治理生态的制胜手段。县域治理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推动县域治理更加智慧高效,更有创新力影响力。实践中,邳州积极创建信息化治理平台,打造专业化治理队伍,推行规范化治理标准,推动公共空间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是以法治保障促进健康发展。这是县域治理生态的定海神针。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发挥法治对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在实践中,邳州推进综合执法破解基层执法难题,着力构建共治监管体系。大力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调解,有力保障了县域治理健康发展。

《群众》杂志聚焦邳州: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

邳州的成功实践,对于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有着许多有益启示。

一是必须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创新。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基层群众的主动性首创性,有力有序全面系统地破解矛盾和问题,形成不竭动力。

二是必须加快完善治理体制。要把完善社会治理体制作为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着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是必须更加注重科技支撑。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必须与信息化携手同行。要不失时机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化手段,改善方法,不断提高治理效率。

四是必须统筹兼顾发展大局。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三者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中心、依法行政三者有机统一,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开路、创新驱动三者有机统一,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群众》(作者系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沈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