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為護衛雲南通往中原的驛道而建立的一個省——貴州建省的奇葩往事

唐代雲南境內的南詔政權引發了大規模的唐末黃巢農民起義,最終推翻了唐王朝的統治,時有“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的總結。同樣,兩宋時期,宋王朝沒有處理好與雲南地方民族政權的關係,為蒙古政權南下滅大理國提供了可乘之機,最終對南宋形成了兩路夾擊之勢,落得潰退海邊,小皇帝跳海自殺的下場。


以史為鑑,元統治者十分清楚雲南的重要性。率軍親征雲南的忽必烈也結下雲南情結,遣稱“雲南王”、“梁王”的蒙古宗王多人鎮守雲南,還盡力提升雲南的地位。至元十一年(1274)雲南行省建立,為元朝較早的行省之一。
雲南地處偏遠,與中原的交通很重要。元代以前雲南與內地的交通線很多,但漢唐皆以關中為帝王之都,因此,交通驛道主要都是經過四川達關中的通道,漢代著名的“零關道”、“五尺道”,唐宋時的“清溪關道”、“石門道”,都是南北向的驛道,雲南在南,帝都在北。
1273年,元朝正式定都大都(今北京),對大運河的整修,政治經濟中心徹底轉移到了大都。原來的四條官道最後到關中,現在到了關中離大都仍然遙遠,怎麼辦?
從雲南斜插湖廣到大都顯然是一條更經濟的捷徑,作為西南邊疆國家官道的“入湖廣道”的開建納入議事日程,一定程度上正是元朝定都大都、全國政治經濟中心東移的結果。這條驛道歷史上叫法很多,因從雲南普安出境,叫普安道;因是雲南到湖廣行省的驛道,叫入湖廣道;因驛道沿線都是苗疆,也叫苗疆古驛道;貴州湖南建省後,稱湘黔滇驛道;因其是元代後西南最重要的一條驛道,有的直接稱西南驛道。

為護衛雲南通往中原的驛道而建立的一個省——貴州建省的奇葩往事

現在的普安道遺蹟

明朝初年,朱元璋也十分清楚歷史上雲南對朝廷統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明朝收復四川以後,雲南仍為元梁王和土著各民族上層所把持,非但不肯投降,還多次殺害明朝詔諭雲南的使臣,暗中與北方元朝殘餘勢力多有來往。因此,武力平滇便成了朱元璋唯一的選擇。。
1381年,朱元璋調集了30萬大軍征討雲南。傅友德率明軍主力從南京出發,先從水路循江而上,穿過八百里洞庭湖,溯沅江到武陵後,就是走這條驛道,穿越苗疆,攻曲靖定雲南。十二月,傅友德率沐英、藍玉攻克普定,復攻克普安,當地諸少數民族勢力望風而降,大軍進軍曲靖。百餘天后,藍玉、沐英率軍至昆明板橋,元右丞觀甫保出降。至此,明軍自九月出徵,到攻佔昆明,僅用去百餘天時間。元梁王所代表的殘元勢力被明王朝消滅。

為護衛雲南通往中原的驛道而建立的一個省——貴州建省的奇葩往事

傅友德率明軍主力從南京出發徵雲南就是走這條驛道

勝利來得不容易,但要保住勝利果實就更難了。在其後的幾十年裡,明朝廷確實是煞費苦心。

元代開通的這條西南驛道,到了明代也十分重要,甚至生死攸關。朱元璋不得不重兵保護驛道沿線,這條驛道明代稱一線道。

為護衛雲南通往中原的驛道而建立的一個省——貴州建省的奇葩往事

明代一線道示意圖

首先把遠征雲南的兵沿驛道駐紮了下來。洪武十五年(1382) 正月,為使徵雲南大軍後繼有援,保證驛路暢通,沿著入滇驛道主幹線,實行了“寓兵於農 、 兵農合一 ”的衛所制度 。衛所的設置 , 只能優先考慮沿驛路主幹線佈局 ,完全順著驛路安置。相應地在貴陽設立了全省最高軍事領導機關——貴州都指揮使司。


其次朱元璋實行“懷柔”政策,對於前來歸附的土司,無論大小給予獎勵,或原官授職,或給予提升,使之各得其所。為了便於控制,對沿線的土司勢力進行調整,除播州、思州、思南三宣慰司外,將水西、水東合併為貴州宣慰司,設司署於貴州(今貴陽),與貴州衛同城,以便控制。並設置有十長官司屬貴州宣慰司。

朱元璋護衛這條驛道,必須沿路密集駐軍,大批的駐軍沒有財政收入支撐,沒有應有人丁充役,勢必難以持久,也無法協調與當地少數民族的關係。但明朝廷在驛道沿線所設衛所不能自給,土司區基本收不到糧賦,衛所土司各自為政,終不是長久之計。最終迫使明廷不得不考慮在設省基礎極其薄弱的貴州地區強制設置行省。
元朝創立行省制度時,全國只有12個行中書省。按說明朝初年戰亂初平,等著要辦的事很多,但明成祖朱棣斷然決定在貴州這種邊遠荒蕪之區設省建制,將其作為第13個行省來管理經營。這一決策,既讓當時的朝中諸臣困惑,也令後世的史學家頗費思量。


到底什麼時候建省,還要選擇一定的時機。明永樂九年,思南宣慰使田宗鼎與思州(今岑鞏)宣慰使田琛為爭奪銅仁、萬山一帶的“沙坑”(硃砂礦井)而爆發戰爭,從互相攻戰釀成到最後叛亂。土司內部紛爭儘管不是針對明廷,也足以動搖脆弱的驛路運行。明成祖以此為契機,下決心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派遣貴州都指揮使顧成將軍率兵5萬平息動亂,斷然宣佈廢除思南、思州兩土司(實行改土歸流,即改土司為流官),將其他分設八府四州一宣慰司。同時,在貴陽設立貴州布政使司。

為護衛雲南通往中原的驛道而建立的一個省——貴州建省的奇葩往事

明代萬曆十年貴州省地圖,省域主要就包括驛道一線相通,狀如一個啞鈴的區域


開設貴州後, 省域主要就包括驛道一線相通,狀如一個啞鈴的區域。全省總人口不過一百多萬,財政收入稍比江南一個大縣多一點而已。原有思州、思南兩土司地設置為八府,這些府同樣是空架子,談不上有任何正規的稅賦收入和應役人丁。作為省府的貴陽,本是一省的行政機構的核心所在,亦無府州縣的建置。

更奇葩的是,那個時候在貴州當省級官員,根本領不到錢。由於財政收入鮮少,應役的人丁嚴重不足,因而在明代中期以前,歷任貴州省級長官的薪俸往往不在貴州領取,而在其家鄉撥支 ,或者在卸任的同時,于歸途所經的州縣支領。
這根本就不像一個省,明代設置貴州省說來說去就是為了這條叫“一線道”的西南驛道。

為護衛雲南通往中原的驛道而建立的一個省——貴州建省的奇葩往事

1899年的這條驛道仍然車水馬龍


�\u0002|}�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