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索賠37.53億,受理費1880.68萬元,紅牛案一審結果公佈

在中國功能性飲料市場中,紅牛飲料作為行業佈道者至今佔據半壁江山。而圍繞著這罐小小的飲料,兩個泰國豪門家族的恩怨已持續了4年有餘。到底是誰的紅牛?


日前,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下稱泰國天絲)與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紅牛)商標系列糾紛迎來了最新進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於11月25日就北京紅牛提起的一件商標侵權訴訟案作出一審判決,駁回了北京紅牛的全部訴訟請求。在目前“紅牛”商標之爭結果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此次北京高院的判決無疑打破了兩家公司之間長達數年的僵局。


索賠37.53億,受理費1880.68萬元,紅牛案一審結果公佈


紅牛飲料初入中國

1995年,有著“中國功能飲料之父”之稱的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敏銳地察覺到,在國內市場上,還沒有能量飲料的概念。此後,嚴彬拿到了泰國天絲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的商標授權,隨後將該飲料引進中國。


當前在國內的飲料市場,功能飲料在迅速崛起。據數據統計,2011-2017年間,我國功能飲料零售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7.1%,功能飲料零售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2.35%。這一現象為飲料行業帶來了更大、更誘人的蛋糕,也使得國內的功能性飲料市場品類得以迅速豐富起來。然而就目前的市場份額而言,中國紅牛長期穩坐第一把交椅。截止至2018年4月,中國紅牛產品累計產量超800萬噸,累計銷售額1453億元,“龍頭”地位無可撼動。


為能夠迅速打開國內市場,中國紅牛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銷售網絡及機構,並以開拓的眼光采取了種種創新式的營銷、廣告策略。一時間,“提神醒腦、補充體力”、“渴了喝紅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紅牛”的廣告語被廣為傳誦,中國紅牛品牌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為相關社會公眾所熟知。並且為了充分釋放並提升紅牛的品牌價值,中國紅牛找到了最佳的營銷載體——與體育運動、賽事緊密結合。帶領消費者在運動中享受樂趣、感知紅牛深刻的品牌內涵,體會紅牛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追求,與品牌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


憑藉著“功能飲料市場先入者”的地位和優勢,中國紅牛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得以快速增長。至今,中國紅牛已經在全國形成了60萬核心終端,400萬渠道終端,累計銷售360億罐、累計銷售額1500億元,創造了中國飲料業界的單品紀錄。中國紅牛已經發展成為了國內飲料行業的領軍品牌,不僅在國內飲料市場開拓出了功能性飲料市場這片新藍海,也引領著整個中國功能性飲料市場的發展。



出現紛爭

然而,因為利益分配等問題,嚴彬在此後與泰國天絲方面出現了爭執。2016年8月起,泰國天絲以侵害註冊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為由對華彬集團運營的多家公司提起訴訟。據不完全統計,雙方的糾紛案件超過20件。


為了淡化“紅牛”品牌之爭對公司的影響。2016年年底,華彬集團全員扶植自主品牌戰馬能量型維生素飲料,作為備案之一,與紅牛飲料打擂臺。而泰國天絲方面也於2017年10月11日申請註冊了30類、32類的紅牛安奈吉商標。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司系統的信息,中國紅牛登記成立於1998年9月30日,經營期限20年,正好在2018年9月29日到期。9月29日,中國紅牛發佈聲明稱,正在向相關主管部門申請延長公司的經營期限,而有法律依據的合作營業期限實為50年。


從2014年開始,泰國天絲方面就開始向中國紅牛發難:2014年9月,在雙方談判期間,泰國天絲向紅牛中國湖北、江蘇、廣東三家工廠發出律師函,指控三家工廠使用紅牛商標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要求其停止生產、銷售紅牛產品並停止使用商標,並終止了對三家紅牛工廠香精香料的供應。隨後,從2016年8月開始,泰國天絲對中國紅牛公司及供罐商、生產商和銷售方等全產業鏈接連發起訴訟。


除了訴訟大戰以外,雙方線下產品之間的鬥爭也是劍拔弩張。無論是華彬集團還是泰國天絲,雙方都想要再造一個新紅牛。


糾纏已久的商標案新進展

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飲料公司)作為原告提出訴訟請求,要求確認紅牛飲料公司對紅牛系列商標享有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判令天絲醫藥公司(以下簡稱:天絲醫藥公司)向紅牛飲料公司支付廣告宣傳費用共計人民幣37.53億元。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 018) 京民初166)中顯示,紅牛飲料公司的全部訴訟理由均不能成立,對其全部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判決駁回紅牛飲料有限的全部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人民幣一千八百八十萬六千八百元,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負擔。財產保全費人民幣五千元,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負擔。

索賠37.53億,受理費1880.68萬元,紅牛案一審結果公佈

上述判決只是雙方大量訴訟的一件,紅牛商標究竟會如何解決,我們會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