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今年1-10月,安徽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和劣Ⅴ類斷面比例均好於年度考核目標;合肥等三市因地表水水質改善明顯,獲得的生態補償金位居全省前三。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11月28日下午,安徽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今年以來全省水汙染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和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有關情況。


部分水質提升目標提前完成


根據省生態環境廳的通報,2019年1-10月,全省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75.2%,好於年度考核目標3.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0%,好於2019年考核目標0.9個百分點。全省地級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為94.9%。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治理後的大蜀山森林公園南湖


目前,我省《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確定的25個不達標水體,已有17個實現達標;全省設區市建成區231條黑臭水體已完成治理189條,消除比例為81.8%,11個市已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完成長江干流入河排汙口無人機航測解譯,對4281個疑似入河排汙口進行現場核查,初步確認入河排汙口2574個;全省130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已全部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全省已有1580家重點汙染源實現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和監管“三個全覆蓋”,預計到年底還將有500家左右企業安裝聯網。


南淝河水質逐步向好


目前巢湖流域水質得到顯著改善。十五里河已消除劣Ⅴ類,水質改善至Ⅲ類。南淝河水質正逐步向好,今年9月和10月施口斷面氨氮濃度連續降至考核目標4mg/L以下,為多年來首次。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穿城而過的南淝河


2019年1-10月,巢湖全湖總氮、總磷和氨氮濃度分別較2015年同期下降22.2%、15.2%和48.2%。

截至10月底,巢湖累計出現水華次數為77次,其中17次為局部性水華,其他均為零星性水華。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巢湖


與上年同期相比,巢湖出現水華次數少1次(局部性水華次數持平),累計面積、平均面積和最大面積均小於上年同期。


合肥獲生態補償“大紅包”


完善全省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以經濟手段為槓桿,推動地表水水質的不斷改善。今年1~9月,全省共產生汙染賠付金5950萬元,生態補償金2.03億元。其中合肥、六安、亳州三市因地表水水質改善明顯,獲得的生態補償金位居全省前三。淮南、蚌埠因水質下降而支付汙染賠付金。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十五里河


除了省內各市之間建設生態補償機制,目前省生態環境廳正推動建立省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和聯防聯控。我省與江蘇省2019年正式在長江流域滁河陳淺斷面實施跨省橫向補償機制,現正積極與江蘇省在淮河流域重點區域(洪澤湖)建立跨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大氣汙染治理不搞“一刀切”


我省今年夏秋季氣溫高降水少,淮河及以南地區遭遇了40年一遇的伏秋旱。不利天氣加大了我省空氣質量改善的難度,有數據顯示今年我省空氣環境質量改善速度有所減緩。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全省生態環境部門在進行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時,堅決反對“一刀切”,堅持的一大原則是依法懲處超標企業、保護守法企業。對超標排汙的企業依法處罰直至關停,鼓勵企業實施超低排放並給予政策支持。

此外,我省按照城市地域特徵和產業佈局特點,16市分別編制了“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攻堅行動任務清單”和“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減排清單”指導工業企業制定“一廠一策”的減排方案,堅決避免全面停產等“一刀切”行為。特別是對鋼鐵、有色、化工、焦化、鑄造、建材等15個行業進行績效分級,將企業評定為ABC三個等級,採取差異化的應急減排措施,A級企業在重汙染期間可不採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適當少採取減排措施。


合肥水質改善明顯,獲全省最大生態補償“紅包”

往期精選

▶長三角城市創新力排行榜發佈!合肥這項指數排名第一

▶合寧、合巢蕪、合安高速改擴建工程年內竣工通車!時間初步定於……

▶國際溼地城市認證提名考察組來了!合肥衝刺生態"國際名片"

▶全省一流的“金融科創城”正在合肥崛起!

▶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事蹟報告會舉行,宋國權會見報告團成員

主辦: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協辦:安徽新媒體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