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全球首款舰载无人加油机MQ-25“黄貂鱼”

美国波音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美国海军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完成首次试飞,它将成为第一架融入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并能够从航母起飞的无人机。回顾“黄貂鱼”无人加油机的研制过程,既反映出美国对舰载无人机的不断试错与探索,也折射出其对未来海战变革的深度思考。那么,作为全球首款舰载无人加油机,“黄貂鱼”缘何诞生,有何性能特点,未来又将有何应用前景?请看本期解读。

全球首款舰载无人加油机MQ-25“黄貂鱼”

前世:从“攻击”到“加油”

谈及美国舰载无人机项目,X-47B无人机似乎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美军为何摒弃了大名鼎鼎的空中作战平台X-47B,最终选择了不太出名的加油机“黄貂鱼”?答案就是两个字:需求。

前些年,当“空海一体战”战略提出后,X-47B无人机一度被认为是支撑美国海军实施远程打击的“撒手锏”。而近几年,随着新型陆基反舰武器的射程扩展到4000公里以上,X-47B无人机具备的3700公里作战半径和有限的搭载武器,显然已经满足不了美国海军的需求。为此,美国海军摒弃了“空海一体战”战略,转而提出“分布式杀伤”战略。

所谓“分布式杀伤”战略,通俗地讲就是在广阔海域,将1艘~3艘舰船组成的“水面行动大队”实施分散部署,从而增大敌方探测和打击难度,同时发挥美军技术优势,通过平台分散、火力集中对敌实施高效打击和摧毁。这一战略调整直接导致X-47B无人机从“凤凰”变为“土鸡”,辉煌地位不再。因为在这样的战略下,美军要让航母继续担当重任,就必须延伸其舰载机的作战半径。而目前航母加油机“缺位”已经是很“骨感”的现实,这让发展舰载无人加油机成为美国海军的“刚需”。

于是,在多方的斡旋努力下,2016年“黄貂鱼”无人机项目应运而生。由于能在距航母926公里的位置继续提供燃油,这让美国战机空中油库的“小短腿”一跃成为“大长腿”,战机遂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大大提升。

今生:从“专业”到“全能”

2017年,时任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的约翰·麦凯恩表示,作为舰载无人加油机必然具备3个主要功能特征,即长续航力、大载油量、高隐身性。对照此标准不难发现,科技的发展进步让“黄貂鱼”几乎满足了上述要求。

全球首款舰载无人加油机MQ-25“黄貂鱼”

从续航力看,黄貂鱼“肥大”的机体能产生足够的升力,加上细长机翼,特别适合超长航时与超远程飞行。从载油量看,“黄貂鱼”机体内部容积巨大,所载燃油可为4架~6架舰载机加油,活脱脱的一个空中“移动油库”。从隐身性能看,“黄貂鱼”机身隆起的脊背、经典的飞翼布局、经特殊设计的发动机尾喷口,都能有效缩小雷达反射面。此外,由于进气道的背部采用了被誉为“最极端的隐身设计”的埋入式设计,进气口不仅开在机背,而且与上表面齐平,在任何其他角度都很难观察到进气口。

“黄貂鱼”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它不仅是一款优秀的无人加油机,未来还将被打造成为美国海军急需的海基情报、监视与侦察平台,兼顾战场目标侦察和精确打击任务。而这样一个平台,经过稍加改装,派生出能携带武器的型号去执行打击任务,也并非难事。

未来:从“上天”到“上舰”

事实上,实现首飞的“黄貂鱼”仅仅是完成了一项阶段性任务,要实现从“上天”到“上舰”的龙门一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进一步挖掘无人机的潜力,仍需在实战中不断探索。

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的混合使用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黄貂鱼”上舰,将大幅增加美国海军现役舰载机的航程,同时有利于延长有人驾驶战机的使用寿命,从而为有人驾驶战机在更加安全距离上执行作战任务提供保证。此外,无人机未来还将配属先进的传感装置和指挥控制系统,并作为美国海军舰载机作战中高度信息化的“空中指挥所”,在执行近岸轰炸、打击海盗等近距离作战任务中,发挥其航程、武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避免人员大面积伤亡。

与无人机装备革新同步,美国航母自身也在进行着“微整容”。今年4月,美国海军已在“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上部署了无人机指挥中心,可实现航母对无人机的指挥控制,这或许能为未来“黄貂鱼”正式上舰提供助力。为确保无人机顺利上舰,美国海军甚至还重新规划了航母舰体的内部结构。

据报道,“黄貂鱼”无人机最早将于2021年部署上舰。这意味着届时美国海军舰载机攻击群将首次拥有了全天候、全时段的监视覆盖和更远、更广的打击能力,并引发改变未来海战游戏规则的巨大变革。

“黄貂鱼”在未来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还尚需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战场瞬息万变,装备的革新没有终点,有“黄貂鱼”就必然会有“捕鱼者”,矛与盾的较量还将继续上演。

(董 宁 乔梓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