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防止腦中風?

宣肺清喘湯——北京慈一堂


腦中風現在已經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等疾病有著非常密切的沒聯繫,隨著肥胖人群每年人數的增加,血脂異常,高血壓的患者也逐年增加,這也大大增加了腦中風患者的人數,尤其是對於現在很多職場的人群,一些不良的習慣,還會加速腦中風患病的進程,尤其是經常需要應酬飲酒,長期熬夜,並且睡眠不足的人群,如果加上肥胖,就會大大的增加風險。

所以對於防止腦中風來說,其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控制一個合理的體重,然後逐漸的改掉一些不良的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預防,那麼要想控制體重,飲食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少吃高熱量的食物,比如油炸類的食物,燒烤,高糖的食物,尤其是各類的甜點,各種零食等,這些食物最好少吃,那麼為了更好的控制血壓,鹽也要少吃,還要注意少吃煙燻醃製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均衡膳食,具體的飲食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如下圖:

除了飲食以外,生活習慣當然也很重要了,除了要戒菸限酒,早睡早起,還要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的情緒,每天適量的運動,最好不少於1小時,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建議每天1個小時的力量運動,半小時的有氧運動最佳,對於控制體重,促進身體健康更有利,那麼對於預防中風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中風有哪些預警信號?

信號一:一過性黑曚

突然出現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後便完全恢復正常,不伴噁心、嘔吐、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一般不留後遺症。

黑曚是顱內血流量減少或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引起的。給眼睛供血的眼動脈是頸動脈的第一條分支,對頸動脈硬化、狹窄、缺血最敏感。

如果頸動脈狹窄會導致眼睛視網膜缺血,在體位、血壓改變時,會出現短暫性“失明”,表現為眼前一過性什麼也看不見。所以黑曚可以看做是中風的最早出現的警報信號。

信號二:突發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

如果一側的頸內動脈系統出現供血不足時,而且影響到了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就會產生對側肢體麻木等異常感覺。有時還表現為正吃著飯,突然手拿不住筷子掉地上,或者突然一條腿抬不起來。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出現四肢麻木的症狀,如長時間盤腿而坐、站立或不正確的睡姿等均可引發,一般會在短時間內消除。這類麻木很少超過十分鐘,且不伴其他症狀。但如果四肢麻木同時伴無力,且持續時間超過十分鐘以上就要引起懷疑,建議到醫院就診。

肢體麻木,是一種淺感覺障礙的表現,是許多疾病的早期信號。臨床上很多患者常把緊繃感、冷熱感、酸脹感、運動障礙等說成麻木,其實這些並不是麻木。麻木可表現為感覺增多、減退或消失三種形式。

肢體麻木

感覺增多:蟻行感、蟲咬感、電麻感等。

感覺減退:也就是痛覺、觸覺減退,感覺皮膚變厚了,要用力掐才感覺得到。

感覺消失:冷、熱、痛、癢均不知,好像不是自己的身體一樣。

臨床中,經常遇到一些中老年人,偶爾或持續出現半身麻木,有時還伴有口唇發麻、舌麻、面麻等不適,很多人並不會很介意,自以為“上了點年紀”、“頸椎病”、“睡覺時候壓著了”等理由,這點“小毛病”算不了什麼。

直到麻木加重,出現該側肢體無力、甚至偏癱時,才後悔莫及,到醫院檢查治療,往往錯過了缺血性中風最佳治療的“黃金時間”(4.5小時)。

信號三:說話吐字不清

腦供血不足時,人體運動神經失調,常見症狀就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應引起高度重視,還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齒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信號四:眩暈

中老年人中風前,會反覆出現瞬間眩暈,突然自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幾秒鐘後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中風的先兆,應及早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預防中風,哪些高危人群要進行篩查?要做什麼檢查?


哪些高危人群要進行篩查?

腦中風篩查就是針對腦中風的一系列檢查,80%的中風可以被“篩”出去。尤其對於中風高危人群,必須進行全面篩查。

以下8項危險因素中,如果出現3項或以上,則屬於中風的高危人群,應及時就醫,進一步篩查自身的其他危險因素,如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增高、頸動脈是否有狹窄等,並接受有針對性的治療和干預。

1、血壓>140/90mmHg

2、心房顫動,心律不齊

3、吸菸

4、血脂異常,血脂四項任意一項超標

5、糖尿病

6、體育活動很少

7、體重,明顯超重或肥胖

8、中風家族史

除上面列舉的8類人群,還有兩種人本身就是中風高危人群,即發生過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人。如果危險因素不被控制、不被去除的話,復發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高危人群要做哪些檢查?

對於中風高危人群,除常規頸動脈超聲和顱內超聲多普勒外,建議做核磁共振腦血管成像或者CT腦血管成像。

核磁共振

這些檢查主要是排查是否有腦血管狹窄、顱內血管瘤、顱內動靜脈畸形等疾病,這些疾病都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而提前治療,預防中風發作。

不符合高危因素中任意一項的人,也不要掉以輕心。4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做頸動脈超聲和顱內超聲多普勒,有條件者可以做頭部核磁共振掃描,經常頭疼、癲癇發作、肢體麻木無力年輕人也可以選擇做一個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以排除腦血管畸形和煙霧病等。

與死神賽跑,為中風患者搶奪時間

一項發表在《卒中》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中風患者每延誤治療1分鐘,大腦就有190萬個神經元死亡,每延誤1小時,平均壽命就會縮短3.5年。所以說時間就是生命,怎麼才能快?自己識別要快!送醫院救治要快!



艾灸儀艾灸床


我沒有得過中風,這個是俗語,醫學上惱溢血後遺症,這個有兩種原因造成,一個是高血壓患者,所以每次就醫都要測試,不就醫也要定期檢查,做到心中有數,高血壓病患者通過藥物治療是可以降低,戒菸少酒,還有一種是血斑破裂,堵塞大腦血管引起的大腦缺血缺氧,引起腦細胞死亡,也叫腦梗,一般髙血脂異常引起,驗大血和B超檢查結果出來可以發現這個與生活習慣有關,大魚大肉高脂肪飲食引起,也要積極治療,我現在在服用菲牛蛭凍乾粉,膠囊治療,我原來高血壓,現在已經正常了,一百二十的七十了,高血壓病需要終生服藥,我村上有一個婦女突然死亡,我一直不知道原因,後來聽說,她原來有高血壓病,通過藥物治療正常了,她是因為吃藥才好的,她誤以為自己的病好了,擅自把藥停下來,還告訴村上人說自己現在不用吃藥了,結果血壓升高自己不知道,一發病死亡了。平時要多學習保健知識,我自己沒有的病,也喜歡看看發病原因,症狀和治療方法,我抑鬱症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些才意識到自己患了抑鬱症。好,祝福你身體健康。


user2967448950190


謝謝題主,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如何避免中風的發生呢,我先問一個問題,中風是一天發生的嗎。我相信只要稍微思考一下的人就會明白中風不是一天發生的,也就是說中風是慢慢發展而來的。中風簡單說就是腦部血管的問題。腦部血管的各種疾病,包括腦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狹窄、閉塞、腦動脈炎、腦動脈損傷、腦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腦動靜脈瘻等,其共同特點是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導致患者的殘廢或死亡,稱中風,卒中或腦血管意外。

其實腦血管問題可以擴展到心腦血管問題,也就是包括心臟功能,全身的血管血液循環,以及大腦血管的綜合性問題。引起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引起的終末危害。高血壓的本質是大腦缺氧導致的全身微小動脈血管痙攣引起的。原理是因為大腦的缺氧大腦命令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促進心臟的加速泵血。因為大腦雖然只佔全身總重量的百分之2,但流血量佔心臟泵血的百分之15,耗氧量佔全身需要氧氣的百分之25.雖然大腦是時刻離不開氧氣的,如果稍微缺氧就會促進心臟泵血供氧,這樣導致血壓升高。也就是說血壓輕微升高是一種代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比如 我們緊張的時候,或者幹活,跑步的時候,心跳都是加快的加速心臟泵血,滿足身體的需要,這時候就是血壓升高的。但是如果長期這樣大腦缺氧微小血管持續收縮痙攣會導致血管壁越來越薄越來越脆。直到有一天,大腦微血管破裂出血就是中風,腦出血。因為大腦不能缺血氧,如果大腦出血中風,搶救時間是非常短的,只有短短的幾分鐘。

那麼為什麼會出出現大腦缺氧呢,就是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導致全身血管的淤堵。特別是大腦微血管是比頭髮還細20倍的微血管,如果堵住就會導致大腦缺氧。缺氧的時候血管收縮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缺血氧受到損傷,這時候就會出現脂質物質沉積,鈣質沉積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剛才說了中風不是一天得的,就是長期的飲食不合理,血管慢慢的淤堵,出現高血壓。高血壓是分級別的,臨界高血壓,一級高血壓,二級高血壓,三級高血壓。

臨界高血壓--一級高血壓--二級高血壓--三級高血壓--小中風--大中風--偏癱--植物人;小中風--粥樣斑塊脫落,然後又溶解,大中風--粥樣斑塊堵死;一般是黃金搶救時間3-5小時。

一級高血壓---血管輕度痙攣 伴粥樣斑塊沉積四分之一 同時腦梗開始形成;

二級高血壓---血管中度痙攣 伴粥樣斑塊沉積四分之二 同時腦梗局部形成;

三級高血壓---血管重度痙攣 伴粥樣斑塊沉積四分之三 同時腦梗大面積形成

知道了這個過程,我們就知道了中風不是一天得的,所以怎樣預防中風呢,就是從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做起。如果有了高血壓要及時的採用合適的健康的方法進行避免發展為三級高血壓以及中風。調理的話,主要針對幾個方面,一個是大腦缺氧問題,一個是血管彈性,一個是心臟功能,一個是抗氧化。這樣去進行就會避免中風的出現了。


虎說營養


腦中風分為腦梗塞和腦溢血兩種,腦梗塞是栓把血管堵死了,腦溢血是把血管充破了,都是飲食和不好的習慣引起的,要預防腦中風要從這兩點下手。首先要控制飲食,要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肥肉和油炸的食品。戒菸戒酒不熬夜。腦溢血要嚴格控制好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多喝水不能太激動和太生氣,情緒也要控制好,多運動做一些有益健康的運動。徵取把腦中風的風險降到最低點。謝謝!


身殘志堅252045348


中風是腦血管病的一個類形,是中醫腦血管病名,又叫腦卒中。中風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腦血栓性中風,一種是腦栓塞性中風,再一種是出血性中風。前兩種中風又叫缺血性中風,佔腦風的的絕大部分,約在60一70%,後一種叫出血性中風佔風人約佔風人數的30一40。

人為什麼會中風?或者說中風的原因是什麼?(或者說,為什麼會出現腦血栓、腦栓塞、腦出血?都是一樣),弄清楚這個問題了,你才能懂得怎樣來預防中風事件的發生。

先說腦血栓,腦血栓主要是腦內部血管病變,如腦血管硬化,腦血管狹窄,腦血管瘤,血動力學改變等原因造成腦血管堵塞。腦栓塞的病因來自腦外血管的血栓,特別是心源性血栓是主要原因,如房顫時心臟的血栓脫落到血液中,流動到腦血管狹小的地方時,而堵塞血管,這種情況叫栓塞。腦血栓與腦栓塞只是病因有所區別,其結果是相同的,都是堵塞腦血管,使遠端腦組織缺血性軟化壞死。腦出血(腦溢血)性中風,是由於血流動力學改變,衝破腦內薄弱的血管,血液流出血管外,壓迫腦內血管和神經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病。出血性中風,來勢突然兇險。

是什麼原因改變了血流動力學,血栓從何而來呢?

高血壓,是腦中風,特別是腦出血性中風主要因素,也是心梗的主要因素。要預防中風,首先就要預防和治療高血壓。沒有高血壓,中風事件就可以大幅度減少,出血性中風可減少8一9成。

來自心臟的血栓子,是造成腦栓塞的重要危險因素。要預防腦中風,就及早治療相關心臟病,清除病因。

高血脂,血脂異常,是造缺血性中風重要原因。要預防中風就要調整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的膽固醇,使血脂維持在正常範圍,並保持相對平衡。

肥胖與腦中風密切相關。肥胖血脂會高,高血脂形成血液黏稠度高和動脈粥樣化。要預預中風,就必須減肥降脂。

各種不良生活習慣,與腦中風關係密切。如長期吸菸,喝酒,不愛運動,飲水少,熬夜等,特別是過量喝酒、酗酒,是致使全身血管硬化,導致腦梗塞和出血性中風的重要因素。戒菸戒酒,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堅持有氧運動,規律作息,合理飲食,多飲水,降低血黏度等,才能更好地預防中風事件。

總之,要預防中風,就要想辦法消除致使腦中風的各種因素。上面只是列舉部分。


李昌平8


(中風就是腦血管發生意外。由於大多數患者起病很急,惡化也很快,壯如疾風驟來,與自然界的“風”類似,所以稱為中風。

預防中風,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儘量降到最低,就要重在預防(中風的發生和中風的復發)。

1:要掌握心腦血管病方面的基本知識(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頸椎病、低血壓)。要了解中風的病因、病症、先兆、誘發因素和復發,是預防中風的關鍵。

2: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中風人80%是因高血壓引起的)。飲食清淡(限油、鹽、糖、味精),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肥肉和動物內臟)。在工作與生活中(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不吃煙酒,控制體重,預防(肥胖、高脂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控制糖尿病、心臟病。要遵從醫囑(不隨便停藥、增減藥和自行改藥)。血壓不可控制過低(會造成腦缺血、甚至腦梗死)。自己準備一個血壓機(隨時觀察自己的血壓高低,可瞭解自己的病情)。要適當運動(要運動、飲食、藥物、密切結合)。

3:一定要重視中風的先兆(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3小時內是治療中風最佳黃金時間,患者要快速去醫院治療,千萬別錯過(預防大中風的發生)。

4: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患者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冬天天氣寒冷,更要特別注意保暖(此時也是高血壓中風高發期和中風復發高發期),預防中風的發生。

5:定期身體檢查,是預防中風的重要措施。中風的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糖尿病、頸椎病、低血壓),要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特別對40歲以上的人群(有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史人及有中風家屬史人),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毎3個月驗血一次,瞭解血脂、血糖和動脈硬化。毎年做一次全身大檢查),測量血壓、化驗血脂、血糖,做心臟B超,做腦CT或磁共振,查看眼底(是否有動脈硬化)。對中風的危險因素,早發現、早治療,預防中風的發生。

最後竹君請有心腦血管的人,千萬要3分預防,勝似7分治療。重視預防中風的發生,遠離中風。


竹君楠


百姓常說,中風來襲,非死即殘。確實,中風很可怕,但是卻也並非不可“防”。平時注意做好這10件事的人,中風幾率明顯降低,不管你是30歲還是50歲,都值得了解一下:



1.控制總能量的攝入。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重,預防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對於降低中風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少吃油炸類的食物、燒烤、動物肥肉以及高糖類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容易引發肥胖,還會直接導致體內膽固醇偏高,引發血管疾病。

3.少吃煙燻醃製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大多含有很高的鹽分,攝入的過多,會造成血壓升高,增加中風的風險。

4.少吃零食,無論是滷味還是薯片,都是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不利於體重的控制,還會增加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而且這些食物也非常不健康,含有極多的防腐劑、添加劑等,對血管的傷害非常大。

5.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運動時間以30-60分鐘一次為宜,最好早晚都動一動。但是需要注意,運動不宜在太冷或太熱的環境下進行,也就是說,冬天最好不要太早或太晚,而夏天則最好是在早上九點前或晚上六點後。運動項目以自己喜歡的有氧運動為主,沒有具體要求。

6.每天足量飲水1500-1700ml,指的是白開水,不可以任何飲料代替。年紀偏大,或者存在“三高”的人群,可以在飯後配合喝杯姬松茸·蘆筍液來調理,效果會好很多。

7.每天攝入不少於500g的蔬菜,種類越豐富越好。也可多吃水果,但是要避免糖分太高的水果,否則可能會加重血糖濃度。

8.飲食多樣化,種類越多越好,品類相差越遠越好,每天最好達到12種或以上的食物的攝入,每週達到25種或以上更佳。

9.早睡早起,戒菸限酒,避免熬夜。

10.學會減壓,合理釋放自己的壓力,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遇事不著急上火,平心靜氣慢慢處理。


大師妹啊55415


答: 中風是人們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總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無昏倒而突然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疾病,因這種病起病急驟,來勢兇險,病情變化迅速,像似自然界的風樣“善行數變”,“變化莫測”。因此例比而名為中風。

中風雖然兇險,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我充分的認識和釆取必要措施,對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現在還要加上生活習慣不好的年青來說,應該高度重視和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般來說,中老年人中風基本上都有基楚病,年青人有不良生活習慣,口味重,熬夜,體重超標,生活和工作壓力大,再加上其它因素如情緒激動,飲酒,便秘,疲勞等,這些都是中風的原因之一。

如何遠離中風呢,根據循證醫學和大量的臨床醫療工作中,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問題。

除上述原因,主要還應注重與中風相關的疾病的治療,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症。特別要注重高血壓的長期監測,和極積科學有效地將血壓控制在合理區間,同時極積有效地治療其它慢性病。

如果出現頭暈劇烈頭痛,暫時性視物不清,舌梗發硬,一側肢體麻木,乏力,哈欠連連,噁心嘔吐,無原因的疲憊和嗜睡,就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治療!這可能是中風的前期信號。

預階中風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從生活細節入手,培養合理膳食,杜絕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高鹽的食物攝入量。應多食豆製品,魚蝦,新鮮疏菜,水果,飲食七至八分飽,經常喝水,酒儘量不喝或少喝。戒菸!

注重身體適度運動鍛鍊。老年人行走不應過快。也可做操,太極拳等等。

另外,不論是年青人,中老年人都應注意規範的定時體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只要做到上述所指出去做,就會為自已避免中風多一些保障!

謝謝大家!




樂樂116006936


中風可防可治,中風來臨雖如“疾風驟雨”,但也只是一種急性發作的慢性病,能防能治!

1.如果控制好血壓,中風發生率可減少48%。

2.如果增加體力活動,中風發生率可減少36%。

3.控制好血脂,中風發生率可減少27%。

4.如果飲食健康,結構合 理,將會有19%的中風得到預防。

5.如果戒菸,中風發生率可減少12%。

6.如果房顫等控制好,中風發生率可減少9%。

7.限制飲酒,中風發生率可減少6%。

8.學會釋放壓力,中風發生率可減少6%。

9.如果糖尿病控制好,中風發生率可減少4%。

TIPS:

吸菸酗酒危害大

不良飲食最可怕

胖子都是潛力股

中風最怕運動佳

溫馨提示:除了定期做血脂、血壓、血糖等常規檢查外,40歲以上、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議適當增加頸動脈超聲等專科檢查,有過腦梗死的人尤其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